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生平支撐起的動畫:硬核的人物傳記動畫,何去何從?

2020-12-14 國漫浮舟舟

19年年初的時候,一部動畫被各個共青團的官方號轉載,原來當時時值馬克思誕辰,這部動畫,也是為了紀念馬克思而作——《領風者》。

動畫主要講述了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很是硬核了,文科生狂喜,理科生懵逼(不是)。

可以說,這部動畫缺點不少,但也是可以拿來分析一波~

01貧瘠的製作

其實首當其衝的就是畫面上的穿模、低幀,其次是人物塑造的扁平,還有是故事的跳戲與碎片化。

全篇動畫選取馬克思生平中,重點的「名場面」進行串聯,動畫篇幅短、製作時間短、資金肉眼可見的少。

這就導致了畫面的各種崩壞,情節上的沒有邏輯,連人物沒有過多的介紹與鋪墊,變成了一味地主角光環的照耀下,慷慨激昂地念著繁瑣的劇本臺詞。(師父別念了)

再看製作人名單,總導演肖志朝,為杭州娃娃魚董事。杭州娃娃魚的作品不多,如《黑白無雙》、《萌妻食神》等,但除了《領風者》,肖志朝並沒有執導過其餘動畫作品。

另一方面編劇,總編劇鍾君,現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兼文獻信息部主任、研究員。研究範圍就包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妥妥的專業。

但是,不是動畫編劇的專業。

所以,術業有專攻不是白說的。

02硬核人物製作傳記動畫

我相信,大哲學家、大革命家,這些離我們很遙遠又很近的人物,需要我們去理解的不光是思想本身的內容,這些影視作品能夠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應該是思想背後的環境,和思想誕生的情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無論是語文老師上課,還是最簡單的科普動畫,解讀一句詩詞不光是理解它本身的意思和情感指向,還需要明白創造時的心情與主人公的經歷。

《領風者》動畫顯然沒有在這上面下多少工夫,簡單至極的動因(對工人的憐憫,對當權者的批判),加上無數的理論的原文作臺詞,令人激動的場面,都是馬克思生命中原本的重要節點。

如與好基友恩格斯的歷史性會面,《共產黨宣言》的誕生,《資本論》的誕生……這些出現過我們歷史課本中的場面,受過社會主義薰陶的我們會激動的刷彈幕,這是受馬克思的魅力影響。與動畫實在關係不大。

