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三水「紅頭巾」的守望者

2020-12-10 今日三水

編者按: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自明嘉靖五年設縣以後,一句「久無羽檄催傳箭,為採風詩暫泊舟」頗能道出三水的富庶與文風鼎盛。光陰一去五百年,文化的種子早已開枝散葉。

通過三水文化名片巡禮的系列文章,我們勾稽三水的過去,是它們造就了今天城市三水的歷史文化底蘊。承襲這一餘緒,我們將目光轉向活躍在這個城市的藝術家,他們是根與魂的最直觀體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們將自己的創作與生活結合,與三水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結合,又在堅守與求變之間,開出一朵朵藝術的花朵。透過他們與他們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雪泥鴻爪,是心靈的共振,也是一種從這座城市積攢並噴薄、靜默、溫柔而倔強的力量。

即日起,《佛山日報·今日三水》「人文三江」板塊,正式推出「三水文苑英華巡禮」專欄,聚焦一批近年來在文學、攝影、繪畫、音樂等領域湧現的本土創作者,講述他們藝術之路上與這座城市的故事,追尋那歷史深處三水文化土壤的最厚實迴響,敬請垂注。

2007年,三水啟動非遺保護工作,經過田野普查及相關認定,最後建立起包括「紅頭巾」等在內的第一批區級非遺名錄。三水「紅頭巾」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2015年10月2日,中國最後一位「紅頭巾」黃蘇妹在過完105歲壽辰不久後安然辭別人世。那一段三水女子「下南洋」的百年舊事正式畫上句號。

3年後的2018年年末,一部以三水「紅頭巾」為創作題材的大型現代粵劇《紅頭巾》正式啟動。春去秋來,又是3年,歷經30餘次易稿,《紅頭巾》在今年9月20日回到家鄉——在三水區文化中心大劇場演出結束當晚,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紅頭巾》的創作,與時代事件、城市文化記憶同傳統粵劇相結合,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紅頭巾》群舞展現了三水女性的力量之美。/佛山日報見習記者盧麗華攝

從重回公眾視野到納入非遺,從成為三水文化記憶到成為藝術創作的源泉,三水「紅頭巾」經歷了13年的漫長蛻變。這一路走來,有一個女子,盡心挖掘,細心梳理,長久陪伴,曾為這些飽經歷史滄桑的老人遠赴重洋,甚至在黃蘇妹辭世的時候,趕赴送上最後一程,只為竭力留住最後一絲一縷的時代記憶。

共誰相對話嶺南,關心長望北來雲。她為這座城市守住了一段塵封的往事,而她們也在她心底留下了一抹溫存的記憶。

為「紅頭巾」守望

黃敏,就是那一個女子。

黃敏是三水區文聯副主席,是最早參加挖掘、梳理「紅頭巾」文化的人員之一。9月22日晚,她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則報導《從藝術角度剖析:粵劇<紅頭巾>為何讓你熱淚盈眶?》並寫上這樣的一段話:

「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三次人口大遷徒: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這三次大遷徙,都是貧苦民眾抗爭命運、艱難創業生存的歷史,都是一段段苦難與艱辛、血汗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與在戰爭的壓力下不得不四散奔逃的難民相比,這三次大遷徙是屬於民間的自發運動,人們懷著一個美好的夢想出發,帶著開創新生活,打造新天地,改變自己和家族命運的嚮往而踏上了漫漫的闖蕩之路。其中,下南洋(粵語稱「過番」)是規模最大、路程最遠、環境最惡劣卻也最為壯觀的一次跨國大遷徙。而『紅頭巾』就是下南洋大潮中一支不可小覷的女性力量。」

她的話,對那一段歷史,既是詮釋,更是銘記。

上個世紀初,近6萬名三水女子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鄉艱難打拼,建設現代城市。新加坡獨立建國後,政府大力推動城市重建,發展工業區,重建基礎設施,建設新城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時沒有機械,平整建築工地、搬運沙石、拌建築用的水泥灰漿,全靠人工完成,「紅頭巾」成了功不可沒的一支力量。

