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SSD也有猛龍的速度:ORICO奧睿科迅龍V500固態硬碟評測

2020-12-15 大柒智說

說起電腦硬碟,從早期的機械硬碟,到目前主流M.2固態硬碟的普及,它給予了電腦全新的活力。在配置電腦的時候手頭寬鬆的全系使用固態硬碟,手頭緊的會採用M.2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的組合解決方案。我的電腦是3年前組裝的,當時價格方面 M.2固態硬碟都比較高,考慮到玩遊戲,PS等,選擇了128G的M.2固態硬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M.2固態硬碟的價格也比較親民,我的128G的M.2固態硬碟娛樂工作時就有點捉襟見肘,讓我一直都有更換更大存儲的衝動。

就在近期,我拿到了一款ORICO 迅龍V500 512G的M.2固態硬碟和可與M.2固態硬碟搭配的硬碟盒。在給電腦提升性能的同時,順便與大家一起分享下這次的體驗過程。

外包裝方面,採用的是ORICO一貫的藍白底加上高清的產品圖風格,盒上標記著產品的品牌LOGO、容量、特點等相關信息。

我們先來看下ORICO迅龍V500盒內的配件, 有M.2固態硬碟、散熱片梅花螺絲刀、M.2 SSD固定螺絲和一片導熱矽膠。

目前ORICO迅龍系列M.2固態硬碟共推出了128GB、256GB、512GB和1TB四個版本,我拿到的是512G的,我日常使用來說足夠用了。紅色的是全鋁散熱片,主要用途是其硬碟的散熱性能。

ORICO迅龍V500 M.2固態硬碟,採用的是慧榮SM2263XT無緩存方案,市場定位在入門級的一款固態硬碟。擁有5年的質保,官宣可提供21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和1600MB/S的連續寫入速度。

這張ORICO迅龍V500 M.2固態硬碟,採用的是慧榮SM2263XT無緩存方案,64層新一代的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搭載SMI2263XT專業級主控晶片,低延時和良好的並行性的優勢可以讓SSD的隨機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任何隊列深度下都能發揮出極佳的速度。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款ORICO M2PJ-C3硬碟盒,共配有USB To Type-C和Type-C To Type-C連接線各一根(兩根長度均為15cm)、螺絲、導熱矽膠和內五角螺絲刀。

這款硬碟盒尺寸為106.5*29*11.5mm,重量僅38g,相比普通SATA硬碟盒,體積縮小了一倍,外殼部分採用全鋁合金工藝,頂部和一側採用條形散熱格柵設計,具有4重強力散熱,外觀具有極高的工業設計質感。

硬碟盒內部有一塊可取出的PCBA主板用來連接M.2固態硬碟,兼容M.2 M key協議和B+M key協議,兼容Win、Mac和Linux三大系統,目前支持22x30mm、22x42mm、22x60mm 和 22x80mm尺寸的四類SSD裸盤,最大支持容量為2TB。

主控晶片為JMS583高速主控,支持UASP加速協議,還具有智能休眠功能,當沒有數據交互時,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起到節能、減少硬碟發熱和增加硬碟使用壽命的作用。

安裝方面,硬碟盒沒有採用一貫的免工具理念,而是採用圓柱與螺絲固定,蓋上後蓋之前要將導熱矽膠貼上,再使用內五角螺絲固定。這樣內部的M.2固態硬碟可以散熱效果更好的同時,固定效果更牢。

在使用USB To Type-C和Type-C To Type-C連接線傳輸數據的時候,兩者的傳輸速度是不同的,USB To Type-C連接線傳輸數據,理論速率5Gbps;而Type-C To Type-C連接線傳輸數據,理論速率10Gbps,因此有條件的用戶在使用時儘量使用Type-C To Type-C連接線來傳輸數據,功效將提升一倍。

針對迅龍V500這款M.2固態硬碟和使用USB To Type-C數據線連接硬碟盒的兩種方式,使用AS SSD軟體分別進行了一下測試,來檢測它的讀取速度。(由於沒有Type-C To Type-C電腦,我暫時放棄了這個測試)

對了,當給電腦使用的時候,安裝完M.2固態硬碟記得一定要使用導熱矽膠貼合全鋁散熱片,這樣性能會更穩定。

首先使用AS SSD軟體來測試了一下插入電腦端M.2接口的讀寫速度。測試後,迅龍V500固態硬碟在1GB文件下最快的持續讀寫速度為1855.83MB/s、1448.51MB/s,基本上與官宣速度吻合。4K隨機讀寫為43.32MB/s、139.88MB/s,最後得分為2427。

使用USB To Type-C數據線連接硬碟盒的讀寫速度。測試後,在1GB文件下最快的持續讀寫速度為420.69MB/s、419.33MB/s。4K隨機讀寫為20.42MB/s、45.14MB/s,最後得分為639。由於受到電腦USB接口傳輸速度的限制,相比插入電腦端M.2接口的讀寫速度肯定要慢一些,但這個速度目前來說也是不錯的。

