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通管理部門:船公司須保持運費透明,艙位貨櫃穩定供應!

2020-12-24 搜航

繼大陸、美國和韓國後,臺灣地區也對集運出手幹預,為過熱的貨櫃航運市場降溫。

臺灣交通運輸管理部門(MOTC)在12月18日表示,由海港局(MPB)主辦,其官員於12月1日會見了臺灣班輪運營商的代表,同時敦促他們部署更多的船舶,不論是自有還是包租,為本地出口商提供更多的運力。

MOTC表示:「在會議期間,班輪運營商被要求增加運力,優先為臺灣出口商和託運人安排貨位,同時在運費方面保持透明,以確保艙位和貨櫃的穩定供應。」

另外,針對出口商未能及時取得貨櫃的投訴,MPB將充當出口商與班輪運營商之間的中介機構,以促進貨物的平穩流通,以維持經濟增長。

儘管許多主線航運公司被指控牟取暴利,但臺灣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表示,臺灣班輪運營商為本地託運人提供的貨櫃數量比外國承運人更多。今年9月到11月,臺灣承運商的出口貨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而外國承運商的出口貨櫃下降了23%。

MOTC表示:「除了要求承運人通過部署現有船舶、收購二手船和租賃船來增加運力外,我們還尋求加快空貨櫃的歸還,以加快貨櫃供應。我們將繼續敦促班輪運營商增加貨櫃供應,以確保所有出口貨物都能及時運出。」

MOTC承認,貨櫃運價的上漲是由市場動態造成的,並呼籲班輪運營商要公平,不要投機取巧。該部表示:「根據《公平貿易法》,任何運費的上漲都必須向託運人詳細解釋。」

日前,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兩艘12000TEU級F型貨櫃船同時交付,將投入亞洲至美國線服務;

陽明海運第六艘2800TEU級貨櫃船命名交付,投入臺港越南航線。陽明海運今年已經有6艘2800TEU自有船舶和3艘11000TEU長租船舶交付運營,此外還有4艘2800TEU自有船和11艘11000TEU長租船也將陸續在2021年至2022年間交付。

