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身為清朝皇帝,為何把自己的嬪妃送人?正史沒敢寫

2020-12-18 縱橫五千年

皇太極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慷慨大方」的帝王,因為他做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1635年農曆十月初七,皇太極下旨將自己的一位妃嬪送給手下的大臣了,而且這位大臣還是皇太極的表侄!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皇太極為何這樣無情,將自己的妃嬪隨意送人呢?

皇太極的這位側福晉來自蒙古扎魯特部,也是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在天聰六年二月,嫁給皇太極的,最初被封為東宮福晉,地位還是很高的。第二年,她就為皇太極生下了一個女兒,即皇六女,到天聰九年,又生下皇九女。也就是說這位妃嬪與皇太極做了三年夫妻,先後為他生下兩個女兒。

然而就在生下皇九女後的第十一天,她接到了皇太極的命令,讓她改嫁!對於這件事,清朝官方正史裡面根本沒有寫,畢竟不算一件光彩的事情。不過在皇太極看來,這不算是什麼大事,所以寫進了當時的檔案之中,他的後人卻沒敢把這件事寫進史書。

皇太極的理由很簡單,「不遂汗意,改適葉赫部德勒格爾臺吉之子南褚」。那麼這個南褚又是誰呢?原來南褚的祖父是金臺石,為葉赫部的首領,同時金臺石還有一個身份,他的妹妹是皇太極的母親。換言之,南褚是皇太極的表侄子。

眾所周知,努爾哈赤在位時期,消滅了葉赫部,金臺石也被殺死,但他的兒孫沒有被殺,而是歸順了後金。皇太極即位後,對自己的表侄南褚很重視,任用他管理正黃旗的兩個牛錄。那麼皇太極為何要把自己的女人,送給表侄呢?這裡面至少有三個原因。

其一,皇太極不太喜歡來自扎魯特部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後宮妃嬪有不少,他為何不把宸妃海蘭珠送人呢?原因很簡單,他最喜歡的人是海蘭珠,所以是不可能送人的。而他對扎魯特部的博爾濟吉特氏則沒有這份感情。

其二,當時的後金漢化水平很低,依然保留著傳統婚姻習俗。清朝在入關前,漢化水平很低,他們的婚姻關係沒有受到漢族的影響,比如說女子可以頻繁改嫁,甚至還有收繼婚的現象。皇太極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將自己的女人作為「獎賞」送人。直到入關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這些婚姻習俗才逐漸消失。

其三,南褚立下了大功。當時後金正在和察哈爾部對抗。察哈爾部是蒙古各部的共主,實力非常雄厚,雖然在後金的打擊下西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實力,是入關前的一大威脅。天聰六年五月,多爾袞率軍直抵察哈爾部駐地,但他沒有發起進攻,而是派南褚去招降。

當時察哈爾部的首領是額哲,額哲的母親是蘇泰太后,而南褚是蘇泰太后的弟弟!最終多爾袞不戰而勝,蘇泰太后率領察哈爾部歸降,並且獻上了元朝時期的傳國玉璽。對此皇太極很高興,他明白要想徹底掌握察哈爾部,最好的方法就是聯姻。於是,後金、察哈爾部之間進行了一場錯綜複雜的聯姻。

首先,皇太極迎娶了林丹汗的兩位福晉娜木鐘、巴特瑪璪,即後來的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接著,皇太極又把蘇泰太后嫁給了鄭親王濟爾哈朗。此外,皇太極還將自己的二女兒馬喀塔嫁給了蘇泰太后的兒子額哲。為了褒獎表侄南褚,皇太極也將自己的女人,即來自扎魯特部的博爾濟吉特氏嫁給了他。

