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詞人辛棄疾:一個想做將軍的人,陰差陽錯成了文豪,值得思考

2020-12-19 老鍾談不見

他是寫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詞人,他是率50騎突襲金營擒獲叛徒的名將。他的一生,愛國之情燃燒不息,直到生命盡頭,仍大喊"殺賊,殺賊"。他就是濟南籍著名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党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作為一位軍人,壯志難酬時,以詩代劍,伐於筆尖。有了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上片先描述軍旅生活,表現詩人十分熱愛百軍中生活,希望從軍殺敵,建功立業。

下片描寫戰爭的度場面,充分表達了詩人知的愛國激情,但結語的"可憐白髮生"卻筆鋒一道轉,表現了詩人壯志未遂內的憤慨和抑鬱。

看到家國淪喪,金兵佔地侵城,而今自己已經六十六歲,上書表奏意見卻不被採納,來到京口北固亭後,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全詩是辛棄疾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的。上片讚揚了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

下片借諷刺劉義隆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他以帶兵打仗成名,卻以文豪的身份被後人仰望;他一生都希望"醉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最後"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文壇有很多關於戰爭的詩詞,但是很多都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視線來寫的,但是辛棄疾的詩詞就不同了,他是十足的參與者,他的詩詞都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

辛棄疾經歷了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所以他深深地知道戰場上的殘酷,他手中寫出的現在詩詞,全都是用鮮血刻畫出來的!

松原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68歲,可以說是耗盡了一生的心血,卻依然是壯志未酬,在死之前口中還大呼:「殺賊!殺賊!」

年少之時只讀出了辛棄疾詞中的豪情,現在讀卻感受的是他內心深處的無奈和落寞,在內心深處感嘆不已,「男兒到死心如鐵!」

讀辛棄疾的詞,能醫心,細品辛棄疾的一生,更是讓人奮發圖強!

《辛棄疾詞傳》中不但收錄了辛棄疾的詩詞,還有對辛棄疾一生的經歷描述,能讓你在讀詩詞的同時了解他的一生,感受他的報國熱血與無緣戰場的無奈!

《辛棄疾詞傳》囊括了辛棄疾一生中絕大部分的詞傳,這本書還是以辛棄疾的詞為背景,以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出發點,對他的生平遭遇,詩詞造詣,日常生活等等都有很深入的分析,內容豐富還能體會他當時的情感。