總的來說,SSD固態硬碟已經成為目前主流用戶的裝機必備,因為其有著超強的讀寫能力,對於系統操作、應用啟動和遊戲的加載都有很明顯的速度提升。這款ORICO迅龍V500固態硬碟與搭載高速硬碟盒的綜合表現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在外觀上搭載硬碟盒的迅龍V500固態硬碟,精緻、小巧、輕薄,速度上都能吊打機械硬碟的速度,從價格因素考慮迅龍V500固態硬碟是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兼顧各個方面的表現,非常值得有需求的用戶購入。

相關焦點

  • ORICO奧睿科迅龍系列ssd固態硬碟套裝初體驗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鐵皮阿童木0523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於電腦的使用速度、資料傳輸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逐步取代機械硬碟。
  • 把數據裝進口袋,奧睿科 迅龍-翼高速移動固態硬碟
    想要不限速又不用擔憂容量的問題,不妨看看這款奧睿科 迅龍-翼高速移動固態硬碟,256GB大容量SSD,大容量存儲又有傳輸速度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它的大小並沒有因為容量大而比傳統U盤大很多,輕輕鬆鬆放進口袋的高速大容量SSD,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ORICO(奧睿科)迅龍固態硬碟套裝體驗:升級電腦就是這樣簡單
    電腦硬碟空間不夠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升級硬碟。常規的升級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電腦主板還有硬碟接口,就直接加裝一塊硬碟;對於沒有多於的硬碟接口的主板,那就換上一塊容量更大的硬碟。剛好最近拿到了ORICO(奧睿科)迅龍固態硬碟套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它的讀取速度怎樣。這款迅龍戰甲系列SSD 固態硬碟採用的是SATA3.0接口,共有128G、256G、512G、1TB四種容量規格,我拿到的是128G版的,與之配套的是採用了USB 3.0接口的ORICO硬碟盒。
  • 全固態時代的筆記本升級記:奧睿科迅龍M.2 SSD評測
    隨著硬碟的全固態時代的逐步來臨,我們使用的PC以及筆記本電腦都在逐步的拋棄機械硬碟,固態硬碟以其優秀的速度表現和不怕震動的特點,受到用戶們的廣泛歡迎,而M.2接口的SSD速度更快,且體積更小,直接安裝在主板上的安裝方式更節省筆記本的空間,所以M.2接口SSD已經逐漸在筆記本中普及。
  • 「快」人一步,如此簡單,ORICO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套裝
    這兩年固態硬碟一直都是以SATA接口規格為主流,而漸漸嶄露頭角的M.2接口的固態硬碟,在價格上比SATA SSD貴不了多少,但讀取和寫入速度卻有大幅度的提升,具有更高的性價比,所以也開始成為許多人裝機的首選。其實M.2 SSD除了適用於電腦外,還可以裝進M.2硬碟盒,DIY出一塊高速高性能的移動硬碟。
  • 新PHISON主控 宇瞻AS510S固態硬碟評測
    目前銷售最火爆的當屬128GB SSD,而在500-599元這個區間現在處於斷層,此前採用SF2281主控的影馳120GB SSD憑藉超高性價比火了一把。今天一位配備19nm東芝快閃記憶體、全新主控的128GB SSD抵達ZOL SSD頻道,它恰恰處於500-599元區間,它也許要火。它就是全新PHISON主控的宇瞻AS510S固態硬碟。
  • 電腦裝機必備硬體,ORICO 迅龍V500 M.2 性價比首選
    數碼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似乎要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很多,就拿固態硬碟來說,從最早出現固態硬碟到現在主板都會內置專門的接口用於用戶擴展使用 。目前較為普遍的裝機組合就是SSD+HDD,固態作為系統盤使用,機械硬碟主要用來當存儲盤使用,隨著硬碟接口的不斷發展,目前市面上也分為SATA、mSATA 、M.2等多種接口。
  • 用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評測:慧榮主控
    為了趕上尾車,最近入手了一款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拿到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之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將其作為某信的聊天記錄存儲盤,實在是受夠了這塊每次在電腦登錄某信要等待60s以上時間戰了4年的機械老爺盤。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卡,等你的聊天記錄空間達到100G以上就有機會體驗到(文章最後分享如何快速還原微信記錄,破解騰訊的小把戲)。用了這麼久,今天也對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做一個評測分享。
  • 高達940MB/s的奧睿科移動固態硬碟開箱體驗:便攜還有三防性能!
