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這個新版,可不是書。
雖然這部列入世界文學陣容的法國名著從出世,到如今已經過了將近一個半世紀之久,但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仍然是不容否定的,那個時代出現在這樣一部作品,無論對於哪一部分的讀者群體而言,都是特別受歡迎的。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好像才剛上初中,那個暑假,我讀了很多很多書,但唯獨對這本《苦兒流浪記》印象特別深,裡面的主角雷米的冒險經歷和尋親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每當他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我就為他揪心,當他最終戰勝困難和苦難,回到家人身邊的時候,才終於放下心來。
雷米尋親的故事並不陌生,《木偶奇遇記》裡的小木偶匹諾曹,也是因為尋找父親而踏上了冒險的旅程,他們有很多相同點,也因此,《苦兒流浪記》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具有現實風格的兒童成長故事,雷米和匹諾曹的根本區別在於,雷米麵對的是人類,而匹諾曹則需要面對奇幻寓言中的各種怪物。
但即使屬於一部兒童風格小說,《苦兒流浪記》仍舊獲得很多人的喜愛,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為故事裡的主人公的歷險故事所嘆服,這也證明了好故事是不分年齡段的,真正的好故事,擁有無限的讀者,因此,僅《苦兒流浪記》的翻拍,從上世紀初開始,就源源不斷。
而在去年年底,一部由法國電影公司出品的《雷米奇遇記》登上了國內的大熒幕,這部片子,實際上,就是《苦兒流浪記》的改編版本,從上世紀初的第一部法國改編版開始,兜兜轉轉,一個世紀之後,他又再次回到了法國。
雖然說主角雷米在故事裡是倫敦人,但無論是被遺棄的時候,還是成長期間,以及歷險初期,雷米都是在法國度過的,因此,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屬於典型的法式風格,和《霧都孤兒》的暗黑風格完全不同,儘管在《苦兒流浪記》裡,故事的主題是流浪和苦難,但善良、堅強的小雷米始終都有幫助他的人出現。
他們或善良或邪惡,但最終總會被善良的小雷米而打動,願意幫助他戰勝挫折,通上回家的道路,這樣的故事設定無疑讓故事充滿善意和溫暖,讓他與那些沉溺於苦難的小說區分開來,帶給人們正派和陽光的一面,尤其是雷米從社會底層掙扎生存並最終戰勝困難,並找到家人這一段,能帶給讀者們對生活極大的希望,而這種希望,才是這部小說最大的閃光點。
新版的《雷米奇遇記》,精簡了故事中的苦難經歷,把更多的視角交給了雷米和那位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流浪藝人維塔利斯,而刪減了剩下一部分情節,被刪減的這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射了當時法國社會的歷史現狀,有諷刺,也有復刻,因此,這一部分情節的刪除,直接導致了該片在歷史層面上的缺失,而淪為了一部純粹的尋親式的劇情片。
這不免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新版劇情中,故事從雷米被父親遺棄,被流浪藝人買下為開端,到倫敦面親,維塔利斯病死。雷米與母親相認結束,整個故事,選取了小說中比較吸引人的一部分,削弱了故事中的歷史元素和政治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和角色塑造。
所以,在電影裡出現的小雷米和維塔利斯,都被塑造得很好,他們的過去的一些細節,都在電影中有所展現,而這些細節,恰恰成為後期故事進程中的重要元素。
比如維塔利斯的音樂家的身份,被他本人所隱瞞,因此,在被衛隊抓捕的時候,他因為不能說出自己偽裝身份的原因,而身陷大牢,後來,又是一場精彩的演出,讓維塔利斯賺到了一個金幣,讓他和雷米的旅程能走得更遠一些。
小雷米的歌喉,的確成為了這個角色相當討喜的一個方面,而他一直留在身邊的信,則幫助他最終與母親相認,這些細節讓故事串成了一條線,變得清晰易懂,而這也和小說錯綜複雜的故事區別明顯,因此,電影和小說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不大了。
我們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苦兒流浪記》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小說積極的風格是一點,還有一點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當雷米遇到越難克服的困難時,我們為此感到揪心,但當困難最終被克服時,我們又會對戰勝這樣巨大的困難的雷米歡欣鼓舞——事實上,雷米遇到越大的困難,在戰勝困難時,我們就會越開心。
故事的波瀾起伏也是如此,小說裡刻意強調了苦難主題,就像當時我們看小說《追風箏的人》時候那種感受一樣,苦難讓人為角色心痛,但只要苦難過去,光明到來,我們就會感受到和主角站在一起的錯覺,好像自己也經歷了一場苦難一樣。
沉重的苦難,代入感也會隨之增強。
正是因為這一點,《苦兒流浪記》才會讓我們感同身受。
不過對於《雷米奇遇記》來說的話,這樣感覺就沒有了。雖然在電影裡,我也看到了小雷米遭遇各種挫折,無論是被養父趕走,還是賣藝被捕,以及師父維塔利斯的離去等等,統統都讓我印象很深,但是這樣的苦難總是緊緊與希望貼合在一起的,養父不要雷米,流浪藝人帶走了他,賣藝被捕,也只是幾天而已,維塔利斯去世,緊接著他就被別人救起,所以這些出現在電影裡的苦難就顯得很做作,仿佛是為了製造苦難而出現的。
小雷米從始至終,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面對未知的兇險,在他的身邊,總會有人保護他,但是在小說裡,能保護小雷米的人太少了,很多時候,他需要自己保護自己。
這是電影和小說的區別,但不應該是雷米這個角色的區別,畢竟只有學會獨自去承擔痛苦和苦難,才能更好的成長,電影正是忽視了這一點,才讓整個故事變得平淡無奇,如果能夠稍微注意下故事的曲折變化的話,我想,其實它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我們其實並不怎麼反感對小說的改編,我們反感的,是那些自以為是,通過刪減小說劇情,精簡故事線來提升故事主題的行為,要麼,你就好好地拍,要麼,就好好改編,而不是刪一半留一半,進而毀掉了原著。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