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藝術中的「肖形印」

2020-12-22 騰訊網

古人們認識和記錄世界的符號最早起源可能就是圖形,看到什麼就畫什麼,因為它最直觀最簡單省事,甚至中國的漢字也是由象形文字開始發端的,比如這些最早的簡單漢字,其實就是畫出來的圖形,比如下在這幾個字:

(象形字舉例)

這些象形字,看到文字,基本就可以聯想到意義。比如,人字就是站立的人的側影;比如羊,就是誇大了頭部羊角的簡筆畫。

既然文字與圖畫的關係如此緊密,那麼,經常用文字入印章的古人,自然也會把圖畫放入印章。這一類印章,就是肖形印。通常意義上,肖形印也稱象形印、畫像印、圖案印或圖紋印等。

(肖形印實物)

我們看鄧散木在《篆刻學》裡的說法:

古肖形印有二類:一為純圖畫象形者,一為圖畫中附有文字者。純圖畫象形者,有龍、鳳、虎、兕、犬、馬以及人物、魚、鳥,飛潛動靜,各各不同,莫不渾厚沉雄,專以古樸取勝,雖其時代未可確斷,要為三代古物無疑。

肖形印分為兩類,一類是僅有圖畫象形的,一類是有圖有文的。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後面的話並不完全正確。

( 《篆刻學》書影)

所謂「三代」,指夏、商、周,鄧先生所下結論的論據是陳簠齋(即陳介祺)的話:「圓肖形印,非夏即商」,陳簠齋的話也並不正確,拿來做證據當然結論不會正確。因為這裡的「圓形璽」據考證應為西周晚期或春秋時的作品。

(故宮博物院藏古肖形印)

更有後出土的證據證明,戰國時期,也有肖形印。例如這方藏於上海博物館的禺疆肖形印:

(戰國禺疆肖形印)

而且,隨時代發展,戰國的肖形印出土越來越多,如圖這些,都是戰國肖形印:

(戰國肖形印舉例)

如果說,戰國還勉強還算是東周的餘聲的話,那麼,到了漢代,總不能再算作「三代」了吧,因為漢代也有大量的肖形印出現,鄧先生所舉肖形印圖形,多屬漢代肖形印,如圖:

(漢代肖形印舉例)

是的,這些肖形印,多以白文為主,鄧先生說「肖形印多白文,其圖畫凹下之處,常有細紋突起,蓋便施於封泥之用者也。」實際上是,有了這些細紋路,在封泥效果中,肖形中的毛髮紋路等細節就顯現出來了,如圖:

(肖形印中的紋路)

有了這些細紋路,這方肖形印中的老虎身上的花紋,形象多了。

以上是純圖形印,下面說圖畫附文字的肖形印。

「附有文字之肖形印,以漢印為多,中刻姓名,四周附以龍虎或四靈等,後人謂之四靈印。亦有刻象形圖案以代其本字者,在漢印中別具一格。」

又有圖畫又有文字的肖形印,在漢印中較為多見,在這時,印章製作技術完全成熟,在印章中鑄刻圖案已經成為文字的裝飾手法,此時的肖形印,美不勝收,如圖:

(漢印中的圖案加文字印)

第一方,文字為「日利」,圖案似為一隻仙鶴,這是一枚吉語印;第二方是一方私印,印文為「中卿」,圖案為龍和虎;第三方也是一方私印,印文為「泠平」,圖案同樣是龍和虎,只是姿態不一樣了。再比如:

(漢印圖案加文字肖形印舉例)

第一方是雙魚「日利」,雙魚的魚骨明顯,別具匠心;第二方單獨一個「印」字,配一個龍的圖案,很可能印主就叫「龍」;第三方印文是名和字放在同一方「四靈印」裡,所謂的四靈,四個圖案分別是「青龍、白虎(一說麒麟)、朱雀(一說鳳凰)、玄武(龜)」,印文是「徐成囗,徐仁」,第四方同樣是「四靈印」,印文是「趙多」。

漢代也出現了朱文肖形印,如圖:

(漢代的朱文肖形印)

第一方是一個胖大的「玄武」背上馱著一個私印「囗弘之印」;第二方則是朱文肖形裝飾下的一方吉語印「窒孫千萬」。

(來楚生先生的四格肖形印)

