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臨終寫下這首詞,竟成絕筆,廣為傳頌,讀罷令人悲愴不已

2020-12-12 三分鐘學歷史

北宋時,詞作為當時新興的文體,開始在文壇興盛。詞又被稱為長短句,它有特定的音律韻腳,需搭配歌曲唱和。

宋代也因為詞的蓬勃發展,其文化高度發達,湧現許多優秀詞人和作品。我們都知道,婉約派詞人以溫庭筠為代表,豪放派則以蘇軾、辛棄疾最負盛名。

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欣賞南宋辛棄疾的作品。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自號稼軒,世人習慣稱他為稼軒居士。他在宋詞上的造詣極高,有「詞中之龍」的美譽,與和他同時代的人相比,無人能出其右,用第一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

辛棄疾一生坎坷,他是一個文武全才。文能妙筆生花,武能百步穿楊。南宋朝統治者昏庸無能,直把杭州作汴州,享受偏安一隅的安定,不斷向遼、金等國輸送歲幣,從未有真正的收復中原之心。

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是當時的主戰派。他只恨自己不能受到重用。一直任文職,就算有機會帶兵打仗,也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他幾次出徵,都是趁當時主戰派和主和派政見不同而從皇帝那獲得的少有幾次機會。

寧宗時,貴戚韓侂胄掌權,想要收復中原,建立蓋世奇功。年過七十的辛棄疾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曙光,他一生的夢想便是收復中原,奪回河山。

然而命運又和他開了玩笑,開禧北伐不久便遭遇失敗,這次北伐,韓侂胄剛愎自用,未做好充分準備。

一心只想著報效國家的辛棄疾,在這次北伐中,成為了政治犧牲品。他的理想好不容易發出了一點微光,很快隨著北伐的失敗而又回歸暗淡。

臨終時,他還喊著「殺敵!殺敵!」,滿懷失望的他寫下了一首詞,寫罷,便離開人世了。

這首詞叫做《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作賢愚相去。差之毫厘繆千裡。人有聰明和蠢笨之分,這兩者能差多少呢?算其間能幾。不要小看了期間的差距,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呀!這是辛棄疾臨終,回顧一生所作所為,發出的感嘆,也是對後人的告誡。

細思量義利,舜蹠之分,孳孳者。仔細思考就會知道,義與利是舜與蹠的區別。等是雞鳴而起。他們都會雞打鳴了就起床,孜孜不倦地努力。這是多麼艱辛刻苦呀!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辛棄疾認為舜的徒弟為善,蹠的徒弟為利。我們一定要看清楚這兩種人。酒的味道甘甜,但它不易存放,容易壞;

水沒有味道,它卻能長久保持品質不變,君子之交薄淡如水一般,我們倡導兩個人健康的交往方式時,常常用到這句詞,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像水一樣清淡,但是回味無窮。

一餉聚飛蚊,其響如雷,深自覺、昨非今是。吃飯的時候,一大群蚊子叫著,它們的響聲如雷一樣響亮。現在想起來覺得:昨天錯的事,今天回頭來看,其實是對的。人生就是這麼奇妙,每個階段都有不同感悟和體會。

羨安樂窩中泰和湯,更劇飲,無過半醺而已。辛棄疾很羨慕能在安樂窩裡有泰和湯喝,喝再多也不會醉,微醺是最好的狀態。安樂窩、熱湯,都暗示辛棄疾臨終前仍掛念著國家山河破碎,希望國家快點強大統一江山。

辛棄疾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愛國詞人,他武藝高強,一生都在為北伐做準備,然而真正能夠帶兵打仗的次數屈指可數,他的才華不能發揮,最終抱憾終身。他將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寫進了詩詞當中,讓人深有感觸!

也為大家推薦這本《辛棄疾詞傳》,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辛棄疾的一生,這套繪本當中還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細品天下古文,與古人進行「靈魂」交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很少有人能夠無病無災地走完人生,很多時候,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少年時期也許有衝動的煩惱,青年時期有工作的煩惱,中年時期有家庭的負擔,每個人都是如此,我們不必過於強化這種煩擾。

幸福總是奮鬥出來的,不勞而獲是不存在的。辛棄疾的一生是可嘆的,但是我們的人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樣,所以請堅持走下去!