參考資料:1.《清史稿》;2.《清太宗實錄》;3.《天聰九年檔》

相關焦點

  •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
    一般說起清朝開國皇帝,很多人下意識認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其實努爾哈赤只是建立的後金割據政權,真正的清朝開國皇帝是皇太極。
  • 皇太極在清朝皇帝中綜合能力足以排前三,為何卻沒什麼存在感?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也可以說是清朝的實際開創者,之所以這樣說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不少人熟悉的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二是皇太極不只是單純的改國號為大清那麼簡單
  • 「原創」清朝的蒙古族嬪妃,宗親家屬並不全是科爾沁
    今天早上刷視頻,咱看到有人說這清朝的皇族的蒙族嬪妃和宗親家屬都是科爾沁人且都是近親聯姻,我得糾正他一下,他這是電視劇看多了但是對歷史沒有完整的了解認知把電視劇的那套當成了現實。首先從努爾哈赤的開始就有蒙古族嬪妃不假但是這蒙古族嬪妃並不全是科爾沁的更加不是全體孝莊的近親。
  • 清朝皇帝皇太極的真名是什麼?其父努爾哈赤取的名,讓人笑掉大牙
    如果說起皇太極,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的身份,可都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麼。難道皇太極的真名並不是叫皇太極嗎?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傳言說當年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曾經給第八子皇太極所起的名字裡面含義就已經代表著為要傳位給皇太極的厚望了。
  • 皇太極突然駕崩,長子豪格在有八旗中的六旗支持下,怎麼沒成為清朝...
    公元1643年,年僅50歲的清朝皇帝皇太極突然去世。畢竟多爾袞也是皇帝的人選,豪格要拉攏多爾袞肯定是不行的。那麼,在皇位之爭當中,為何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順治帝)做了皇帝呢? 皇位為何降臨在了福臨的身上? 在皇太極死後,兩黃旗當中有8位大臣密謀立豪格為皇帝,當然這8位還不行。他又找到了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子),以壯大自己的勢力。經過交涉,濟爾哈朗表示支持豪格。
  • 清朝大齡寵妃海蘭珠:一位曾讓皇太極三次連夜趕回皇宮的女人
    字裡行間都是表揚和讚嘆之意,可見這位備受稱讚的人物不是普通人,此人不是他人,正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皇太極。皇太極這位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稱得上是清朝皇帝中數一數二的存在,此外皇太極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也頗為世人所欽佩和敬仰。然而俗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連皇太極這位梟雄,都有自己難以跨越的美人關。
  • 為清朝開國皇帝生下鐵帽子王的女人,真的被皇帝送給了大臣?
    過去女人的地位不高,無論你出生在皇室還是貴族家裡,只要你是一個女孩,你就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封建時代,很多女人會被當成戰利品一樣送來送去,據說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還曾經把自己的女人贈予過他人,那名女子叫葉赫那拉氏,是皇太極的側妃,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下相關記載吧。
  • 清朝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什麼作用?主要是方便皇帝
    到了清朝入關,滿族人統治天下。滿足作為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的禮儀制度,因此,在這方面與中原漢族地區有著一定的差別,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少數民族的服飾制度了。現如今,清宮劇非常流行,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之外,劇中的服飾也非常的吸引觀眾。
  • 清朝入關以後,為何朝服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
  • 清朝最美麗的公主,一生經歷三位皇帝,為清朝做出卓越貢獻
    皇太極有很多子女,身為清朝第二位皇帝,皇太極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徵戰,騎射嫻熟。可以說,皇太極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從長大之後,皇太極就一直學習騎馬射箭,這也是清朝能夠入關的一個原因所在。說到皇太極,大部分人肯定是了解他的皇后——孝莊太后。
