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人類目前任何一種能源都強大,有可能讓飛船實現亞光速飛行

2020-12-12 探索宇宙說

數百年前,人類文明終於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從此人類在科技的帶動下,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科技的力量非常強大,它讓在古人看來是神跡的事情不斷在現實上映,如果一個古人能夠穿越來到現代,看到我們目前科技時代,或許會以為是來到了仙界。

那麼科技發展的核心是什麼呢?可能有會說是科學家的研究付出,可事實上科技的核心是能源,沒有源源不斷的能源,人類的科技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應用到現實。沒有強大的能源,人類的視野和認知就會非常有限,因為強大的能源能夠給我們帶來速度的不斷提升,讓我們可以藉助速度的優勢走遍世界。

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之所以能夠對萬物對地球有了更多的認知,主要還是我們不斷發現強大的能源,在強大能源的支持下,我們有了快速前進的交通工具,可以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可以深入海洋,可以初步探索地底的奧秘。

而現在我們更是依靠強大能源的幫助,走出了地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由此可見,強大能源對於人類的科技發展有多麼的重要了,它遠比發現豐富資源重要的多。如果我們沒有強大的新能源,即使是有取之不盡的能源供我們使用,人類文明也無法實現升級,成為更高級的文明。

人類目前在地球上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這種能源在地球時代的時候,足夠人類的科技發展。我們正是依靠化石能源的幫助,才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可是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才明白原來地球是那麼的渺小。

地球在宇宙面前連一粒塵埃也算不上,而探索浩瀚的宇宙才是人類的未來。可是想要探索宇宙,那需要一個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可能在地球時代,超音速飛行那是一個快到不可思議的速度。可是進入太空時代之後,我們才發現,就算是光速也只能算是龜速。

人類想要實現初步探索宇宙的夢想,需要的速度至少也要達到亞光速。光速在人類現有的物理體系下是速度的極限,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既然如此,人類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實現亞光速飛行。

只要實現了亞光速飛行,太陽系就會成為我們的後花園,可以輕鬆走遍太陽系的每一個角落,同時也可以走出太陽系,初步探索附近的一些星系,比如比領星系,或許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在其它的星系發現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文明。

而要讓飛船的速度實現亞光速飛行,我們就需要一種非常強大的新能源,那麼這種能源會是什麼?有人可能想到了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源那是肯定的,它如果實現了,的確可以讓飛船的速度實現質的提升,比如在《流浪地球》中,人類正是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讓飛船的速度可以達到幾千分之一光速。

可是這樣的速度距離真正的亞光速飛行還差得很遠,我們需要的亞光速是無限接近光速這樣的速度,而要實現這樣的速度,可控核聚變可能是無法做到,那麼在可控核聚變之上還有哪種能源有希望做到呢?科學家想到了反物質。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電子和反電子的質量相同,但有相反的電荷。質子與反質子也是這樣。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質也都相反。

反物質現在已經不是理論猜想中的物質,而是已經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少量提取的物質。它就隱藏在原子的深處,只不過想要提取它是非常困難的,需要高速的碰撞來實現。雖然它的提取非常困難,但是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是一種超乎我們想像的強大能源。

如果我們在未來能夠應用反物質來作為動力,或許可以讓飛船的速度實現真正的亞光速飛行,從而讓人類文明初步成為星際文明。要知道星際文明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偉大文明,現在我們了解星際文明,只能從一些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看到。

無數的人們幻想著人類有一天能夠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縱橫各個星系,縱橫宇宙。雖然這個目標現在只是一個幻想,但是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實現反物質的全面應用,相信這個幻想將會在未來成為現實。當然,反物質再強大,也無法讓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更不要說超光速了。

在相對論之下的光速極限論是非常正常的,科學家已經通過大量的粒子加速對撞實驗,進行了證明。不管我們如何努力,粒子的加速度也只能達到光速的99.999%,我們只能在這個數字後面增加無數個9,可就是無法突破最後的一步達到光速。

由此可見,有質量的物體速度的確是只能無限接近光速,這跟能源的強大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需要應用到另外一種宇宙規則,那就是空間的扭曲。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空間並不是平坦的,而是能夠進行扭曲,引力波的存在其實就是一種空間扭曲現象。

宇宙的膨脹速度遠超過光速,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空間的扭曲造成的。而宇宙的膨脹同時也帶動著宇宙大爆炸早期的那些天體和星系在進行超光速運動。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到了人類縱橫宇宙的希望。

沒錯,有質量的物體的確無法達到光速,更無法突破光速,可是空間扭曲的速度卻沒有上限,它可以突破光速。於是科學家想到了未來進行空間跳躍的一種方法,那就是扭曲飛船周圍的空間,然後讓扭曲的空間帶動著飛船進行超光速飛行,這樣一來,飛船本身並沒有違反相對論。

