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愛立信、諾基亞等百年巨頭,三十多年前的華為公司實在是太渺小了,就好比螞蟻和大象的區別。
1987年華為成立的時候,公司沒有資金、沒有資源、沒有產品和技術,完全是白手起家。那時候的通信市場,完全是國際巨頭跑馬圈地的地盤,幾乎沒有國內廠商的立錐之地。
然後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時間,華為這個「小個體戶」公司就成長為龐然大物,它先是在國內市場上戰勝了國際同行們,然後又勇敢走向海外,披荊斬棘,在國際上取得了很大的競爭優勢。
有人說這是因為華為公司的產品價格低,我們不否認在創業起步時候華為採用過「低價策略」,因為不如此,華為就生存不下去。
但如果僅僅是靠低價競爭,那華為也贏不了財大氣粗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廠商。
實際上,如果我們去問一問華為早年的客戶,他們會告訴你當時的華為交換機並不是質量最好的,但華為公司的服務絕對好。
這才是華為能夠戰勝國際巨頭公司,贏得競爭的關鍵。
任正非說,「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大道至簡,最核心的商業成功法則就蘊含在常識之中,對我們創業公司來說,與其學那些花裡胡哨的管理方法論,不如真正研究透徹最基本的商業常識。
在商業世界離不開競爭,但我們也不要過度關心競爭對手,畢竟,企業應該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競爭對手為中心,只要我們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那贏得競爭對手,賺到錢,不過是自然的結果。
我見過很多行業的企業都沒有做到這點,它們表面也說客戶是上帝,要為客戶做好服務,但從實際結果來看,它們更多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只顧賺錢,很少站在客戶立場上去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