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商船沉海千年,量身定製「水晶宮」,文物多到堪比省級博物館

2020-12-24 24小時全接觸

首先我們要介紹一個人他叫張威(化名),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但是與其他的考古工作者相比,張威又有點不一樣,他從事的是水下考古,也就是專門探查在水底的歷史秘密,張威從事水下考古二十幾年來其實只有一個目標,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即使在進行其他的考古項目,那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的心裡始終只記掛一個地方,那是1989年,這個時候的張威才剛從事水下考古,沒多久他代表水下考古隊來到了位於南海的廣東陽江海域。張威回憶說那段時間有一隻英國考古隊曾在這附近試圖尋找一條十九世紀沉沒的英國商船,結果英國商船沒找著卻撈上來了一些讓人意外的東西「瓷器碎片」。

等到這些零零落落的瓷器碎片來到張威手裡的時候,他也吃了一驚,大海深處發現了瓷器碎片,難道說在這片海底有一艘中國的沉船嘛?張威頓時有些激動,連忙就奔著這片海域來了,可接下來的行動卻不像張威想的那麼順利。當時畢竟是八十年代,咱們考古設備和技術都有限,而張威其實也是第一次來這麼遠的海上,困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當時水下能見度也極差,淤泥很厚基本上什麼都看不見,他與隊友一個月的時間來回搜尋了十幾平方公裡,也沒有任何發現,於是便準備放棄返航,就在返航途中,突然探查的機械爪有了反應,於是張威決定再試最後一次。

就這麼一試張威沒想到竟然讓他魂牽夢繞了二十三年,而整個中國考古界也因為這一次的嘗試翻開了完全新的一章,當時張威潛下水在淤泥裡摸索著,突然摸到了兩件東西,於是他將東西帶了上來,一個是瓷器碎片,一個是宋代的銅錢。張威本想再次行動證明自己的猜想,但天不遂人願,他再沒發現什麼,甚至到最後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他的探尋工作只能暫時畫上句號。

帶著滿腹的遺憾,張威離開了這片大海,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張威也陸續有了其他的水底發現,但是始終張威都覺得自己好像還有一個重大的使命沒有完成,他的心遺留在了那片海域,2002年的一天,張威接到通知,讓他繼續完成一件停滯了十三年的工作,這回張威和隊友們一起一次次下海,一次次在泥沙之中探索,同時藉助一些探查儀器的幫助,不斷的清理淤泥,這樣的工作足足進行了三個月,最終一聲歡呼聲傳來了。

海底出現了碼放得整整齊齊的瓷器,打撈工作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那些白潤光亮的瓷盤瓷碗一件一件被打撈上來,它們不僅保存完好,而且數量不可估計,打撈上來的瓷器進行鑑定發現這些全部都產於宋朝,張威突然覺得,這海底很可能有一艘宋代沉船。而且張威在清理中真的摸到了掛船帆的木桿,而且讓人驚奇的是,這船沉在海中近千年,木頭竟都沒有發黴腐爛,而且經過繼續發掘,張威發現淤泥下竟是一條完整的船。

隨後經過大家商議,決定將船整體打撈,為此大家為這艘沉船量身打造了一座「水晶宮」,內部模擬著沉船在海中的環境,以保護沉船不會遭到破壞,考古學家將沉船命名為「南海一號」,隨著沉船被安置妥當,裡面的文物也被清理出來,不論是對船艙的探尋,還是海底的繼續挖掘都沒有停止,直到2010年南海一號出水的古代文物多達六千多件,專家分析這很可能只是十分之一的數量,南海一號真正攜帶的寶貝應該有6-8萬斤,這個數字可能一般人都不清楚究竟意味著什麼,這麼跟您說吧,一個省級博物館的藏寶量估計也就這麼多了。