相關焦點

  • 運費「爆漲」背後!搶艙位!搶貨櫃!外貿出貨難!且訂且珍惜……
    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貨櫃中心主任:整個空箱調運主導權主要還是在船運公司手裡,我們也在積極的採取一些辦法,跟國外一些船運公司保持溝通,希望空箱能夠儘快儘早調運到寧波舟山港,儘量從需求上滿足港口的進出口需求。近日,朋友圈刷屏了司機搶箱視頻。集卡車司機「排隊」打單提櫃,你掙我搶,只為一個箱子,快「打起來了」。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 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而這並非個例,進口商閆旭(化名)向記者透露,今年公司進口的商品交貨很慢,之前從歐洲進口的一些食品因為訂不到箱子,四個貨櫃晚了1個月才到。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臨近年底,外貿企業忙著交貨,但因出口量較大、貨櫃迴轉率較低、運力緊張等多重原因,即便訂了船艙位,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訂艙證明,以往這一日期一般是2~3天。
  • 運費爆漲背後的貨櫃「戰爭」!一箱難求,外貿出貨繼續...
    運費爆漲,貨多艙少,貨櫃供不應求進入11月,全球多國疫情反彈,尤其隨著新年等節假日的到來,訂單需求激增,全球貨櫃運輸市場延續火熱趨勢。受市場需求刺激,航運公司運價大幅上漲。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貨櫃中心主任:整個空箱調運主導權主要還是在船公司手裡,我們也在積極的採取一些辦法,跟國外一些船運公司保持溝通,希望空箱能夠儘快儘早調運到寧波舟山港,儘量從需求上滿足港口的進出口需求。
  • 船公司停航被幹預,日前已經突破5000的運費下降了嗎?
    有關部門將幹預航線運價和運力管理日前,NCFI數據曾顯示,美東航線市場運價已衝破USD 5000/FEU。據勞氏日報報導,近期由於跨太平洋航線貿易需求增加,各家貨櫃班輪公司船舶的均已安排起航。另外,貨櫃班輪公司有意在該航線上繼續增加運力,以匹配需求上漲,並充分利用部署的船舶提高收益。
  • 20天內狂買11船!!世界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頭銜要易主?
    近日,貨櫃運費狂飆!市場空船大幅減少,為了保住艙位,集運公司紛紛在租賃市場出手「搶船」。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第二大貨櫃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更是開啟直接買船模式,再次購入兩艘貨櫃船舶。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該公司近段時間以來短時間內購入的第11艘船舶。
  • 外貿復甦中國貨櫃「爆艙」:貨櫃企業訂單排到明年一...
    該協會指出,出口貨櫃短缺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全球新冠疫情導致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加強,國際製造業有向中國回流的趨勢;二是疫情期間世界各地港口不能正常運轉,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貨櫃回流不暢,貨櫃在全球的分布出現嚴重不均衡,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大量空箱在美國、歐洲和澳洲等地積壓;三是上半年各船公司(箱東)未能正常預定新箱;四是佔全球市場96%的中國貨櫃行業面臨產業鏈供應短缺問題
  • 亞洲化學貨運市場穩定 貨櫃運價飆升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ICIS網站12月15日消息 本周,亞洲化學品油輪運費討論繼續在窄幅波動,與貨櫃航運市場的強烈看漲情緒大不相同。    市場人士表示,只要船舶供應狀況不同,液態油輪和貨櫃船市場之間的這種不同定價趨勢將在一段時間內佔據主導地位。
  • 82個艙位35家企業搶...
    貨櫃航運「飆天價」!單價破10000美金!漲價、爆艙、缺箱、甩櫃不算完,一個柜子塞幾百美金還是慘遭甩櫃 自7月以來,由於中國出口貨運量急劇上升,出口貨櫃需求猛增,外貿物流領域普遍出現貨櫃箱源緊缺、運費飆升現象。海運爆倉,空運昂貴的情況下,不少貨主將目光轉向了鐵路運輸,導致鐵路艙位也是一艙難求。
  • VGM和OWS的相愛相殺,船公司的超重費到底是怎麼收的?
    這裡會增加是選重費,一般碼頭/堆場將船公司的普通幹箱堆碼在一起,如果要選擇其中特別的加重櫃(如前面談到的20『加重櫃), 碼頭/堆場必須逐個查找,由此產生的選櫃費一般跟指定櫃費同價。貨櫃運輸是一項涉及多部門的協同作業過程,所以除了貨櫃箱體本身的限重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 船公司推海運「頭等艙」服務,開創貨櫃運輸行業先河
    傳統的航運業一直有個夢想: 什麼時候海運也像空運一樣, 線上訂艙,「退票」收罰金, 按頭等艙、經濟艙分級收費…… 今年疫情以來,天價運費,虧艙費,保櫃費像魔術師手中的紙牌,一張接一張雪花般飛向市場
  • 國內貨櫃「失聯」,這些公司賺翻
    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全國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數據,貨櫃需求持續增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也水漲船高。上海千亞物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之下,有擔當的船公司對運價的穩定起了很多作用。比如對長期合約的履約,對長期合作客戶的倉位保障,臨時增加了加班船來給市場提供運力。
  • 價格最高漲10倍,國內貨櫃「失聯」,這些公司賺翻...
    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全國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數據顯示,貨櫃需求持續增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也水漲船高。上海千亞物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之下,有擔當的船公司對運價的穩定起了很多作用。比如對長期合約的履約,對長期合作客戶的倉位保障,臨時增加了加班船來給市場提供運力。但近期總體趨勢一定是各個船公司、各條航線都在漲價,甚至加收高額附加費。
  • 「e公司調查」罕見奇缺!價格最多狂翻10倍!國內貨櫃「失聯...
    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全國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數據顯示,貨櫃需求持續增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也水漲船高。上海千亞物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之下,有擔當的船公司對運價的穩定起了很多作用。比如對長期合約的履約,對長期合作客戶的倉位保障,臨時增加了加班船來給市場提供運力。
  • 船運公司已縮短了歐洲訂艙取貨時間,並對空貨櫃收取附加費
    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貨櫃返回不暢,貨櫃的全球分布嚴重不均。面對亞洲港口貨櫃短缺的情況,主要的船運公司開始從歐洲和美國採購空貨櫃。為了將空的貨櫃從歐美儘快運回亞洲,一些船運公司試圖不將貨物退還歐美市場。據報導,船運公司正在強行收緊整個歐洲的預訂,以及在船舶離港日期之前的取貨時間,這導致從北歐到亞洲的出口商難以獲得貨櫃和船艙空間。
  • 貨櫃海運運費的計算——你的海運費是怎麼花掉的?
    另一種方法,也是目前採用較為普遍的方法是,根據貨櫃的類型按箱計收運費。 在整箱託運貨櫃貨物且所使用的貨櫃為船公司所有的情況下,承運人則有按「貨櫃最低利用率」(COntainer Minimum Utilization)和「貨櫃最高利用率」(Container Maximum Utilization)支付海運運費的規定。
  • 船運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全國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數據顯示,貨櫃需求持續增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也水漲船高。上海千亞物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之下,有擔當的船公司對運價的穩定起了很多作用。比如對長期合約的履約,對長期合作客戶的倉位保障,臨時增加了加班船來給市場提供運力。
  • 臺灣科技部門和交通部門互踢皮球
    臺灣首家民營火箭公司晉升擬在臺東試射火箭,先後引發當地民眾反彈、基地地目不符等問題。面對此一燙手山芋,轄下設有「太空中心」、主導臺灣「太空計劃」的科技部門,以「火箭可能會成運輸工具」等理由,打算推給交通部門,在航空器運輸管理層次討論,引發爭議。
  • 多家船公司調整提箱措施,還能好好...
    多家船公司調整提箱措施,還能好好出貨嗎? 2020-08-26 08:41:26 來源:海運網 海外疫情嚴峻,全球海運業停航潮尚未解除,海運運力和貨櫃設備存在短缺情況。
  • 12家班輪公司11家削減運力!運費要開掛了!
    0112家班輪公司11家削減運力由於新冠疫情迫使貨運需求下降,全球12大貨櫃運輸公司中就有11家運力下降,只有一家船公司增加了運力。這家唯一例外的船公司就是韓國的HMM,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是,該公司在同一時期增加了運力,目前已經接收了其12艘超大型船舶訂單中的首批船舶。於是營運商只得儘可能削減所租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