除《辛棄疾詞傳》以外,還有《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六本書不僅有精美的包裝,還通過不同作者的時代背景設計了優美的封面,讓讀者閱讀起來更是一種享受。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青玉案的案是讀àn還是ān,辛棄疾是詞人還是將軍,你知道嗎?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又稱稼軒居士。他本應是一個叱吒風雲、縱橫沙場的將軍,奈何生不逢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沉迷歌舞享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便在其中。本文不討論這首詞本身,單說青玉案中的「案」到底怎麼念。是讀àn還是ān呢?其實都不對,應該讀wǎn,該詞牌來自於漢代張衡《四愁詩》中"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第二個問題,辛棄疾是詞人呢還是將軍呢?
  • 辛棄疾多有才華,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說起辛棄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畢竟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曾多次學到他的詞作,比如那首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如果你對這首詞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那你一定還記得末尾幾句,即「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閒居的辛棄疾,喝醉酒後,寫了一首詞,第一句霸氣外露
    其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最為著名。全詞以「夢」為主調,將一個迫切想要報效祖國的靈魂繪製於紙上,讓人鬥志昂揚,充滿勇往直前的勇氣。上片開頭「醉裡挑燈看劍」表達出一個將軍深夜駐紮自己營帳中的景象,用三個連續性的動作詮釋一個人物的內心活動,並且將自己所處的環境也概括了個仔細。
  • 辛棄疾是誰?詞人、官員、隱士還是大將軍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南宋第一奇葩詩人,殺人如麻,原來將軍才是他的主業
    當時的金人佔領了濟南後,為了更好的統治,讓一些大宋的俘虜做了官員。辛棄疾的爺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長者,官員名單中自然跑不了他。但是,金人並不看好辛棄疾的爺爺,說白了就是不看好辛家。辛棄疾的爺爺雖然很有才華,但是,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拳頭說話的時代,你只會揮筆塗抹那是不行的。
  • 上得了廟堂,下得了戰場的辛棄疾,為什麼在百姓的眼中只是「無用...
    其實不是,歷史上有許多文武雙全的人;縱觀歷史,我們卻發現;為啥辛棄疾這麼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愣是給我們留下一個文人墨客的形象呢?一、宋代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之下,作為武將難以建功立業(1)受重文抑武國策影響的辛棄疾,手中無精兵強將宋代,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崇文抑武的王朝;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最終得以取代後周、登基稱帝。
  • 詞人辛棄疾,說他「好色好戰」,在歷史中真實的他到底有多彪悍?
    濟南這地方也算是人傑地靈,在宋代,不僅出了李清照,還出了個辛棄疾。這兩個人,一個號"易安居士",一個字"幼安",所以,古人就把這兩位大詞人放在一起,稱為"二安"。辛棄疾本是一名文武雙全的戰將,卻最終被冠以"南宋詞人"的名號。在文壇,他與蘇東坡合稱"蘇辛",同為豪放派一代詞宗。然而比之蘇東坡,他的詞更有重金屬的質感,更有錚錚男兒的血性——因為他是一名真正的戰士!
  • 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不僅寫詩還殺人?他到底殺了多少人?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位寫出豪放詞的宋代詞人,還是一位愛國將領,他上場殺敵,一生致力於擊退金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刻板印象之外,一個脫離書本的真正的、鮮活的辛棄疾。早年時光辛棄疾是南宋第一詞人,是現今山東濟南人。他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原因是他也想像漢朝的霍去病一樣,擊退強敵、保衛國家、抵禦外族的入侵。從這裡可見,辛棄疾是一個愛國之人,從早年起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 一代名將辛棄疾,遭遇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道盡平生狂傲
    辛棄疾,身為一代愛國名將本身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詞人。他的詞多為豪放風格,也多有流傳至今。作為一位一心以收復祖國失地為平生志願的將軍,他一生都致力於北伐事業。在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之中,更是締造了獨有的很多神話。
  • 辛棄疾筆下最為悲壯的一首送別詞:誰共我,醉明月?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其詞風獨特,題材廣闊,善於化用前人典故,風格沉穩豪邁又兼具細膩柔情之美。今天來品讀辛棄疾著名的代表作品《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鴃,更那是、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辛棄疾臨終寫下這首詞,竟成絕筆,廣為傳頌,讀罷令人悲愴不已
    宋代也因為詞的蓬勃發展,其文化高度發達,湧現許多優秀詞人和作品。我們都知道,婉約派詞人以溫庭筠為代表,豪放派則以蘇軾、辛棄疾最負盛名。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欣賞南宋辛棄疾的作品。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自號稼軒,世人習慣稱他為稼軒居士。
  • 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而它的作者就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在中國詩詞界地位極高,不僅與豪放派詞人蘇軾合稱「蘇辛」,也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另外,辛棄疾還是一位非優秀的將領,可謂能文能武,因此世稱「詞中之龍」。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 辛棄疾經典送別詞,寫盡人生艱難險惡,最後兩句,引發無數人共鳴
    南宋著名大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和前輩易安居士李清照,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如此合稱,但兩個人的詞作風格卻迥然不同,李清照是和柳永等人被詞家尊為婉約派代表人物的,而辛棄疾則和蘇軾等人被稱為豪放派的領軍人物。
  • 楊炎正與辛棄疾唱和,被告之大宋不需射虎的將軍
    前言 辛棄疾曾經有一首《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這首詞作於1178年(即淳熙五年),當時辛棄疾和好友經過鎮江到揚州。 詞中「和人韻「的那個人,就是同行的好友楊炎正和周顯先。楊炎正也是一個與辛棄疾意氣相投的愛國詞人。
  • 辛棄疾為妻子寫了一首情詩,內含25味中藥,誰曾想辛夫人回信更絕
    在大多數人眼裡,辛棄疾就是一個蓋世奇俠的形象。23歲那年,他帶領一支50多人的隊伍,深入50000人的敵營,活捉叛徒,然後千裡騎行,將叛徒押解至南宋朝廷所在地臨安,此舉也吸納50000人回歸南宋。「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