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叛變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諾:我賜你兒子倆美人,別擔心無後

2020-12-24 騰訊網

侯君集,是唐朝開國大將,同時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無論在玄武門之變,還是在貞觀時期的對外戰爭中,侯君集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一時糊塗,侯君集卻誤入歧途,走上反叛的不歸之路。陰謀敗露後,侯君集被判處死刑,而李世民為了保住他的後人,可謂是煞費苦心。

對待這個罪臣,李世民為何對他的身後之事如此上心?對於李世民來說,侯君集到底意味著什麼?就讓我們跟隨司馬溫公的腳步,進入《資治通鑑》的歷史長河之中,探索歷史真相。

侯君集自年輕時候起,就跟隨秦王李世民徵戰天下,立下了無數功勞。天下平定後,侯君集官拜秦王府車騎將軍、全椒縣子。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遭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威逼,處境越來越危險。秦王府的部眾逐漸離散,僅剩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區區數人。為了勸服李世民誅殺建成、元吉,秦王府臣僚輪番上陣,其中侯君集赤裸裸地對李世民說:

「事急矣!若不行權道,社稷必危,周公聖人豈無情於骨肉,為存社稷大義滅親,今大王臨機不斷,坐受屠戮於義何成?」

最終,李世民當機立斷,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政變當天,李世民率領尉遲恭、長孫無忌等9人埋伏於玄武門和太極宮之間,親自進行斬首行動。而長孫順德、秦瓊、張公瑾等人則拒守於玄武門,阻擋東宮和齊王府的援兵。但在這場決定李世民、唐朝甚至中國歷史走向的政變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侯君集卻消失了。在史書中,僅僅只是記載侯君集參與了正常政變,但對於他如何參與政變,卻隻字未提。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皇位。一個月後,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誥封了五位一等功臣,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杜如晦和侯君集。

前四人進入一等功臣名單,是毫無問題的,畢竟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有建策之功,而尉遲恭則赤膊上陣,幫李世民誅殺了李元吉。而作為秦王府的一位普通將領,侯君集何德何能可成為一等功臣?相比於「獨力閉宮門」的張公瑾,身先士卒的秦瓊、程咬金,侯君集似乎並沒有什麼具體表現。根據新舊倆《唐書》評價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是:

「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但侯君集的「功多」,到底表現在哪呢?

對此,學者們推測,侯君集可能活躍於一個隱秘的第三戰場,那就是在太極宮內。相比於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第一戰場,阻擋東宮、齊王府援兵的第二戰場,侯君集的第三戰場尤為重要。因為侯君集的目標,乃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所真正針對的對象,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玄武門之變,表面上是兄弟相殘。但實際上,李世民是逼父讓位。誅殺建成、元吉固然重要,若不控制李淵,玄武門之變也不可能成功。

因此學者們認為,侯君集之所以沒有出現在前線,很可能就是負責入宮囚禁李淵。李淵被擒,其實玄武門之變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正是因為如此,侯君集才會躋身於一等功臣之列。而他之所以功勞不顯,是因為「囚父逼位」實在是大逆不道,誰也不願多提。

玄武門之變後,侯君集可謂是平步青雲,貞觀九年(635 年),侯君集奉命隨李靖出徵吐谷渾,此戰中,侯君集獻出分進合擊、窮追猛打的戰術,並在攻滅吐谷渾的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顯示其清醒的戰場意識以及較出色的指揮才能。

貞觀十三年(639 年),侯君集獨自領兵作戰,奔襲七千裡,其中跋涉闊達兩千裡、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的流沙,通過堅苦卓絕的徵戰,以自己的智勇滅掉了西域高昌國,使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國的通道,遏制了西突厥的擴張。

由此,侯君集的功業到達了極點。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侯君集破滅二國的壯舉,將成為他殞身亡家的開始。

