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和虎牙一直是排名靠前的兩大遊戲直播平臺,早在2018年就有消息傳出騰訊分別向虎牙和鬥魚投資,並一直在推進兩個平臺的合併,如今虎狼之爭正式變成了抱團取暖。
「騰訊爸爸」是怎麼想的呢
10月12日晚,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已籤訂「合併協議與計劃」,根據協議,鬥魚將成為虎牙的全資子公司並退出股票市場,其股份全部由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收購。
騰訊多年前就開始分別向虎牙、鬥魚投資,其後正式牽線和推動了兩家科技公司的合併,遊戲直播行業也將迎來新的變化。業內認為,騰訊推動虎牙、鬥魚的根本目的在於鞏固其在遊戲直播的地位,一方面避免競爭,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優勢抵禦外敵。
這次合併計劃是騰訊第三次提出相關建議,甚至已經上升至騰訊科技總層面,幾方在今年6月份便開始談判。
鬥魚沒了?
部分網友認為鬥魚和虎牙合併後,代表著鬥魚就沒了,事實上這麼理解是不對的。
從目前得到的內部消息看合併後兩家平臺基本仍舊維持獨立運營態勢,鬥魚、虎牙按照市值進行1:1合併,財務交易形式也有先例。
鬥魚高管可能會全部留下成為新公司的高管層。只是董事會管理層合併成新的一屆,其中10人的董事會中虎牙CEO和鬥魚CEO各1人,剩餘8人都是騰訊系的。
至於既然雙方管理層並未退出新公司的管理,那為什麼是鬥魚股票退市呢?
因為虎牙的總市值比鬥魚大,而資本市場上的併購往往也都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所以這次合併並不是代表虎牙或鬥魚某一方從此消失,而是強強聯合,一致對外(大家來猜一猜都是誰吧)當然最終贏家還是騰訊。
問題來了,兩個都在榜首的科技公司為何選擇合併?
受新興企業的打擊,鬥魚、虎牙如今在市場上並不討喜,地位也在逐日下降。
去年開始B站、抖音也開始參與遊戲直播,而快手、抖音這種短視頻平臺以及B站這樣的平臺,更容易做電競賽事的延伸,這無疑給虎牙、鬥魚造成了用戶被分流的形勢。
當然短視頻平臺在用戶數據及引流方面絲毫不落下風,爭奪用戶觀看視頻時長也不可避免。
當然,虎牙和鬥魚也都有著自己的優勢,所佔市場份額總和接近80%。在嚴峻的外部競爭下,選擇強強聯手也不足為奇。
加之騰訊的推動,二者合併會對短視頻平臺形成壓倒性優勢,形成資源互補,流量共享,如果兩大科技公司齊頭並進,那麼遊戲直播的下一個王朝將會到來。
好啦,今天的討論暫且就到這,小編想問一下,大家覺得虎牙、鬥魚合併後應該怎麼稱呼好聽呢?虎鬥還是牙魚???評論下方一起來取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