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腦海裡,喬治的願望最讓我印象深刻。」Make-A-Wish基金會英國分部CEO賈森·薩克利告訴我,「幾年前我見到了喬治和他媽媽,當時他們知道喬治患有絕症,所以為他寫了一份『水桶和鏟子清單』。喬治年紀太小了,還無法寫遺願……喬治無法說話,因為失去了說話的力量,但他和媽媽的關係顯然非常親近。在那份單子上,喬治的願望之一是去奧地利滑雪橇。」
「我們可以幫他實現這個願望。」
「在下山途中,喬治的媽媽問他:『你玩得開心嗎?』他回答說:『是的,很開心。』那是喬治在18個月裡第一次和媽媽說話。」
「我也許永遠不該選擇那個願望。」薩克利語氣沉重地說,「喬治在不久後就去世了。」
薩克利向我展示了幫助喬治實現願望的一段視頻——喬治的媽媽把他夾在雙腿之間踩著雪橇滑行,母子倆都玩得很開心。喬治的媽媽還提到,這段經歷對她和喬治來說意義重大。
視頻結束時,我感覺眼睛有些溼了。薩克利坐我身旁,一直在為Make-A-Wish基金會的YouTube頻道做直播,他回過頭對我說:「別難過。」
「你可以看到,這段視頻展現了願望的力量,以及它們能夠帶來哪些改變。喬治的故事確實令人悲傷,但那些瞬間的記憶將會陪伴他媽媽度過一生,無論過去了多長時間。」
然後他笑了。「我去給你倒杯茶。」
你也許聽說過Make-A-Wish基金會。Besthesda創意總監託德·霍華德曾說,邀請「許願」的孩子參觀工作室是迄今為止他所做過的「最偉大的事情」。許多名人與他們合作,例如美國摔角巨星約翰·塞納目前已幫助孩子們達成600個心願,加拿大歌手賈斯汀·比伯也已經幫助孩子們實現了250個心願。
Make-A-Wish致力於幫助病危的兒童達成心願。也許有的孩子想與約翰·塞納見面,或者參觀Bethesda。無論願望是什麼,Make-A-Wish都會努力實現。
在美國,Make-A-Wish創辦至今已經40年,但其分支機構遍布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英國分部成立於1986年,過去長期窩在坎伯利鎮的一棟住宅樓裡,直到幾年前才搬進了雷丁的一棟豪華辦公樓,並在工作場所添設了遊戲室和書房,團隊規模也擴大到了幾十人。
尼可拉·布裡格斯是這家慈善機構工齡最長的員工,到今年9月就要滿十年了。1996年,Make-A-Wish曾幫助布裡格斯的一個童年夥伴實現心願(到佛羅裡達州度假、遊覽主題公園、與海豚一起遊泳),這件事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年後的一天,種子發芽了:布裡格斯突然意識到「我應當花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她就從梅賽德斯奔馳公司跳槽到了Make-A-Wish,負責管理滿願團隊。
坐在布裡格斯旁邊工位上的是丹尼爾·奧瑞利,他之前每天都會開車路過Make-A-Wish在坎伯利的辦公室。奧瑞利擁有圖形學學位,但每當抬頭看到Make-A-Wish的辦公室,他就會想:「我想去那裡工作。」如今他是一位高級願望管理人。
卡特裡娜·肖是籌款團隊的一員,她曾在金融服務行業工作,是被一位老同事拉進慈善界的。「我和其他人完全一樣,覺得這份事業很有意義,我們必須幫助重病兒童達成心願。」
新聞官羅茜·帕裡斯是團隊裡的最新成員,對她來說,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出現在一家電影院。「我看到了我在一家公關公司為某個慈善機構設計的廣告。」帕裡斯回憶道,「當時我想我也出了份力,那一刻讓我產生了從事慈善事業的念頭。」