相關焦點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了解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一首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其中有很多都是流傳至今的的千古名詞。像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再者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等等,還有很多。這是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這首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可算是李煜絕筆。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因此我們如今品讀唐宋詩詞的情況下,便會發覺其中有很多的飲酒詩詞。這種詩詞便是歷代文人雅士,一邊詠頌詩詞,一邊飲酒,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歷史文化遺產。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
  • 相見恨晚的陸遊和辛棄疾,各寫下一首金戈鐵馬之作,誰與爭鋒
    我愛國詩人那麼多,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陸遊和辛棄疾。陸放翁的一生都深陷國讎家恨裡,60年間他作詩萬首,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臨終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令人感動不已。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歐陽修在看完這篇霸氣的文章之後,也是驚嘆不已,然後因為懷疑此文是自己的門生所寫,所以為了避嫌就給了此卷的作者第二名。但事後他才得知原來是認錯了人,這篇霸氣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是一個叫蘇軾的才子寫的。並且蘇軾在文章中引用了一個「皋陶殺人」的典故,竟難住了博學的歐陽修,他翻閱古書,就是找不到這個典故的出處,於是歐陽修專門向蘇軾詢問這個典故,沒想到蘇軾竟支支吾吾地說:「想當然耳」,意思就是,我自己編的,說到這你是不是覺得蘇軾原來是個如此有趣之人,當然這也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華。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
  • 蘇軾難度最大的一首詞,正讀讓人欣喜萬分,倒讀卻又讓人悲痛不已
    詩詞作為中國的傳統詩歌,可以說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而在眾多樣式的詩詞之中,有那麼一種體裁,無論正反都可以自成一體,並且正讀反讀完全是兩個意境,它就是迴環詩。不得不說,詩詞作為我們的國粹,如果不沉醉於其中,我們有時真的很難想像,它竟然有另外獨特的一面,就像世外桃源,令人神往不已。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雖然她們笑語盈盈地離去,留下了一抹淡淡的香氣古往今來,寫哲理詩的詩詞作家很多,但能把一首哲理詩偽裝成情詩的,實在是令人驚奇不已。偽裝得有多成功呢?不僅僅學生喜歡拿這首詩詞去給自己的情書增色,還有很多描述愛情的文章,視頻也愛用這詩詞,表達自己千裡尋愛卻在不經意處尋到的喜悅。其實不然,這首《青玉案 元夕》蘊涵著很深的智慧。只讀一兩遍,是讀不出它的內涵的。
  • 豪放詞人辛棄疾,能文能武,卻不能上場殺敵
    這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一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首詞仿佛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自述,詞人一般都是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很少有能文能武的,而他卻是一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文武全才,但他的一生卻很坎坷。
  • 長年耽酒對辛棄疾作詩有何影響?
    在這閒靜的歲月中 ,辛棄疾不禁感慨:「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鷓 鴣天》)難道人一定要立功封侯嗎?像浮雲一樣自由自在,不也很好嗎?隱居期間的辛棄疾,心 態 逐漸有所轉變,以《朝中措》為例:夜 深 殘 月 過 山 房 。睡 覺 北 窗 涼 。起 繞 中庭獨步,一天星鬥文章。朝來客話:「山林鐘鼎,那處難忘?」
  • 4位大師的臨終絕筆,有的作品隨性灑脫,有的名言讓後人受用一生
    4位大師的臨終絕筆,有的作品隨性灑脫,有的名言讓後人受用一生我們都無法逃脫死亡,即便是偉人,也必須要面臨死亡,而一些大師,他們的死亡往往會給他們的藝術作品增添更高的的價值。當然一些出名的作家隨便一幅畫作就是價值連城,然而他們臨終之前的最後一幅作品往往更加值錢。民國時期多大家,王國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生於晚清,成於民國。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接受西方思想的偉人,並且用西方思想論述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一代名將辛棄疾,遭遇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道盡平生狂傲
    在這種境遇之下,辛棄疾屢屢敬獻自己的戰略方針,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支持然而得到的卻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貶官罷官。在一次被罷官之後,辛棄疾怒而做下了這首狂傲之詞—《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序: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在這首詞的序之中,辛棄疾簡單的寫下來自己寫這首詞的背景和原因。在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被罷官,所以獨居在江西。有一天辛棄疾出外遊玩,在一座亭子裡休息。
  •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什麼意思?
    但你是不平凡的,請吞下這苦酒,然後撐著去過日子吧,我想你的體內住著的不是一個庸俗、怯懦的靈魂。願佛力加被,能助你度過這段難挨的日子。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將不再回上海去了。
  • 蘇軾洞房花燭夜有感而發,寫下首詞,句句「香豔」,讀完令人臉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思念自己的妻子寫下的感悟,表達了自己的情深義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蘇軾看透世事之後的頓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蘇軾對於自己前半生的總結,對自己人生後半場的美好憧憬。
  • 辛棄疾與陳亮相會於「鵝湖」,離別時寫下一詞勉友亦自勉
    臨別之際,辛棄疾寫下了下面這首詞表達了離別時的懷念與不舍:《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喚鳴瑟。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39年紙醉金迷、光陰虛度,3年苟且偷生、度日如年,李煜回首往事再看今朝,不禁有感而發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帝王夢破,演繹了無常變幻,這首詞,是他用一生的血淚凝結而成,驚豔了世人,文學價值、史學價值、思想價值「三高」,堪稱婉約詞派的巔峰之作。但也是這首詞,埋葬了李煜,成為了他的「絕命詩」,直接導致了他的慘死。《虞美人》抒發的是亡國之恨、去國之思。
  • 辛棄疾夢遇李白、蘇軾,同遊天宮,寫下了這首瑰麗浪漫的水調歌頭
    宋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棄疾再一次被彈劾,不得已,他回到了江西鉛山瓢泉新居中,再度開始了閒居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很多優秀的詞作,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詞前,有一個小序,交代了寫作的緣由和背景,序曰:「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餘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這首詞是稼軒通判建康府時所作。歸宋已經有了一些年頭了,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於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登高騁目,無非傷懷,清秋景致,益增哀涼。1163年宋高宗趙構禪讓,宋孝宗趙昚繼位。
  • 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卻不想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詞中之龍。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 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