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端為主要用戶和改造對象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儘管B端時代被稱作「產業網際網路」,但是,它的底層驅動力似乎早已與網際網路技術無關,單單看看玩家們對於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布局,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既然產業網際網路與「網際網路」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聯繫,那麼,為什麼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當中依然有「網際網路」的影子呢?
按照我的理解,這主要是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本身與網際網路技術之間的某種承繼關係有關。
我們看到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其實都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數據積累之上的,而區塊鏈技術則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改造對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與其把產業網際網路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不如將產業網際網路看成是消費網際網路的深入和進化。這其實是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的。
因為無論是一個行業來講,還是一個社會也罷,人們總是會選擇最容易切入的地方投身其中,而後再去解決那些比較難解決的痛點和難題。從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向產業網際網路的進化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的。儘管產業網際網路的內在邏輯、驅動技術和商業模式都已經與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但是,我們依然要客觀、理性地看待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以此來找到適合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正確方式。
正視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的新開始
當以新零售為代表的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被提出,我們最為直接的一個感受就是參與者們都在極力撇清它們與消費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從而確立自身在產業網際網路上的戰略制高點。如果需要在資本市場上重新去講述一個新故事的話,這種割裂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聯繫的做法是適合的。如果真正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時區,我們首先要做的或許並不是割裂與消費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而是要正視它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
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的再進化。筆者始終認為,所謂的產業網際網路並不是一個憑空出現的概念,更不是一個與PC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沒有任何聯繫的存在,從本質上來看,產業網際網路是消費網際網路的再進化。
當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進行到一定階段之後,產業網際網路的萌芽才會出現。所謂的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其實就是當支撐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流量和資本紅利見頂之後,產業網際網路才會出現。的確,經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之後,驅動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流量和資本紅利基本上已經被消耗殆盡,我們看到的以電商、網際網路金融、在線教育、共享單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模式遭遇困境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尋找破解這些網際網路模式發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以產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全新模式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所謂的產業網際網路其實就是需要尋找消費網際網路之外的全新發展模式,通過這種全新的發展模式來達到實現新發展的目的。
這種發展模式並不是與消費網際網路毫不相關,而是以消費網際網路為起點,以消費網際網路為樣板,是對消費網際網路的再進化。
比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產業網際網路的玩家都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完成了原始積累,以保證他們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有足夠的實力參與其中,我們看到的很多產業網際網路的賦能者多半都是經過消費網際網路的探索的,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探索的是建構在流量和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上,而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探索的是建立在賦能和改造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上。
正是因為如此,所謂的產業網際網路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消費網際網路的再進化,消費網際網路不僅提供了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所需要的能量,而且還為產業網際網路提供了成長的沃土。
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的補充與完善。如果我們把行業與社會的網際網路化的過程看成是一個「圓」的話,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僅僅只是完成了這個「圓」的一半,只有真正完成了這個「圓」的另外一半,行業和社會的發展才算是真正完整。
產業網際網路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可以說,它是消費網際網路的補充和完善。
以改造對象為例,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通過建構平臺、營銷運營的方式改變的是以C端用戶為主要對象的生活與消費方式。我們看到的「網際網路+」模式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同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變遷的。經過了PC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之後,以C端為主要改造對象的發展紅利基本上已經見頂,人們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基本上已經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時至今日,人們的吃穿住用行各個方面幾乎都與網際網路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消費升級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當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方式因流量和資本的紅利見頂而遭遇困境的時候,我們需要對產業端進行升級,以達成供求兩端的再度對接,於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便被提出。
所以,產業網際網路是消費網際網路的補充和完善,它關注的是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被忽略的,甚至是來不及做的工作,從而讓行業和社會的發展更加完美。
我們現在看到的新製造、新金融、新零售等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其實都是在補充和完善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模式,以達成行業和社會發展的全面與完整。
可見,一味地割裂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聯繫,甚至將產業網際網路看成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做法非但無法讓產業網際網路獲得領先,反而還會讓產業網際網路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終失去絕佳的發展機會。
正視消費網際網路,並且真正理順它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才能真正讓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有破有立,持續進化。
以消費網際網路為鑑,產業網際網路的著力點在哪?
站在消費網際網路的角度,我們才能找到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新方向。可喜的是,經歷了早期的野蠻生長和盲目加持之後,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放棄以資本和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通過深度介入與賦能的方式投身到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當中。那麼,以消費網際網路為鑑,產業網際網路的著力點在哪呢?
B端,產業網際網路的新藍海。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得流量者得天下是贏得市場的金科玉律,即使是處於頭部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是如此。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消費網際網路玩家都將發展的生命線聚焦在了流量上,建構龐大的流量池成為他們追求的主題。
但凡是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能夠生存下來的玩家,都是那些掌握了海量流量,並且可以對流量進行收割的玩家。
到了產業網際網路時代,B端用戶取代C端用戶成為新的改造對象。同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來獲得流量不同,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B端用戶更加關注的是產業網際網路的大S們對於自身的生產和供應流程的深度改造。在這個大背景下,B端用戶,成為產業網際網路的新藍海。
儘管B端用戶在數量上並不如C端用戶那樣龐大,但是,B端用戶在縱向上的需求卻是C端用戶無法比擬的。
如何從縱向上著手對B端用戶進行一次全流程、多角度的深度賦能和改造,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玩家們必然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基於深度賦能和改造為發端的全新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想像力絲毫不比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差,因此,發力B端,找到深度賦能和改造B端的正確方式和方法,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新藍海。
承繼於網際網路的新技術,產業網際網路的新動能。無可否認的是,新技術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主要驅動力。我們看到的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幾乎都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動能。
須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建立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之上,拋開了網際網路,片面地談新技術,其實是毫無裨益的。
因此,承繼於網際網路之上的新技術,才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新動能。
站在消費網際網路的角度來尋找產業網際網路的著力點的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尋找網際網路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關係,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網際網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而且可以讓新技術少走彎路,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由此,承繼於網際網路的新技術,才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新動能。既然是承繼於網際網路,那麼,我們就要找到網際網路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聯繫。在這個時候,網際網路技術不僅是新技術成長的土壤,而且甚至還會扮演新技術的改造對象的角色。理順了這樣一種關係,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動能才會是有所繼承,有所創新的,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才會是有所突破的。
結語
當產業網際網路的風口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其中。
為了凸顯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之間的不同,很多人開始有意無意地割裂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聯繫,以繼續延續他們在資本市場上所講述的美好故事。
事實上,這種方式非但無法彰顯產業網際網路的特殊性,甚至還會將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帶入到發展的死胡同。
正視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並且找到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真正著力點,才能真正讓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帶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最終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才能拼就行業發展的完美拼圖。
作者孟永輝為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