凱蒂·米德為Make-A-Wish英國分部工作了很長時間,大約8年。米德是一位職業籌款人,家人都很有善心,另外她還認識一個許願成真的孩子:她丈夫的侄女。
「她的願望是和家人一起度假。」米德告訴我,「她有3個兄弟姐妹,全家人住在北愛爾蘭的一個偏遠地區,在她生病時經歷了一段十分困難的時期。她媽媽要養育四個孩子,太辛苦了……每當她發病,媽媽就得立即帶她去距離住處大約2小時車程的一所醫院。」
「她在10年前許下心願,但她的家人現在還會談論那次度假。他們讓我了解到了Make-A-Wish所做的工作的意義,所以我也來到這裡,這麼多年從未離開。」
賈森·薩克利也已經在基金會待了5年,而在加入Make-A-Wish前,他曾經為英國石油和天然氣巨頭BP集團工作了10年。「記得有一天,我在位於聖詹姆斯廣場的BP總部看到有人掛在樹上……他們真的在樹上吊死了。當時我就告訴自己:『這是命啊,做一些像樣的事情吧。』」然後他就離開了BP。
只有那些年齡介於3~17歲之間,並且正在與重症抗爭的孩子才能在Make-A-Wish許願。由於需求過高,孩子的家長不能直接申請,而必須由兒童護理人士或社會工作者來介紹。如果孩子此前曾有願望被其他類似的機構滿足,那麼他們也沒有資格。
如果孩子符合所有申請條件,基金會就會讓兩名當地誌願者去「捕捉孩子的一個真正心願」。Make-A-Wish英國分部無法達成所有心願,例如他們只能安排孩子到英國和歐洲各地,以及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主題公園遊玩。他們無法將某個孩子送往位於馬裡蘭州的Bethesda遊戲工作室,但可以聯繫Make-A-Wish美國總部,幫助孩子夢想成真。
某些時候,美國那邊也會委託英國分部幫忙。尼可拉·布裡格斯告訴我,曾有個叫埃裡克的美國男孩對吸塵器很感興趣,特別想參觀英國的亨利·胡佛工廠,所以Make-A-Wish美國總部就幫助他實現了心願。
他們還幫助過一個愛吃方便麵的中國臺灣女孩。「就在這周,我們收到了一個臺灣女孩的心願。她患有白血病,食慾和味蕾都受到了影響。但她確實享受方便麵的味道。」布裡格斯說,「她希望嘗遍來自世界各地的方便麵。」
為什麼選擇英國?原因很簡單,英國的Pot Noodle方便麵很美味。「他們已經重新寫了公司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時間表,包括推出各款方便麵的時間和地點,還在最後放了她的一張照片,旁邊寫著:『在2020年,全世界頭號麵條粉絲品嘗了她的第一碗Pot Noodle。』」
這些願望都比較容易實現。但如果一個女孩想要變成忍者公主,乘坐獨角獸拉的馬車在一座城堡裡戰鬥,要想實現的話就困難多了。讓人驚訝的是,Make-A-Wish仍然讓她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張巨大的照片,照片中那個女孩穿著忍者公主的衣服坐在馬車裡,似乎正在為戰鬥做準備……
孩子們總是充滿了想像力,無論他們提出什麼心願,Make-A-Wish都不輕易拒絕,而是會發揮創造力想方設法來實現。「我們從來不會說不,真的。就算有人想去月球,我們也有可能造一個月球。」
「你為什麼想去月球呢?」Make-A-Wish的願望管理團隊會問。
「因為我想體會失重的感覺。」孩子也許會這樣回答。
「我們會告訴孩子,就算不去月球,你也能在其他地方體會失重感。」布裡格斯笑著說,「我們可能與第三方合作,委託他們重現月球的表面。還有很多其他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實現心願,只不過不是那麼明顯。」
丹尼爾·奧瑞利向我舉了個例子:有個小男孩想要變成藍衣戰士與壞人戰鬥,然後去唐人街吃麵條。奧瑞利該怎樣幫助他實現心願呢?
