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巴西「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 飛向世界的「桑巴戰鷹」
據巴西《防務信息》網站消息,烏克蘭空軍司令謝爾蓋·德羅茲多夫上將曾在去年8月率領考察團抵達巴西,乘機體驗巴西空軍現役的「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評估採購該輕型戰機的可能性。此事,再次讓「超級巨嘴鳥」攻擊機躍入人們的視野。
「巨嘴鳥」是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一種羽毛鮮豔的鳥,它的喙佔據體長的三分之一,是世界各國動物園裡的明星。
在一名大學生的建議下,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把研製成功的EMB-314輕型攻擊機命名為「超級巨嘴鳥」。結果,這種「巨嘴鳥」不負眾望,相繼在世界「落地」,成為多國空軍青睞的輕型戰鷹。
一機多能,戰場「撿漏」催生的攻擊機型
說到現代戰機,很多人都會立即想到噴氣式戰鬥機、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等。但近年來,螺旋槳戰機在噴氣式飛機發展的夾縫裡頑強地發展了起來。「超級巨嘴鳥」攻擊機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超級巨嘴鳥」除了大量裝備巴西空軍外,還先後贏得哥倫比亞、厄瓜多、菲律賓等10多個國家的訂單,並少量入役美國空軍。可以說,該型螺旋槳戰機出口的業績讓不少噴氣式戰鬥機都難以企及。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超級巨嘴鳥」之所以能在軍火市場賣得風生水起,是因為它確有一些看家功夫。
現代戰爭中,近距離空中火力支援主要依靠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提供。武裝直升機的飛行速度較慢,難以迅速抵達作戰空域,維護起來也較複雜。噴氣式攻擊機飛行速度則太快,不利於精確識別地面目標,而且飛行成本太高,如果讓它們飛行幾百公裡轟炸恐怖分子的帳篷營地,攻擊幾個零星武裝人員,就有點像殺雞用牛刀。加上武裝直升機和噴氣式攻擊機的採購價格不菲,也讓一些國家對其望而卻步。
從一定意義上講,「超級巨嘴鳥」的問世與市場走俏,正是戰場「撿漏」「填空」的結果,因為它較完美地解決了以上問題。
作為一款螺旋槳飛機,這款攻擊機每小時的航程為500多千米,速度適中。單機售價為1000多萬美元,與動輒三四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的噴氣式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相比,算得上是經濟實惠。而且,它可以連續作戰飛行6個小時以上,每小時飛行的成本只有500多美元。而A-10「疣豬」攻擊機每小時飛行的作戰成本,按美國2010財年的標準來計算,約為5000美元。由此可見,「超級巨嘴鳥」長時間飛行部署的經濟壓力相對較小。
由於機體輕盈、結構強度大,「超級巨嘴鳥」可以在土跑道、砂石跑道、草地跑道甚至冰原雪地上輕鬆起降,滑跑距離只需要300多米。它的操控相對簡單,飛行員培訓難度也較低,這迎合了一些中小國家空軍的需求。
一機多能是戰機發展的趨勢,而「超級巨嘴鳥」就是一個「多面手」。它的前身是兼顧初、中級並能銜接部分高級訓練任務的教練機,變身攻擊機後可以輕鬆執行邊境巡邏、反恐制暴、反坦克、打擊地面武裝等任務,這無疑減輕了一些中小國家空軍裝備相對不足的壓力。
所以,「超級巨嘴鳥」被一些國家認定為「適用於低強度作戰的全能機型」,已經在阿富汗反恐、南美林區打擊毒品走私和非洲打擊反政府武裝行動中多次現身,並獲得較佳的口碑。
火力不弱,這隻大鳥有點「兇」
攻擊機在戰場中主要用來遂行近距離火力支援、反坦克等任務,需要皮糙肉厚火力猛。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羅斯的蘇-25「蛙足」攻擊機和美軍的A-10「疣豬」攻擊機,它們都經歷過戰火「洗禮」。
