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生平簡介,可分為五個階段

2020-11-21 順樂受法

王守仁(1472年~1529年),餘姚人,自號陽明子,學者後稱其為陽明先生。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不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還是軍事家;精通儒、釋、道三教。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其學說世稱「陽明心學」。

陽明先生生平可分為五個階段:

1、天資聰穎、勤學善思的少年

王陽明出生時名為王雲,五歲了還不會說話,後來在以為高僧的授意下改名為王守仁,這才說話。十二歲在京師念書時,王陽明問熟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他卻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事實上,他從年少時代就從不循規蹈矩,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

2、遠謫貴州,龍場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驛丞,途中被劉瑾派人追殺,他都機智地化險為夷。王陽明生活在一種寧靜而條件艱苦的環境中,歷年來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他忽然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感悟,認為人的內心自然包含世界運行的規則(心即理),認識到聖人的光明品質人人都具備,這個光明品質即是良知,想從外面的事物尋找良知是錯誤的。

3、文治武功,輝煌功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兵部舉薦王陽明巡撫江西剿匪,鎮壓民變,王陽明遣使招安,並攻破藍天鳳部,將去福建剿匪時,剛到豐城,寧王朱辰濠突然舉兵叛亂。王陽明積極備戰,發出討伐檄文,公布寧王的罪狀,先用反間計使寧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機做好防守南京的準備。寧王無奈,只得率六萬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長江攻安慶。王陽明調集八萬大軍(對外號稱三十萬)轉攻南昌,再回擊救援南昌的寧王大軍,寧王潰逃,途中被擒獲。王陽明用三十五天全面平息寧王之亂,因此而獲」大明軍神「之稱。

4、功高遭忌,回鄉講學

王陽明屢建奇功,後因功高遭忌,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廣收門徒。反對朱熹通過事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提倡從自己內心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明「本心」則明「天理」。在王陽明看來,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惡之心,是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良知人人俱有,自聖人以至愚人,無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個判斷是非善惡的自家標準。

