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復活》中的「復活」與「新生」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被譽為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高峰。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女主人公瑪絲洛娃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愛上了貴族少爺聶赫留朵夫,但對方,令其懷孕後,便將她拋棄並趕出家門。被趕走的瑪絲洛娃陷入了種種悲慘的遭遇,最後迫於生計淪為妓女,生活上的匯總中磨難令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天真,也不再相信什麼善,她開始吸菸酗酒麻醉自己。
一次,瑪絲洛娃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到審判。瑪絲洛娃被審判的時候,男主人公恰好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瑪絲洛娃後他良心受到譴責,幫助瑪絲洛娃伸冤奔走,並請求瑪絲洛娃同他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後來,瑪絲洛娃被流放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陪她前去。
最終,男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感動了瑪絲洛娃,但為了他的名譽和地位,瑪絲洛娃最終還是沒有同他結婚,而是與犯人西蒙走到了一起。聶赫留朵夫也放棄貴族生活,將土地分給農民,虔誠信奉宗教。
這是一個關於救贖與新生的故事,瑪絲洛娃最後戒菸戒酒,好好生活,並且收穫了自己的伴侶,走向了新生;而聶赫留朵夫盡全力彌補了自己的過錯,並且得到了受害者的原諒,自己也從中得到了人生啟示,這是他作為加害者的「復活」。這部小說通過瑪絲洛娃的苦難經歷和聶赫留朵夫的上訴經過,抨擊了當時俄國社會官僚機關的腐敗和黑暗,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管理的毫無人性。、
聶赫留朵夫是其中十分豐滿的人物形象,通過他不同階段的轉變,我們看到了一個犯錯之人的自我救贖過程,在他懺悔的過程中,從他的所見所聞,也表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殘暴的官吏。
瑪絲洛娃則是當時俄國眾多底層人民的縮影,體現了當時俄國人民遭受的磨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最後瑪絲洛娃經歷了種種磨難後,意識到過去的愛情已經無法「復活」,而現在的一切是鮮活的,真正實現了自己靈魂的「復活」。
這部作品被看做是託爾斯泰創作的巔峰,相信從中我們都能得到不一樣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