對於南海一號是何人經營,有人猜測它是一艘商船,但它因何沉船也沒有明確證據,當年對於沉船上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災難,但是對於滔滔歲月長河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形式的饋贈呢?因為有了它近千年的沉睡海底,才有了我們今天觸碰歷史的機會,它的每一截殘木斷臂,每一個青瓷玉琚留給我們的都是上千年的一筆一畫。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看沉寂千年的「黑石號」出水珍品
    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黑石號」沉船是一艘唐代往來於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商船,揭示了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熙攘往來的盛況。此次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展覽將於9月15日免費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 鹹陽博物館,文物一萬多,三千彩繪兵馬俑,再現西漢皇家衛隊形象
    但是兩個城市的GDP差距比較大,西安作為副省級城市,GDP達9321億元,鹹陽是2195億元,鹹陽GDP不足西安的四分之一。西安有多個國家一級博物館,像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還有碑林,半坡,以及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館等等。鹹陽文物景點達4951處,鹹陽文廟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的鹹陽博物館,就坐落在1371年,也就是明洪武四年,建造的鹹陽文廟上。
  • 夜遊廣州博物館 品味兩千年歲月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大洋網訊 珠江夜遊後從天字碼頭上岸,沿著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一邊感受廣州繁華的夜生活,一邊品味千年古道的歲月悠悠,不知不覺走進夜間開放的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領略廣州兩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欣賞完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名畫佳作,再夜觀麓湖、白雲山,最後品嘗一道老西關瀨粉……隨著廣東廣州文商旅不斷融合發展,包括廣東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在內的
  • 1200年後榮歸故裡,上海博物館特展,黑石號「寶曆風物」
    上海博物館在辦一個有關「黑石號」的特展,你們知道嗎?反正我是前幾天在飛機上的雜誌上剛看到,今天就特地趕去上海博物館一探究竟。「黑石號」是什麼?它是一艘沉船,一艘9世紀的阿拉伯貿易商船。像長沙的馬王堆是墓葬文物,西安的何家村是遺世的珍品寶藏,總得來說這些寶物在被埋土之時,其主人都是希望他們永遠不要被打擾,因此都是主人的稀世珍寶。可這「黑石號」不一樣啊,這壓根兒就沒想到會被買入大海,所以在當時而言,船上存放的並不是珍寶而是商品,雖然當時顯得很普通,但穿越千年,如今看來就是文物、是珍寶。
  • 博物館大揭秘:德陽究竟有多少件館藏文物?五位數!
    有人說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觀博物館說到博物館你知道咱德陽有多少個嗎>又有多少館藏文物剛開始小編也是被問到摳腦殼不過記者從市文旅局得到了最新情況↓↓↓目前,全市有博物館(紀念館)11個,其中包含國家一級博物館
  • 廣州博物館裡觀賞文物 中英文對照結婚證書 防禦海盜銅炮威力無比
    廣州博物館,在越秀山鎮海樓,這座鎮海樓,距今六百三十八年歷史,有五嶺以南第一樓的美譽。廣州博物館,1929年對外開放,在全國領風氣之先。廣州博物館和鎮海樓的外觀是這種紅砂巖的風格,看起來古老渾厚。清代廣州八景之一的鎮海層樓,現代越秀層樓,都和鎮海樓有關。
  • 世界三大著名古沉船博物館的歷史及展陳設計
    以古代沉船為原型而建造博物館,肯定是有它自身的價值。但古代沉船那麼多,也不是都能夠以此來建造博物館的。現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館,世界上有三個: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瑞典的瓦薩博物館、中國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6月13日,上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正式開啟,78處文物建築向市民免費開放,跟著老建築去探尋城市的根,受到市民歡迎,尤其是首次對公眾開放的商船會館。當年的會館入口,是高大方磚砌的門頭,正門好像是一座城門,兩側放著兩隻石獅。
  • 阿克蘇博物館一尊掃描件文物,再次見證佛教文化的東西融合
    5月10日,我們來到新疆阿克蘇市友誼路多浪河二期對面的阿克蘇博物館,感受千年時光和歷史風雲,聆聽曾經的佛教文明和天籟佛音,見證人類社會在發展中的歷史歷程。走進阿克蘇博物館展廳,我們分別觀看了館內的阿克蘇地區出土文物、阿克蘇民族民俗文物和新疆古代錢幣等三大類文物藏品。這些陳列的文物,向世人展現了阿克蘇地區「龜茲、多浪」兩大文化品牌,讓觀眾深深地感受到了阿克蘇地區厚重的人文和歷史。
  • 深圳博物館重啟文物大展
    近日,深圳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舉辦的「東南多勝事——雷峰塔與吳越國佛教藝術展」正式啟幕,這也是深圳博物館疫情後重啟迎來的首個文物大展,將持續至10月11日。本次展覽是深圳博物館慶祝特區40建立周年的獻禮之一,也是深博「中國佛教藝術」特展系列的又一重要項目。
