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只爭朝夕的『臨空』人」——廊坊臨空經濟區項目建設現場直擊
中建八局臨空服務中心項目經理王思臻與同事一起對照圖紙細化工作方案。河北日報記者 解麗達攝
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以下簡稱廊坊臨空經濟區)臨空服務中心項目現場,一線工人們放棄了春節休假,正加班加點地忙碌著。
現場的綠色圍擋內,幾十輛挖掘機正分散取土,渣土車往來穿梭其間,高聳的打樁機矗立在坑邊,像隨時待命一樣。
「現在的工作是土方開挖,這個項目的取土量比較大,約60萬立方米。」項目總承包單位中建八局臨空服務中心項目經理王思臻告訴記者,自去年10月進場後,他們一直堅持晝夜施工,工人三班倒,春節期間也不停工。
施工基坑前,王思臻和幾名同事鋪開一張圖紙,與現場一一核對。「結合地質勘探報告和施工情況,我們要隨時深化圖紙。」王思臻一邊說著,一邊拿起筆在圖紙上圈圈劃劃。
「過節了,怕工人們分心,公司管理層加強了巡視,保障安全生產。」王思臻說,「尤其是夜間施工,視線不清晰,行車、施工安全更要高度重視。」
遠處高聳的打樁機下,幾個工人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土方挖掘工程目前已經進行了三分之一,下一步就是打樁。」王思臻介紹,為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很多工作都是超前安排。打樁機安裝、調試完畢後,等挖掘高度達標,將立刻進場穿插施工。
「雖然過節沒能回家有點遺憾,但是能參與到臨空經濟區這樣的大項目中,心裡挺自豪的。公司還給我們紅包獎勵!」來自山西太原的工人吳俊成一邊忙碌著,一邊抽空與記者搭話。這兩天他上白班,晚上下工後就和家人視頻聊聊天。
協調拆遷、設立圍擋、督導施工……幾個月來,廊坊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部工作人員、臨空服務中心項目甲方代表朱書田看著工程進度一天天加快,心裡甚是欣慰:「周末和節假日幾乎沒休過,從早到晚『泡』在工地上。這是臨空經濟區的第一個高標準城建項目,具有重要的樣板意義,馬虎不得!」
另一位現場負責人張德江則抽空來到工地指揮部食堂,向廚師細心交代:「師傅多準備幾個菜,讓弟兄們吃好點!」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傳播,他們目前每天對工人進行體溫檢測三次,嚴控外來人員進場,保證施工者安全。
「除夕的餃子,大家都是在這兒吃的。『臨空』人身上都有一種精神——『只爭朝夕』!」張德江告訴記者,他們將力爭在今年5·18前實現臨空服務中心局部封頂。不遠的將來,一座「臨空」地標會在這裡拔地而起。(記者 霍相博 解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