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到死心如鐵」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2020-12-25 騰訊網

本想馳騁沙場,任「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以了卻君王天下事。卻不想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詞中之龍。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

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我得到的答案有很多。有人愛那個燈火闌珊處的他,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他還是那個閱歷千帆歸來的少年。有人愛醉酒後的他,喝斷了片看見一棵松樹,於是「以手推松曰去」,那夜的酒伴著3分愁意,卻帶著7分詩情。

在學生們的這些答案裡,筆者聽到最多的是這麼7個字:男兒到死心如鐵。有多少人也是因為這句詞愛上辛棄疾的?

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句話的呢?筆者認為咱們還是有必要讀一讀全詞,事實上,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當時辛棄疾是在怎樣一種愁苦中寫下它的: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49歲,已經被罷官多年,隱居於江西帶湖。多年不被重用,辛棄疾心裡多少有些心灰意冷,那個抗金的夢似乎離他越來越遠。直到這一年,主戰的陳亮從浙江專門趕到帶湖來找他,這讓他心中那個夢又再次變得清晰起來。

這對好友在一起吟詩作賦,把酒暢談,他們幻想著有一天能重回沙場。匆匆別過後,辛棄疾給對方寫了一首詞,陳亮也回了他。上面這首詞是辛棄疾再次回他的,主要是回憶兩人在一起談天說地時的情形。這三首詞都是用《賀新郎》這個詞牌寫的,每一首都寫得挺有水平,當然最經典的仍是辛棄疾的這最後一首。

此時49歲的辛棄疾面臨著3大苦楚:

一方面,他年紀已經不小了卻仍沒闖出名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問,時時出現在他腦海裡。雖然那時候他並不缺錢,因為年輕時在沙場上的功勞,朝廷並沒有在物質上虧待他,他相當於是被閒養著。

另一方面,是對南宋朝廷的擔憂,金人的咄咄逼人,朝廷的步步退讓,讓他痛心疾首;

最後,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當時的辛棄疾其實是無比孤獨的。他曾寫道「知我者,二三子」,文史學家們分析這「二三子」可能並不是指他身邊的朋友,而是指屈原、孔子等先賢。孤獨到與逝去1000多年的先賢做朋友,其況味可知!

雖然面臨著這3大苦楚,但他心中的那股少年志氣並沒有改變。身雖不再年輕,但心卻不死,這正是「男兒到死心如鐵」。這話的意思是:作為男子漢大丈夫,就算是到死,這顆抗金北伐的心也會如鐵一般堅定。

「看試手,補天裂」引用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對於朝中粉飾太平的文人們來說,天哪裡裂了,一切不都好好地嘛?但辛棄疾很清楚,退讓不是辦法,唯有拿出補天的勇氣來,才能和金人鬥上一鬥。

理解了這些,大家就會明白,當辛棄疾在紙上寫出「男兒到死心如鐵」7個字時,他的心不是堅硬冰冷的,而是炙熱的。正中因為心中沸騰著一股豪情,才能抒寫於筆端,達到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