三江水韻公園矗立著紅頭巾主題雕塑。/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攝

然而,由於歷史等客觀原因,人們對她們的故事不甚知曉,她們也習慣於對自己的過去閉口不提。直到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當地的熱心人士曾組織一次「紅頭巾」回國省親的活動。2007年,三水啟動非遺申報工作,「紅頭巾」成為最早的區級非遺之一。2010年,三水區委宣傳部同中央電視臺新影中心聯合攝製三集紀錄片《飄逝的紅頭巾》。翌年,《三水文藝》推出《飄逝的紅頭巾》專刊。其間,黃敏曾隨拍攝組遠赴新加坡,並協助拍攝組在三水採訪。

「紅頭巾」的故事漸漸才為人們所熟知,那一群百年前下南洋的女子,也在黃敏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黃敏曾展示一張攝於約10年前的照片。照片中是兩位當時已經百歲高齡的「紅頭巾」陳群和黃蘇妹。陳群坐在木桌子前,黃蘇妹站著為她佩戴紅頭巾,那一塊紅頭巾已經被漂洗得發白,老人卻將它細心拉扯。歲月在她們臉上刻下滄桑的皺紋,卻也讓她們眼裡的淡然愈加洗鍊。

黃蘇妹(左)為陳群佩戴紅頭巾。/佛山日報資料圖

黃敏說,當時下南洋的三水女子,寧可到工地做苦工,也不願意做出賣肉體的勾當。黃蘇妹在工地幹活期間,一次從三樓失足摔到底層,更曾因為意外而失去半截中指,但她堅定地說,「我要賺乾淨錢」。

黃敏還講述了遠在南洋彼岸的「紅頭巾」盧亞桂的故事。2010年遠赴新加坡採訪拍攝期間,她遇到了在大悲院裡安度晚年的盧亞桂。黃敏與攝製組一起給盧亞桂慶祝101歲生日,老人說了一句讓黃敏至今印象深刻的話:「我年輕的時候力氣可大了,可以抓住幾塊磚徒手拋上三樓」。

黃敏眼前的盧亞桂坐在輪椅上,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只有1.4米,說話聲音也很小。她很難想像,眼前那副軀體曾迸發過怎樣的力量,又曾經受過怎樣的磨難。

「那個瞬間,我好像從她身上看到了奶奶那代人的影子。她們都是一樣的柔弱而堅強,一樣的甘受苦累卻舐犢情深。」黃敏說,從此,她對這個群體有了一份打心底的親切,她決定為她們做一點什麼。她還談起一個細節:上世紀60年代,約3000名「紅頭巾」利用難得的休息日,自發地聚集在早年下南洋時位於紅燈碼頭對面勞動長堤的落腳處,義務修復她們曾經長年累月赤腳走過的「獨立橋」。她想,這大概是「紅頭巾」贏得新加坡人民和家鄉人民尊重的其中一個原因——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大型現代粵劇《紅頭巾》創作啟動後,黃敏一次次帶主創團隊到蘆苞胥江祖廟、長岐古村等地採風,一遍遍講述「紅頭巾」的故事,那一抹抹滄桑往事沒有如煙飄散。相反,昔日奔赴南洋彼岸的三水女子,以自重、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成為三水特有的城市文化印記,成了藝術家創作的靈感繆斯。

與「守藝人」相伴

專訪期間,黃敏談及西藏旅遊的經歷時,說出「高天流雲」這個詞。她說,望著那景致,腦海忽然湧上來這個詞,那感覺便一直忘不掉了。「高天流雲」,這大抵是一種對歸宿的篤定,更是一種對洗禮的淡然。

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黃敏1996年加入三水文聯,從《三水文藝》復刊到三水民間藝術家協會創立及創辦刊物《民間》,再到建立與收集三水非遺名錄、三水創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及各鎮街文化站評估定級保持特級,這些本地文藝界的大事,她都參與其中。20多年過去,黃敏的足跡踏遍三水,雖然已過天命之年,卻始終熱忱未減。

