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首期節目中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開口說話」,共同解讀歷史密碼。作為爆款文化綜藝,本季《國家寶藏》將延續上下求索之勇氣,與九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27件國家寶藏攜手作答,帶領大家於「一眼千年」的時空聯結中,共賞文物之美。來自蘇州博物館的三件「國寶」也將在本季亮相,揚子晚報記者和大家一起來揭秘拍攝花絮,以及國寶背後的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展現蘇州園林的壯志風雅
《國家寶藏》前兩季獲得熱烈反響,讓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生動述說過去,影響當下和未來。新一季節目,將從博物館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600年的紫禁城、933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654年的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陵、2500年的孔廟孔林孔府、3200年的三星堆、3300年的殷墟……拉開一幅泱泱中華、萬古江河的壯闊畫卷,展現中華文明無窮魅力。
《國家寶藏3》在江蘇選擇「網紅」蘇州博物館作為拍攝地。蘇州博物館館址太平天國忠王府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物。1999年,享譽世界的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與毗鄰的拙政園、獅子林等園林名勝構成豐富多彩的文化長廊。
為充分展現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節目方選擇了三件寶貝拍攝,分別是真珠舍利寶幢、明式微縮小家具,以及文徵明手植紫藤。據了解,節目組分別對藏品進行拍攝後,還邀請明星作為國寶守護人見證國寶。對文物的拍攝非常講究,在文物安全前提下由保管員從庫房拿到觀摩室進行拍攝,像寶幢這樣的國寶藏品,只提取部分原件進行拍攝,且現場都有保管員在旁負責文物安全。
「鎮館之寶」真珠舍利寶幢
首先是宋代文物真珠舍利寶幢。1978年,在瑞光寺塔第三層天宮裡發現大量珍貴文物,寶幢就是其中之一。幢高1.22米,整體由楠木製作,是用珍珠等七寶等連起來的供奉舍利的容器。須彌座呈八方形,代表了佛教的八方天。往上可以看到每個轉角都有跳躍的銀獅子,銀獅子對應的是供養人像。中部是木製描金勾欄,盤繞須彌山、須彌海和九頭龍,在四周祥雲站立著栩栩如生的四金剛和四天女。須彌山上站立的是八大護法天神,天神背後就是寶幢的主體部位,就是在這裡發現了9顆舍利子。最頂端的塔剎,用一顆直徑3.4釐米的珍珠結頂。
其選材名貴,造型優美,綜合了當時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銀細工等專業技術,整個寶幢共用珍珠四萬餘顆,凝聚能工巧匠的智慧與心血,是一件珍貴的宗教藝術品。
文徵明手植紫藤是網紅
另一件是文徵明手植紫藤,曾在《江南園林志》中,被李根源將其和汪氏義莊假山、瑞雲峰一起並稱為「蘇州三絕」。明代著名山水畫家文徵明是蘇州人,號「衡山居士」,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設計與改造。
說起「衡山居士」文徵明所植紫藤,雅稱「文藤」,距今已有460餘年。拙政園滄桑變遷,幾易其主,然古藤依舊蒼老遒勁,夭矯蟠曲。春季瓔珞四垂,紫英繽紛,令人賞心悅目;夏季枝繁葉密,綠蔭滿庭,使人暑氣頓消。春季,蘇州博物館忠王府的紫藤花迎來盛開期,大量的紫色花朵漫天飛舞,據蘇州博物館人流統計,平均每日會有約6000人來到這裡,見證這棵象徵著歷史延續的紫藤,體味明清文人的生活氛圍。自2013年開始,每年紫藤盛花期後,蘇博都會推出文創鎮店之寶——文徵明紫藤種子,預售之時便會被一搶而空。
微縮明式家具回歸古典生活
明式家具是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陳設,簡潔,質樸,素雅。說起微縮明式家具,它是明代內閣首輔王錫爵墓出土的隨葬品。王錫爵是明萬曆年間人,官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後來入閣為首輔。他的家族後代名人輩出,影響力綿延數百年。有畫壇名家王時敏、王原祁,大學士王掞等,因此有「四代一品」、「祖孫宰相」之說。微縮明式家具有木床、木桌、木椅、臉盆架、衣架等,品種一應俱全,把生前的生活場景搬到地下世界。
「明式家具以線條為主,並以一定的比例縮小,比例十分準確,造型簡樸大方,線條流暢有力,楔榫精巧,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據介紹,這組微縮明式家具為後世研究著名的明代家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史料。該墓葬同時出土的冠服、玉飾等也反映了當時先進的工藝技術水平。
【來源:揚子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