從才能上來說,侯君集是無可挑剔。但從情商上來說,侯君集卻有所欠缺,他自幼「性矯飾,好矜誇」且跋扈貪婪。在朝中,侯君集恃才傲物,甚至連李靖、房玄齡都不放在眼裡,對於自己官位在他們之下,侯君集總是怒容滿面。正是因為侯君集的孤傲,使他與同僚關係變得越來越惡劣。李道宗、李靖等人,曾多次向李世民告狀,說侯君集要造反,但李世民卻從來不聽。

在高昌之戰中,侯君集貪婪於高昌國的寶藏,大肆掠奪府庫中的珍寶,而上行下效,士兵們也競相偷盜,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侯君集領兵回朝後,不僅沒有慶功宴、沒有喝上慶功酒,反而先吃上了牢飯。如果不是岑文本力保,侯君集恐怕真要被治罪。

李世民將侯君集赦免後,對於他破滅高昌功勞,似乎也一筆勾銷了。按照常理,侯君集應感恩於李世民的法外開恩,從此低調做人。但是,但他以為自己滅亡二國,戰功卓著,本該受嘉獎,如今卻「無辜」下獄,實在是可恨至極。雖然後來被釋放,卻因此憤憤不平,心情鬱悶,怏怏不樂,漸有反叛之心。

一開始,侯君集試圖拉攏同樣仕途不得志的功臣——張亮一起造反。聽了侯君集大逆不道的言論,張亮轉頭就告訴了李世民。聽了張亮的告密,李世民仍然不肯相信,他說:「侯君集說這話,只有你們倆個在場。如果交付法司審問,他肯定不服。沒有證據,也審不出來。」

李世民雖然沒有拿侯君集直接治罪,但是卻對侯君集留了個心眼。而這個心眼,最終決定了侯君集的敗死。

侯君集見拉攏張亮不成,於是加盟了太子李承乾的反叛班子。原來,李承乾不滿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偏心,決定先發制人,奪取皇位。當李承乾問侯君集,肯不肯和自己一起幹時,侯君集舉起手欣然道:

「此好手,當為用之。」

就這樣,一代功臣侯君集,竟走上了反叛的不歸之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李承乾的陰謀最終敗露,而侯君集也隨即被捕。

對於侯君集這個老戰友,李世民還是相當有感情的。為了留他一命,李世民甚至親自向群臣為他求情。然而侯君集實在罪無可赦,群臣皆不答應。

臨刑前,李世民最後去看望了侯君集一眼。李世民問侯君集:你還有什麼遺言。侯君集流著淚說:

「我的確對不起皇帝,但希望看在我功勞的面子上,不要殺害我的妻子和兒子,好讓我有人祭奠。」

按照唐律,叛臣的妻子將會被株連,幸運地將淪為奴婢,不幸的將被株連斬首。不過李世民看在以前的份上,決定再次法外開恩。他對侯君集說:

「你放心,我只會將你妻子和兒子流放嶺南。我還會賜你兒子兩個美人,終生做他的奶娘,到死都有奶吃。別擔心沒有後代了!」

聽聞李世民的諾言,侯君集終於死得瞑目了。

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侯君集的才華不下於李靖和房玄齡,但他實在太過狂妄,不知收斂自己的鋒芒,不肯掩飾自己的貪婪。然而「廟」就那麼大,「方丈」只有一個,領導職數就那麼多。如果將才華和功勞當籌碼,立了功就要求提升更高的職務,獲取自己本不應得的賞賜,這樣只會直接威脅到上級領導者的地位、侵害其他同僚的利益,最終為上級和下級所聯合封殺。而侯君集的悲劇也就註定了,不過好在他碰上了李世民這樣的好領導,否則他的下場只會更慘。

