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創響中國·杭州站」活動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大創小鎮啟動。在接下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數千位創客將聚集在這裡,享受「雙創」浪潮下的這個「大派對」。
「創響中國」是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協為進一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推出的一項「國家級」活動。
這次選址下沙進行「杭州站」活動,可以說是下沙繼6月21日捧回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的招牌後,來自國家層面對下沙創業創新工作的又一次高度肯定。
在這個國家級的開發區裡,目前已建成了30個雙創平臺(園區),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辦了170多家企業。
下沙入選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後 為杭州乃至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 創新創業經驗
2017「創響中國·杭州站」活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
活動的舉辦地大創小鎮,是今年新上線的市級特色小鎮,目標是要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引領區,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匯聚地,全國開發區產業轉型的示範區。
昨天來參加啟動儀式的,除了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馮師斌外,省市發改委、經信委也都有負責人參加。
兩位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朋友,都對杭州的創新創業發展氛圍豎起了大拇指。
沈竹林首先給杭州點讚:「杭州是我國重要的創新集聚地和創業孵化地,共有5家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在此布局,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新四軍』創業隊伍充滿活力,民間資本雲集,營商環境優越,創新創業成效顯著。」
而馮師斌認為:「下沙入選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後,培育了創新創業的沃土,激活了創新創業潛能,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為杭州乃至全國提供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創業經驗。」
從入選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到「創響中國·杭州站」落地,都是下沙創新創業發展迎來的大機會。
如何勇立「雙創」潮頭?昨天,下沙的「當家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邵立春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藉助「創響中國·杭州站」活動的東風,以建設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為載體,以打造大創小鎮、杭州東部生物醫藥小鎮為依託,加快實施平臺建設、人才集聚、企業培育、金融支撐和協同創新等五大「雙百」工程,持續完善雙創生態、增強雙創實效,積極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雙百」,指的是要新增100個以上的高端創新平臺,新建1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空間)。
昨天啟動儀式上,還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消息:浙江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正式落戶大創小鎮。
下沙「雙創」這棵樹上,結了多少好果實?
2017「創響中國」活動,是一次集中展示全國創新創業發展成果的大盛會。
昨天,下沙數十個高層次創新項目團隊、十大高校教師創客、十佳大學生創客,也帶著拿手產品來到了現場。挑幾個跟大家介紹一下。
生物3D印表機拿下國內近50%的市場
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銘恩,昨天穿了一身帥氣的西服,還把本來要去上海出差的事,挪到了下午。
捷諾飛是一家專門做生物醫學領域3D列印的企業,昨天,徐銘恩帶來了自家的第三代列印設備。
機子像一個小型工作室,大概有兩個微波爐那麼大,三面透明玻璃窗。打開電腦,找出一個鼻軟骨醫學影像三維模型,按下啟動鍵。機子裡和電腦相連的生物3D印表機噴頭,就會擠出含有細胞的水凝膠,一層一層往上搭,不到1個小時,1個鼻軟骨就能被「列印」出來。
徐銘恩原來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博導,教的就是「生物三維列印與醫療器械」。把企業落戶在下沙,他說自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從學校到大創小鎮,只有4公裡的路程。」
更重要的是,下沙迅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在我們這個領域,上下遊的供應鏈很重要。在生物醫藥領域,下沙有很多大企業,有做生物材料的,有做醫療設備的,還有做冷鏈運輸的。」
目前,捷諾飛研發的生物3D印表機佔了國內近50%的市場。「我們有現在的發展,是下沙方面在背後推了一把。」
徐銘恩說,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管委會是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公司剛成立時,各方面的資金支持加起來有300多萬,還免了3年的房租。正是這些支持,拉著捷諾飛很好地度過了成長期。
讓全國50多個城市景區的地圖會「說話」
和捷諾飛相鄰一個展位的桌子上,擺著十幾份萌萌噠的手繪明信片和地圖,一位姑娘要了一張,小心翼翼地夾在了筆記本裡。
這些手繪產品,出自杭州麥撲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有1168.62萬人湧入杭州,麥撲文化推出的「手機聽杭州」服務,幫到了不少人。西湖、河坊街、勝利河美食街等38個景點,每到一個景點,打開「麥撲旅遊」App輸入關鍵詞一搜,再點擊景點上的小耳機標誌,就能聽到金牌導遊的真人語音講解了。
麥撲是一家專做手繪地圖的公司,由浙江理工大學的一個文科男和一個理科男大學時期在下沙創辦。
理科男就是徐琦,這個29歲的小夥子,2008年,還在讀大二時,就和幾個同學們開了一個攝影工作室,給大家拍證件照,後來還做起了婚紗攝影。
2010年,徐琦去麗江旅遊,被一張地圖給搞暈了。「同行的一位朋友剛好是學設計的,我們當即就拍板,要把景區的地圖變得更好玩一點。」
2011年,徐琦畢業。就是在這一年,他創辦了麥撲文化。也是在這一年,團隊花了6個月的時間,出了一份《下沙手繪地圖》。
地圖涵蓋了下沙29條幹道、800多座建築物、300多家企業和14所大學……而且,裡面的花草建築,全都用了超萌的畫法。這份地圖,也讓麥撲賺到第一桶金,9萬元的廣告收入。
而真正讓麥撲名聲大噪的,是2012年8月發行的《最憶杭州·杭州旅遊手繪地圖》,不僅把西湖的景色用藝術的方式呈現給遊客,同時還集中了杭州吃、住、遊、購、行等最實用的信息,在當年賣了30多萬份。
目前,麥撲已經為全國50多個城市景區開發了100多套手繪地圖及語音導向系統。今年,麥撲還拿到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文化創意行業總決賽「成長企業組」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