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2020-12-14 歷史研習室

說到辛棄疾,我們總能想到金戈鐵馬、 浴血奮戰的場面。而歷史上的辛棄疾,也確實是半生戎馬,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

22歲參加起義軍,23歲就「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後歸順朝廷,一生致力於保家衛國、收復故土,卻空有治國抱負不被當朝著重用,只能將一腔熱血傾灑在詞作中。

他一生寫過不少關於戰爭的詞作,他的詞不是簡單的用筆墨就能寫出來的,他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的詩詞,都是用兵刃蘸著鮮血刻成的。

辛棄疾真正經歷過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過,所以,他的詞更能體現出戰爭的殘酷。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所以才有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的壯志豪情。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這首詞,把即事敘景與直抒胸臆巧妙結合起來,用凌雲健筆抒寫慷慨激昂,奔放鬱勃的感情,悲壯沉雄發揚奮厲的格調。

周濟雲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有英雄語,無學問語」

如果你認為他的人生只有戰爭那你就錯了。兩宋詞人中,辛棄疾是很有個性的一位。因為他除了霸氣和萬丈豪情,詞中之龍還有幽默風趣的一面:

生氣了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醉酒後也會變得傻乎乎,「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懷念沙場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看到有小孩偷棗子,又變身成搞怪大叔,「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56歲想戒酒,便威脅酒杯「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

心思像小孩子一樣,單純又多變。他晚年時牙掉了,都能作出一首幽默曲詞《卜算子·齒落》,罵盡天下小人。

《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第一句「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引用老子的典故,暗指世間剛正有風骨的人為世人所不容,而奸佞小人卻活得很好。

我已經失去了兩廂的大牙,現在中間的牙齒又掉了一個,但你們不要笑話我的牙齒像狗洞,你們可以從中穿過。辛棄疾讓這些人去鑽狗洞,其諷刺和貶罵之意顯而易見。

在詩詞的題材上,辛棄疾涉及的範圍便更加廣泛了,幾乎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更顯別具一格。

辛棄疾: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

這本《辛棄疾詞傳》中不僅收錄了辛棄疾的詩詞,還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他的一生娓娓道來,讓你了解他的一生,也感受到他的報國熱血與無奈。

他的詞中有金戈鐵馬,有氣吞萬裡。他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也是挑燈看劍的豪邁俠士。大宋詞壇因為他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豪情壯志,無數後來者以他為榜樣。

