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耽酒對辛棄疾作詩有何影響?

2020-12-12 小仙女帶你遊

罷官歸隱後,辛棄疾過起了一種隨性自在的生 活。「欲行且起行,欲坐重來坐。坐坐行行有倦時,更枕閒書臥。」(《卜算子》)「勝欲讀書已懶,只因多病長閒。聽風聽雨小窗眠。過了春光太半。」 (《西江月·春 晚》)想行就行,想坐就座,倦 了,就枕書而臥。在一陣陣風、一場場雨中,在一次次酣眠 中 ,時光流逝得很快 。在這閒靜的歲月中 ,辛棄疾不禁感慨:「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

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鷓 鴣天》)難道人一定要立功封侯嗎?像浮雲一樣自由自在,不也很好嗎?隱居期間的辛棄疾,心 態 逐漸有所轉變,以《朝中措》為例:夜 深 殘 月 過 山 房 。睡 覺 北 窗 涼 。起 繞 中庭獨步,一天星鬥文章。朝來客話:「山林鐘鼎,那處難忘?」「君向沙頭細問,白鷗知我行藏。」鄧廣銘先生《 稼軒詞編年箋注 》將此詞定為創作於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淳熙十四年(1187)辛棄疾退隱江西上饒帶湖期間。

詞作按時間順序,上闋寫頭天夜裡無法成眠,於是起身獨自在庭院中散步,觀看滿天星鬥煥然成章。下闋寫第二天清晨有客來訪,問詞人山林隱逸的清苦與鐘鼎烹食的富貴,哪一個更讓他留戀?詞人巧妙地讓客去問、白鷗作答,因為熟悉詞人的白鷗最知道他終日流連山水。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表現對悠遊山林生活的喜愛,詞作靈動有致,趣味盎然。

辛棄疾《西江月·以家事付兒曹,示之》上闋:「萬事雲煙忽過 ,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歲月匆匆,轉眼間衰老就來臨了。如 今,醉 酒、嬉 戲、高 眠,看 竹、玩 水、遊 山,才 於「我」為 宜。一代老英雄,卻落得如此結局,讀來令人悲愴。而寫作這些閒適詞的辛棄疾,其 內心的掙扎與悲涼就更加難以形容了。

稼軒閒適詞中,最為突出的兩個意象是「酒」和「詩」,這兩者也是他一生的最愛。《定風波·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於壁》:「千 古醉鄉來往路。知 處。溫柔東畔白雲西。」在溫柔鄉與白雲鄉之間有個醉鄉,這裡才是他的去處。

「總把平生入醉鄉,大都三萬六千場。」(《浣溪沙》)「病中留客飲,醉裡和人詩。」(《臨江仙·壬戌歲生日書懷》)與客人結伴走入醉鄉,與朋友相會唱和詩詞,這就是令他耽戀的生活。當 然,這裡的飲酒、賦詩更多地帶有藉此消愁忘憂的意味。辛 棄疾人生中經歷過多次戒酒、止酒和破戒,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光,他才悟出飲酒的真諦,並寫下《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差以毫釐繆千裡 。

細 思 量 義 利 ,舜 蹠 之 分 ,孳 孳 者 ,等 是 雞鳴而起。

味 甘 終 易 壞 ,歲 晚 還 知 ,君 子 之 交 淡 如

水 。一 餉 聚 飛 蚊 ,其 響 如 雷 ,深 自 覺 、昨 非 今

是 。羨 安 樂 窩 中 泰 和 湯 ,更 劇 飲 ,無 過 半 醺 而已。

這首詞寫於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辛棄疾卒於此年九月十日,此為八月病中作,是其絕筆。詞中用典很多,上闋主要的典故出自《孟子·盡 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下闋主要用邵雍的故事。《宋史·邵雍傳》:「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旦則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

邵 雍《無名公傳》:「性喜飲酒,嘗命之曰泰和湯。所飲不多,微醺而罷,不喜過醉。」詞作反映了辛棄疾臨終前的三個感悟:一是人的賢愚、事的義利都是相對的,無須厚此薄彼;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三是飲酒微醺而罷最佳。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辛棄疾仍以自己最愛寫作的詞,給後人以無盡的智慧啟迪。陳匪石先生說:「稼軒以生龍活虎之才,為 鑄史熔經之作,格調不憚其變,隸事不厭其多,其 佳者成古今絕唱……」此評用在以《洞仙歌·丁 卯八月病中作》為代表的用典豐富且出色的稼軒詞上,最為恰切。

