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2021-01-15 碼頭驛站詩

唐宋時期是我國酒文化的高度興盛時期,而酒文化的興盛離不開唐宋詩詞的興盛。由於酒催發了詩人的詩興,進而將酒內在到詩詞裡,酒也就從物質方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因此我們如今品讀唐宋詩詞的情況下,便會發覺其中有很多的飲酒詩詞。這種詩詞便是歷代文人雅士,一邊詠頌詩詞,一邊飲酒,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歷史文化遺產。

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本文向大家分享這首《西江月·遣興》,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但是與其他飲酒詞略有不同。

辛棄疾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便是它的下片採用了散文語法入詞的形式。即有人物的繪畫、動作、神情,乃至也有人物性格的刻畫。而辛棄疾這樣表達的好處便是更符合他大醉後的情態,也讓文字更為的生動有趣,妙趣橫生。假若辛棄疾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抒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傷感和憤慨,這首詞讀起來還真的想捂嘴笑,但因有所寄託,再讀起來卻又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歌笑語,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最先,詞的開篇兩句「醉裡且貪歡歌笑語,要愁那得工夫」,即喝醉以後姑且就暢快的去歡歌笑語,哪兒也有工夫一天到晚發愁。從這兩句詩的意思看來,辛棄疾顯而易見是無法緩解內心的苦悶和憂慮,因此想要通過醉酒後的歡歌笑語來忘掉苦悶和憂慮。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辛棄疾越是這樣說,就表明他內心的苦悶和憂慮越深刻。

緊接著的兩句「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實際上是辛棄疾對自己為何苦悶和憂慮的表露。它的字面意思是說,最近我才覺得古人的書本,信了它們是一點用也沒有。乍看之下,這裡是辛棄疾對古書的否定。但實際上,它是針對南宋統治集團顛倒是非的狀況而說的。由於辛棄疾主張抗戰,要求統一祖國,這種本來都是古書中所說的正義事業。

可是南宋統治集團卻只了解享樂,不思修復,還一味的打壓辛棄疾這樣的有識之士,把主張抗戰,統一祖國的正義事業說得一事無成。而這種心裡話,對於辛棄疾而言,自然不太可能說得太搞清楚。因此他只能借醉後口出狂言,暗示南宋統治集團完全違反了古籍中常說的正義事業與古時候聖賢的教訓。

隨後,大家再來看詞的下片,它主要是對辛棄疾喝醉酒的醉態開展了細節描寫。昨晚松邊酒醉,問松「我醉何如」?,換句話說,昨晚我在一株松樹邊酒醉了,因此便問松樹:我當時到底醉到了什麼程度?大家說松樹不是人,自然不理解辛棄疾的醉態,也不懂的如何去說,但辛棄疾自己明顯是把松樹作為一位友人了。

不難看出,辛棄疾的知已極少,即無人支持他認為抗戰,統一祖國的壯志。其意境頗似嶽飛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已少,弦斷有誰聽?」那麼松樹給了辛棄疾如何的回應呢?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即我認為松樹晃動著自己的松枝是要想扶我,但我卻用把手它推開,說:「無需扶」。很明顯,辛棄疾這兒是醉態的主要表現,可以說栩栩如生,令人有點想笑。

與此同時,辛棄疾無需松樹去扶,這便表明了他的剛健自強、不屈不撓。即便為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覺得傷感和憤慨,可是他自己卻勇於與實際抵抗抗爭。可惜的是辛棄疾最終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想起這兒不禁又令人感慨萬千。總體來說,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初讀想捂嘴笑,再讀卻禁不住淚流。

今天小編就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本《辛棄疾詞傳》,這本書選取了辛棄疾一生做所詩詞中最為經典的一部分,結合他當時生活時代的時代背景,結合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對這首詞進行賞析,更方便我們閱讀理解辛棄疾的作品,更方便我們掌握辛棄疾傳達給我們的人生道理。

從辛棄疾的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壯志難酬,讀到他的無奈,更能讀到他雖然面對艱難困苦,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

