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讀生日記,ID:zouduab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喜歡讀書的人,書店的誘惑,應該相當於喜歡喝酒的人,酒館的誘惑。
蔦屋書店在杭州開了店,據說是在中國開的第一家店。
忍不住去看看這個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
然後就在店裡的一個角落裡看了這本詩集。
如果我們「懷著愛惜這座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頭又復隨即消失的剎那的感覺之心」,想將他表現出來,那麼數行的小詩便是最好的工具了。——周作人
腰封上,周作人這句話確實非常貼切——用來評價《夕顏 日本短歌400》這樣一本詩集。
短歌,確實太短了。
特別關注了兩首,感觸頗深,記在這裡。
啊,諸君,
我們早日回日本吧!
大伴御津岸邊
青松,等著
我們的歸帆呢
——山上憶良
譯者說:此詩有題。山上臣憶良在大唐時,憶本鄉作歌,是山上憶良702年隨遣唐使來中國期間思鄉之作。
之所以對這一首印象深刻,原因有二。一是譯者注釋中『大唐』兩個字,一是短歌中『青松』兩個字。
前者談及大唐,且明確時間702年,那一年被稱作大唐詩歌開山鼻祖的陳子昂老師離開這個人世,否則很有可能與作者山上憶良相識,就像多年之後李白與阿倍仲麻呂相識一樣。
遺憾的是,人生不可重來。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錯失和生不逢時都讓人無能為力。
後者是因為職業病,只要與『松』相關,不論是一首詩,還是一段話,都自然而然的入眼,進而入心。
日本,是一個非常崇尚松的國度,也是一個把松產品開發得更好更充分的國度。據說,在日本,所有松產品都是真正的奢侈品。
箇中原因想必很複雜,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我們對松的認知太膚淺了,我們對松的研發和生產技術太落後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在這個領域可以達到日本人一樣的認知。
巖石旁的松樹
定也有其記憶:
看,千年後
如何樹枝都
俯身向大地
——小野小町
這是日本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女子留下的短歌,我同樣是因為其中的『松樹』才格外留意。
一個擅長抒發戀情的女子,卻也留存這樣一首理性又不乏詩意之作在人間,確也呼應了她傳奇的身份。
此外,這首短歌無意間見證和記錄了松樹的生命力,何止千年!
整本詩集中還有幾首也提到了松或者松風、松木門,但卻讀來毫無味道。實際上,這兩首也沒什麼太值得品味的味道,只不過讓我第一時間關聯起一些感觸,就忍不住感慨一下。
在某一首詩的譯者注釋中,我發現一首被譯者引用過來的詩,是英國詩人菲茨傑拉德英譯的波斯詩人奧馬·海亞姆的一首,同樣短小,四行:
一卷詩,一壺酒,一塊麵包,
在樹下——還有你
伴著我在荒野歌唱——
啊,荒野就是天堂!
我不知道這首短詩從波斯文翻譯為英文,詩意損失了多少,然後從英文翻譯為中文,詩意又損失了多少。只是,讀著這首短詩,感覺到這本日本詩集中的400多首短歌,都失去了顏色,不論是夕顏還是朝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