動畫的魅力何在呢?有趣、可視化、生動、想像力,這些都是。這也是為什麼科普動畫,總要藉助動畫的手段進行知識的講述。

像政治、經濟這種硬核的內容,用動畫、影視的手段潤滑,讓觀眾接受起來總要容易得多。

但《領風者》7集,一共140分鐘左右,想要講述馬克思一生的理論精華、情感友誼,實在是貪多了。

想來選取一個階段,要好的很多。傳記動畫作品很少,主題的限制也意味著觀看門檻和觀眾的興趣限制。而動畫要做的,就是打破門檻,也要贏得多數人的興趣。

03尾聲

儘管《領風者》缺點不少,但也還算是個主旋律人物傳記的嘗試,雖然動畫有如工具一樣,做了內容的畫面而已。

但觀眾對這樣的題材還是有著期待和熱情,希望未來,能等到一部這樣的動畫~

相關焦點

  • 馬克思硬核生平支撐起的動畫:硬核的人物傳記動畫,何去何從?
    動畫主要講述了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很是硬核了,文科生狂喜,理科生懵逼(不是)。全篇動畫選取馬克思生平中,重點的「名場面」進行串聯,動畫篇幅短、製作時間短、資金肉眼可見的少。這就導致了畫面的各種崩壞,情節上的沒有邏輯,連人物沒有過多的介紹與鋪墊,變成了一味地主角光環的照耀下,慷慨激昂地念著繁瑣的劇本臺詞。
  • 盤點:b站最最硬核的動漫,主角是馬克思,策劃方真的硬氣
    導語:盤點:b站最最硬核的動漫,主角是馬克思,策劃方真的硬氣今天要介紹的這這部動畫名字叫做領風者,堪稱是史上最硬核漫畫。單看動漫的名字沒有什麼,主角的名字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這兩個被高度政治化的名字,硬是被帶入了二次元世界中來。
  • 請不要對新派硬核動漫開闢者這樣……
    有人說他是最硬核的國漫二次元,也有人對其大肆批評,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我摘錄了豆瓣上面的兩種風格的評論。但是當我看了《領風者》之後,一些疑問慢慢解開,這不僅僅因為作品本身,還因為在評論區和其他人的辯論讓我深刻意識到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的實用,不論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都能從馬克思那裡找到答案。
  • 皮卡丘X馬克思佩恩!粉絲自製動畫展示成年版皮卡丘
    64 Bits今天發布了一段由粉絲製作的動畫視頻,這款視頻混合了《名偵探皮卡丘》和《馬克思佩恩》中的經典元素,向我們展示了成年版的皮卡丘偵探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辛亥革命前介紹馬克思生平的兩本名人讀物
    一本是1907年在巴黎出版印行,之後運回國內發行的大型畫冊《近世界六十名人》;另一本是辛亥革命前夕,1911年6月在天津出版的《維新人物考》。前一本書中,印有馬克思1875年拍攝於倫敦的照片,被認為是馬克思像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後一本書,介紹了包括馬克思在內的48位西方名人,被認為是在天津最早介紹馬克思的圖書,而編者華承沄(1848-1917)則被認為是最早介紹馬克思及其著作的天津人。
  • 《千年女優》:用蒙太奇的手法,去拍攝一部人物傳記是怎樣的
    在動畫電影史上,有一部非常閃亮又特別的動漫作品,說它閃亮是因為這部作品覆蓋了古裝、現代、戰爭、諜戰、科幻劇等等各種不同劇種;說它特別是因為作品將一部人物傳記,以一種時空交錯、戲中戲方式,混合大量的匹配剪輯,採用蒙太奇的手法,讓原本一部生硬的人物傳記紀錄片變得生動夢幻。
  • 高分動畫《瑪麗和馬克思》: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的人都一樣
    今天看了一部澳大利亞的獲獎動畫《馬麗和馬克思》,很受啟發。在這部動畫片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瑪麗和馬克思對待缺點時各自不同的態度。瑪麗長的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醜陋。她的頭髮都是爸爸給她用剪刀剪的,媽媽是個酒鬼,所以也不會花心思打扮她。她形容自己的眼睛是像泥地一樣的顏色,額頭上還有一塊大大的胎記是大便的顏色。
  • 治癒系動畫《瑪麗和馬克思》:我們生而孤獨,但也能選擇擁有愛
    在瑪麗之前,馬克思並沒有其他朋友。童年時,父親失蹤、母親自殺的事情一直影響著他。他不懂別人的情緒,只能把所有的表情畫到小本上。每次對照著看,才能分辨別人的情緒。馬克思喜歡看動畫,因為真實社會對他來說太過複雜。他討厭擁擠的人群、閃亮的燈光、嘈雜的聲音和刺鼻的氣味,所以出門會帶耳塞和鼻塞(不清楚他為什麼不戴口罩)。
  • 白雪公主原型瑪吉·錢皮恩去世 真人原型人物生平介紹
    白雪公主原型瑪吉·錢皮恩去世 真人原型人物生平介紹  10月22日,美國知名舞者、演員、迪士尼動畫《白雪公主》主角的真人原型瑪吉·錢皮恩去世,享年101歲。14歲時,她試鏡迪士尼第一部長片動畫《白雪公主》成功,她的形象和動作成為迪士尼動畫師們描繪白雪公主的原型,重點是「優雅」,在現場供畫師參考時,她的舞步未經編排,而是自己發揮。她其後又成為《木偶奇遇記》裡藍仙女、《幻想曲》裡跳舞河馬的動作模特。  瑪吉·錢皮恩離開迪士尼模特的工作後,取藝名為瑪喬裡·貝爾, 在好萊塢開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其處女作是1939年的《維農與艾琳·卡索的故事》。