建立三水非遺名錄是黃敏投入心血最多的事情。三水非遺保護工作2007年啟動,13年間,她經手建立起八批共32個區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

當中,有堅持做龍舟的李保安父子,他們一家所造的龍舟馳名粵港澳,60多歲的李保安還堅持手工打造龍頭,為此花上10多天在原木上一鑿一鑿地刨,一寸一寸地雕。有傳承粵曲星腔的李月友,在她的勤奮學藝下,由三水人鄧曼薇所創的「粵曲星腔」在流落香港半個世紀後得以重回故鄉。有八旬高齡仍堅持寫燈謎的蔡藝武,同樣八旬高齡仍堅持傳授南獅技藝的梁啟釗,還有開創並發揚「三水玉雕」技藝的錢貴根、錢景笙父女……

他們的故事,或許並不感人;他們的事業,或許並不偉大;但他們的堅持,正是三水民俗文化的根與魂。黃敏樂於做他們的聆聽者和陪伴者。

「一個師長曾經提醒我,非遺來自民間,只要用心去做,就能為他們作為個體的堅持留下印證。」黃敏說,從這些非遺傳承人身上,她看到了一種真誠、質樸卻持久的堅持,那是一種「碧玉汝成豐碑在」的傾注與用心,一種「相逢意氣為君飲」的江湖意氣,更是一種「許我忘年為氣類」的相知期許。她希望自己也跟他們一樣,做一名真誠的信徒,拼出一張真誠的拼圖,這拼圖所呈現的,便是屬於三水民間藝術文化的真善美。

後來,黃敏創立了三水民間藝術家協會,還創辦了協會刊物《民間》。她將三水的故事娓娓道來:從一百年前迫於生計南下南洋,到一百年後成為現代粵劇創作的主題,「紅頭巾」折射出三水人身上那一份不屈不撓的堅韌與溫柔。

小山崗山腳處,矗立著「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石碑。/佛山日報資料圖片

三水於500多年前設縣,但這片土地上,早有4000多年歷史的白坭銀洲貝丘遺址,有被視為珠三角洲起源的三江匯流勝景,有六祖駐錫的寶月堂……在時局動蕩滄海橫流之時,它是兵家必爭之地,在社會穩定河清海晏之時,它是埠通天下的良港,值得挖掘的,還有很多很多。

目前新一期《民間》民間故事專刊正在編撰。黃敏心底的這一份信念,也在延續。

人物簡介

黃敏,攝於龍門石窟。/受訪者供圖

黃敏,2002年起兼任三水區文聯副主席至今,是三水最早挖掘、整理「紅頭巾」文化的人員之一。從「紅頭巾」重回人們視野到入選非遺名錄,從成為三水城市文化印記到成為藝術家創作源泉,她是守望者和陪伴者之一。

2004年獲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廣東省基層先進文化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省文化廳「廣東省基層先進文化工作者」稱號;2017年獲廣東省委宣傳部「基層宣傳文化能人」稱號。

對話

記者:為什麼你會為萍水相逢的「紅頭巾」付出那麼多堅持?

黃敏:「紅頭巾」已逝,但我希望她們的故事能夠繼續。我曾經寫過一段話,「我會長久地記得,在西南福利院的黃蘇妹說到想吃水果時頑皮的笑臉,在樂平鄉下家中的陳群被誇贊靚女時笑得如孩子般羞澀的臉,在新加坡大悲院的盧亞桂回首往昔令人驚訝的平靜卻讓我難忍淚水的臉……」短短的交集,我從她們身上看到了與宏偉敘事無關,卻樸素、真誠而可貴的東西。

記者:你長期從事與三水文化,特別是非遺有關的工作,這是你創立民間藝術家協會和創辦刊物《民間》的初衷?