順帶說一句,漢印裡的這些肖形印、四靈印、龍虎印以及各類圖案裝飾印,自明清開始,就為後世眾多篆刻家臨摹效仿,到了近代,來楚生先生又將肖形印創作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單獨領域,作品極具藝術價值,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細讀《篆刻學》之16,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篆刻裡竟能看到「畢卡索」,去這個肖形印個展一探究竟吧!
    盛於漢朝的肖形印作為一種富有魅力的藝術樣式,與文字印並稱中國篆刻的雙翼。近日,「不似之似——徐慶華肖形印展」在福州路424號藝苑真賞社開幕,這是上海首次肖形印專題個人展覽。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篆刻家徐慶華以佛像、生肖為題材呈肖形印百餘方,在新時代接續「不得一字卻顯風流」的肖形篆刻魅力。圖說:徐慶華肖形印 官方圖徐慶華在上世紀80、90年代即開始探索肖形印,以佛像印和生肖印為大宗。
  • 當小豬佩奇遇見中國傳統肖形印……
    肖形印作為一種富有魅力的藝術樣式,與文字印並成篆刻雙翼。「不似之似——徐慶華肖形印展」展出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徐慶華百件以佛像、生肖為題材的肖形印,這也是上海首次肖形印專題個人展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徐慶華就開始創作肖形印。他的肖形印在構圖上棄繁密而取簡約,在用刀和線條質感上棄毛糙而取爽利,形成簡拙厚樸的新穎藝術面貌。
  • 守望經典-當代名家題鄭朝陽肖形印作品集(4)
    冊中作品皆自經典中來,有諸佛菩薩及眾真實或傳說中人物,朝陽執刀而守望之、刻畫之。題拓者凡百又五十五人,可謂濟濟多士,且各出心裁,或以畫題,或以書跋,見功底,見胸次,見趣尚,見情懷,見機鋒,見交誼。 朝陽是印人。是西泠印社中人,故舉社同儕樂願參與,友社中人及中書協等旗下高手亦紛然助陣,盛況稀見。韓公天衡謂,「朝陽仁弟研究佛像印多,喜其自開徑畦」,推許可知。
  • 九九重陽 大咖雲集《守望經典-鄭朝陽肖形印作品展》
    當代名家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著名書法理論家鍾明善,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篆刻藝術家韓天衡,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著名書法理論家陳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篆刻家李剛田,西泠印社副秘書長、著名理論家篆刻家孫慰祖,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篆刻家王丹以及西泠印社十多位理事六十多位社員參與題跋,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位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及多位各省市印社社長及各界人士數百人參加了開幕儀式
  • 李應忠:論中國書畫的獨特符號——篆刻藝術
    中國篆刻歷史上的第一個藝術高峰,中國的篆刻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起源於殷商,在中國的篆刻史上,有兩個藝術高峰,其中一個就是秦漢時期,這一時期的印章是一種實用工具,「私憑文書官憑印」,說明了印章的重要性和地位。
  • 翰墨金石意縱橫——邢佔一的書法篆刻藝術
    他的勤奮與對藝術的執著,也與家庭環境特別是祖父、父親的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方寸之內,天地寬宏。印者信也,源自上古,記載著千年的文化歷史和雅致生活。邢佔一的篆刻取法高古,淵源於漢印和吳昌碩。他講究篆刻的章法、屈伸,特別是穿插、虛實、呼應等方面的設計與安排,以此結構具有高度完整性的藝術作品。
  • 初學篆刻神器,免水印上石,篆刻練習貼紙,漢印元朱文等
    此款產品操作簡單,每枚印章圖案均採用鏤空印刷,旨在幫助篆刻初學者更加方便的臨摹篆刻作品,掌握其篆法和刀法,省掉描稿和上石的煩瑣,同時可能有力提高初學者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 甘做一方印人,留的古今萬千--走進李進剛的篆刻藝術
    每周日休息時,李進剛的愛好就是去中國美術館看書畫展,逐漸對書畫上的印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萌生了學習篆刻藝術的想法。「篆刻中的篆字,是中國古代的文字。學好篆刻需要對古漢字的發展、淵源等有一定的研究,而這絕非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踏入篆刻門檻的李進剛反而把自己逼到了一個只有自己最清楚的尷尬地步。「我的文化水平太低,知識面遠遠不夠。我必須面對,必須不斷地學習。」
  • 美術研究|藝術的手段、道路與目的——以書法篆刻為例!
    李白詩《渡荊門送別》就書法、篆刻而言,二者表達的對象都是漢字(篆字),其審美核心在於線條和空間。物性之把握、具象手段之運用直接影響線條,物性之美盡在線條之內,體現在起、行、收構成的點畫形態之中。書法篆刻藝術中所謂「線質」的表現,直接取決於創作者對物質載體物性的理解、把握、開拓,即筆法或刀法。
