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電影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新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檔集體撤檔,此後的電影院更是將近半年沒有開門。業界以為中國電影市場要「涼」了,可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自7月20日中國電影行業復工復產以來,在《八佰》《奪冠》《我和我的家鄉》等電影助力下,電影市場僅4個月便創造了150億元的電影票房紀錄,中國也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
耀萊成龍影城花鄉店的負責人最近特別忙。「我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2021年春節檔了,目前已有《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等影片定檔,電影院如何排片、如何宣發都是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這位負責人表示。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影院發現,很多影廳的上座率都高於一半,《瘋狂原始人2》《棒!少年》成為很多觀眾的觀影首選。據燈塔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疫情之前正常營業的影院有1.1萬家左右。進入9月份之後,正常營業的影院數量突破1萬家,迅速把復工比率拉升到了99%。這一方面說明觀眾對電影的熱情還在,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積蓄的能量和電影市場對觀眾的培育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優質內容的號召力不容小覷。要想讓電影市場在後疫情時代獲得長足發展,還是應該堅持內容為王這一根本,用好的作品助力電影市場回暖。
北京星環影城總經理牛薇告訴記者,因為今年歇業時間太長,從8月份開業到年底,滿打滿算也只有4個月的時間,對於電影人來說今年太難熬了。在這種極特殊的情況下,電影院能夠生存下來實屬不易,好在,在很多優質內容的拉動下,影院正在慢慢恢復元氣,可以預計,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將是全面拉動電影市場的關鍵時段。春節檔仍將是票房極速釋放的最佳檔期。
今年以來,行業裡有超過1000家影院退出了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整個行業效率的作用。專家判斷,至少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院線行業的供給出清還會持續推進。此外,電影市場的發展也與疫情的控制情況息息相關。其次,供給層面也影響到市場及院線票房。「如果有好的電影上映,那麼整個市場將會保持熱度,帶來行業的持續回暖。而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大部分營收來自票房分成,如果無法提供高質量電影,或電影定檔延後,則會對公司業績帶來較大影響。」相關專家表示。
今年以來,多家影院都開始考慮增加多元化內容供給提升影院的經營效率,加強與消費者在線上平臺的互動。例如「雙11」期間,大地影院通過「大影迷全球購」直播號在愛逛直播平臺上獲得了56.4萬的人氣值,衝上平臺第七位。許多影院也紛紛建立抖音、騰訊視頻號,通過短視頻創作觸達受眾,為影院引流。如萬達電影的抖音號粉絲高達284.2萬,萬達影城的抖音號也有26.8萬粉絲;UME影城的抖音號有78.6萬粉絲,獲贊量超過2600萬。
不少影業負責人表示,線下影院、賣品和電影是影院的核心業務,電影市場的經營之道還是應該圍繞這一主業做文章。疫情以後,不少影院都在自有購票平臺上開展起會員拉新優惠活動。專家表示,在市場冷淡期,影院競爭壓力增大,通過綁定和發展穩定的會員方式尋求長遠發展,對於影院來說意義重大。在完成用戶拉新之後,影院更要通過優質的放映和服務,以及穩定的會員福利政策和專屬活動留住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