黃敏:之前三水的非遺項目我都有參與挖掘保護和名錄建立工作。在我看來,非遺來自民間,而民間,它是一種情懷。我們試圖用文本還原草根大眾的生活,那些原汁原味的片段,是你我一起見證的歷史情節。記下來,讓它們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

同時,民間,是一種立場。我們試圖用影像表達凡夫俗子的心聲,他們的喜怒哀樂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滾滾洪流。拍下來,讓這一個時空留住屬於你我的烙印。

最後,民間,還是一種理想。我們希望用這本單薄的刊物,完成一幅真誠的拼圖,為關注民間的人們尋回人生最初的夢想:用那些活生生的細枝末節,拼湊出我們對於活在當下、活得更好的願望。

正如《民間》的創刊詞提到:「Among the people。」民間,就在人們中間。

文/ 佛山日報記者楊立韻

相關焦點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三水備受矚目。 2018年,三水成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縣區級試點。在為全省探路的過程中,三水如何既結合自身實際振興鄉村、形成三水特色的探索實踐,又能提高站位、放眼長遠,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體系? 重任在肩,砥礪前行。
  • 尋找「三水好僱主」結果正式「出爐」,20家「三水好僱主」今天開始...
    佛山日報訊記者鄭澤聰報導:連日來,經過網絡投票、初審、打分等環節,今日,2018尋找「三水好僱主」活動最終選出十家「三水十大好僱主」和十家「三水放心僱主」。屆時,二十家「2018三水好僱主」將會公示三天。
  • 什麼叫守望者?守望者要做什麼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守望者就是一個代禱者,要做的就是為別人代禱。因此,我們常常聽到守望禱告這個詞。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都要成為守望者,互相守望。作為一個守望者,我們要思考:守望者要做什麼?守望者要做的僅僅是為別人代禱嗎?神立以西結先知為以色列的守望者,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守望者要做的不僅僅是為別人代禱。
  • 走進高校——覃塘法院院長黃敏開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建校60周年...
    在講座中,黃敏開院長首先熱烈祝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建校60周年,並衷心祝願母校明天更加美好!法學院明天更加輝煌!黃院長回顧自己在母校學習的青蔥歲月不禁嘴角上揚,感嘆在校學習的時光最是輕鬆美好,引起臺下師生們的共鳴。「法律人內心應該堅持的信仰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是法治的理念!」
  • 一條生產線書寫三水飲料品牌傳奇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將展出一臺伴隨三水飲料發展成長的飲料生產線,該條生產線為國內飲料企業引進的首條進口易拉罐生產線,生產過首批投放市場的健力寶飲料、首批進入國宴的易拉罐啤酒、全國首罐果汁飲料,還有三水本土飲料企業隱雪飲料食品有限公司的首款產品。一條獲得多個「第一」的易拉罐生產線,串聯起三水酒廠、健力寶、強力、品源、隱雪等一個個三水本土飲料品牌。
  • 佛山三水再評「新八景」
    ,同時對外發布五條各具特色的三水旅遊精品線路。三水曾於清朝時期評選過「縣治八景」,並在1984年評選過「三水縣新八景」。三水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向玉武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評選出反映城市三水最新發展成果的文旅景觀,是三水發展現狀的需求,也是三水人民的期盼。  據悉,此次三水新八景以三水地區範圍內具有標誌意義和文化內涵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評選對象,以現有的成熟景點、景區、名勝古蹟、現代建築為主,參選項目應具備時代性、人文性、標誌性、可遊性、持久性的特點。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打造「標準化樣板」 全景美麗三水解答共性問題 美麗鄉村怎麼建設,如何評判美不美?這是三水區必須解答的第一個問題。因此,三水不斷從機制上摸索美麗三水建設方案,聚焦共性問題,打造美麗鄉村「標準化樣板」。
  • 《不思議迷宮》守望者岡布奧守望者技能是什麼 守望者岡布奧守望者...
    導 讀 在不思議迷宮遊戲中,最近又增加了位新成員,那就是守望者岡布奧守望者,大家知道這個角色的技能怎麼樣嗎
  • 佛山三水新八景新鮮出爐,快來打卡!
    9月14日,歷時2個月的「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結果正式揭曉,昆都山思賢滘片區、森林公園、荷花世界等地被推選為「三水新八景」,成為三水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旨在通過活動整合全區優質文旅資源,抓住城市三水建設新機遇,強化城市形象宣傳,加快集聚城市人氣,助力三水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建設。