相關焦點

  • 李世民晚年為什麼要殺掉重臣侯君集?
    攻克高昌東南的田城後,鞠智勝請降。高昌境內的二十二座城池盡數歸了唐朝。侯君集在此設置安西都護府,留兵鎮守。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紀功而還」。侯君集滅高昌後,在未奏請李世民的情況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私自發配,又擅自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手下將士們知道後便肆無忌憚的盜取金銀珠寶。班師回朝後,司法官將侯君集下獄問責。
  • 李世民的心腹侯君集,大唐的開國功臣,功高蓋世為何還要起兵造反
    02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後,四面網羅人才,而侯君集也被李世民作為人才而「網」住,隨李世民四處徵戰。唐武德九年,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長安上演,侯君集作為李世民的鐵桿,在玄武門之變之中既出謀劃策又親自上陣,幫助李世民奪得了皇位,而這也成為了侯君集人生的轉折點。
  • 開國少將熊應堂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一個被判死緩,一個被判死刑
    熊應堂在建國後也擔任了很多重要的職務,比如空軍第四軍軍長、浙江省委書記等,可是他的兩個兒子卻十分不爭氣,一個被槍決,一個後來被判死緩。 熊應堂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其中大的叫熊北平,小的叫熊紫平。這對兄弟從小追隨父親在上海長大,熊應堂軍務繁忙,很少回家,兄弟倆的主要教養任務都落在了熊應堂的妻子也就是他們的母親身上。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李世民即位,拜代州都督,後封鄒國公。張公瑾病死於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時年僅三十九。李世民不避辰日而哭。 玄武門之變後為相,且為李世民臨終前的託孤大臣。只因在高宗時期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打擊,後自縊身亡。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他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為擁立之功第一。他本人也因此居功自傲,曾於宴會之上倚老賣老,高論軍功,並打傷某宗室將領。但李世民只是對他作出口頭警告,僅此而已。尉遲敬德晚年晚年閉門自守,得享天年。
  • 李世民的兄弟知多少,唐初「四大惡王」佔其三
    隱太子,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受害人,被李世民親自射殺。李建成一直跟隨李淵南徵北戰,和李世民的軍功不相上下,無論是反隋、統一中原還是抗擊突厥,都出了很大的力,但權力鬥爭不看之前功勞大小。唐朝局勢平定後,李建成當然感到了來自李世民的威脅,他和李元吉一起試圖挖李世民的牆角,招攬尉遲恭、段志玄等人,但都沒成功。在沒能做好萬全準備的情況下迎來了玄武門之變,一命嗚呼。
  • 「承諾殺人」?日本30歲殺人狂魔曾兩個月內連殺8女1男,被判死刑
    當地時間15日,日本男子白石隆浩因涉嫌殺害9人以及搶劫等罪名被判處死刑。在11月26日的最終辯論中,白石方律師稱白石是在獲得受害人同意後殺人的,而檢方稱所有受害人都進行了抵抗,認為白石的罪行「萬死方足」,求刑死刑。
  • 李世民率十名心腹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10十員心腹發動事變,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誅殺,並且威逼唐高祖李淵,最後李淵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後李世民登基稱帝,李淵為太上皇,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過程。「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 官員被判死刑,臨死前道出先人名號,朱元璋立刻賜他「免死5次」
    旁邊的太監宣布這個小官的名字的時候,朱元璋愣了一下,擺擺手示意他們先停下,「你姓範嗎?」小官誠惶誠恐地點了點頭,不明所以。「你祖上的人是誰啊?」朱元璋接著問到。「北宋範文公。」這話一出朱元璋反而傻眼了,讓人把他給放開了,「免死吧!」於是這個小官就因此保住了小命。朱元璋此時非常的慚愧,差點就把忠良之後殺了。原來範從文的直諫都是繼承了范文正公的品性,雖然話直,但卻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啊!
  • 李世民賞賜美女,將軍夫人大鬧被賜毒酒後卻奇蹟復活,李:真敢啊
    有一天,李世民對剛大戰歸來的任瓌將軍說,自己準備賜予兩個美女於他,以犒勞他的勞苦功高。但任支支吾吾,立馬跪拜說:「自己無福消受,皇帝的好意我心領了。」李世民有些狐疑,問道:「美女你都不要,莫不是有什麼隱情。」
  • 孤獨的岑文本,幹了十幾年中書侍郎,再不轉正李世民都不好意思了
