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如何將現實主義思想,運用到藝術創作中

2020-12-16 西城拾光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的另一位畫家。米開朗基羅,他在繪畫、雕塑建築方面有偉大的成就,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這位有著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並追求英雄主義精神的藝術大師給我們留下了眾多偉大的藝術作品。包括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大衛》《摩西》《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等繪畫作品《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等。

《大衛》是米開朗基羅早期的作品是美術史上最為熟悉的不朽經典之作,也是最能鮮明的反映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特點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以精湛的雕刻技術和充沛的熱情,把少年大衛塑造成一個成熟體魄健美的青年男子。從而極具表現力的表達了他對人的信心,對新的社會理想的熱情。從15世紀的少年大衛發展為米開朗基羅的成人大衛,仿佛象徵著從早期文藝復興轉入盛期文藝復興的歷程,體現在大衛中的是對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戀之情。

《摩西》這部作品鮮明地體現了米開朗基羅令人生畏的風格。這位以色列人的領袖,雖然坐在那裡,但他的肌肉強健的形體中蘊含著無比的力量和內在的緊張感,他手拿著《十誡》法版。頭部強烈的向左側扭動著威嚴而冷峻的雙眼,神情緊張,臉上充滿了警覺的敏感,似乎一旦站立就會被雷霆般的頒布從神那裡領受的《十誡》律法。威嚴的目光,具有威懾一切的氣氛。

(摩西)

《創世紀》這部作品呢,是西斯廷教堂天頂畫,這是米開朗基羅繪畫作品之一。它分布在該教堂的整個長方形的大廳的屋頂,分為中央和周圍兩大部分以中央為主,全部繪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於基督教的《創世紀》。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頂畫也成為《創世紀》壁畫。壁畫歷經四年完成,畫面的實際面積達500平方米。它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壁畫中的許多人物多為宗教人物,但他們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揚的逆來順受的奴僕和罪人,而是體態健壯具有強烈意志與力量,這顯示了米開朗基羅適用「人文主義思想」來表現。這些宗教人物的寄託,他一貫追求對英雄人物的崇拜和理想。