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既豐富了文章,又能從當時的境遇體會他作詞時的情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他們都是可以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感受寧靜的一縷清泉,在迷茫和煩躁的時候,隨便翻開一本,就能夠讓你的心平靜下來,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發,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只需要7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朋友相聚少不了要大擺酒席,若要與朋友分別了,滿腹惆悵也要獻上薄酒一杯。當詩詞遇上酒,也引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應。有人喜歡喝酒,便也會有人想要戒酒。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
  • 相見恨晚的陸遊和辛棄疾,各寫下一首金戈鐵馬之作,誰與爭鋒
    我愛國詩人那麼多,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陸遊和辛棄疾。陸放翁的一生都深陷國讎家恨裡,60年間他作詩萬首,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臨終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令人感動不已。
  •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棄疾:看我把欄杆拍遍
    他熱血、暖心,堪稱「大宋第一古惑仔」。他的名字叫辛棄疾。慘澹月光下,一個少年,正在追一個和尚。少年不是在追求和尚的感情,是在追他的命。一追就是兩天整。那是公元1162年,濟南郊區。由於戰線拉得太長,越是往南,金對宋的攻擊力越弱。後方淪陷區經常起火——宋人又不堪壓榨,奮起造反者,這裡一群,那裡一堆。血氣方剛的辛棄疾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從小他苦練劍術,熟讀兵書,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日後這是個優秀軍人。
  • 蔣經國日記痛罵孔宋兩家:小人中的小人,難以對付!
    宋子文、蔣介石、孔祥熙與宋美齡、宋母我們常說近代史上的四大家族「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這四大家族中又數蔣孔宋三家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蔣介石和孔祥熙都娶了宋家的女兒。其中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有了蔣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經煊赫無比的「四大家族」——「蔣宋孔陳」。
  • 辛棄疾在秋天看著落葉,寫下了一首哀婉的詞,既有柔情也有愛國情
    眾多詞人中,柳永、李清照是婉約詞的代表,蘇軾、辛棄疾則是豪放詞的代表,但是作為鋼鐵直男的辛棄疾也不是沒有寫過柔情的詞,在他的筆下鐵血與柔情交相呼應,有時候,柔情中也夾雜著愛國情。比如他最著名的那一首《元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既有對人生的感悟,也有含情脈脈的暖意。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握刀」才是常態
    早年經歷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1140年5月28日出生於山東東路濟南府歷程縣。他父母早逝,自幼跟隨爺爺辛贊生活。當時北方已大面積淪陷,被金國統轄。辛棄疾的爺爺辛贊雖在金國任職,但心中卻一直想要與金人決一死戰,得見大宋再次一統江山。
  • 論幽默,不得不服稼軒——淺談辛棄疾詞裡的笑
    辛棄疾的詞,素以風格多樣而著稱——這也往往是大文豪的標配——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佳作。古者如蘇軾,近者如魯迅。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人。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對話,寫了一首詞,讀完令人捧腹
    終其一生,自己追求的事情無法得到實現,才華不能夠施展,歷經了大半輩子磨難的辛棄疾,其實心中的積鬱還是蠻深的。所以,面對著一株植物,他也能夠大吵大鬧一番。而且還以此寫下了詞一首:《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 辛棄疾別開生面的戒酒詞,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紀,喝酒對於健康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大,而且還容易誤事。所以即便好飲酒,有些文人也不得不戒酒,就像家人再三勸誡著戒酒於是陶淵明便寫了「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來表決心;而在宴會上遇到友人敬酒,當時已然戒酒的黃庭堅饞兮兮地寫下了「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 辛棄疾回憶沙場往事,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傳奇愛國詞人辛棄疾,二十歲時曾為抗金義軍領袖,僅率五十騎就敢深入金營斬殺叛徒。回歸南宋後,辛棄疾原以為可以大展拳腳,收復失土;誰料到終其一生遭到朝中「投降派」排擠,再也未能重返戰場。辛棄疾作了一首著名的「穿越」詞,陳同甫受到詞作的激勵,三度上書朝廷,要求抗金,結果反被拿下大獄,差一點丟了性命。在詞中,他夢想自己一覺醒來,「穿越」回疆場,與軍中的兄弟們有肉同吃,有酒共飲,一起上陣殺敵。
  • 南歸後的辛棄疾抗金無望,中秋夜寫下一首詞,溼了眼眶,寒了心!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的辛棄疾緊緊地拉著呂叔潛的手,久久不能鬆開,不只是他日難再逢的離苦,此刻,稼軒的眼中還有無奈與憤慨。這一夜,稼軒看向月宮的嫦娥,想到月宮中五百丈高的桂樹,他想著,若是沒了那桂樹,這月亮定是更加明亮,這天下定是更加清朗,只可惜樓閣玉宇,高不可攀,心灰意冷之際,便有了「把酒問」的悵然與不甘。這一年,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望向祖國的萬裡山川,百感交集,更是有了「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憤怒和無奈。
  • 楊炎正與辛棄疾唱和,被告之大宋不需射虎的將軍
    前言 辛棄疾曾經有一首《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這首詞作於1178年(即淳熙五年),當時辛棄疾和好友經過鎮江到揚州。 詞中「和人韻「的那個人,就是同行的好友楊炎正和周顯先。楊炎正也是一個與辛棄疾意氣相投的愛國詞人。
  • 國家尚未統一,故土尚未收復,不被重用的辛棄疾只能望劍哀嘆
    這些事古今不絕,有著同等遭遇的文人,當屬辛棄疾。辛棄疾的一生充滿了與眾不同的傳奇色彩,首先他出生於南北宋交界之年,靖康恥就像一把烙鐵深深的燙在了辛棄疾的心裡,他立志一定要蕩平北蠻,收復失地,再創大宋。他的爺爺在金朝做官,而他的爺爺經常要去金朝的首都辦理公務,再加上他的這位爺爺很是喜歡他,就會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隨他一起辦理差事。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個「用典狂魔」,他的詞作,不但意境絕美、氣勢磅礴,而且底蘊深厚、技法高超。 除此之外,辛棄疾另有一首炫技之作《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其詞曰: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
  • 蘇東坡搓澡時寫下一首詞,表面讀來令人捧腹,背後卻蘊含深意
    不過,不太了解他的人卻只知道蘇東坡被貶,還有與蘇小妹之間的段子故事,卻不知歷史上的蘇東坡,絕對算得上是出了名的詼諧風趣。蘇東坡的那些"調皮"事兒就比如說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宰相呂大防,結果呂大防在睡覺,恰巧蘇東坡看見呂大防窗前几案上的瓦盆裡養著一隻綠毛龜,蘇東坡就編了一個故事,說:世界上最稀罕的烏龜是六眼龜,因為六眼龜睡一覺抵其他烏龜三覺,實則是在諷刺呂大防貪睡。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無言、無奈。人生在世有多艱難呢?辛棄疾愁的是國家社稷,普通人沒那麼宏偉的志向,卻依舊有自己的愁悶。生而為人,愁或許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經歷的事情太多,聚散離合,總能讓人感到無比惆悵。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幼時的辛棄疾聰穎過人、過目成誦,在祖父的悉心教導下,六歲時,他就能夠吟詩作對了。當時的歷城縣已被金人佔領,金人殺人掠地、蹂躪中原,弄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辛棄疾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過的屈辱生活,曾寫下一首詩:無邊荒草接碧天,卻無消息來歸雁。中州農夫苦徭役,喋血胡馬齧秋山。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吵了一架,寫了一首詞,讀起來風趣幽默
    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為了喝酒不惜一擲千金;王勃更是酒後援筆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辛棄疾也好酒。在一個月黑天高的晚上,他又喝多了。提著酒壺歪歪扭扭地往回走,沒成想就撞到一棵樹上,「啪」地把他給撞倒了。
  • 一代名將辛棄疾,遭遇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道盡平生狂傲
    序: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在這首詞的序之中,辛棄疾簡單的寫下來自己寫這首詞的背景和原因。在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被罷官,所以獨居在江西。有一天辛棄疾出外遊玩,在一座亭子裡休息。看著眼前的秀麗江山,回想起自己閒居在家的這段時光不禁內心有一絲特殊的感嘆,所以寫下了這首詞。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最開始的上半首詞句裡,辛棄疾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