與這兩型身披重甲的「空中武士」相比,「超級巨嘴鳥」採用的是螺旋槳動力布局,頗有種回歸到二戰時期的感覺,看起來十分輕巧,甚至貌似有點「弱不禁風」。不過,就其所配備的武器來說,這隻「大鳥」卻十分兇猛。
得益於1600馬力的強勁發動機和優良的氣動設計,「超級巨嘴鳥」雖然空重不大,卻可以掛載1.5噸的武器裝備,足以比肩一些中級噴氣式教練攻擊機的水平。
為提升近距離火力支援能力,「超級巨嘴鳥」配備了2挺12.7毫米的比利時進口重機槍,可以輕鬆攻擊地面和空中的小型目標。機身及翼下設置5個掛架,可攜帶航炮吊艙、常規炸彈、火箭發射巢、空空飛彈、集束炸彈等各種機載武器,甚至還可以使用「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和「小牛」空地飛彈,使其具備遠程精確「點穴」打擊能力。
以前的螺旋槳戰機往往「機械感」十足,各種儀表看起來十分「復古」。不過,「超級巨嘴鳥」的航電系統卻向先進噴氣式戰機看齊,玻璃氣泡形座艙現代感十足,兩個大屏幕的平視顯示器讓各種參數一目了然,傳統儀表僅供備份,火控系統實現了數位化,有效減輕了飛行員操控壓力。此外,該機還可攜帶兩種類型的雷射指示吊艙,並配有可以繼續升級的頭盔顯示器。
有這些先進裝備的加持,「超級巨嘴鳥」的空中「捕食」能力比較出色,可以精準攻擊坦克、裝甲車、火炮陣地等高價值目標,也可以掃射地面的武裝人員,讓隱身叢林山嶽的恐怖分子和零散武裝分子聞之色變。
瑕瑜互現,難以獲得大國「芳心」
「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確有其獨特優勢,因而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青睞,甚至引領了螺旋槳戰機復興的潮流,但仔細統計分析這型飛機的列裝情況就可以發現,中意「超級巨嘴鳥」的大多是一些國防需求不是很強烈、經濟實力相對有限的中小國家和山地叢林國家。在大國空軍中,螺旋槳飛機大多是一些初級教練機、無人機和中小型運輸機,當然也有一些戰略轟炸機如圖-95,但基本上看不到螺旋槳攻擊機的身影。
這是因為在實戰中,螺旋槳攻擊機也有其明顯缺點。它們的飛行速度慢,飛行高度低,容易受到小口徑高炮和肩扛式防空飛彈的攻擊。並且,螺旋槳戰鬥機的載彈量與專業的噴氣式攻擊機相比,並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其持續攻擊能力相對有限。因此,在高強度的大國空中對抗中,這種螺旋槳戰機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得打個問號。美國空軍曾經推動過主打螺旋槳攻擊機的「輕型空中支援項目」,這一項目最終流產,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對於軍事大國而言,像俄羅斯的蘇-25「蛙足」、美國的A-10「疣豬」這樣的噴氣式攻擊機更為實用。它們不僅有更大的載彈量、更好的裝甲防護,而且任務能力和安全性也比螺旋槳攻擊機更佳。所以,「超級巨嘴鳥」雖然被美國引進,也只是充當陪練和試驗飛行的角色。守護中小國家的天空,在一些符合相關條件的地域發揮作用,才是它們的價值所在。
不過,「超級巨嘴鳥」的成功也帶來一些有益啟示,那就是具體到一個國家,性能最先進的武器未必是最佳選擇,能滿足實際需求的才是最好的武器;打開世界軍貿市場的「鑰匙」,不只是一味地去研發世界一流的高精尖武器,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去量身打造一些經濟適用型兵器;此外,賦予各級教練機攻擊能力是世界潮流,推動本國教練機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是一個好思路。
現實中,隨著多樣化中低烈度戰鬥的增多,螺旋槳戰機顯示出復甦的趨勢。不過,最終引領潮流的可能不是「超級巨嘴鳥」這樣的有人攻擊機,而是蓬勃發展的螺旋槳無人機。未來,它們將成為先進噴氣式戰機的有力補充,與噴氣式戰機共同出動,守衛一方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