《最後的審判》,即完成西斯廷天頂壁畫的24年以來米開朗基羅。又完成一副西斯廷教堂祭壇壁畫《最後的審判》。這幅畫呢,歷經六年完成,畫面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三層是受裁判的人群,最底層的是地獄整個構圖,是在當時一種全新的嘗試形成了一種律動的原型,以基督為中心的統一體。是眾多的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情節顯得統一和諧。畫家用超人的勇氣全面採用了裸體的形象展示體現了畫家的「人文主義思想」變化,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這副氣勢磅礴的壁畫表現出畫家對現實存在的罪惡的厭惡,對黑暗社會及腐敗統治者的裁判以及對正義的伸張。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是《大衛》,《創世紀》的作者。
  • 一個不開朗的米開朗基羅
    從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在那個人文思想蓬勃的時代裡,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事實上,米開朗基羅宏偉的作品其實是充滿了浪漫與悲劇性的,那是理想與現實碰撞後的結果。米開朗基羅對於完美的追求是偏執而極端的,他在持續不斷的興奮中活著,而興奮的來源,就是幾乎晝夜不停歇的創作。
  • 米開朗基羅先生,您好啊!
    米開朗基羅先生,您好啊!《階梯旁的聖母》米開朗基羅17歲時創作的作品米大師,聽說您年輕時候在受到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影響過程中也曾信奉新柏拉圖主義,或者說在許多新思想中您比較傾向於新柏拉圖主義,是嗎?
  • 米開朗基羅談論義大利藝術文化,古希臘繪畫保存下來獨無二的風格
    霍蘭達的筆記保留了米開朗基羅對藝術的看法,成為寶貴的資料。粗聽之下,給人的印象似乎米開朗基羅有一種狹隘、沙文主義的觀點,仔細讀後便能領會,米開朗基羅是為一種藝術風格作辯護。這是古代希臘繪畫在義大利保存下來的獨無二的風格。德·霍蘭達記錄中的其他地方記載了米開朗基羅對佛蘭德斯繪畫的評論。
  • 一天一幅畫 |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其中尤其出色傳神,並給人以極大想像空間的就是這幅《創造亞當》,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如他塑造的雕像《大衛》,體格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出米開朗基羅非凡的造型能力,基於寫實又超越你的想像,非同尋常的表現力,給人以某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啟示。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在文藝復興盛期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一位集繪畫、雕塑、建築、詩歌於一身的偉大藝術家,特別是繪畫與雕塑方面成就巨大,雕塑上被稱為是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峰。他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不斷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行,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創作出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三大藝術家都出生在資產階級家庭,先後畢業於佛羅倫斯美第奇學院,在藝術思維上深受新思想的薰陶,這些經歷讓他們註定會站在反宗教、反封建的隊伍裡,把人們的精神思想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是他們共同的藝術目標。
  • 米開朗基羅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 世界歷史: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位藝術家,還是一位愛國志士
    1475年,米開朗基羅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他熱衷於藝術,不顧父親的反對,刻苦地學習繪畫和雕刻,為此他到過義大利的許多城鎮,精心臨攀與研究大師們的作品。 他早期的雕刻作品《哀悼基督》就已表現出他很高的藝術造詣。在這幅作品中,死去的基督安臥在母親的膝上,聖母俯視著兒子,充滿了憂思與愛憐。
  • 為什麼米開朗基羅留下那麼多「半拉子」雕像?
    如果你仔細檢閱一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他那些圓滿完成的作品如《馬庫斯》、《哀悼基督》《大衛》《摩西》等,都是屬於中青年時期創作的。而他的藝術創作力達到高峰的中年時期,他卻常常創造一些外形看起來似乎顯得粗糙,像還未完成的雕像。這是為什麼呢?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上愈成熟,就愈感受到自己心中形成的藝術品形象與用手雕鑿出的藝術形象之間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2、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從喬託、波提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到莫奈、梵谷、畢卡索、蒙德裡安和沃霍爾;從中世紀開始尋根溯源,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晚期,將諸多藝術家、藝術作品進行串聯,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從古至今各個藝術流派的經典繪畫及藝術風格。
  •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2020-09-22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圖鑑 米開朗基羅角色資料一覽
    導 讀 巨像騎士團是一款卡牌收集養成和消除遊戲,遊戲中有著眾多我們熟悉的姓名的人物角色。
  • 阿悅閒譚:現實主義藝術運動
    現實主義起源於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義大利,開創者是米開朗基羅·梅裡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在荷蘭畫家倫勃朗·凡·萊因(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年)的作品裡,也體現出很多現實主義的意味。
  • 收藏|跟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 提香肖像畫名聲最大或曾影響倫勃朗
    提香漫長的一生 , 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 一度跟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史料顯示 , 連西班牙王、" 神聖羅馬帝國 " 皇帝查理五世也曾為他拾起掉在地上的畫筆 , 表示對他的敬意。從這個意義來看 , 對於其後的時代 , 這段小逸事不論真假都意味著藝術的一種勝利。但提香所作的肖像畫卻告訴後人 , 他絕非一個攀附權貴的藝術家。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的》在古希臘的雕塑中,蘊含著「以人為本」的藝術主題思想,在古希臘哲學家和藝術家的眼裡,人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最具勻稱和諧、莊重優美的審美特徵《命運三女神》古希臘雕塑從對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雕塑的簡單模仿,經歷了綜合各種理想化元素的理想模仿,最後發展到不再局限於表面化、理想化的本質模仿,將目光轉向了社會現實生活,追求
  • 帶你認識「米開朗基羅現象」
    帶你認識「米開朗基羅現象」 (註:本文長度1200字,閱讀只需5分鐘,看看絕對不吃虧!) 1、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人所吸引,對他人產生無限遐想。
  • 山水畫要有民族之氣」 ——論1949——1966年張文俊現實主義創作思想 程狄 江蘇開放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
    二十世紀的中國歷經了兩次政權的更替,思想界也存在著一系列的變化。從早期的中西融合到中期的社會主義藝術造型觀,再到「85」思想解放,在這其中,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之一一中國傳統水墨畫.它作為政治社會思想的附屬物,其藝術審美和創造理念也發生著變化。1949年解放後中國畫的改造迫在眉睫,眾多著名畫家和理論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 ...夏季展」變冬季,能救下皇家美術學院1億英鎊的米開朗基羅雕塑...
    當時一個名叫Taddeo Taddei的富有商人委託藝術家創作。於是米開朗基羅就用大理石雕刻了這件作品,它的完整名稱應該是「聖母、聖嬰和聖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St John)。有意思的是,這其實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據報導,贊成這個想法的人已要求召開一次特別會議。
  • 名人傳 | 米開朗基羅:一生為教皇服務,創作生涯動蕩不安
    昨天我們了解了米開朗基羅最初學習雕塑時的成功,還有他在不同宗教文化中的艱難選擇、掙扎,以及他所創作的著名雕像《大衛》,由於無法得到民眾的理解所引發的事件。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米開朗基羅的故事。在經歷了最初的成功與宗教思想上的巨大磨難,還有創作不被理解後,米開朗基羅的人生又將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