    ,有人堅持依法審判,有人卻認為侯君集有功不賞無法向世人交代,李世民有意提拔侯君集卻又找不到合理的藉口,這時岑文本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 」 岑文本博通經史難道真得認為侯君集無罪嗎?強詞奪理為「敗類」開脫難道岑文本不怕給自己留下政治隱患嗎?這正是岑文本的高明之處,侯君集在貞觀之初甚得李世民重用,不然一個文盲匹夫如何做上吏部尚書,李世民之所以遲疑不絕無非是想等人給侯君集說話,可等了一圈也沒人肯為李世民解圍,最後岑文本不得不違背「經典」替李世民解圍。
  •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誰的功勞最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為唐朝的建立付出了不少的功勞,他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十九歲時,在他的鼓動下,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李建為左領軍大都督,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第三位:侯君集侯君集年輕時是一位喜歡吹牛的民間混混,後來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不少的功勞。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又是一位積極鼓動李世民下決心兵變的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侯君集被封為潞國公,後又升任兵部尚書,直接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
  • 李世民身邊的一根廢柴,靠說大話成為國之棟梁,出將入相的高人
    玄武門之變中現場軍隊總指揮,李世民登基表彰的五大一等功臣之一,凌煙閣第十七把交椅,李靖兵法的繼承者,朝廷第二位實現出將入相的高人。然而,在獲得上述榮譽之前,他是一個弓箭用不好,沒有學問基礎,文武俱全的十足廢材。侯君集,出身於豳州三水(今陝西鹹陽市旬邑縣)的基層家庭。童年經歷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人,他的特色就是能吹、敢吹。
  • 李世民納嫂子入宮,洋洋得意,大臣委婉提醒,李世民:快送她回家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兄長李建成、四弟李元吉誅殺,李淵被迫退居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杜絕後患,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誅殺。當清理二人的家眷時,李世民想到了他的四弟妹、李元吉之妻楊氏。最終,李世民公開將楊納入後宮,史稱楊妃,後來還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說出這句話,不料16年後全都應驗
    還有一次是康熙九子爭位,另一次是唐朝年間的玄武門事變,這次終於成就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唐朝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其父為隋朝官員李淵,其母為北周竇氏。自小就看起來和常人不一樣,據說四歲時,家裡來了一位相會的書生。那個書生見李淵說你是貴人,又有貴子。又見李世民後,那書生連連說:龍鳳之姿,天日之相,待到二十歲,便可濟世安民。
  • 男老師複合不成捅女生48刀,被判死刑後上訴:我有精神病
    「是呀,我也覺得s刑對你來說太輕了;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你不想s,但是你做的事情讓你讓你非s不可。郭某不出意料的上訴了,在殘忍殺害一名19歲女生被判死刑之後。「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人,孩子我前妻會帶,這是她的義務。」這就是郭某對前妻的評價。(以自殘的形式逼迫對方離婚)有的時候出軌,不是對方有錯,而是你需要給自己找一個藉口。
  • 清明到了,請告訴楊文醫生殺人兇手孫文斌被判死刑了
    4月3日,在北京朝陽醫院醫生被殺後的101天,在清明前一天,殺人兇手孫文斌被宣判——死刑。聽到消息,看到大家的評論,沒有感到任何的大快人心,只剩下刺骨的寒意。事後即使孫文斌被判死刑,楊文醫生再也回不來了,她的母親永遠失去了女兒,她的兒子永遠失去了母親,他的丈夫永遠失去了妻子,她的同事永遠失去了戰友……。時間可以讓旁觀者漸漸忘記,可對於當事人的親朋好友如何能忘記。讓我們這些正在和即將要走上這條逆天救命的道路上的人如何自處。
  • 在中國哪些罪會被判「死刑」?
    因為生命的寶貴性和不可再生性,死刑成為刑罰體系中最為嚴厲的刑罰方法,故又被稱為極刑。早在文明開始之初便有死刑,但至今過半國家都已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除死刑。仍然保留死刑的有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75個國家,發達國家中有美國、韓國(僅保留,實行極少或未實行)、日本和新加坡仍然保留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