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2021-01-07 夢回古今文明

書寫同樣的一種情緒情感,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就像是「愁」。對於現代人而言,我們通常都會直白地將令我們愁苦的這件事情講出來,從而宣洩出自己心中的愁苦。對於我們來講,這就是「傾訴」。

而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古代的文人,他們心中的愁苦,實際上也不少。同時,在他們的筆下,對於愁苦心緒的書寫,也大不相同。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在這首詞作中,辛棄疾說的是,青山有意願要跟高雅的人士交談,於是就想是千萬匹駿馬一起奔騰一樣,接連而來。但卻在煙雨中徘徊,遲遲不能夠到達。

人們都說自己頭上的白頭髮是因為愁苦而生出的。那如果這樣來判定,那麼,我就不禁要拍手笑笑沙鷗了,因為它們一身都是白色的毛髮,不就是一身都是愁苦了嗎?

在這首詞當中,雖然字數不多,短短的幾十字,寫風景寫動物,看似都跟愁苦心緒沒有多大關聯,不過處處都在展現著這一情緒。

開頭辛棄疾寫道的青山,其實還用到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把「青山」當成是人來寫,說它要跟人講話,飛快地狂奔過來,卻久久不能夠到達。這裡面,並沒有一字寫道了「愁苦」,卻在這幾句中,營造了一種求而不得之苦。難道這不能算是一種愁苦嗎?

而且,聯繫到辛棄疾的人生經歷,這一片實際上也是在暗示著,他自己雖有才卻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這種種事實結合到了一起,確實是使得辛棄疾愁苦萬分。

接著,在下片中,辛棄疾又寫道了人頭上的白頭髮。這其實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愁苦」了。確實不少人都覺得,自己頭上生出了白頭髮,就是自己憂愁過多。要不為什麼會有「一夜白了頭」的說法。而在這時候,辛棄疾又提筆反駁到,如果是這樣,那就看看一身都是白色毛髮的沙鷗吧。它們內心的愁苦,是不是特別多?

雖然在這首詞當中,處處都在寫的愁苦憂傷,不過我們讀了之後,卻有種欣喜的快慰之感,覺得有趣好玩,會隨著辛棄疾的文字,拍手稱快,感嘆它「這首詞寫得妙、真是妙」。

不過,聯想下,我們印象中「豪放派」的愛國詞人辛棄疾,這種風格的詞作,出自於他的手筆,確實是叫人驚嘆。但再想想晚年歸隱時候的辛棄疾,也能夠寫就「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樣的清新詞作,也就不覺得驚奇了。

對於辛棄疾來講,其實人生的意義與追求非常簡單,不過是上戰場殺敵罷了。從小就被教育的報國,實際上就是非常純粹的事情。但沒想到,就如同青山要與人對話一樣,總是困難重重,久久不能實現這一目標。

辛棄疾用這樣的一種充滿想像的方式,把自己的理想與無法實現的心緒都變相地寫進詞中。讓後世人讀來時,既感覺生動有趣,再沉思了之後,又會心生悲涼,對辛棄疾報國無門的惋惜與惆悵。

總結:辛棄疾,一生的願望都未能夠實現,一生的愁苦都一直積攢著。不過是親眼目睹到的國家現狀,長大了有能力就去實踐、上陣殺敵,這都沒有錯。只不過茫茫數十年走下來,唯一能做的,只有提起一支筆,寫下自己見到的、感受到的、回憶起的、設想出的人事物罷了。

