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文物局的全國博物館名錄,國內目前名稱含博物院的省級博物館共有九座,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河南博物院
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民國十六年始建於開封市,位於鄭州的新館於1998年落成開放,館藏來自於省內多地考古發掘的14萬件文物,蓮鶴方壺、婦好鴞尊、雲紋銅禁、武曌金簡、玉柄鐵劍、賈湖骨笛和四神雲氣圖等多件藏品為國之重器。
河北博物院
前身河北省博物館於1953年在保定成立,2014年河北博物院在石家莊揭牌開放。文物藏品15萬件,滿城漢墓出土文物中的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銅羊尊燈和鐵足大銅鼎均為代表館藏。
山西博物院
前身為1919年建立的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新館2004年竣工,目前藏品40多萬件。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展出三晉大地上的7個歷史專題和5個藝術專題。擁有鳥尊、侯馬盟書、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獸形觥、彩繪雁魚銅燈等多件鎮館之寶。
內蒙古博物院
前身內蒙古博物館1957年成立,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內蒙古博物院2007年揭牌成立。院內布展極具民族特色,從古生物化石到神舟飛船,從草原風情到馬背文化,力求讓參觀者了解一個立體而多元的內蒙古,匈奴鷹形金冠和薩拉烏蘇古人類頂骨化石為鎮館之寶。
吉林省博物院
1951年始建於吉林市的吉林省博物館為其前身,2016年在吉林省博物館和吉林省近現代史博物館基礎上組建的吉林省博物院在長春對外開放。館藏文物12萬件,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漢白玉耳杯和銀釉雞冠壺等為館藏精品。
安徽博物院
前身為1956年創立的安徽省博物館,2010年更名為安徽博物院,翌年新館建成開放。館藏文物超過十萬件,精品有戰國楚王鑄客大鼎、戰國鄂君啟金節、春秋吳王光鑑、春秋青銅龍虎大建鼓座、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南宋鑲金邊瑪瑙碗等。
福建博物院
前身為始建於1933年的福建省立科學館,2002年福建省博物館新館建成,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17萬件,其中精品有西周雲紋青銅大鐃、後唐波斯孔雀藍釉瓶、北宋李剛鐧、南宋褐色羅印花褶襉裙、明設色梅花天鵝圖軸等。
四川博物院
1914年創建於郫縣東嶽廟,後多次遷址和易名,2009年更為現名,同年新館對外開放。館藏文物達26萬餘件,珍貴文物5萬多件,包括東漢製鹽畫像磚、五代後蜀殘石經、北宋臘梅雙禽圖、清代格薩爾唐卡等精品文物。
南京博物院
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前身為民國二十二年創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也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經多次改擴建,形成一院六館的格局。因其特殊的歷史傳承,南院兼具省博和國博的屬性,館藏文物達43萬多件,包括抗戰時期南遷的清宮藏品在內的珍貴文物數量僅次於故宮博物院。2007年,南京博物院評出鎮館之寶18件,其中不乏戰國郢爰、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東漢錯銀飾青銅牛燈等國寶級文物。
當然,被稱作博物院的省級博物館名單肯定還在不斷增加中,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博物館更名為博物院,當然,是在具有相當實力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