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3歲白衣天使捐獻器官留下大愛,這些瞬間曾讓無數人動容

2020-12-14 騰訊網

廣東23歲白衣天使捐獻器官留下大愛,這些瞬間曾讓無數人動容

於媛媛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3歲。

12月4日,在與病魔抗爭了40多天後,她留下了生命的禮物——媛媛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將使2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媛媛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

於媛媛的故事感動了不少網友。在殯儀館,陌生人送別她最後一程;有人惦記她的美好,專程趕來她生前工作的科室,向媛媛的好友與同事表達了內心崇敬。 南方+客戶端獨家採訪了於媛媛的同事、家屬和朋友。在她故去後,於媛媛生前那些明亮又美好的人生片段,再次被喚醒。

於媛媛生前工作照

片段1:生命接力

於媛媛決定捐獻自己的一對腎臟。

2019年,於媛媛在參加了廣東首屆器官捐獻學習班後,瞞著家裡人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她離開後,母親與姨媽才得知這個秘密。「她這麼小,怎麼會想到這些事情。」姨媽有些吃驚。

於媛媛出生在醫學世家,2018年7月份大學畢業後,入職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正式成為一名護士。

她原本可以選擇一個更輕鬆的科室,但她還是選擇任務繁重的器官移植科。在血透治療室工作時,她目睹了不少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痛苦。在移植病房時,她曾護理過不少移植術後病人,感受到了新生的喜悅。

2019年,剛工作不到1年的她決定留下生命的禮物,延續大愛。

「只要心跳在,我就不放棄。」母親至今不願相信女兒已離開的事實。夢一般的現實,她曾短暫抽離,最終決定尊重女兒的遺願,捐獻腎臟。

根據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分配,媛媛的器官給了一名已接受九年透析和治療的年輕女孩。她和媛媛一樣樂觀,笑對疾病的折磨。這一次,她得到了來自另一個生命無私的饋贈。

於媛媛的故事感動著不少網民。12月7日,醫院器官移植科來了一名陌生男子,他說自己專程趕來醫院,表達對大愛的敬畏,說完就匆匆離去,大家不知道他去哪,只知道他叫曹先生。

片段2: 粉紅色的衣服

於媛媛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到這一步。

今年7月,媛媛偶爾頭痛,或者是嘔吐。起初,她以為是胃病,沒放在心上,還是一如既往地工作。

症狀加重是突然的。10月15日,媛媛在醫院進行了核磁共振的檢查。一結束,她就給護士長王貴輝打電話:「結果沒出來,但我預感不是很好。」

放射科的專家判斷,是血管母細胞瘤,一般是良性的。後來的病理診斷證明,腫瘤沒有發生惡化。

住院治療,手術順利,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 手術後,科室主任趙明去病房看過她,為她鼓勁加油。病床上的她插著管子,點點頭示意,她甚至還攥緊拳頭,擺出了加油的手勢。

「我會努力好起來,你們不要對我太操心。」於媛媛很樂觀。。王貴輝還張羅著,等她情況好一些,就安排她回科裡進行康復治療。「大家是自己人,照看起來更方便。」

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回歸,但等來的卻是意外。 手術後的第七天,媛媛突發呼吸驟停,儘管醫生全力搶救,但依然沒能挽回她的生命。

判定腦死亡、捐獻、出殯……一切來得太快,讓人措手不及。至今,王貴輝一說起媛媛,就會想起10月16日的上午。那時她剛住院,科室的人組團去看望她。在神經外科的護士站裡,一群人問:「於媛媛住在哪床?」

20米開外的走廊,於媛媛穿著粉紅色的衣服,招著手:「我在這裡。」

片段3:「每人買點紅薯,幫她解決難題」

說起媛媛,大家都會想起一些美好的瞬間。

她是個特別會照顧人的女孩。在大學裡,她拿了補貼,遇到了家庭困難的同學,會把補助勻給別人。

在科室裡,她跟護士相處良好。有一次,一名護士的丈夫生重病,生活一下子艱難起來。得知她家裡紅薯滯銷,她就跟護士長建議,每個人買二三十斤紅薯,幫她解決眼前的資金難題。

疫情期間,器官移植科收治了一名60多歲的老人家,家裡人沒法陪護,於媛媛二話不說,就承擔了照料老人的任務。出院前,老人特地跑到護士站,對媛媛表達了感謝。

她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護士節前夕,科室推薦了她參加比賽,她努力準備,最終沒有拿到理想的名次,心中還有一絲內疚,為此,她還打電話給護士長王貴輝,表達了她的愧疚感。

對這一份職業,媛媛是熱愛的,對於未來,她心中早有規劃。

她多次跟身邊人說起,要在廣州買個房子,把母親接過來身邊照顧。但現在,一切都定格在過去。

片段4: 為熟悉的人做手術

做了三十多年的外科醫生,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醫生陳樺心情從未如此複雜,有心痛、無奈,和悲傷。