「我聯繫了一位藍衣戰士Coser,問他能否為這個孩子製作一套Cosplay服裝。對方不但為我們提供衣服,還通過社交媒體幫我們聯繫上了幾位人在英國的專業藍衣戰士Coser,大家一起讓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如今奧瑞利有了幾副手套用來扮演壞人的服裝,在倫敦預訂了戰鬥場地。「這就像拼圖,你得將各種東西拼湊到一起。」他說。
其他願望就沒那麼複雜了。比如Make-A-Wish英國分部曾無數次安排孩子到巴黎迪士尼樂園遊玩,或者為他們訂購遊戲電腦……每次都會遵循相同的模式和流程,包括收集信息、志願者拜訪、與孩子家人的電話溝通、設計心願細節等環節。
「從一個孩子獲得許願資格到實現心願,平均要花上12個月。」布裡格斯告訴我。她還告訴我,他們每年會幫助孩子們達成1200~1300個心願。
Make-A-Wish英國分部希望利用電子遊戲來做更多事情。許多孩子想要拜訪遊戲公司,Jagex、Playtonic、Playground Games和《盜賊之海》開發商Rare都是孩子們想去的目的地。與此同時,DanTDM等知名主播也在幫助Make-A-Wish提升影響力。
不過更重要的是,Make-A-Wish發現隨著時代發展,流行歌手、演員和電視明星等傳統名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孩子歡迎。「幾乎每個星期,孩子們的願望列表裡都會出現一些我們沒聽說過的名字,不得不上網了解。」布裡格斯說,「從名人的角度來講,大部分孩子更希望與網紅主播見面。」
出於這種趨勢,Make-A-Wish英國分部在幾周前發起了面向主播的新項目「遊戲明星」(GameStars),允許主播在做直播的同時籌款。人人都能成為遊戲明星,為了激勵更多人參與,他們還承諾會為籌款超過1000英鎊的主播免費提供X戰警街機櫃。
賈森·薩克利承認,這個項目稍顯慢熱,目前只有數量不多的遊戲主播表示感興趣。但他相信如果有更多主播願意參與進來,「遊戲將會為我們提供最重要的籌資機會」。
Make-A-Wish英國分部需要資金。孩子們許願的需求不斷增長,資金籌措卻難以跟上步伐。更緊急的是,他們還得熬過新冠疫情期……當我在3月10日拜訪這家慈善機構的辦公室時,倫敦馬拉松還在繼續進行,仍然有孩子想去巴黎迪士尼樂園。那時候Make-A-Wish籌集了65萬英鎊的資金,但他們依賴於戶外活動來籌款,那些活動卻都被推遲或取消了。
3月20日,Make-A-Wish英國分部在一份聲明中透露,線下活動被取消可能導致他們損失20%的收入。因此他們被迫做出了一個困難的決定:在基金會34年的歷史上不得不第一次將孩子們拒之門外,根本無法繼續滿足需求。
遊戲也許能成為Make-A-Wish的救生索。
另一方面,如果Make-A-Wish與遊戲主播建立聯繫,未來將會更容易地實現許多孩子的心願。Make-A-Wish可以安排許下心願的孩子與他們喜歡的主播見面,並形成美妙的協同效應,讓遊戲開發商、主播和玩家共同傳播善意。
「我們已經將遊戲視為一個巨大機遇。」賈森·薩克利說,「現在是重要時刻,即便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裡也是如此。遊戲社群應當與我們合作,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遊戲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凱蒂·米德告訴我:「在我加入Make-A-Wish時,我們剛剛幫助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達成心願:駕駛一輛汽車。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他還不到17歲,他知道朋友們在年滿17歲後就會開始學車,但因為身體原因,他活不到17歲了……」
為了幫助男孩實現心願,Make-A-Wish與梅賽德斯奔馳取得聯繫,後者為他提供了一輛車,讓他繞著賽道行駛。「當孩子的媽媽看到那一幕時,真的非常激動。」
遊戲也能幫助許多病危的孩子找回正常人的感覺,讓那些孩子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疾病,與朋友暢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遊戲會讓你覺得自己成為了一個正常的人,而不僅僅是個生病的孩子。」卡特裡娜·肖說。
這種感受是無價的。孩子們都有心願,無論是駕駛汽車、變成忍者公主、藍衣戰士、參觀亨利·胡佛工廠,還是成為Pot Noodle的名人……當一個孩子在離開人世前實現心願,家人將會永遠記得他生前最後的快樂。
「我們希望幫助每個孩子達成心願。」賈森·薩克利告訴我。也許我們也能貢獻一份力量,幫助Make-A-Wish夢想成真。
本文編譯自:eurogamer.net
原文標題:《The priceless work of Make-A-Wish, and the potential of games》
原作者:Robert Purch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