相關焦點

  • 傳世詞章600餘篇半數帶酒 辛棄疾的人間路窄酒杯寬
    其時,辛棄疾二十三歲。這一年,是南宋紹興三十二年,靖康之恥已有三十五年。這一年,辛棄疾押解著張安國南渡臨安。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裡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志。辛棄疾傳世詩詞六百二十餘首,其中與酒有關的達312首,宋代文人嗜酒者無出其右。難怪他說:「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在酒杯之中沉醉的辛棄疾,內心是悲涼的。他知道,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 種木十年渾未辦,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詩詞中這兩句有何寓意?
    趙蕃世稱章泉先生,韓 (sī ,1159年-1224年)世稱澗泉先生。 淳熙八年(1181年)春天,辛棄疾擔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在江西的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 因為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從此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 從辛棄疾的這首詩可以看出,趙蕃作詩問詢辛棄疾。
  • 詩人劉過的一首經典之詞,曾獲得辛棄疾的讚美,尾句驚豔人間
    他和辛棄疾初相識時有個誤會,卻被傳成佳話,劉過家中較貧寒,對自己衣著很不講究,他傾慕辛棄疾才學,登門相訪。守門人是勢力眼,看他穿的不光鮮就拒絕他進門,於是劉過就和守門人爭執,由於聲音過大,被稼軒聽到,就召守門人問話,守門人添油加醋,胡說一通。
  • 辛棄疾的《水龍吟》、陳亮的《念奴嬌》堪稱登臨雙絕,有何異同?
    提起登臨抒情的詞,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與他的摯友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可謂是閃耀後世的雙絕之作。那麼,這兩首詞分別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兩首詞有何異同?誰寫得更好?辛棄疾在這裡做了兩個動作,第一個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本應該用在戰場上殺敵,但是現在卻只能用來玩賞,那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第二個動作是「欄幹拍遍」,史稱劉孟節「篤古好學,酷嗜山水,而天姿絕俗,與世相齟齬」,曾作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幹拍」,辛棄疾此處正是有著一股壓抑之氣,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拍打欄杆發洩,如此一來,更加重了壯志難酬的情緒
  • 辛棄疾喝醉酒,狂言南宋都城不該建在杭州,好友聽到後,連夜逃走
    公元1161年,21歲的辛棄疾趁金朝皇帝完顏亮南侵之際,在後方率領兩千多名漢族百姓奮起反抗,後來完顏亮因內亂被殺,辛棄疾冒險南下和南宋朝廷聯繫。等他完成任務歸來時,發現自己組織的義軍已經被叛徒出賣。辛棄疾怒髮衝冠,率領50多名勇士夜襲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張國安活捉,交給南宋朝廷。可見,辛棄疾不僅僅有一顆忠心,還是勇武之人。
  • 相見恨晚的陸遊和辛棄疾,各寫下一首金戈鐵馬之作,誰與爭鋒
    我愛國詩人那麼多,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陸遊和辛棄疾。陸放翁的一生都深陷國讎家恨裡,60年間他作詩萬首,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臨終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令人感動不已。
  • 河南古老遺蹟中發現古酒,距今已有2000年,喝完之後有何影響?
    一開始科考人員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不解,他們對青銅器進行測量,發現酒杯中的液體很有可能是酒,隨後找來了專家進行鑑定,發現器皿中的液體果真是酒,酒的歷史已經擁有2000年,相信很多對酒感興趣的人們
  • 辛棄疾少為人知的一首詩,雖是送給部曲,卻告訴世人何為蒼涼悲壯
    這首詩的來由公元1180年冬季,正在湖南提刑司擔任安撫使的辛棄疾,被朝廷中的奸佞進了讒言,罷了他的官職,讓他回江西帶湖。從公元1180年開始,辛棄疾基本上都是在貶謫的生涯中渡過的。四十二歲那年,辛棄疾被調任浙西路提刑司任職,剛剛到工作崗位上沒多久,板凳還沒熱,就遭到當時的一些官僚的彈劾,指責辛棄疾揮霍無度,大量耗費錢財,還說他手段殘忍,殺人就像砍瓜切菜,把人命看的比草芥還低賤,不適合做一個將領。
  • 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既然三個人都是宋朝人,拋開詩與文不談,從詞的方面來看,我更欣賞的人是辛棄疾。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嶽飛英年早逝,一生戎馬倥傯的他沒有時間留下更多作品。二、陸遊的婉約與豪放南宋詩人當以陸遊為第一。陸遊曾經在42歲時,燒掉了很多自己的詩作,他傳世的作品,大部分是42歲以後創作的。
  • 眼光有稜,背胛有負!陳亮眼中的辛棄疾和南宋風雲
    今年是辛棄疾誕辰880年,他那個時代的煙雲早已消散,但總有一些歷史的影子留了下來,以文字的形式流傳於悠悠歲月,辛棄疾與他周圍人們則行走激昂於其間。他的最重要的詞人朋友陳亮,曾經寫過三篇畫贊,一篇給辛棄疾,一篇給當時另一史上著名人物朱熹,一篇則寫給自己。這些畫贊本身就是一種文學作品,而更深刻的內涵則在於其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哲學、國政和文化的激辯和進退。