12月4日,他站上了手術臺,為於媛媛進行了臟器獲取的手術。他不是沒有給熟悉的人動過手術,只是這一次,有些不同。

他努力克制情緒,知道一旦繃不住,所有人的情緒都會決堤。但洗手時,當他轉頭看到醫護人員正推著媛媛路過,病床上的她安靜,噘著嘴,但不吭聲,「她生氣時也是噘著嘴」。

那一刻,陳樺的淚水藏不住了。他轉頭,強忍情緒。 等他進入手術室時,於媛媛已躺在手術臺上。每一個細節,陳樺都「double check」。他故意拖延落刀時間,不敢用力,「因為不忍心。」他說。

手術前,陳樺曾安慰過自己,走到這一步,醫生盡最大努力,減少病人的機體傷害,保證器官安全和完整,讓患者得到最好質量的臟器,才是對逝者的敬畏和尊重。

手術臺一旁,科室主任趙明看得清楚,起初陳樺的手有些抖,但進入狀態後,一切就更順利一些。有過敏性鼻炎的他害怕自己突然抽泣,影響手術的效果,看著陳樺進入節奏,才暫時離開手術室。

時間不會騙人。那一次手術,花費的時長比往常多了3倍。

這樣的滋味,同事劉永光心裡清楚,「自己的兄弟姐妹,感情很難割捨,」當他跟媛媛母親溝通協調捐獻事宜時, 腦海裡都是跟媛媛一起工作的場景。作為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從業多年的他已能保持冷靜克制,但還是「不忍心」,因為失去的痛苦都是血淋淋的。