  • 清朝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啥用?主要為了讓皇帝方便
    作為唐朝寵妃,楊玉環那個時候還是以胖為美,皇帝選妃一般都是根據身段和樣貌。然而,到了清朝後,妃子選擇標準就不一樣了,一般都是看是否在旗和門第。一旦被選上,妃子們日後生活中,脖子上都會出現一塊「白布條」,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呢?其實主要就是為了給皇帝提供方便。
  • 為何清朝嬪妃侍寢後不許留夜,真實原因難以啟齒
    古代歷史最常講到的就是皇帝,身為一個國家最尊貴的人,他擁有的權利,地位都是人們羨慕不已的,而皇帝的後宮更是人們茶餘飯後孜孜不倦的話題。古代男子雖然被允許三妻四妾,但是能擁有幾百甚至幾千名美女當妻子的只有皇帝一人,這讓普通的大眾怎麼能不羨慕。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大都是根據史書記載,而後相關史學家驗證推測的,大部分的正史都是根據真實來記載的,但是依舊不乏那些爭論較多的歷史。《明史》是24正史中的一部,但它是清朝時期官員所寫,那麼這其中是否有修改部分,是否真的符合真正的明朝歷史呢?為何有人懷疑是清朝作假了呢?明朝自身的官方歷史史書是叫《明實錄》,而現在的《明史》為清朝官員所著,這其中有一些史事就受到了現在一些史學家的質疑,比如在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年齡差異。
  • 清朝11個皇帝的駕崩,9個的死都有問題「你細品」
    清朝皇帝的死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清朝12個皇帝,在位死的有11個皇帝,宣統死的時候已經不在位了,這11個皇帝死是9個有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二,皇太極之死是病死了?還是被人給害死了?因為皇太極是猝死,所以有人說皇太極是被多爾袞 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甚至很多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也是把皇太極的死歸咎於謀殺,讓不明真相的大家被騙了這麼多年。其實這種推斷純系胡謅,毫無歷史根據!
  • 怪不得說清朝後宮是科爾沁女人的天下,她們穩坐後宮、獨霸雨露!
    作為一純純的蒙古族,我也十分疑問,由於沒家譜,我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黃金家族的後代,但是這不影響我寫家鄉科爾沁。科爾沁草原,最出名的莫過於嫁入清朝皇室的女人們,其中博爾濟吉特氏最多。01為什麼清朝皇帝如此偏愛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部是蒙古的大部族。
  • 「花盆底」為何能在清朝普及?不僅穿上美觀,還可方便皇帝辨認
    大家在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想必會注意到後宮嬪妃等滿清女性會穿著一雙形制頗似花盆的「花盆底」鞋,這樣的場景在這類影視作品出屢見不鮮。即使如此,「花盆底」依然在清朝長盛不衰,為此滿族女性們沒少遭罪。但為何沒有多大實際用處的「花盆底」卻能受到普及和推崇呢?「花盆底」,全稱「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有清一代,每位滿族女性都會穿著此鞋,有些他族女性,在嫁與滿族男子後,依然需穿著此鞋。
  • 清朝初年,皇太極為何下令,將兩白旗和兩黃旗互換?
    提起清朝就不得不說到八旗制度(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畢竟當年的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等人就是憑藉著這八旗制度打下了清朝267年的江山社稷(著急的朋友可直接看最後一段)。
  •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善於用人,從面相上看,他也是一個心胸廣大的人,因此能夠招致很多東北的漢人為其效力,並一步步蠶食明朝的遼東國土,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國號為清。
  •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清朝一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但是卻以禮親王地位最為尊崇,從清初至清末,禮親王在上朝時,都站在百官之首。甚至承襲禮親王爵位的貴族都可不受輩分排序的限制,哪怕輩分較小的禮親王,在其他親王面前,仍是地位崇高。那為何禮親王這個爵位為何如此特殊呢?
  • 皇太極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端坐無疾而終嗎?
    身旁的太監看了一會,逐漸發現不對,這皇上好像沒在呼吸呀!太監慌忙中喊了幾聲:「皇上,皇上!」在沒得到回應之後,這位太監跑出清寧宮,大喊道:「皇上駕崩了!」太突然了!聽聲慌張趕來的多爾袞、莊妃、阿濟格等人心裡都有同一個聲音:「皇上走得太突然了!」因為,在這天的白天,皇太極還是一切正常,甚至因為女兒固倫公主的回到和阿巴泰凱旋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