本報記者 李冰
近日,傳化智聯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成功。
12月8日傳化智聯公告稱,下屬子公司傳化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化支付」)12月7日接到中國人民銀行通知,傳化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獲得續展,有效期續展至2025年12月7日。
在支付產業網創始人劉剛看來,支付牌照續展已經成了支付機構五年一次的大考。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目前支付機構續展已打破前幾批全部通過的『固有現象』,有些支付機構在此輪『折戟沉沙』。傳化支付續展成功也能反映其業務合規性。」
傳化支付牌照成功續展
傳化智聯表示,公司致力於發展傳化智能物流服務平臺,傳化支付自成立以來,始終聚焦物流生態場景,堅持深耕產業支付業務,為大型製造企業、各類物流企業和中小商貿企業提供多種定製化的系統、智能的支付結算服務,助力其業務更好更快地發展。後續,傳化支付將進一步推動產業支付服務的優化升級,不斷優化服務產品,擴展服務內容,努力成為產業支付領域的標杆企業。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示顯示,傳化支付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成功,業務類型為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線上實名支付帳戶充值),業務覆蓋全國。
記者翻閱傳化智聯公告注意到,早在2017年6月30日,傳化智聯公告稱,公司下屬公司傳化支付有限公司接到中國人民銀行通知,傳化支付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0年12月7日。
此外,根據傳化智聯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報告期末,傳化支付交易規模實現2245.50億元。定位為中國物流行業標杆性的綜合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以服務物流行業生態圈為核心,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深度挖掘行業B端和C端用戶需求,為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系統、智能的支付結算服務。
行業合規、出清、併購仍是主旋律
而從行業角度看,監管層對支付行業一直處於嚴監管狀態。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查詢央行網站顯示,截止目前,央行已註銷34張支付牌照,剩餘數量為237張。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合規仍然是支付行業的主旋律。從2015年開始,央行嚴控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鼓勵現有機構兼併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實施支付機構分類、分級監管。2016年之後,央行暫停了新支付牌照的核發工作,在牌照的續展上,也從嚴把關,不合規的不予續展或縮減業務。」
此外,根據艾瑞發布《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規模,從單一的支付服務向全產業鏈的數位化升級服務的轉型已經成為產業支付市場的必然發展方向,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即將開始,百萬億規模的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
於百程坦言,「目前行動支付市場格局已經比較穩定,在C端市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佔據了90%以上的份額,用戶改變支付習慣比較困難,並且市場已經過了通過補貼獲取大量用戶紅利的階段。而B端市場及跨境支付及等領域仍有成長空間,但中小支付機構成長及發展空間依然有限。」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認為,未來,合規、出清以及併購都將是支付行業主旋律。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支付行業具有典型的雙邊市場特徵,強者恆強態勢明顯,市場上諸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機構佔據第三方零售支付的主要市場份額,其他支付機構大多在B端積極尋找開拓市場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時代使得第三方支付的戰略價值突出,支付機構牌照價值效應依舊存在。
他同時強調,「對於第三方支付而言,只要合規經營同時有真實的業務,續展牌照並非難題。人民銀行對於備付金帳戶的整頓和規範使得行業合規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時市場上的併購加劇也會使得一些空殼第三方支付加速出清。」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