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0月4日電 (嶽依桐)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觀影全程佩戴口罩,繁瑣的防疫流程並未減少中國民眾對國慶檔電影的熱情。《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電影票房喜人,多位業界人士稱電影市場復甦情況向好,但仍需更多優質原創內容來推動其持續發展。
停擺近190天的中國電影院線於7月20日復工,上座率上限從30%開始不斷「鬆綁」,8月14日上升至50%,9月25日再次提升至75%,為國慶檔電影的優秀成績打下基礎。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4日0時,國慶檔電影總票房已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下同)。國漫電影《姜子牙》票房9.13億元領跑,《我和我的家鄉》以8.67億元緊隨其後。據悉,今年「十一」黃金周假期首日,中國院線斬獲7.3億元票房,在國慶檔票房史上位列第二。
在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副校長羅思看來,除了受疫情影響,不少民眾未出國旅遊,側面推動票房增長的原因外,優質的電影內容本身才是重點。「國慶檔票房靠前的幾部電影都蓄勢已久,製作精良且類型豐富,對觀眾有充分的吸引力。」
「從大年初一等到國慶,終於盼來了。」成都市民呂品磊看完《姜子牙》後,在朋友圈曬出票根。「節假日看電影是我們家的固定節目,今年假期計劃看3部電影。」呂品磊說,不論是什麼類型的影片,只要內容好,自己都不會錯過。
假期電影院的熱鬧場景讓成都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市場主管陳芋樸倍感欣慰。在上座率上限75%的情況下,該影院上座情況已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每場電影放映完,我們都會對影廳進行消毒。」陳芋樸說,影院方希望給觀眾更強的安全感。「也期待更多好片上映,推動市場持續復甦。」
中澤互動傳媒有限公司副總裁、製片人王晨表示,國慶檔電影的火熱讓業界再次看到電影產業鏈條「活了」,喜人成績帶給業界希望。「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清晰地看到,優質原創內容仍然稀缺。」
王晨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內容端和資金端都相對停滯,投資方更加謹慎。在此情況下,吸睛的大製作影片相對回報率更高,而中小製作成本的電影受到更大影響。「要當突圍的『黑馬』,還是需要從內容上發力。」
羅思認為,大部分電影人未放棄對好作品的追求,中國電影市場也在不斷變化、調整。未來的電影將更加強調與觀眾互動、建立連接。「雖然受市場影響,一些好的題材選擇以網絡電影的形式呈現,但我相信它們最終還是會回歸影院,因為電影院能帶給觀眾不可取代的『儀式感』。」
談及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羅思坦言自己信心不減。她說,疫情的發生為業界提供了沉澱的契機,今年也湧現了很多好的題材。「預計在明年、後年將出現一批有深度、有力量的影片,為中國電影市場持續充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