縱觀這首《賀新郎》,無論是從遣詞上還是意境上來看,都可圈可點,歷來都受到了後世的推崇。辛棄疾的仕途是不成功的,他不懂得變通,不會趨炎附勢,這樣的性格註定了他的人生會帶著悲劇色彩。但這也正是後世喜歡他的原因,畢竟朝堂上不缺一個官員,但詞壇卻不能少了詞中之龍。他給宋詞帶來的,不只是數個千古名句那麼簡單,他文字中的豪情,影響和鼓舞了數代文人。「男兒到死心如鐵」,這句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很悲憤的一首詞,寫盡壯志難酬的無奈,最後一句成千古經典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配圖來源於《墨魂》截屏,侵刪)辛棄疾有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非常非常有名,幾乎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他寫給陳同甫的詞。今天要介紹的,也是辛棄疾與陳同甫酬和的詞作,最後一句"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稼軒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無言、無奈。人生在世有多艱難呢?辛棄疾愁的是國家社稷,普通人沒那麼宏偉的志向,卻依舊有自己的愁悶。
  • 辛棄疾晚年最愛的詞,寫到了每個人心上!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王小波說,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到了某個年紀後,越來越理解這句話。不如意十之八九,奢望一天天消失,少年沒有如期歸來,一天天地老了,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生猛不再。深夜舉杯,都是夢醉的聲音。
  • 寇準:男兒到死心如鐵
    那一年雷州的小屋裡,兩鬢如銀的老者獨立寒秋,手指微顫,提筆寫下「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的悽涼。這麼多年他一心報國,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局——貶官邊境,疾病纏身。多麼諷刺。老者長嘆了一口氣,只是想起他治理下安居樂業的雷州百姓,心裡又十分欣慰——縱然他處境艱難如此,也能為國為民做貢獻!縱然他得罪了當朝權貴下場悽慘,到底也是因為仗義執言!如此,便不後悔!
  • 辛棄疾:莫道男兒心如鐵,儘是英雄眼中淚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英雄失路的辛棄疾,「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說來這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歷城人(今山東濟南)人,他出生的時候,這山東已經是金人的天下。辛棄疾幼年喪父,是由祖父辛贊撫養大。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是一個頗有民族大義的人,「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江山,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不共戴天之憤」,受其祖父影響,辛棄疾自小就在心靈植下愛國的種子,習武讀書。
  • 鐵血硬漢也有似水柔情,辛棄疾寫下一首詞,嫵媚程度不輸李清照
    說起辛棄疾,大家都知道他是豪放派詩人,但是在歷史上辛棄疾也是一位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辛棄疾22歲既參加了義軍,23歲就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帶領50人將叛徒張安國從有5萬人看守的敵營中截出,也是這一站讓他成名,大漲宋軍士氣。
  • 詞人辛棄疾,說他「好色好戰」,在歷史中真實的他到底有多彪悍?
    濟南這地方也算是人傑地靈,在宋代,不僅出了李清照,還出了個辛棄疾。這兩個人,一個號"易安居士",一個字"幼安",所以,古人就把這兩位大詞人放在一起,稱為"二安"。辛棄疾本是一名文武雙全的戰將,卻最終被冠以"南宋詞人"的名號。在文壇,他與蘇東坡合稱"蘇辛",同為豪放派一代詞宗。然而比之蘇東坡,他的詞更有重金屬的質感,更有錚錚男兒的血性——因為他是一名真正的戰士!
  • 辛棄疾用24種藥材,寫了首情詩,妻子看後滿臉羞澀,回信更是絕妙
    辛棄疾用24種藥材,寫了首情詩,妻子看後滿臉羞澀,回信更是絕妙你心目中的辛棄疾是什麼樣子?是超群拔俗、不啻金翠的「詞中之龍」,還是醉眼惺忪、挑燈看劍的沙場猛將,抑或是壯志未酬、垂垂老矣的悲愴愁者?你可以瞥見「可見白髮生」的英雄淚,可以感受「天涼好個秋」的無奈,可以目睹「一夜魚龍舞」的酷炫,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稼軒的俠骨柔情。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說到辛棄疾,我們總能想到金戈鐵馬、 浴血奮戰的場面。而歷史上的辛棄疾,也確實是半生戎馬,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22歲參加起義軍,23歲就「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後歸順朝廷,一生致力於保家衛國、收復故土,卻空有治國抱負不被當朝著重用,只能將一腔熱血傾灑在詞作中。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一個人要有多熾熱的渴望,才會在漫長的一生中,將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說。詠春。他說:「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 辛棄疾與陳亮相會於「鵝湖」,離別時寫下一詞勉友亦自勉
    因此,辛棄疾在自己的詩詞中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並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染病在床,他的知己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訪辛棄疾。兩人久別重逢,縱談國事,時而歡笑,時而憂憤。愛國熱情在兩人的心中洶湧澎湃,一同發誓要為祖國統一而奮鬥不止。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辛棄疾所寫下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更是被楊慎稱為辛詞第一,這個稱號,確實也沒有給錯。辛詞創作的背景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他已經不是那個懵懂無知,一心只想建功立業的少年,多了一些閱歷,也多了一絲滄桑。人生的起起落落,又豈是他能控制的呢?
  • 著名詞人辛棄疾:一個想做將軍的人,陰差陽錯成了文豪,值得思考
    文壇有很多關於戰爭的詩詞,但是很多都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視線來寫的,但是辛棄疾的詩詞就不同了,他是十足的參與者,他的詩詞都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辛棄疾經歷了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所以他深深地知道戰場上的殘酷,他手中寫出的現在詩詞,全都是用鮮血刻畫出來的!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卓爾不凡,卻也有醉酒之態辛棄疾生於南宋,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寫的詞句多為心繫家國的大義之詞,難得一見他的雅興,將自己酒後的樣子主動寫了下來,這一千古佳作,讓我們看了以後不禁莞爾一笑。原來錚錚鐵骨的傲世男兒,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隆興和議達成的同時,辛棄疾離開了江陰,被任命到廣德(今安徽廣德縣)軍中做通判。在廣德為官時,辛棄疾迎娶了一生摯愛-鎮江通判範邦彥之女範如蘭。在此時間,辛棄疾寫下了名聲顯著的論文——《美芹十論》。辛棄疾盼望著自己辛苦所寫的治國強軍的良策,能夠受到皇帝的欣賞,從而得到施展才華的空間。然而,此時宋金剛剛議和不久,宋孝宗經歷過隆興北伐失敗之後,也無心再戰。
  • 妻子過大壽,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哄妻子開心,讀完令人心動
    這首詞,我們從題目中便可以看到,是辛棄疾寫給自己老婆過生日的祝賀之詞。你會不會覺得原來古人也很浪漫,既然連老婆過生日都要寫一封情詩來表達自己的愛。當你真正地去讀這首詩時候,你會發現辛棄疾為了讓自己的老婆高興,真的是想出了一切的辦法,甚至拿自己作樂來取悅妻子。讀完這首詞,我想如果你是一名女子,你也會希望能夠嫁給辛棄疾這樣的男人。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吵了一架,寫了一首詞,讀起來風趣幽默
    辛棄疾也好酒。在一個月黑天高的晚上,他又喝多了。提著酒壺歪歪扭扭地往回走,沒成想就撞到一棵樹上,「啪」地把他給撞倒了。辛棄疾不死心,還爬起來對著說,「你看我醉得怎麼樣啊?」大概樹對他那醉醺醺的樣子都看不下去了,搖搖樹枝就要去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