  • 美劇《守望者》將會是原創故事,現代背景下的守望者將遭遇什麼?
    華納將《守望者》的電視劇改編權交給了自家的HBO,實際上阿蘭·摩爾大神當年說的確實有些道理,這次他們要再一次的「糟蹋」守望者這個IP了,因為這次的美劇《守望者》不是前傳或者聚集,而是將整個守望者的故事改編和「雜糅」之後,放到了現代的背景之下,所以我們才會在預告片中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鏡頭。
  • 「守望者」成員介紹與背景
    《守望者》(Watchmen)是一部根據DC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笑匠,前「民兵」成員,後加入「守望者」。因為企圖強暴同組的絲魂一代,於1940年被「民兵」開除。1941年,改變裝束後的他在太平洋戰場上成為作戰英雄。
  • 《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正式對外發布,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琦君散文獎」獲得者蔡玉燕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三水人,她熱愛三水,在閱覽《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的過程中,她更加深刻地認識三水,也發覺自己更愛三水了。她建議接下來要進一步推廣該叢書,帶人們重新認識它的靈與秀,為三水逐夢未來注入底氣與信心。
  • 深讀|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地鐵線路
    今年9月,在三水區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期間,區委書記胡學駿特別強調,三水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是天然存在的,但如果不能跳出三水看三水,不去主動爭取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為我所用」,就無法將三水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對外,三水正在全力爭取重大交通項目和路網資源向三水傾斜,連結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優質的發展資源。
  • 你真的看懂《守望者》了嗎?
    前段時間寫完了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之後陸陸續續收到一些粉絲的私信,討論到「既然說了《蝙蝠俠》三部曲,何不探討一下《守望者》?」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就是,《守望者》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守望者》能夠被譽為「最偉大的超級英雄作品」之一?
  • 三水:溪水潺潺聞果香 夏木陰陰聽蟬鳴
    三水向來有山有水,有花有美食。在這座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值得去看看的實在有太多太多。不如就在三水找個地方避暑,山水之間,夏花燦爛,清涼一夏。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探幽攬勝,溪澗戲水,清風拂去身上的燥熱;把靈魂放空,腳步輕扣古村小巷,在陰涼乾爽的古宅憶百年變遷,重新發現「淼城風」。
  • 佛山三水邁入「8000+」,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其中三水9月二手房參考均價8131元/平,環比8月上漲0.06%,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08%。一、三水二手房房價走勢三水9月二手房參考均價8131元/平,環比8月上漲0.06%,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08%。最近一年中,3個月房價上漲,9個月房價下跌。
  • 生津解渴、回味甘甜,三水南山的山菍成熟了
    生津解渴、回味甘甜,三水南山的山菍成熟了 2020-08-21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望者》:社會人格的百科全書
    第一次看到守望者的影評是在小學還是初中的一本雜誌上,具體什麼名字已經不記得了,只是說並不是一部尋常意義上的超級英雄電影。不劇透,只說其中的設計與社會人性剖析自認為遠超最近爆火的,相比之下很好奇,為什麼大陸有錢有人,就是沒有好作品?
  • 三水大橋斜拉索更換順利進行
    在橫跨北江的佛山市三水大橋上,10餘名工人或在拆卸斜拉索,或在為斜拉索主塔油油漆。8月1日—20日,三水大橋全橋封閉更換斜拉索,目前工期過半,工程量也已完成超50%。「三水大橋一共有116根斜拉索,我們根據前期檢測結果,挑選了4根試驗索進行拆除,更換新索。」
  • 《守望者》:DC電影的天花板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這部於2009年上映的《守望者》。接下來,6分鐘的片首曲介紹了守望者聯盟成員的狀況。第一代的守望者成員們幫助美國打贏了二戰。之後,側影死於同性戀反對者的殘殺。帳單在一次銀行搶劫事件中被歹徒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