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率十名心腹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2021-01-20 三維策論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10十員心腹發動事變,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誅殺,並且威逼唐高祖李淵,最後李淵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後李世民登基稱帝,李淵為太上皇,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過程。

「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舊唐書》

都說伴君如伴虎,那麼當初誓死追隨李世民武裝事變的10位元老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一、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玄武門事變」最重要的幕後策劃人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唐太宗李世民。直到李世民去世,長孫無忌依舊受到重用。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長孫無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輔佐唐高宗李治,位高權重。可是後來他因為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成為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在和武則天的「鬥法」當中,長孫無忌被「打落凡塵」,罷官流放。

公元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武則天一黨的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最後在武則天的手段下,李治下令賜死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最終在家中自縊而亡,他的家產全部充公,家人也被發賣為奴,悽慘無比。

二、侯君集

侯君集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玄武門事變之中,他一直護衛在李世民左右,為其清理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邊的隨從。

李世民繼位之後,侯君集被封為右衛大將軍,潞國公。後來被提拔為兵部尚書。

侯君集草根出生,雖然打仗勇猛,但是壞毛病也多。他先是在率軍滅高昌國的時候私自將寶物據為己有,因此被關進監獄。後來有人為其求情,李世民念其往日功勞,就將其放了出來。誰知道侯君集又煽動太子李承乾和大將張亮起兵造反奪權。事情敗露後被李世民賜死,家人被流放到了嶺南。

侯君集是唯一一個被李世民誅殺的功臣,不過李世民依舊將其列入到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也算是對其往日鞍前馬後效勞的肯定。

三、尉遲恭

尉遲恭在玄武門事變中表現最為賣力,相傳就是他提著太子李建成的人頭去逼問唐高祖李淵。

在事變中,李世民先是擊殺了太子李建成,就在追擊齊王李元吉的時候不小心墜馬受傷,險些被李元吉反殺。在這危急時刻,尉遲恭神兵天降,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挽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繼位之後,尉遲恭和長孫無忌並列為首功,被封為鄂國公,整個齊王府都被賞賜給了他,另賜食邑1300戶。

此後尉遲恭一度膨脹,不但不服長孫無忌,還在一次宴會中因為有人坐在他上位而心生不滿,直接暴起打人,差點把人家眼睛給打瞎了。最後在李世民的敲打下告老還鄉。

李世民終究是不捨得這一員愛將,命其開府,儀同三司。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還曾經隨李世民出徵高句麗,班師回朝之後,他就不再參與政事,做起了一個逍遙富家翁,直到74歲壽終正寢,死後盡享哀榮,澤其子孫。

四、其餘人的結局

張公謹在玄武門一戰中負責守城門,立下了大功,被列進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他是病逝在任上,去世的時候才39歲。其他六人不在「二十四功臣」之中,但是也受到了重用。

公孫武達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追隨在李世民左右,後來被封為東萊俊公,唐高宗永徽年間在任上離世,死後被葬入昭陵陪葬。鄭仁泰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還只是一個遊擊將軍,此後平步青雲。貞觀二十一年,鄭仁泰被封為右屯衛大將軍。成為大唐最高級別的武將之一。他是病逝,死後陪葬昭陵。

李孟嘗是一員猛將,因戰功獲封上柱國,在玄武門事變之後被封為右監門副率,唐太宗時期最高職務是任黔州刺史、右屯衛將軍。唐高宗時期又做到了右監門大將軍。他去世的時候已經是74歲的高齡,死後也陪葬昭陵。劉師立在玄武門事變中是李世民貼身侍衛,後來被封為襄武郡公。李世民對其信任有加,即便是有人控告他造反,李世民也不相信。公元640年,劉師立壽終正寢。杜君綽在玄武門事變之後被封為忠武將軍,開國縣侯,食邑400戶。唐高宗的時候徵高句麗,立下大功,被封為左領軍大將軍。他是上朝時猝死于禁廡之中,死後陪葬昭陵。獨孤彥雲在玄武門事變之後被封為幽州都督,歷陽郡公,還娶了安康公主。他是死在大唐與突厥的戰爭之中,馬革裹屍。

綜上所述:

當初擁護李世民起兵奪權的10個心腹,除了長孫無忌和侯君集是被賜死,獨孤彥雲是戰死沙場之外,其餘的基本上都得到善終。其中只有侯君集是被李世民處死,不過也是他咎由自取。由此看來,李世民並沒有虧待這些誓死追隨自己的功臣,不愧是是一代明君。