空間跳躍並不是飛船在動,而是空間通過扭曲在動,空間的扭曲會帶動著飛船快速前進,這一點跟我們在衝浪運動非常相似,衝浪板本身不動,流頭帶動著它快速前行。那麼如何來扭曲空間呢?宇宙中能夠發生重大空間扭曲現象的地方是在中子星和黑洞附近,或許是在超新星爆炸的那一瞬間。

由此可見,想要扭曲空間也是需要更加強大的能源才行,而這種能量可能不是反物質可以做到的。也許只有現在還沒有真正找到的暗物質才能夠做到。當然這離我們還太遙遠,人類下一步要實現的還是可控核聚變,再然後才是反物質。路要一步一步走,人類文明的前行也需要慢慢的一步一步向前,相信只要人類文明不斷努力延續,在不久的將來,宇宙也會成為我們的後花園。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它的能量比核能強大很多倍,只要擁有了它,星際航行將不再是夢
    而這些傳統能源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以及其它的汙染氣體,所以地球的生態環境才會變得越來越差。另外,隨著人類走進太空,見識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之後,我們都知道,原來我們自豪的超音速飛行等速度,在宇宙面前比龜速還要慢,所以我們想要在未來實現宇宙探索,想要實現星際航行,就需要更快的速度,而這個速度最慢也要實現亞光速飛行才行。
  • 人類可以藉助實現超光速飛行嗎?
    簡單的了解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光速確實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可是對現代膨脹宇宙模型有了解的朋友心中會產生這個一個疑問「光速雖然很快,但是在宇宙面前卻很渺小,人類未來怎麼才能更好地探索宇宙呢?」。科學家其實已經做出了很多設想,首先,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或許在未來人類可以利用更加高效的能源時,就可能實現亞光速飛行甚至是超光速飛行,這些假想中的能源有「反物質」,甚至還有「暗能量」,可是如何利用這些能源,又應該用怎樣的材質才能造出可以承受這麼高速度的飛船?都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 超光速飛行能夠實現嗎?只要掌握了它,或許就可以縱橫宇宙
    可是在宇宙尺度面前,它只是龜速,以這樣的速度我們連銀河系都走不出去,更不要說縱橫宇宙了。因此,只有超光速飛行才有希望走遍宇宙,那麼超光速飛行能夠實現嗎?或許只要掌握了它,就有希望。可能有人認為,超光速飛行完全違反了現有物理理論,違反了相對論。如果超光速飛行是真實存在的,那麼相對論是否就是錯誤的?
  • 如果未來百年內有外星文明入侵地球,人類的勝算有多大?
    如果是現在有外星文明入侵地球,那人類取勝的概率基本為零,要知道外星文明能夠跨越星際來到地球,即使是從離地球最近的比領星系來的,那文明這個文明的科技實力最少也達到了一級,掌握了初級的亞光速飛行技術,並且至少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因為要跨越星際,飛船的速度沒有亞光速是不行的,以我們現在飛船的速度,要從太陽繫到達比領星系,沒有幾十萬年是做不到的。
  • 核聚變是不是人類在地球上唯一能讓我們離開星系的能源?
    以人類目前的科學發展水平來看,實現可控的核聚變是人類能夠突破太陽系進行星際旅行的關鍵。對於有壽命的人類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旅行者1號花費了整整35年的時間才到達人類已知的太陽系邊緣。假如一個人20歲的時候登上宇宙飛船這麼航行,這麼一去一回等他回到地球上都已經90歲了。
  • 若人類創造出光速飛船,是否將實現星際穿梭?可能我們想多了!
    若人類創造出光速飛船,是否將實現星際穿梭?可能我們想多了!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會幻想在地球外部,到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在這段時間裡面,我們也逐步實現了千年前的飛天夢,成功登陸到其他星球上。人類不斷向外太空發射探測器,在經歷幾十年的歲月裡面中,我們又有哪些發現呢?原來太陽系比我們想像中的範圍還要大,在地球到太陽系邊緣的這段距離,存在著很多的阻礙,其中最大的一種便是「宇宙牆」。
  • 真的是外星文明向人類「打招呼」?
    按照宇宙的文明等級,人類目前還只是0.7級文明,連最低的一級星際文明都算不上。只有成為星際文明,我們才有能力走出太陽系去其他星系探索,才有可能近距離發現外星文明。可是要成為一級文明,需要能源的重大突破來完全取代目前的化石能源,而能夠取代化石能源並且還更強大的能源,那就是可控核聚變。只有實現了可控核聚變,能源的變革才算是發生了質的提升。
  • 宇宙文明有4個級別,人類還不到一級文明,還很弱小
    不過,人類目前雖然能夠利用的地球能源不少,但還是有一些能源無法利用,比如海洋深處的能源,地底深處的能源,火山能源,核聚變能源等。因此,人類目前的等級也只能算是0.7級文明,還算不上真正的一級文明,只有進入一級文明才算是初步踏入星際文明,由此可見人類在宇宙文明中還是很弱的存在,我們現在也是地球的霸主,在宇宙中真不算什麼,還是需要猥瑣發育,悄悄的發展。
  • 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還需要建造戴森球嗎?必需要走的路
    可是化石能源雖然給人類的科技帶來了一系列好處,但是它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帶來了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科學家預言,如果化石能源一直使用下去,未來的地球有可能會成為一顆荒涼的,無法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地球的未來,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都必須要找到一些新的無汙染能源來取代傳統的化石能源。