  • 寫字嗷嗷叫的曾翔篆刻賞,之「大罵曾翔者,基本不真懂藝術」?
    (此採訪是根據張公者先生曾經在「談曾翔藝術 」系列問答整理出來的。題目為編者所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篆刻人)記者:很多人看了曾翔的吼書視頻,罵曾翔。張公者:大罵曾翔作品的人,大多是真不懂藝術的。也有是因不喜歡他的藝術行為而罵的,也有是與其有交集而罵的……要分清罵的原因。記者:您的意思是他們看不懂曾翔?
  • 永字牌篆刻刀:更行更遠,延續篆刻刀具傳奇
    篆刻這門傳統藝術將書法與鐫刻相結合,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小小一方印中蘊含著豪壯飄逸的書法、對稱和諧的構圖、精準生動的刀法,「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在漫長的篆刻發展史中,稱手的篆刻刀是名家名匠們篆刻一方「氣象」不可或缺的工具,陪伴篆刻匠人們觸摸金石,創造佳品。古人所用刀具今已不可追,但今人的首選刀具非永字牌篆刻刀莫屬。
  • 秦爨公與《印指》中的印章審美篆刻講堂一百二十六
    對於篆刻作品我們該如何欣賞,也就是我們欣賞篆刻作品時,要注意哪些東西呢。一般學習過一些篆刻的朋友都會說字法(篆法)、刀法、章法,再深入學習一些的朋友會提到筆意,亦再深入者會提及其風格之淵源。但是對於一般的讀者,我們在欣賞篆刻或者書、畫等藝術作品時,往往第一印象是氣韻,這也許是你在不知不覺中的著眼點,氣韻一般包含作品的「氣」、「趣」、「色」等等。
  • 黎向群:嶺南篆刻研究略顯弱勢
    釋義:省吾堂主  嶺南篆刻的發展與現狀  1949年以後,嶺南篆刻藝術承接「東塾派」 、「 黟山派」 的印學傳統,篆刻藝術創作和研究活動蓬勃起來1962年,廣州市文史研究館創辦了文史夜學院,旨在培養文學藝術人才。夜學院開設書法篆刻專業。由吳子復、秦咢生、麥華三、李曲齋、朱庸齋、莫鐵、馬國權等老一輩書法篆刻名家任教,容庚、商承祚等著名學者亦親臨講課。文史夜學院的創辦,打破了過往師徒相傳的書法教育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書法篆刻人才。
  • 華東師範大學:建設篆刻人才培養新高地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或朱或白,或工或寫……一方方印石在同學們的篆刻刀下盡顯風採。日前,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篆刻)傳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儀式在華東師大博物館舉行,20名書法篆刻專業學生現場篆刻創作100方,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 「有福之州」篆刻展相約臺北
    「有福之州」相約臺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臺北開展12月18日,「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在臺北友生昌藝術空間拉開序幕。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此次活動受到臺灣當地篆刻藝術愛好者的一致歡迎與好評。本屆篆刻大賽臺灣地區獲獎選手蕭凱中表示:「很榮幸能參與一年一度的兩岸文化盛事,並忝列榜眼之名,是我個人創作上很大的鼓舞,每一回的競展,都是藝途上的一個裡程,唯有全力以赴,繼續前行,才能不斷地精進,期許自己未來能有更好的表現!」
  • 書法篆刻藝術家薛平南翰墨舞霞天
    華夏經緯網6月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薛平南晚號「霞翁」,近期在臺北中山畫廊舉辦《翰墨舞霞天》大展,滿壁連屏書法頗見恢弘氣象,滿櫃印石篆刻極盡博雅精美,古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恰可形容其書印展品之豐美、藝事成就之輝煌。
  •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入選「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七屆「西泠印社篆刻展」,第三、四、五屆「陝西省篆刻展」,「秦風書韻·陝西省首屆書法篆刻展」,百年西泠「中國印」「和家園」總選拔賽,「首屆白居易書法篆刻展」,終南印社暨臺灣印社聯展,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展,金石之約全國印社邀請展。
  • 蘇州吳門印派篆刻藝術展將在北京愛慕美術館開幕
    2019年3月9日16:00,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北京蘇州企業商會主辦,北京愛慕美術館、東吳印社承辦的「蘇州吳門印派篆刻藝術展」即將開幕。蘇州篆刻藝術活動迄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自明代就形成了獨特藝術風格,數百年來吳門印派的篆刻藝術與吳門畫派的繪畫藝術、吳門書道的書法藝術三足鼎力,深受後人推崇乃至成為楷模。吳門文人篆刻不僅是蘇州地域文化的優秀遺產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中極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