  • 眼光有稜 背胛有負:陳亮眼中的辛棄疾和南宋風雲
    今年是辛棄疾誕辰880年,他那個時代的煙雲早已消散,但總有一些歷史的影子留了下來,以文字的形式流傳於悠悠歲月,辛棄疾與他周圍人們則行走激昂於其間。他的最重要的詞人朋友陳亮,曾經寫過三篇畫贊,一篇給辛棄疾,一篇給當時另一史上著名人物朱熹,一篇則寫給自己。這些畫贊本身就是一種文學作品,而更深刻的內涵則在於其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哲學、國政和文化的激辯和進退。
  • 辛棄疾別開生面的戒酒詞,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宋代大文豪蘇軾也差不多,一生灑脫一生愛酒,在他的詩詞中酒出現的次數實在太多,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喝酒總是沒錯的,「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枯榮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皆是如此,
  • 辛棄疾的刀鋒
    總角之年,辛棄疾就開始了漢家經典的學習。白日,滿目所及,都是剃頂發,圓領窄袖長袍,腰束革帶,腳蹬長靴的金人,回到家裡,幾道門一關,辛贊依然寬袍大袖,辛棄疾依偎膝下,爺孫二人誦《離騷》,歌《詩經》,習碑帖。       一有機會,辛贊就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 英雄失路的辛棄疾,「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說來這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歷城人(今山東濟南)人,他出生的時候,這山東已經是金人的天下。辛棄疾幼年喪父,是由祖父辛贊撫養大。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是一個頗有民族大義的人,「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江山,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不共戴天之憤」,受其祖父影響,辛棄疾自小就在心靈植下愛國的種子,習武讀書。
  • 茶酒有何區別?茶三酒四,區區四字道出其中差異!
    茶三酒四來源於一句潮汕話,這句潮汕話源自於一句古語: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在潮汕話裡就是遊玩的意思,其實我國現在的茶藝的程序也是來源於潮汕工夫茶。茶三酒四,而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表達了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差異!一、茶三是何意?
  • 辛棄疾連作兩詞,只因戒酒不能,極盡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自古以來,酒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有些人遇到憂愁無法排解的時候,喝幾杯酒有了醉意便能神志不清,忘卻諸多煩惱;有些人工作時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約上三兩好友一醉方休,再大的困難也有了眉目;還有「人逢喜事精神爽」,說的是遇到「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同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樣的人生大喜時,也會飲酒助興,喝得酩酊大醉才肯罷休。辛棄疾就是一個離不開酒的人。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朋友相聚少不了要大擺酒席,若要與朋友分別了,滿腹惆悵也要獻上薄酒一杯。當詩詞遇上酒,也引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應。有人喜歡喝酒,便也會有人想要戒酒。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
  • 青梅煮酒論英雄,三國時期有哪些與酒有關的故事,你知道嗎?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深淵三國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論是文學藝術創作還是文化娛樂亦或是飲食烹飪、養生保健,酒在各方面都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 70部耽改待播作品,還能複製出幾部《陳情令》?
    可以說,晉江文學城幾乎包攬了耽改作品的原著市場。為了了解原著熱度對於耽改作品的影響,FUNJI整理了 57 部已售版權及已播出的耽改作品原著「營養液」的數量,並以此為排序依據整理出了晉江影視化耽改作品的原著熱度排行。
  • 辛棄疾想戒酒,寫了一首詞,全篇風趣幽默,讀完你想喝酒嗎?
    一杯酒入喉,醉眼看盡人間百態。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生活清貧,不在乎身外之物,就怕空有一身才華橫溢卻不能得以施展,就怕空有一身抱負理想卻不能得以實現。將不能徵戰沙場的苦悶寄託於酒中,但奈何舉杯澆愁愁更愁。《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是辛棄疾曾經大手一揮,寫了的一首戒酒詞。他在詞中與酒杯對話,將酒杯擬人化,怪罪酒杯自己貪酒喝是因為酒杯一直在跟隨著自己,將自己貪酒的錯誤都歸結在酒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