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亞鉀國際(000893.SZ)發布公告稱:在法院主持下,上市公司董事會通過與中農等十個股東達成和解事宜。中農等十股東向上市公司賠償5851萬股,按當天收盤價9.11元/股計算,價值5.33億元。這起訴於2017年3月、歷經三年多還在一審階段的爭議案件終於有望畫上句號。
案起重組,原大、二股東反目互撕,公司瀕臨退市
2015年9月,亞鉀國際(前身東凌國際)以36.9億元從中農集團等十家公司手中收購了中農國際100%股權,進而持有中農鉀肥有限公司(寮國公司)及其名下位於寮國的鉀肥項目90%的權益。當時,包括中農集團在內的10家公司承諾,2015 -2017年,中農國際將實現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50萬元、1900萬元和4.52億元,其中2017年度業績承諾的基礎便是假設中農鉀肥寮國100萬噸/年項目的建成及達產。同時,大股東東凌實業,實控人賴寧昌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朝波承諾認購配套資金12.29億元,資金用於中農鉀肥100萬噸/年建設項目。
2016年6月30日、7月1日,上市公司分別接到東凌實業賴寧昌、李朝波的告知函,稱東凌實業賴寧昌、李朝波決定不認購本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配套資金,此配套資金原計劃用於中農鉀肥100萬噸/年建設項目和資本金。此項配套資金認購違約也意味著中農鉀肥100萬噸/年建設項目難以啟動,因為當時中農鉀肥帳面淨資產不到6億元,擴建所需的銀行貸款條件根本不具備。
2017年3月29日,上市公司就中農集團等十方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農國際100%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中業績補償糾紛事項,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件爭議較大,審理緩慢,一直處於一審調解階段;2017年3月30日,上市公司就大股東東凌實業實控人賴寧昌、李朝波放棄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農國際100%股權重大資產重組配套新增資本糾紛事項,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標的為10%違約金1.299億元,後因管轄權問題改為廣東高級人民法院受理。2019年10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上市公司勝訴。2019年10月30日,東凌實業不服一審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公司進行應訴,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開庭調解,公司表態可以調解。
除此之外,大股東東凌實業與二股東中農集團等十家股東之間在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上鬥爭不斷,雙方基本上是你同意的我反對,你反對的我同意,並將一些正常換屆事項訴訟到法院,各方聘請的中介機構也參與其中,大股東控制上市公司,二股東控制寮國鉀肥公司。互撕的後果,是2017年年報被開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被披星戴帽,成為*ST東凌,瀕臨退市。
力挽狂瀾,白衣騎士出手拯救,鐵腕治理下公司面貌一新
在保殼的最後關鍵時刻,*ST東凌迎來了一位白衣騎士--牡丹江國富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簡稱「國富投資」),在這位白衣騎士的推動協調下,公司得以順利摘星脫帽。2019年3月26日,*ST東凌公告披露東凌實業擬轉讓11.05%的股份給國富投資;4月,權威評估機構出具了針對中農國際100%權益的新評估報告,且該評估報告經董事會及股東會一致通過,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得以追溯調整出具了「標準」2017年審計報告,使*ST東凌具備摘星脫帽的條件;7月12日,上市公司披露東凌實業與國富投資籤署《股權轉讓協議》;7月19日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公告聘請具有新股東方背景的三位高管任職;9月29日,東凌國際發布了《關於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成功摘星脫帽;11月21日,國富投資完成股權交易過戶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在國富投資正式入駐上市公司後,即刻對上市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賦能。
首先,改善上市公司治理能力:(1)對超期服役的董事會進行換屆改組,多位專家級人士進入了董事會,明確了公司發展戰略,一項項新政有序出臺;(2)依法收回上市公司核心資產寮國鉀肥礦的控制權,並對全資子公司中農國際和寮國公司進行全面改組,結束了持續多年獨立王國局面,寮國公司面貌一新,鉀肥日產量提高了20%多。
其次,業務梳理調整。堅決剝離原有虧損的穀物貿易與船運業務版塊,聚焦鉀肥主業。 2020年1月20日第七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決議將上市公司自有資金4億元注資到中農國際專項支持上市公司寮國東泰礦100萬噸鉀鹽礦改擴建項目;上市公司還特意聘請了國內鉀鹽行業的領軍人物李小松及其團隊作為公司的技術支持方,為寮國百萬噸鉀鹽提質增效改擴建項目保駕護航;根據公司信息披露,該百萬噸改擴建項目預計將於2021年7月1日正式投產,投產後,上市公司可實現年產100萬噸優質國際標準氯化鉀產品的規模。
再次,與過去果斷say goodbye。2020年8月28日,上市公司正式更名為「亞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徹底告別「東凌」時代,意指「亞洲鉀肥」;11月25日,公司又公告遷址離開了東凌實業大樓到位於廣州CBD金融中心辦公,提升公司整體品牌形象,這些均體現了公司脫胎換骨、做優做強成為一隻優質「鉀肥股」的決心。
抽刀斷案,爭議案件和解賠償,掃清公司發展障礙
隨著上市公司各項治理經營漸入佳境,百萬噸改擴建項目的也在有序推進中, 阻礙上市公司輕裝發展的歷史包袱,就剩下原大、二股東「宮鬥」時期遺留下的糾紛訴訟案件。
從12月2日晚公告披露來看,如果最終股東大會通過了中農十方向上市公司賠償5851萬股的和解方案,意味著這場耗時三年的爭議案件徹底畫上句號;若上市公司與原大股東東凌實業的放棄認購配套募集資金案件在近期也能通過法院判決或者和解解決,上市公司預計至少將可獲賠近6億。股東訴訟案件的儘快了結,將有利於上市公司社會形象的改觀和融資渠道的擴展,早日讓鉀鹽礦資產這個「聚寶盆」發揮更大的財富效應,回報所有股東,實為多贏之舉。
12月2日晚,亞鉀國際也同步發布《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農鉀資源的100%股權。公告顯示,北京農鉀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間接持有中農礦產開發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根據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網站資料顯示, 2018年1月,中農礦產與寮國政府籤署協議成功取得了寮國甘蒙省179.8平方公裡、折純氯化鉀資源6.76億噸的鉀鹽礦開採權,是上市公司現有儲量的近4.5倍,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國外取得的規模最大的鉀鹽礦開採權。如果本次資產重組成功,上市公司將合計擁有寮國8.28億噸的折純氯化鉀資源,有望成為亞洲擁有最大單體鉀鹽礦的企業,「亞洲鉀肥」將名至實歸,為未來公司持續穩定擴建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保證,也有助於解決我國鉀鹽礦資源嚴重稀缺的問題,對保障我國鉀肥穩定供應和農業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內容來自 新浪財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