《蘇軾詞傳》,還有《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這套書包裝精美,紙質優良,大家不管是買來自己讀還是送人,都很不錯~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一代名將辛棄疾,遭遇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道盡平生狂傲
    在還沒有回歸南宋朝廷的時候,年輕的辛棄疾就帶領著義軍對北方的金人進行反抗戰鬥。這時候的他是肆意地,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戰勝金軍。而回歸南宋朝廷後,卻被朝內的主和派牽制難以重新回到北方前線。在這種境遇之下,辛棄疾屢屢敬獻自己的戰略方針,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支持然而得到的卻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貶官罷官。在一次被罷官之後,辛棄疾怒而做下了這首狂傲之詞—《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對於現代人而言,我們通常都會直白地將令我們愁苦的這件事情講出來,從而宣洩出自己心中的愁苦。對於我們來講,這就是「傾訴」。而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古代的文人,他們心中的愁苦,實際上也不少。同時,在他們的筆下,對於愁苦心緒的書寫,也大不相同。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 辛棄疾臨終寫下這首詞,竟成絕筆,廣為傳頌,讀罷令人悲愴不已
    」,滿懷失望的他寫下了一首詞,寫罷,便離開人世了。這首詞叫做《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作賢愚相去。差之毫厘繆千裡。人有聰明和蠢笨之分,這兩者能差多少呢?算其間能幾。不要小看了期間的差距,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呀!
  • 2首稼軒詞,看辛棄疾是怎麼哄媳婦的?狂傲都沒了,甜到齁!
    如此愛喝酒的辛棄疾,妻子自然是不太高興,因為不知道他會醉倒在哪裡。也害怕他喝壞了身體。辛棄疾是知道的,可是愛喝酒的毛病卻也改不了。有一次,他又喝醉了……寫下這首詞。《定風波·昨夜山公倒載歸》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於壁宋代:辛棄疾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
  • 文豪蘇軾的深情,夢醒淚流不止,寫下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句詞出自文豪蘇軾筆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也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想必很多人對這首詞都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這首詞背後那個被稱作「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感人故事。話說這年正值蘇軾在中巖書院讀書,中巖風景絕佳,寺下有一綠潭。
  • 晚年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為此寫了首千古趣詞調侃,看一次笑一次
    孩子們不要笑我這牙齒像狗洞,這洞可以供你們耍著玩呀!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假如他能像當初一樣喊出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麼我們必定悲從中來,感慨於這位硬漢的英雄末路。可是辛棄疾卻始終秉持初心,不賣老,不賣慘,就是用文字打動你!
  • 我的生活美學——等你失戀了再來讀這首詞吧!
    但在對其大部分作品反覆閱讀後,不知是不是我人品有問題,我總覺得小呂年輕時候的樣子大概長得有點像吳彥祖。言歸正傳,我們回來說一說呂帥哥的這首《採桑子》,這是一首非常質樸而情感又極其細膩的詞,呈現出一種清新優美的民歌風味,這裡沒有任何引經據典,非常簡約自然純潔,毫不花哨的比喻,新穎別致的寫法,回味無窮的韻律,我們今天讀來也毫無代溝,明白易懂,琅琅上口。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讀李煜的詞流自己的淚,仍滿懷期待
    最近在重讀李煜詞集,又被這個千古詞帝感染得忍不住想說些什麼,沒有南唐後主這種亡國之君的悲愴,也能從他的詞中感受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多少人難道不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李煜的詞似乎給了好多鬱郁不得志的人一個宣洩口,讀他的詞,流自己的淚。不願意承認自己一無所成,起碼還收穫了成長,沒有那麼的天真,不再考慮是要上清華還是北大,原本就是一句不知道深淺說得豪情壯志,再回首,就是一聲嘆息了。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 蘇軾洞房花燭夜有感而發,寫下首詞,句句「香豔」,讀完令人臉紅
    在我們後世人看來,蘇軾能擁有這麼大的成就,那麼他的一生肯定也特別輝煌,其實不然,蘇軾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他一生不被重用,屢次被貶。但是即便如此,蘇軾也從來都沒有對自己失去過信心,他生活的樂觀自信,他用自己極大的熱情去面對生活,真正活出了自我。
  • 辛棄疾的《水龍吟》、陳亮的《念奴嬌》堪稱登臨雙絕,有何異同?
    這一年,辛棄疾任建康通判,此時的他已經南歸近十年了,但是卻一直不被重用,鬱結憤懣之情,無日不在稼軒心頭。某天,稼軒偶登賞心亭後,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從這一方面來說,王小波是個嚮往自由的人,浪漫有趣,特立獨行中帶著理性。都說王小波長得醜,但是李銀河卻愛得深沉,丈母娘曾經因為王小波太醜,不讓李銀河跟他來往,於是王小波便對李銀河說了一句:「你也長得不怎麼好看」,李銀河又氣又笑。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亡國後,李煜的詞多了份悲涼,多了份悽慘。有人說,李煜詞的悲涼,蘇軾和辛棄疾都寫不出來,因為亡國之痛和被貶之痛不一樣,只有君王才能體會到一個國家滅亡的心痛。王國維曾經評價南唐後主: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 尚因情殺人,蘇軾判他死刑並寫下一首狠詞,聽後讓人拍案叫絕
    有一次喝多了,他又一次去找李秀奴,李秀奴不搭理他,他一生氣,就將李秀奴打死了,最終也是被捉拿歸案。當時,蘇東坡正在杭州做通判,見到這個和尚後大罵:「禿奴有此橫為!」然後又看到這個和尚的手臂上刺著一行字,「但願同生極樂國,免教今世苦相思。」
  • 辛棄疾夢遇李白、蘇軾,同遊天宮,寫下了這首瑰麗浪漫的水調歌頭
    宋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棄疾再一次被彈劾,不得已,他回到了江西鉛山瓢泉新居中,再度開始了閒居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很多優秀的詞作,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之一。八月十四日,我因病臥床在博山寺中,於是用他詞作的原韻寫下了這首答謝他的詞,並把此詞寄給吳子似。吳子似,在這段時間,正任鉛山縣尉。辛棄疾是被排擠之後,才不得已賦閒鄉野的,他的心中,始終有一顆報國的心,但是宏圖之志難展,所以悲憤沉鬱之情,總是體現在他的詞作中。
  • 趙明誠三天三夜寫50首詞,卻不敵妻子李清照,網友表示:甘拜下風
    讀了一遍又一遍,猶如嬌妻在懷,如醉如痴。但他馬上又被男人那點脆弱的自尊心所觸動。傳說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寫了50首詞。然後將李清照寄給自己的那首詞混在其中,拿給朋友看。結果朋友告訴他,所有的詞中,只有三句絕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的才,大抵如此。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筆下生僻驚豔的詩詞!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江神子·恨別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