除了腎臟,於媛媛沒有籤署捐獻其他的臟器。陳樺猜想,不知是感知到了腎病患者的不易,還是喜歡移植科,她最終以這一種方式留在這裡。

【記者】黃錦輝 實習生 洪博

【拍攝】李細華

【攝影】張梓望

【剪輯】王俊濤

【通訊員】伍曉丹

【作者】 黃錦輝;張梓望;李細華;王俊濤

廣東健康頭條

相關焦點

  • 23歲女護士患病離世,器官捐獻救兩人,英雄一路走好
    2018年7月,於媛媛大學畢業後,入職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正式成為一名護士。2019年,於媛媛在網上簽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2020年10月,於媛媛不幸被查出血管母細胞瘤。於12月4日10時56分,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去世,年僅23歲。2020年12月3日,於媛媛的母親還是決定尊重女兒生前的願望,捐出了媛媛的器官。這是她的一生,短暫而不平凡,她也承載著父母的期望,出生在醫學世家的她本可以有大的作為,卻被一場病魔奪走了生的希望,母女分離,白髮人送黑髮人。
  • 跨越生死的三個瞬間!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回憶起籤下捐獻同意書的那一刻,妮妮的母親淚如雨下,「我看著紅十字紀念園上的名字,那麼多人獻出了大愛。我以後也會和女兒一樣,變成上面的一個名字。」 她突然想起來,年輕時提及生死,丘遠軍曾對梁曉寧說:「若真的那天,就把能捐獻的器官捐了,剩下的燒成灰,撒進海裡,或者埋在樹下。」
  • 「南方都市報」跨越生死的三個瞬間!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回憶起籤下捐獻同意書的那一刻,妮妮的母親淚如雨下。「我看著紅十字紀念園上的名字,那麼多人獻出了大愛。我以後也會和女兒一樣,變成上面的一個名字。」她突然想起來,年輕時提及生死,丘遠軍曾對梁曉寧說:「若真的那天,就把能捐獻的器官捐了,剩下的燒成灰,撒進海裡,或者埋在樹下。」
  • 23歲白衣天使離開人間,捐出兩顆「腎臟」,讓兩人獲得新生!
    在醫院,白衣天使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死神做鬥爭,他們從死神手中挽救了多少條鮮活的生命。說到了醫生,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白衣天使護士,他們是醫生的左膀右臂,面對有些患者的不理解和抱怨,他們的情緒也絲毫沒有變現出來,他們心中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近日,關於白衣天使於媛媛的事跡感動了無數網友。
  •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因病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兩人重獲新生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因病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兩人重獲新生 12月4日上午10時56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停滯在了23歲。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人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廣州23歲的白衣天使不幸離世,捐獻出兩顆腎臟,使兩個人重獲新生
    在12月4日上午某時,白衣天使於媛媛在與病魔鬥爭了40天後,不幸地與世長辭,於媛媛在生前就決定了自己去世後就將兩顆腎臟捐贈出去,捐給需要的人。於媛媛在去世後,她的兩顆腎臟被成功的取出,並將用於拯救兩名多年的腎衰竭的患者,讓兩人重獲新生。
  • 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44歲時,她又高齡生下了小女兒夢涵。夢涵12歲時,陳阿姨的愛人又得了腦梗塞,在床上躺了兩三年後又不幸去世了。只留下了她跟夢涵兩個人相依為命。 退休後,夢涵還要上學,兩個人也要生活,陳阿姨就在所住小區內開了家老年活動中心謀生,平時供大家休息娛樂。小夢涵也十分懂事,考上了當地某大學學習護理專業。一直在校走讀,有空就回家陪媽媽,幫她幹些家務活。
  • 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進高校宣傳活動走進昭通學院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有一種大愛,播灑希望,讓深陷絕望的人們看到曙光;有一種善舉,迎向新生,化素昧平生為血脈相連。這種善行義舉,讓生命衝破了生與死的藩籬;這種人間大愛,讓瀕臨絕望之人看到希望之光。12月5日晚,我省人體器官捐獻進高校宣傳活動在昭通舉行。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救火歸來突發疾病去世 他留下遺願捐獻多個器官
    他留下遺願捐獻出器官  讓5名病患延續生命之光  巴南基層幹部李永波救火回來突發疾病,昨日不幸離世,家人助其達成所願巴南區基層黨員幹部李永波(右)生前給貧困戶送去慰問金。  經過3個多小時的深思熟慮,李永波的家屬在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簽了字。器官捐獻辦公室的手術醫生杜欣隨即與3名同事趕往手術室,為器官捐獻手術做著準備。  凌晨5點半,一切準備就緒,李永波5歲的兒子被醫生叫醒,去和爸爸做最後告別。大人們失聲痛哭,孩子這才知道,爸爸永遠都醒不過來了。  凌晨5點50分,李永波因搶救無效宣告臨床死亡。
  • 夫妻先後捐獻兩個孩子遺體器官:曾讓4人得到重生,2人看到光明
    1月7日,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6歲男孩小圓(化名)因病去世。男孩的父母決定將孩子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獻出來。令人動容的是,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做出這樣的決定。2017年,他們6歲大的女兒因為交通事故意外去世,當時他們就替她捐獻了遺體和器官,讓4個人得到重生,2人看到光明。
  • 大愛!66歲癌症患者捐獻眼角膜:讓別人替我繼續看世界的美好
    「如果走了,也能給這個世界留下光明。」相信很多人從小就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那之後也開始關注起了盲人的世界。就在12月6日,抱著想要留給世界一點光明的想法,魏阿姨做了一個決定。在陝西西安大興醫院,今年66歲的魏阿姨半年前確診為胰腺癌,一直以來都備受病魔的折磨,儘管她一直生活在山西侯馬,但是為了治療,她慕名來到西安大興醫院。到醫院腸胃外科後,結合病情,施海主任與老師王為忠教授共同商討制訂手術方案來改善她日後的生活。就在手術前一天,魏阿姨鄭重的寫下了一份聲明書交給主任。
  • 留下所有器官,他深情告別
    8日,25歲的齊先生和50歲的劉先生將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為他們提供眼角膜的是新疆愛心志願者周先生。與此同時,周先生的心臟、肝臟和腎臟,已通過國家人體器官計算機分配共享系統分配結束,找到了不同的受捐者,經過器官移植手術後將繼續「工作」。
  • 器官捐獻協調員:為逝者「重生」奔忙的人
    畢業後,米梓鑫進入北京朝陽醫院,當時正趕上醫院成立器官捐獻辦公室,他果斷加入了這支隊伍。 工作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困難,不被理解或是被拒絕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候,米梓鑫一個人要同時面對一位患者的20多名家屬,壓力可想而知。他說:「當得知患者康復的機會很小,我們不僅要將實情告知家屬,還要詢問他們是否有器官捐獻的意願。
  • 器官捐獻協調員:生與死的「擺渡人」
    佟鑫說,為保證器官捐獻的公平、公正、公開,器官協調員的工作內容之一還包括見證器官捐獻摘除手術的全過程,某種意義上,她也算是陪患者走完最後一程的人,手術前,協調員會念出捐獻者的名字,隨後所有人會向捐獻者默哀致敬。每一次,她都由衷地敬佩那些偉大的捐獻者。
  • 病情沉重時留下捐獻遺體心願 16歲漸冰人的器官重燃5人生命之光
    昨日下午,在東湖高新區豹澥街三眼橋社區的住所內,徐朋再一次翻出手機中孩子的照片,回想起孩子在病榻上再三懇求捐出器官的場景,他聲淚俱下。7月11日凌晨,16歲的「漸冰人」漢漢(化名)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永遠告別人世。強忍喪子之痛,徐朋和妻子林春桂在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遵從孩子生前的願望,捐出兒子的肝臟、雙腎和一對眼角膜。
  • 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000人,今天這些...
    9月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 7歲男孩捐獻器官幫助6名孩子,這才是「生命的寬度」
    有些人來到世間,還沒好好感受就已經離去;而有些人活了大半輩子,卻沒活出個名堂。所以,古人在對人生進行定義的時候,特地創造出了一個衡量坐標——生命的寬度!8月9日,7歲的男孩東東因車禍受傷,搶救無效離世。父母捐獻出了孩子的心臟、腎臟、肝臟和角膜。東東的母親翁露露介紹,東東生前曾有個願望,想長大後當醫生救別人的命,器官捐獻也算是實現孩子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