辛棄疾詞作的新奇、有趣、經典,也皆是來自於他的人生,太多的無奈、悲涼與愁苦不斷。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這詞共10句就有7個問句,個個問的刁鑽,一氣呵成勢如破竹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熱鬧非凡,但濟南有兩位詞人,是世人無法忽視的存在,他們就是「濟南二安」,女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男的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世人都說詞國皇后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一代宗師,她的浪漫和悽美令人心醉;而詞中之龍辛棄疾則是豪放派大伽,他的慷慨豪邁令人振奮。
  • 詞中之龍辛棄疾,一腔熱血寫春秋
    辛棄疾就是南宋最出名的詞人之一,和一般的文人不同的是,他同時也是真正上陣殺過敵的著名將領。因此辛棄疾的大部分詞作思想感情都很統一,一是反映了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二是反映了他壯志難酬的感嘆。之前給大家列舉了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背下來!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辛棄疾的代表詞作。
  • 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下面,讓我慢慢給大家賞析這首《青玉案 元夕》,一起領略它的魅力,發現這首詩的另外一面,從中汲取智慧,增添自己的人生厚度。「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最具有藝術性的一首《生查子》。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形成了南宋著名的愛國詞派,抗金是他所寫愛國作品的主旋律,從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到壯志難酬的憤恨,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從始至終。不僅如此,辛棄疾是一個剛柔兼濟、風格多樣的宋詞集大成者。辛棄疾的豪放詞慷慨悲壯、情感熾熱、極富感染力。辛棄疾的婉約詞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內涵豐厚。
  •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不得不說,酒是個好東西,能讓人一醉解千愁,但是酒又是個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不止傷心,還傷神。其實,酒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辛棄疾來說自然也不例外。他寫出了"醉裡挑燈看劍"的豪邁,但是也因為貪杯鬧出過不少的笑話。他曾經寫過一首《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者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本文向大家分享這首《西江月·遣興》,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但是與其他飲酒詞略有不同。辛棄疾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便是它的下片採用了散文語法入詞的形式。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眾人皆知酒仙李白,他可稱得上喝酒的大家,號稱「李白鬥酒詩百篇」,可見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喝酒論詩。這酒能助興,將豪放浪漫放大若干倍,最後創作出經典名篇。除了李白,陶淵明也好飲酒,更是寫得了佳作《飲酒》豪放之感頓起。
  • 李煜流傳最廣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
    在此期間,將他的文藝範發揮到了極致,話說,李煜最有名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這一首《相見歡》,太美,像一個走進雨巷的那個愁怨的姑娘,林花已是繁華,謝了,便生傷感,匆匆,便是嘆惋,無奈是心情,朝來寒雨晚來風,又寫時事。這風雨裡的生長,這無奈的離別,還有那不經意的感傷。就這樣霧一樣的瀰漫開去,在心裡生長著。看那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的妝淚,讓人心醉啊,只是再不相留,已成過往。
  • 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 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句話的呢?筆者認為咱們還是有必要讀一讀全詞,事實上,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當時辛棄疾是在怎樣一種愁苦中寫下它的: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辛棄疾的這首詞才有意思,桃李漫山過眼空,他寫的是什麼?
    南宋辛棄疾《鷓鴣天》初衣解詩:辛棄疾的這首詩寫得極有意思,此時桃李爭春,但是詩人踏馬即行,卻意不在此。詞風極其的曠達,卻意在言外。「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勞損杜陵翁。」這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杜甫曾經在四川草堂手種桃李,雖然離他的家鄉很遠,但是熱愛植物的杜甫,在中年以後難得安定,在草堂的四周種滿了桃李,開花的季節,狂風大作,讓杜甫奉外的煩惱。因為被風吹,折了數枝花。辛棄疾此番看見漫山的桃李,雖然志不在此,但是熟知歷史的他,也知道,各花入各眼。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但在辛棄疾一生所作的600多首作品中,仍舊有這們一首與眾不同的詞,名叫《浣溪沙·壽內子》。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其妻範如玉的,為了慶祝她生辰特意所作。在這首詞裡,辛棄疾褪去了往日裡的狂氣與傲氣,只餘滿篇蜜語甜言贈予愛妻。也向世人展現了辛棄疾作為丈夫,在面對妻子時的「暖男」一面。
  • 辛棄疾的這首詞上闕平淡無奇,卻名傳千古
    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
  • 我的生活美學——等你失戀了再來讀這首詞吧!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一個男詞人要用女子的第一人稱去寫 思念,而且寫得如此刻骨?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人研究,我也不是專家,我只是好奇,當然,如果我們就此判斷呂本中先生是同性戀,那顯然是不負責的。
  • 辛棄疾好友,大詩人陳亮的愛國詞,令人深思
    但很多人都知道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吧,陳亮是辛棄疾的好友。與辛棄疾志同道合感情非常深厚。但卻被世人唾棄誤解,他也是宋代的曾經考取狀元,在任職判官之前就不幸去世了,這首詞的名字是《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這首詞陳亮用比喻和引用歷史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救國圖存的信心與決心。
  • 落榜才子雨夜寫下這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更成為其成名作!
    在唐詩宋詞中,寫雨的作品有很多,可以說翻開一本唐詩與宋詞的選集,必然能夠從中找到多篇「雨聲如注」的經典之作。詩人們往往喜歡在雨中寄託自己的的愁緒、惆悵以及鄉思之情。因此,寫雨可以說是最能考驗一位詩人筆力的意向之一。一個詩人究竟在詩詞創作中水平如何,最重要的是看一下他的寫雨之作。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就被李清照描繪得充滿著沁人心脾的力量。
  • 辛棄疾感悟人生的詞,嘗盡世間酸甜苦辣,太有深度,難怪傳頌千年
    但是辛棄疾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慘遭彈劾落職,最後導致傷痛欲絕歸隱山林。這首詩便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隱居山林時所創作的,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首詩。《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辛棄疾在南宋是個較為特殊的存在,是豪放派的著名詩人。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中,雖壯志難酬,但創下不少佳作,遺留千古。我們所熟知的他的身份是一個詩人,但同時他還是一個軍人。想建功立業之心並不輸給任何一個有志之士,但他命運多舛,世道不公,他也只好遺憾走下深愛的沙場。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鐵血男兒也有柔情似水的辛棄疾,辛棄疾是豪放派的巔峰詞人之一,他與許多文人不同的是他曾經奔赴過前線上戰殺敵,也正因為他的這段經歷,才使得辛棄疾的詞風豪邁雄宏,筆觸大氣有力而極具感染力。但你知道嗎,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的時候,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很難相信錚錚鐵骨的辛棄疾也可以將一腔豪氣化作綿綿的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