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9,我們團結拼搏,收穫滿滿、倍感自豪;鏖戰2020,我們奮力衝刺,信心滿滿、志在必勝!」
1月15日上午,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貴陽隆重開幕,省長諶貽琴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字字擲地有聲,句句時代潮音。
過去一年,苦幹篤定的「實」、與時俱進的「新」、求真務實的「變」成為省兩會代表委員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今年,攻克深度貧困最後堡壘任務艱巨,如何啃下「硬骨頭」?
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
改革怎麼切實深化?
社會民生熱點、難點能否解決?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四個必須」到各市州基層代表的昂揚面貌,從地方主政官員立下脫貧「軍令狀」再到政府號召乾淨幹事蔚然成風,會場上的各種「心聲」透著向脫貧發起總攻,為民生破難題的勇毅和執著。
民心所向,力之所往。在這些「心聲」裡,有你,也有我。
你我所思:脫貧以後會怎樣?
2019年,貴州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5%。
2020年,貴州定下目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成果全面鞏固提升。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響鼓重錘。省人大代表、織金縣官寨苗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華認為,「要讓貧困群眾知道,『靠人吃飯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滿倉』的道理,好日子從來都是幹出來的。」
脫貧攻堅的決心信心不能松,但更不應止步於脫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才能領著大家奔著致富去,奔著更美好的生活去。
在貴州省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中,「一鼓作氣打好脫貧成果鞏固戰」被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脫貧摘帽不解甲」成為代表委員們不謀而合的主張,作為已脫貧摘帽地區的人大代表,大方縣委書記佘龍介紹說,2020年已定為大方縣的脫貧攻堅鞏固年,將對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再提升,並繼續在「兩不愁三保障」上下功夫,同時發揮好產業和就業的作用,讓脫貧成果持續惠及百姓。
絕對貧困基本終結後,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從脫貧到致富再到全面發展,不僅包含物質收入的提升,更意味著精神面貌、思想文化上的「脫貧」。
「扶貧先扶智,教育是挖掉窮根的關鍵,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省政協委員、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陳舒說,學校與從江縣創新開展「結對助學」,貧困學生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轉變,「讓每一個貧困學子都找到自信,撕掉貴州絕對貧困標籤時將更有底氣。」
你我所想:日子以後會怎樣?
省兩會期間,「高質量」或許是僅次於「脫貧攻堅」的高頻詞。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地區生產總值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政府工作報告》中,「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成為貴州兼顧增長與轉型、應對壓力與挑戰的重要「法寶」,這一思想內核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共鳴。
「諶貽琴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幾次提到『高質量發展』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是我們未來行動的路線圖。」省人大代表、鎮遠縣委書記劉建新提到,提升脫貧質量,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推動2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營商環境,守牢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等都是鎮遠縣圍繞高質量發展抓落實的具體體現。
在另一個會場,省政協委員、省林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向守都同樣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作為兼有實施大扶貧、大生態建設職能的部門,2020年,省林業局將繼續按照省委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生態脫貧攻堅,進一步釋放林下經濟新動能。」
變則通,通則存,存則強。
「高質量發展」在省政協委員、貴州安捷豐茂物流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明浩看來,正是貴州以新思路推動經濟建設發展的創新,這幾年大數據的發展更促使貴州人民的發展思路朝著「融合共享」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你我所盼:幸福距離有多遠?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
《政府工作報告》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萬千群眾的心聲。
說到安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社會治安部分的內容非常少,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社會治安已經越來越好,也說明我們公安系統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和成果。」省人大代表、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築城廣場治安派出所教導員周躍感慨地說。
談及醫療,省政協委員、貴州醫科大學衛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喻國凍坦言,「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最關心的是群眾看病的問題。」並提出建議推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提高基層醫院的診療技術,真正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聊起民生,省人大代表、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晁忠瓊直接將普安縣農特產品「普安紅」茶帶到了會場,身體力行地做起了推廣。
扶貧、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始終是代表委員們口中離不開的主題。
2020年,貴州省「十件民生實事」從建設幼兒園到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從提升改善縣鄉公路路面到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從老舊小區改造到新建公益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可以說巨細無遺,點滴總關情。
向民生問事、問情、問政、問計,代表委員們將政府實事與民眾訴求銜接,為幸福美好的明天構築起橋梁。
撰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韋一茜
編輯設計:任詩音 劉思博
統籌:晏海豔
編審:王璐瑤
您還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