  • 史上最強反重力宇宙飛船!都有哪些黑科技?未來星際旅行不是夢
    離子發動機其實就是用氣體電離後,粒子加速產生磁場,進而產生推力,然後推動飛機飛行。但是離子發動機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的推力很小,目前還只能在衛星中使用,比如美國的深空1號,中國的實踐9號,所以呢,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離子發動機不可能在大氣層中飛行。
  • 如果人類真的團結一致,動用所有資源,能不能造出宇宙戰艦?
    這主要還是因為宇宙戰艦,在各個方面的要求都太高了,如果僅僅是讓宇宙戰艦在太空當中飛行,那再簡單不過了,按照我們現在的化學燃料,就能夠輕輕鬆鬆的將簡單的宇宙飛船送進太空當中,甚至能夠讓這些宇宙飛船在太空當中,持續的運行著,這樣的宇宙飛船,以人類現在的技術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
  • 宇宙飛船以光速飛行了1000光年,飛船內的人會是什麼感覺?
    當然也不是,物體本身的速度無法達到光速,但空間的速度可以,這也是我們在電影及科幻小說中可以看到的情況,通過飛船前後空間的壓縮和膨脹,可以讓飛船實現光速飛行甚至超光速飛行。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飛船的速度達到了光速,那飛船內的人會有什麼感覺?根據相對論,運動中的時鐘要比相對靜止的時鐘時間走得慢,而且速度越快,時間流逝也就越慢,而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完全停上。
  • 一億年後,人類能實現星際旅行嗎?科學家給出的結論簡直出乎意料
    屆時那顆紅色星球將成為人類揚帆星辰大海的第一站,人類也將從簡單的行星生物變成跨行星生物。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個探測器被發射到太空深處,作為「地球的名片」,而旅行者1號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顆,在227.3億公裡之外。
  • 別做夢了,這個夢想有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
    速度是制約人類走出太陽系的一個關鍵因素,速度想要獲得質的提升需要能源發生重大的突破。那麼人類的能源能夠實現質的突破嗎?答案是非常困難。這很多朋友都知道,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來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雖然三次工業革命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以化學能源為基礎。
  • 宇宙暗處可能存在時空裂縫,通過它可能實現空間穿梭或者時間旅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在臨終前燒掉了自己晚年的筆記,有人認為這些燒掉的筆記有可能就是有關時空穿梭的內容。有可能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對此有了重大的研究突破,只是擔心給人類帶來可怕的蝴蝶效應,於是將它們燒掉了。時空穿越雖然只是科學家理論猜想中的事物,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對此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斷深入。
  • 星際飛船成真了?Spacex獲FAA批准,新飛船可執行亞軌道飛行
    它基本上是用來證明SpaceX將用來推動星際飛船的猛禽發動機的性能,而且只用於使用單個發動機進行短暫低海拔懸空測試。自去年的那次試飛以來,SpaceX已經開發出多次迭代的全尺寸星際飛船原型,但到目前為止,它們還沒有回到推動積極飛行的軌道。
  • 9年空窗期後 美國"龍"飛船將首次載人飛行
    它是一艘完全自動駕駛的宇宙飛船,可以實現全程自動化飛控,全自動對接空間站,全自動應急處理各項預案等,當然也可以切換到人工操控,同時同步受到總部飛行控制中心監控。它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其操控臺由3塊可移動的大型液晶觸摸控制屏組成,它們是駕駛控制的關鍵,操作過程與使用iPad接近。這款飛船的操控和飛行信息顯示在3個面向指揮官和駕駛員的大尺寸觸控螢幕上。觸控螢幕兼容航天服的手套。
  • 時間穿越能實現嗎?專家找到3種方法,霍金卻警告別回到過去!
    時間穿越能實現嗎?專家找到3種方法,霍金卻警告別回到過去!人類是三維空間中的生物,可以沿著維度前進和後退,無需受到限制,想做任何事都可以隨心所欲。這種逆轉會打破因果關係,俗話說得好有因才有果,這種順序是無法顛倒的。雖然霍金提示過人類有機會實現穿越,他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可逆轉的,穿越到過去有可能會出現悖論。霍金曾進行過一個實驗,邀請未來的人參加時間晚會,最後沒有一個人到場,引起不少人的深思,那麼人類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實現穿越呢?科學家找到了三種方法。時間穿越能實現嗎?專家找到3種方法,霍金卻警告別回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