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提出「人類是從猿人進化而來的物種」這一說法,起初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種觀點,尤其是那些推崇「上帝創造人」以維護宗教權威的人,在他們看來進化論的觀點是滑稽的,猿猴怎麼能和人類相提並論呢?放到現在來看,人類和猿猴之間依然存在較多的差異,例如尾巴的存在。
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動物都長有一個尾巴,尾巴的功能多種多樣,可用來驅趕蚊蟲,可用來發出聲音警告敵人,也可以用來充當攻擊性武器。與人類親緣關係接近的猿猴普遍都長出了一條尾巴,如果人類和它們同宗同源,那麼人類的尾巴去哪了呢?
上個世紀後期就已經有科學家關注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從基因層面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果不其然,科學家在對比了猿猴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之後,發現人類基因中依然存在著決定尾巴生長的基因,那為什麼出生的嬰兒屁股後面不會長出一條尾巴呢?
對此醫學專家表示,孕婦肚子中的胎兒形成後,通過檢測儀器依然可以看到類似尾巴的結構存在。但在胎兒形成大約一個月之後,這條小尾巴就消失了,準確地說它和脊椎骨融為一體了,成為了其中的尾骨部分。也就是說,人類體內依然存在決定長出尾巴的基因,依然有機會長出尾巴,只不過在出生之前它就自動退化了。
科學家表示,尾巴的退化最早要追溯到我們的祖先下樹,開始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由於某種原因,那個時期非洲大陸上的森林大面積減少,迫使大部分 開始在地面上生活。但由於地面上存在不少天敵,為了規避危險它們不得不學會直立行走。而在這種運動方式中,長尾巴的存在會影響到平衡性和速度。
如果不讓自己原本適於在樹林之間蕩漾的長尾巴變短或者退化,走上地面的猿猴必須在直立行走時翹起尾巴。姑且不說猿猴是否能一天都翹著尾巴,就算可以那也會消耗它們很多能量,因此它們為了適應環境,它們的尾巴退逐漸發生退化。人類並非沒有尾巴,只不過選擇性地將其隱藏了起來,以至於更適合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