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年初的時候,一部動畫被各個共青團的官方號轉載,原來當時時值馬克思誕辰,這部動畫,也是為了紀念馬克思而作——《領風者》。
動畫主要講述了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很是硬核了,文科生狂喜,理科生懵逼(不是)。
可以說,這部動畫缺點不少,但也是可以拿來分析一波~
01貧瘠的製作
其實首當其衝的就是畫面上的穿模、低幀,其次是人物塑造的扁平,還有是故事的跳戲與碎片化。
全篇動畫選取馬克思生平中,重點的「名場面」進行串聯,動畫篇幅短、製作時間短、資金肉眼可見的少。
這就導致了畫面的各種崩壞,情節上的沒有邏輯,連人物沒有過多的介紹與鋪墊,變成了一味地主角光環的照耀下,慷慨激昂地念著繁瑣的劇本臺詞。(師父別念了)
再看製作人名單,總導演肖志朝,為杭州娃娃魚董事。杭州娃娃魚的作品不多,如《黑白無雙》、《萌妻食神》等,但除了《領風者》,肖志朝並沒有執導過其餘動畫作品。
另一方面編劇,總編劇鍾君,現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兼文獻信息部主任、研究員。研究範圍就包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妥妥的專業。
但是,不是動畫編劇的專業。
所以,術業有專攻不是白說的。
02硬核人物製作傳記動畫
我相信,大哲學家、大革命家,這些離我們很遙遠又很近的人物,需要我們去理解的不光是思想本身的內容,這些影視作品能夠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應該是思想背後的環境,和思想誕生的情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無論是語文老師上課,還是最簡單的科普動畫,解讀一句詩詞不光是理解它本身的意思和情感指向,還需要明白創造時的心情與主人公的經歷。
《領風者》動畫顯然沒有在這上面下多少工夫,簡單至極的動因(對工人的憐憫,對當權者的批判),加上無數的理論的原文作臺詞,令人激動的場面,都是馬克思生命中原本的重要節點。
如與好基友恩格斯的歷史性會面,《共產黨宣言》的誕生,《資本論》的誕生……這些出現過我們歷史課本中的場面,受過社會主義薰陶的我們會激動的刷彈幕,這是受馬克思的魅力影響。與動畫實在關係不大。
動畫的魅力何在呢?有趣、可視化、生動、想像力,這些都是。這也是為什麼科普動畫,總要藉助動畫的手段進行知識的講述。
像政治、經濟這種硬核的內容,用動畫、影視的手段潤滑,讓觀眾接受起來總要容易得多。
但《領風者》7集,一共140分鐘左右,想要講述馬克思一生的理論精華、情感友誼,實在是貪多了。
想來選取一個階段,要好的很多。傳記動畫作品很少,主題的限制也意味著觀看門檻和觀眾的興趣限制。而動畫要做的,就是打破門檻,也要贏得多數人的興趣。
03尾聲
儘管《領風者》缺點不少,但也還算是個主旋律人物傳記的嘗試,雖然動畫有如工具一樣,做了內容的畫面而已。
但觀眾對這樣的題材還是有著期待和熱情,希望未來,能等到一部這樣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