  • 盤點50部經典的人物傳記電影,每一部都是一個傳奇!
    前段時間跟朋友聊起電影【第一夫人】,講到根據人物傳記或者真實經歷改變而成的電影很多。本期,南胖紙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經典的人物傳記電影!    11、鐵娘子   該片講述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傳記電影,影片以柴契爾的老年生活為主線,將她對參政、競選首相、馬島戰爭、下臺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回憶穿插其間,用柴契爾的眼睛帶領觀眾重溫了上世紀下半葉的英國。  12、胡佛   影片根據美國FBI傳奇人物埃德加-胡佛的故事改編。
  • 豆瓣8.9分《瑪麗與馬克思》:褪去孤獨的外衣,溫暖是人生的底色
    豆瓣8.9分的《瑪麗與馬克思》是澳大利亞導演亞當·艾略特用自己的故事改編的半自傳體粘土動畫電影,曾於2009年獲得法國昂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獎、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高獎及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
  • 動畫電影如何做好真人化創作
    近期又傳出《貓和老鼠》動畫版將改編成真人電影的消息,使得動畫電影的真人化創作再次引發關注。動畫電影的真人化屬於IP開發的一種,迪士尼手握多張IP王牌自然期望拓展其文化版圖,但真人化不是簡單地將一個人物、一個故事甚至一個名字套用在另外一種媒材上,而是要審慎地對待其本質內容、內在精神。
  • 硬核!社會主義二次元的進擊:這部中國動漫爆紅
    來源:中青網導讀近日,一部中國動漫引起了網友對中國動畫的瘋狂轉發和評論:「社會主義二次元來了,太硬核了! 」 更有外國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感嘆:「感謝中國!」是什麼樣的國產動漫讓世界如此期待和喜愛?《領風者》預告片信仰馬克思的外國人都在瘋狂向這部中國動漫示愛。
  • 豆瓣5分的動畫你看不看,這些國產動畫簡直辣眼睛
    這麼看來,那就是這部動畫的劇情是在是太shit,反正我是沒看,對這種瑪麗蘇並不感冒。侍靈演武:將星亂(豆瓣5.4分)這是一部中日合作的動畫,改編自網絡漫畫《侍靈演武》,漫畫是中國人畫的,錢是中國人出的,動畫是日本動畫公司製作的,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國漫。這動畫我看了一點,一個詞形容:垃圾動畫。
  • 藍貓淘氣三千問:懷疑小時候的自己,根本沒看懂這部硬核科普動畫
    這是一部超級硬核的科普向動畫,雖然面向兒童,但是裡面的很多知識可能連成年人都沒辦法清楚解釋。該動畫以「知識卡通」的藝術創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諸如此類的科普向動畫內容,在藍貓淘氣三千問中全都是,而這部動畫居然是給一個小孩子看的,是一部小孩子觀看的科普類動畫?筆者懷揣著質疑年齡6歲左右的自己有沒有看得懂這些故事智商的想法,重新找到了藍貓淘氣三千問的動畫。畢竟當初年齡還小的自己的確是看過這部動畫,但是自己的確什麼都沒記住。
  • 魔圓之前最硬核的魔法少女動畫,靠炮轟交友的《魔法少女奈葉》
    魔法少女題材在近幾年可以說是被玩壞得淋漓盡致,最開始大家認為的魔法少女題材還拘泥於老祖宗的小櫻身上,而直到各界大佬們負責的魔圓播出以後,這個動畫是一舉促成了黑暗向魔法少女動畫的成長。從這以後類似的動畫是層出不窮,可以說是審美疲勞的頂端了。
  • 定格動畫手冊——什麼是定格動畫?
    其中「毛線絨兄弟」動畫片廠的核心人物是畫家和雕刻家吉裡.透恩卡,他後來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定格動畫大師。他們製作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木偶片,如《彈簧玩具》,《禮物》等作品。以先鋒和怪誕出名的捷克超現實主義導演簡.斯萬克馬耶。
  • 後吉卜力時代,日本動畫何去何從
    而吉卜力工作室的另一位創始人,動畫大師宮崎駿,雖然已經七次反覆宣布退隱,去年也再次表示要復出,但同樣已是77歲高齡、滿頭銀髮的矍鑠老人了。無論如何,那個無限輝煌的吉卜力時代,真的要過去了。在這樣一個「後吉卜力時代」,日本動畫又該何去何從?
  • 《幽靈公主》:從繪本到動畫,宮崎駿構建的世界觀及人物細節刻畫
    宮崎駿曾說:「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宮崎駿是動畫界被「封神」的傳奇人物,是優秀的藝術家、思想家,是滾滾後浪的領軍人物。,因為其最具有代表性,故事內容又有著人與自然這樣宏大的主題,大部分人都喜歡從鏡頭語言、創作背景、人物塑造、敘事手法等等全方面來解析故事,試圖剖析動畫中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以此來揣摩人性,挖掘電影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