5、大儒辭世,病逝歸途

兩廣役後,王陽明肺病加疾,歸途中,他經過江西大餘靈巖寺,在寺中各處遊歷,進入寺中一位祖師圓寂的房間,只見圓寂老僧的容貌與自己一模一樣,並在書案上發現一張字籤「五十七年王守仁,問君欲識前程事,開門即是閉門人」。1529年1月9日,王陽明病逝於江西省安舟中,臨終之際,他身邊學生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五大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圓滿
    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讀書人嚮往追求,但是能夠被大家公認為是「聖賢」的也不過兩個半,而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路並不好走,畢竟「古來聖賢皆寂寞」,這其中又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大成。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王陽明訓子經典「三字詩」,短短96個字,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家訓核心思想主要分為學問、禮儀、智慧、德行四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心學的思想靈魂,是一個人成為「良士」所必備的條件。勤讀書,要孝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讓兒孫做個好人,才是家庭興旺延續的根本。短短96個字,把從小要勤讀書、循禮義、端心術、做良士的教誨闡述得通俗易懂。王陽明這七封家書,傾注的都是對族中後輩的良知教誨,而躍然於紙間的,還有他那份源自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
  • 龍珠:把超級賽亞人一,分為五個級別三個階段,得出小沙魯的實力
    完全體的沙魯不把貝吉塔放在眼裡【1】可將實力分為三個梯隊小沙魯作為沙魯吐出來的產物,對於具體的實力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卻可以通過沙魯入手,以沙魯為參照,以孫悟空、貝吉塔的實力為對比,這樣一來,也可以得出小沙魯處於是什麼。
  • 王陽明:不了解這3個道理,將註定一輩子碌碌無為
    很多人對於王陽明的「心學」不屑一顧,但他們其實是因為從未真正接觸過王陽明的思想。作為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這3點,了解之後,你也能有一番作為。王陽明認為熟讀兵法並不代表掌握了兵法,懂得兵法理論,並能靈活應用,才算是「知行合一」。大家都知道,古時候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在帶兵方面基本上都是理論派,而武官的軍事理論往往都不怎麼樣。王陽明卻是極少數能把理論和實戰完美結合,做到文武雙絕的人。
  • 185幅連環畫 《此心光明》呈現別樣王陽明
    通訊員供圖  中國寧波網5月22日訊 近日,由余姚中學教師創作的王陽明中英文連環畫《此心光明》舉行了首發儀式。185幅連環畫、10個篇段的中英文雙語,新書一出,十分驚豔,迅速成為學校最「火」的校本讀物。
  • 王陽明:人生分「五度」,大多數人停在了第二,你到了第幾度?
    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就算到了今天,王陽明為人處事的精髓與智慧,仍然能夠適應這個社會,與當今時代不謀而合。縱觀王陽明一生的經歷,我們會發現擁有大智慧的人生離不開五「度」:辦事有力度,說話要適度,胸懷有寬度,眼界有高度,讀書有厚度。一、辦事有力度所謂「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勸誡:人過四十避免接近2個圈子,後半生的路會越走越廣
    古往今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其中一個是大聖人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半個是曾國藩。孔子想必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曾國藩早在近代就有人評價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至於王陽明,他的生平事跡全然不像孔子和曾國藩,而是別有獨特的一面。
  • 王陽明心學智慧:修煉不動心,擁有一顆強大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這時候就需要進入修煉第二階段:除了「靜處體悟」,更要「省察克治」省察克治,就是以心為鏡,觀照自身!人生為啥痛苦,那就是你私慾太多!
  • 伯利納的「教師發展」五階段論
    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伯利納依據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差異,將教師從新手到專家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①新手階段剛進入教學領域的教師,主要任務是學習一般的教學原理、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以熟悉課堂教學的步驟和各類教學情景,獲得初步的教學經驗。
  •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成就陸王心學,思想流傳深遠
    或許你以前沒有聽說過王陽明這個人,但是近幾年新出來的一本書厚黑學你一定聽過,在網上火了好一段時間,這本書是主要是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它闡述了我們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奧秘,就是很多人衝著想要通過這本書來改善生活所以才把這本書炒的這麼火。
  • 王陽明:日本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在國內卻很低調
    記得有一次,出訪日本,坐計程車,司機聽出我是中國人了,就跟我一起聊起古人文化,司機先生說他特別敬仰中國的王陽明先生。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王陽明的塑像。王陽明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學當中的心學一派大師可能大家不知道,雖然我們中國歷史上千古風流人物非常多,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但日本人偏偏就喜歡一個叫王陽明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像曾國藩,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雖然有過低谷,本來就是個普通人,但最後卻成為了聖人,因他們的秘訣就是一輩子「3不問,4不爭」。不爭口舌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平定寧王叛亂之後,朝堂之上誹謗和議論王陽明的人越來越多。王陽明卻毫不在意。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一):立志而聖則聖矣
    分明聽到王陽明一聲斷喝。 哪來天生的聖人?我只不過是個肯下笨功夫的庸人;哪來不朽的「第一」?我只不過是個有血有肉、愈挫彌堅、知行合一的普通人;哪來無敵的「戰神」?我只不過是一位和你一起切磋踐履「心學」的師友和戰友:為什麼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 曹文:從五個關鍵階段談少兒英語標準測試體系
    英語學習成長路徑有五個關鍵階段   語言決定了孩子地理和精神境界之邊界,但是現實中,學習英語又分為假需求和真需求。對於假需求,即或著是為了升學成績,或者只是純粹跟風的情況,只要學好課內知識就夠了;而真需求的孩子,就需要將英語學習變得專業化,超越課內。
  • 王陽明:心學四道坎,終歸事上練
    王陽明說,這是第二道坎。【3】欒惠來向王陽明學習,王陽明也要他靜坐,仍是和王、梁二人一樣的囑咐:什麼都別想。但無數的惡念如巨浪般湧來,克掉一個還有一個,昨天克掉的今天又來,欒惠痛苦的對王陽明說,我沒有辦法堅持了。王陽明說,這是第三道坎。【4】楊思元來向王陽明學習,王陽明還要他靜坐,還是囑咐他,什麼都別想。
  • 沉痛悼念 永遠緬懷——陳諒教授生平簡介
    沉痛悼念 永遠緬懷——陳諒教授生平簡介 2020-05-18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座預告|Harvey Lederman:重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Meeting ID: 687 969 2359 Passcode: 112233)備用:騰訊會議(會議 ID:654 822 205會議密碼:112233)報告簡介報告人試圖對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給出一個新詮釋。
  • 晚年逆襲王陽明:人到50歲,記好「三字真言」,後半會生順風順水
    在如何過好後半生方面,我最敬佩的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了,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還成為了無數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人到50歲,將這3個字記好,後半生順風順水。1、容人生下半場,應當修煉出更加開闊的胸襟。
  •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他臨終時曾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心光明了,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點亮,此後的幾百年間,王陽明和心學理論真的點亮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焦慮、迷惘、缺乏安全感。人的一生,放下一切,便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