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平遙國際電影展和新浪微博聯合舉辦的「新浪潮論壇」迎來新的嘉賓——女性電影人陳衝。此次論壇圍繞「衝啊!女性電影人」主題,由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導演擔任主持人對話陳衝,暢聊女性電影人的成長與女性視角下的電影世界。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進入電影行業,陳衝的電影生涯光彩熠熠。1976年在電影《青春》嶄露頭角,《小花》斬獲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再後來赴美留學隻身闖蕩好萊塢,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從演員到導演,從中國到美國到又重返中國電影市場,陳衝於多個年代、地域馳騁,她已經融入了眾人的電影記憶,並與電影時代互為註解。
陳衝:因努力而入選 因清醒而抽離
與賈導的交談中,陳衝回憶自己進入電影行業的契機是一個只有一句臺詞的女遊擊隊員的角色。為了彌補零表演經歷,陳衝在劇組反覆練習唯一的一句臺詞,然而拍攝計劃卻無奈夭折。第一部戲不了了之,陳衝卻因為努力,被選進了演員培訓班。之後被謝晉導演發掘出演了《青春》,開啟了自己的電影生涯。《小花》《甦醒》也隨之而來。
陳衝向賈導坦誠,當榮耀和掌聲像潮水般鋪天蓋地湧來時,她沒有覺得開心,內心反而充滿不安和恐懼。輕鬆的成功和無數的喜愛,讓陳衝有種不真實感,基因裡的憂患意識讓她深覺自身的不足,於是決定參加高考讀大學,後來甚至赴美留學遠離國內電影圈。
《末代皇帝》開始 植根導演熱情
有些人,註定要走電影這條路。在美國求學的陳衝,最終還是闖進了好萊塢。
陳衝對賈導說,第一次參加國外的試鏡,看到幾百個女孩子候場,習慣國內選角模式的自己嚇得轉身就回了家。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文化差異和激烈競爭中,陳衝從龍套角色一步一步重回頂流。
陳衝憑藉《末代皇帝》闖入國際影壇,當聊到這部代表作時,陳衝表示和貝爾納多·貝託魯奇導演的合作經歷,對自己有著極深的影響,在演員生涯、導演事業以及生活態度上皆是如此。《末代皇帝》的拍攝過程長達八個月,各部門工作人員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藝術家,在劇組的耳濡目染讓陳衝更明確了自己對電影的熱愛和激情,或許導演夢的種子就是在那一刻種下的。
陳衝對貝託魯奇導演的敬佩溢於言表,她說導演對演員的了解和欣賞,能讓演員做到超乎自己的水平。優秀的導演能發現演員不自知的優點,進而激發出演員的潛力。劇組的攝影師在現場沉著仔細的工作態度,讓陳衝學到對待工作應有的認真和敬畏。回首過往,陳衝說自己第一次感受到電影的詩意,也是在拍攝《末代皇帝》的過程中。
不斷思考探索 開啟生活新角色
《末代皇帝》之後,陳衝重拾對電影事業的信心,相繼獻上《雙峰》《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經典作品。
不止於演員,作為導演陳衝無疑也是相當成功,處女作即獲得多項大獎。當被問到從演員到導演的轉變原因,陳衝直言是因為年齡。
三十歲之後,陳衝開始思考角色的意義。對於花瓶角色,「如果說我就這樣將就下去,似乎是在踐踏自己所愛的東西,就不太願意上場了,不太願意再表演了。」演繹了眾多角色、看過了無數的故事的陳衝,有一種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傳遞的衝動。而這份衝動和激情,陳衝說,「是一輩子都要懷念的」。
對話微博網友 探討電影表達
論壇的最後,陳衝也對微博網友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談到女性電影人在創作中面臨的問題時,陳衝表示,女演員會面臨年齡增長無戲可演的窘境,但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角色創作太程序化、太無趣導致的。而電影的形式和內容應該是結合起來的,當前的電影市場,的確缺乏內容。近年技術開始侵略藝術的領域,內容和藝術正在遭受威脅。而我們電影展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期待看到不同東西的觀眾看到個性的表達和情感,為表達者提供一個平臺。
在陳衝身上,我們看到電影人的自信與堅毅,自知與探索,自省與激情。不論哪個階段,都保持清醒的認知,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探尋新的環境,對電影保持熱忱和敬畏。期待陳衝導演在女性電影領域不斷創作,為大家帶來更多優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