  • 展訊|琴江遺珍~三門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油畫寫生藝術展
    從六敖、亭旁包家、邵家等地出土的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蹟。目前全縣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19個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縣級文保點64處。面對著如此豐富的人文資源,宣傳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文化遺產,已成為我們這代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 來西溪溼地博物館,讓你穿越回宋朝的「南宋記憶」主題展
    西溪溼地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的國家溼地公園。國內唯一以展示中國溼地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館內共有四個主廳,分別為序廳、溼地與人類廳、中國廳和西溪廳。西溪溼地內的中國溼地博物館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娛樂於一體的專業性博物館。西溪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溼地內設置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溼地科普展示館,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區設有多處觀鳥區及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我們常常會看到中國的一些寶貴文物出現在外國拍賣的消息,中國有許多寶貴的文物流失海外,令人非常痛心。宋朝的鳳冠如今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珍貴的中國瑰寶「鳳冠」為何會出現在美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精髓,唱不盡的清平樂卻成了現在道不盡的惋惜。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象徵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
  • 叫「院」的省級博物館們,有一座以城市命名,卻是中國三大館之一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全國博物館名錄,國內目前名稱含博物院的省級博物館共有九座,以下排名不分先後:河南博物院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民國十六年始建於開封市,位於鄭州的新館於1998年落成開放,館藏來自於省內多地考古發掘的
  • 湖南省博物館年度原創大展開幕 再現宋朝慢生活
    湖南省博物館年度原創大展開幕。匡瀅攝  人民網長沙10月15日電 (匡瀅)15日上午,由湖南省博物館聯合12家文博單位共同主辦的原創大展「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開展,這是湖南省博物館本年度的原創大展,通過文物場景化的有機組合,創意化的展陳設計,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展體驗,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15日。
  • 正常運行三年以上 博物館可申請評級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國家文物局昨日公布了新修訂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及《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新《辦法》及《標準》降低了博物館初次申請評級的「門檻」,並減少了博物館評級的「硬體」限制。今後,凡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正常運行36個月以上的各類博物館,均可申請參加定級評估。
  • 博物館評級辦法新修訂,正常運行三年以上可申請評級
    資料圖 武亦彬 攝博物館評級辦法升級了,凡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正常運行36個月以上的各類博物館,均可申請參加定級評估。初次申請評級博物館降低「門檻」新版《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共21條,對博物館定級評估的對象範圍、組織架構、方式方法和監督管理等進行了詳細規定。關於評估對象,新版《辦法》規定,凡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正常運行36個月以上的各類博物館,均可申請參加定級評估。
  • 藏在鴨島海底的秘密——專訪青島市博物館館長邱玉勝 全新解讀青島...
    破土而出的文物,有一種泥土的清香,沉默地訴說著埋藏千年的故事。而沉在水底的文物,不再孤獨,它們在碧波中散發出別樣的光芒,不時地迎接好奇的來客,魚群和蝦蟹來了又去,千百年的時光在水中剝落、凝結,最後殘留在身的,既有唐宋詩詞歌賦之韻,也有元明金戈鐵馬之聲,與波濤一起,合奏出優美的歷史旋律。
  • 聽專家講雷峰塔地宮文物,深圳博物館疫情之後首個文物大展開幕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聽專家講雷峰塔地宮文物,深圳博物館疫情之後首個文物大展開幕&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0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