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詞人,也是將領;他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七年級下冊語文,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
他是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
怎奈生不逢時,滿腔熱血卻只能歸隱田間,最終成為了辛稼軒。他從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樂趣,一花、一草一木,都成了創作的源泉: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
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
《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簡單解釋一下:其實堅硬的東西更容易折斷,看似柔軟的事物反而生命力更頑強。不信的話你就張開口看一看,舌頭完好無損牙齒卻脫落了。兩邊的槽牙全部掉光咯,中間的切齒還開了個大洞。孩子們不要笑我這牙齒像狗洞,這洞可以供你們耍著玩呀!
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假如他能像當初一樣喊出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麼我們必定悲從中來,感慨於這位硬漢的英雄末路。可是辛棄疾卻始終秉持初心,不賣老,不賣慘,就是用文字打動你!
你想想,60多歲的老爺子咧著一口缺牙,得意洋洋地對著孩子說:來呀來呀!來鑽呀!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其實,辛棄疾哪裡會讓孩子們幹這種事,"兒曹"是一種蔑視的稱呼,自然不是指頑童,而是指之前那些圓滑世故的"舌頭們"。這裡辛棄疾正是指責他們阿諛奉承極盡諂媚之態的醜陋,讓他們去鑽狗洞正是對他們的諷刺和咒罵。
詞評大家陳廷焯在陳氏《白雨齋詞話》說:"辛稼軒,詞中之龍也。"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其實對詞的評價也是這樣,詞品即人品。
東坡喜詠周公瑾,因欣賞他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之風;稼軒必稱孫仲謀,因追慕他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王霸之氣。有此胸襟氣魄,才堪當"詞中之龍"。
葉嘉瑩先生說:"辛棄疾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他是用生命來書寫他的作品,用生活來實踐他的作品。"一生奮鬥向上,一生懷揣夢想。
為臣子、為人父、為英雄、為詞人,無論辛棄疾有著多少的身份標籤,都可以從他的詞中找尋到這種標籤的力量,而這力量足以點亮我們或多或少有些迷茫的人生。
每讀辛詞,古風採盡,意蘊相通
辛詞有金戈鐵馬之悲壯,亦有小橋流水之溫柔,兩者相匯,如丹青留白無限神往也。時至今日,每每提起辛公的詞,依舊朗朗上口,隨手拈來。
再次回味,心中已有一腔熱血,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有著鋼鐵志、繞指柔與家國夢的錚錚男兒!
不如讀一讀這本《辛棄疾詞傳》,了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壯志豪情。
這本詞傳中收集了辛棄疾一生所作的詞和傳,而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並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辛公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更是錦上添花。
而他和大神蘇軾在詞壇有著同等高的地位,二人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故而有"蘇辛"的並稱。看過這本《蘇軾詞傳》,也能讀懂蘇軾的豁達人生。
都說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本書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恰逢出版社活動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