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黃包,是一道傳統的廣式茶點,是廣東人吃早茶時最常點的面點之一。奶黃包有著濃鬱的奶香味,入口鬆軟香甜,因此很適合做小朋友們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奶黃包的家常做法。
奶黃包最特殊的就是它的餡料-奶黃餡,這也是奶黃包獨特風味的來源。常見的奶黃餡做法有好幾種,有的要用到椰汁和 粟粉,有的要用芝士粉,或者吉士粉,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這些材料平時用得不多,不是很容易買到,而且有些材料裡面還含有多種添加劑,不適合家庭製作。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做法只需要用到幾種很常見的食材,做起來簡單方便,吃起來美味放心。
奶黃包的製作大體可分為五大步驟:發麵,做奶黃餡,包奶黃包,二次醒發,蒸奶黃包。下面按照步驟順序跟大家分享做法。
01發麵
奶黃包雖然是精緻的小饅頭的形狀,但其實它跟豆沙包一樣,跟一般蒸包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餡料有所不同,所以做奶黃包的麵團跟做豆沙包和蒸包基本是一樣的。
【材料】
麵粉200g,酵母1g,溫水110g
【做法】
1、將麵粉和酵母倒在面盆裡,攪拌均勻,然後分次少量地倒入溫水,邊倒邊攪拌,將麵粉全部攪成面絮後下手揉成一塊略微偏軟的麵團。
2、將麵團蓋住發酵到原來的2倍大。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天氣炎熱,面發得比較快,可以適當減少酵母的用量。
02做奶黃餡
【材料】
雞蛋2個,奶粉20g,麵粉25g,牛奶90g,黃油35g,白糖40g
【做法】
1、將雞蛋打在一個稍大些的碗裡,將白糖倒進去攪打成均勻的蛋液,然後倒入牛奶攪拌均勻。
2、將奶粉和麵粉混合均勻,然後用豆漿濾網過篩,將篩好的麵粉奶粉混合物倒在蛋液裡,用筷子或蛋抽攪拌,儘量將所有的麵疙瘩都攪拌開。
3、將攪拌好的糊狀物再過篩一遍,將裡面殘留的小麵疙瘩過濾出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碗順滑的麵糊。
4、將黃油放入麵糊中,蒸鍋裡加水燒開,將碗在籠屜上,蓋住蓋子蒸兩三分鐘,然後打開蓋子抄底攪拌一下,防止蛋糊沉底,再蓋住蓋子繼續蒸,重複幾次,直到蛋糊基本凝固時打開鍋蓋,邊加熱邊用筷子不停攪拌,直至變成比較黏稠的固體狀態就可以關火了。最好用底平而薄的小盆來做,這樣受熱比較快,很快就能加熱到合適的濃稠度。
5、奶黃餡放到溫熱不燙手的時候就可以用了。也可以將奶黃餡放涼後放在冰箱中冷凍一下,然後搓成一個個小圓球,這樣做奶黃包的時候比較好收口。
奶黃餡的這個配方裡,黃油的比例可以略微再減小一些或者增加一些都可以,家裡沒有黃油的可以用沒有明顯味道的植物油來代替。白糖的量個人覺得剛剛好,愛吃甜的和不愛吃甜的人都會覺得剛剛好,甜而不膩。
03包奶黃包
1、將發酵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重新揉勻排氣,然後揉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2、將小劑子揉圓,按扁,然後擀成厚度適中的包子皮狀。
3、包入奶黃餡,用虎口收口的方法收口,揪掉收口處多餘的麵團,然後將收口處朝下放置,略微整理一下形狀即可。
04二次醒發
將包好的奶黃包生坯放在蒸鍋的籠屜上,蓋住鍋蓋進行二次醒發。待生坯體積明顯膨脹變大,輕按表面蓬鬆有彈性時就醒發好了。這一步要注意,擺放時每兩個奶黃包中間留夠醒發的空間,否則等醒發好了相鄰的包子會擠在一塊。
05蒸奶黃包
醒發好的奶黃包用大火蒸15-20分鐘左右(蒸鍋上汽後計時),關火後蓋著鍋蓋再燜3分鐘,我們的奶黃包就做好啦。
這樣做出來的奶黃包不論是麵皮還是奶黃餡都非常鬆軟,奶香味十足,甜度也剛剛好,連吃幾個都不覺得膩。喜歡的話,收藏起來吧,找機會做給孩子吃,一定會大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