(全文完)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這是一出在歷史的舞臺上反反覆覆上演的經典戲碼,追根究底這不過是人性的一個折射而已。在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大多落不下一個好的結局,或被迫害,迫害革職。不過,如若遇到聖主,那些開國大臣不但不會遭到迫害,反而優待有加,李世民就是這樣的聖主。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明君的一代,他倡導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們所享受。但關於唐太宗一直有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就是他發動了「玄武門變」,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贏得了天下。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與他的黨羽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將盤點在玄武門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 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兩個李建成的心腹至關重要
    公元 625 年7月2日,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清除了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朝政大權,很快逼唐太祖退位,從而開啟了鼎盛繁榮的貞觀之治。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關於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帶的是哪十位?在《舊唐書》中就有不一樣的說法。
  • 玄武門之變:共有十位大臣參與,他們都有怎樣的結局?
    李世民之所以能順利登上帝位,全因在玄武門之變凱旋而歸,而這場巨變的參與者們——李世民親信加起來十人,那到底是哪十位呢?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關係自然很好,他的妹妹便是有名的長孫皇后,玄武門之變他是主要推手,功勞居首,李世民登基後,成為至高無上的國舅,李世民對他是何其信任,死後還把兒子李治託付給他。後來因為他主張廢掉武則天這個皇后,遭到武則天的報復,無奈李治將他流放到黔州,最後被逼自盡,結局相當悽涼。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跟隨的10位心腹都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歷代的開國之君莫不都是萬裡挑一的人傑,例如劉邦本是沛縣小縣城中的庭長,卻打贏了舉世聞名的西楚霸王,創立了我國存活時間最久(405年)的封建皇朝漢朝;朱元璋的父母兄嫂都在饑荒中餓死,朱元璋不得不外出自己謀生,為了活命又做乞丐又做遊方和尚,最後卻統一了元末諸雄,建立了明朝。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欲善待子侄,心腹說一人名後下令:斬草除根
    或許,這用來形容李建成和李世民,再合適不過了。公元624年,經過多年的戰亂紛爭,最後一個梟雄輔公袥被斬落於馬下,李淵終於能站在太極宮中,俯視著整個天下,這亂世在他手上了解。毫無疑問,他是偉大的,因為只花了短短七年就結束了這亂世,將大好河山統一。
  •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爆發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宗室內部權力鬥爭白熱化的表現形式,在這場流血政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陣營慘敗,死於非命,秦王李世民孤注一擲,險中取勝,奠定了登上皇位的根基。要看玄武門之變後,假如李淵不識時務主動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是不是會弒君弒父?
  • 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
    唐朝建立初期,李唐王朝更是名將如雲,而李世民也是靠著帳下的這一群虎將,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戰勝了太子李建成,坐上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把交椅。李世民在職期間,開創了長達22年的「貞觀之治」,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他便是那個當之無愧的天選之子。
  •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太多了,多得我們覺得皇宮之中,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地活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奪嫡之戰是玄武門之變,關於這次事件眾說紛紜,史書記載或許不能解釋我們的眾多疑惑。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感知,太多人對「玄武門之變」,存在著錯誤理解與認知,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歷史事件稱謂為「玄武門之變」呢?而不是,稱為「玄武門事件」?或「玄武門慘案」呢?人們知不知道,玄武門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變」字!這個「變」字,就指:事件的改變、變更、劇情發生了變動!什麼是「變」?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可以說形成了鮮明對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並且《新唐書》中也不斷進行引導,讓人們覺得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都是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天想著害他,李世民沒辦法才反擊。
  • 李世民被削掉兵權後,為何僅靠800親信,就敢發動玄武門之變?
    但此時的太子之位卻被李淵在文官百官的面前宣布給大哥李建成,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李世民僅為秦王。且就是因為李世民出力頗多,十分的軍民之心。李建成感受到威脅便聯合三子李元吉一起排擠李世民。最後儘是愈演愈烈,想要直接除掉李世民。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邊境傳來緊急軍情,一貫本是李世民帶兵,但李建成卻在此時突然上表。建議由齊王李元吉率軍出徵。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殺李淵,卻娶了大嫂,這是什麼腦迴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隋朝末年為了輔助父親打天下,打過無數戰役,建國之後被父皇封為秦王,之後憑藉玄武門之變成為李淵之後的新一任皇帝。唐太宗的名氣太大,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治國之道,都有著過人的一面。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但是,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本質上還是晚年的唐高祖李淵,在對待皇子的問題上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在對待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關係問題上,缺乏鮮明的態度和果斷的手段。李世民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導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兩人的兒子十餘人,悉數被李世民殺害,皇家流血相殘,喋血宮門,作為皇帝的李淵,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凡事皆有因果,「玄武門之變」的因,就是李淵親手種下的。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是被迫無奈,還是早有預謀?
    文|書生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時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對唐朝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此有人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無奈,也有人認為是早有預謀,目的就是為了奪權,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身後的男人房玄齡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名臣將相出了不少,但是能夠官爵長青幾十年,特別是作為開國肱骨,保持永久高位的臣子更是少之又少。大唐開國名臣房玄齡卻是箇中翹楚,那麼他官爵長青有什麼秘訣嗎?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一代天驕「戰爭狂人」成吉思汗,都對唐代宗李世民之軍事能力十推崇,若是二人能夠面談,恐怕成吉思汗還會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大哥」。古往今來對唐太宗的歌頌史料不勝枚舉,但世人對於李世民的印象,似乎都繞不開「玄武門之變」,誠然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汙點」。而在此宮廷變亂事件中,有許多史料未記錄,使得後人難以理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