    就拿我自己來說,日常的科研數據以及相機拍照後的圖片匯總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我也單獨準備了硬碟來備份他們,但是最近硬碟滿了,讓我有些頭痛。於是就入手了今天評測的主角——這款奧睿科移動固態硬碟SV1000,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樣的一款移動固態硬碟能否滿足實際需求呢?
  • 性價比之選——鎧俠(原東芝存儲)TC10 系列 SATA固態硬碟簡測
    方便用戶將ssd改造成移動硬碟使用時,還可以作為win to go設備。SSD Utility的界面採用了扁平化風格,極具科技感。在上面可以看到ssd的溫度,相關容量信息,固件信息等等。支持對ssd預留op,可以延長ssd的壽命和維持速度。
  • 體驗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
    電腦行業發展至今,機械硬碟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是使用SATA或M.2的SSD固態硬碟,因為他們的讀寫速度更快,工作起來更加的有效率。所以,每個電腦愛好者的家裡可能有著一塊或是數塊的固態硬碟,那麼問題來了,閒置的M.2固態硬碟怎麼辦?
  • 奧睿科 H110 SSD+2139C3-G2硬碟盒評測:外設界的「透明探索版」
    [PConline 評測]很多人認識奧睿科都是從接觸它的存儲外設產品開始,可隨著SSD的快速普及,奧睿科也加入了布局SSD存儲產品的行列當中。那麼,當奧睿科自家的外設遇到自家的存儲產品,會產生怎樣的「物理反應」?
  • 迅龍M.2固態硬碟套裝測評
    今天帶來的這款SSD+移動硬碟盒套裝的廠商是國內知名外設品牌奧睿科,其中固態硬碟位採用NVMe1.3的2280規格,容量為512GB,目前在電商價格也僅500左右,如此便宜,性能究竟如何?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 奧睿科M.2 NVMe移動硬碟上手實測:940M/s讀寫速度
    最近了解到奧睿科(ORICO)推出了一款針對高性能玩家設計的M.2 NVMe移動固態硬碟,不僅讀寫速度快,而且小巧便攜,真的這麼好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如今這個看臉的年代,無論任何產品,顏值才是第一生產力,「有顏任性」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因此外觀設計一定要用心。作為都市小資生活的必備產品,移動硬碟也必須好看!
  • Orico雙盤位M.2固態硬碟盒評測:多盤對拷方便好用
    現在的固態硬碟是越來越便宜了,尤其是當家裡固態硬碟比較多的時候,相互之前拷數據可能會有點麻煩。這時候一個雙盤拷貝工具就變得格外好用了,我就入手了一款這樣的雙M2接口的SSD固態硬碟,來看看效果如何吧。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採用的全鋁合金的材質製作,這樣不僅質感更好,更耐用,並且也可以更好的散熱,因為雙M2口的固態硬碟發熱量可能會比一般的單條M2 SSD使用要高,因此,一塊好的散熱是穩定工作和性能發揮的關鍵。這是我插上兩條M2的SSD,我想把紅色盤中的資料全部轉移到黑色盤裡面。
  • M.2固態硬碟也可一鍵高速對拷,ORICO兩用雙盤位SSD硬碟底座體驗
    開篇放上三張評測照:與以往我們所見的任何硬碟盒都不一樣,ORICO M.2雙盤位一鍵對拷硬碟底座可以說是「專為M.2固態硬碟而生」——既可以做外置雙M.2盤位硬碟盒、即插即用M.2接口的NVMe SSD使用,也可以直接通電,將一個源M.2 SSD的數據一鍵拷貝到目標M.2 SSD上,而這一切完全無人值守,且無需電腦支持可獨立完成,即「脫機拷貝」;
  • 這次不裝機,ORICO迅龍H100 SSD與透明硬碟盒套裝體驗點評
    此次評測的套裝是ORICO 2.5寸透明硬碟盒2139C3-G2(10Gbps)和ORICO迅龍系列的SATA SSD H100 512G。ORICO好像一直對這個透明系列的產品很執著,目前透明系列的產品包含了各類型的硬碟盒,USB HUB等設備。
  • 國產「芯」並不弱,臺電騰龍1TB SSD固態硬碟評測
    就在上個月,國內知名存儲品牌臺電科技聯合長江存儲,發布臺電首款國產化固態硬碟騰龍系列DS10 。這塊固態提供256GB、512GB和1TB三種容量,規格採用長江存儲全新一代64層3D 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搭載同樣來自國產廠商的聯芸科技專業級SATA主控MAS0902A。我們今天呢,就是用騰龍系列DS10 1TB容量版本進行評測,給大家分享下這塊固態的數據。
  • 小Z聊固態:從NVMe協議聊聊SSD接口
    進入2016年以來,固態硬碟行業在技術和產品層面呈現出兩大明顯變化和趨勢。    一個是在固態硬碟核心器件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技藝上,由傳統2D平面堆疊向3D立體堆疊進行轉變,各大快閃記憶體廠商紛紛加緊研發具有各自廠商特色和不同規格的3D堆疊技術。
  • 試試奧睿科orico移動硬碟座
    許多新裝機的朋友都會有所感觸,目前的新式機箱的3.5吋機械硬碟位非常少,因為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太慢,所以有被固態硬碟淘汰的趨勢。但許多朋友會有多塊硬碟,裡面儲存了很多重要資料,望著少得可憐的機箱硬碟位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