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老舊小區「破牆合體」煥發新生!上海這個街道如何打破治理...

2020-12-22 騰訊網

紅褐色的居民樓外牆上,五彩斑斕的塗鴉賞心悅目;

整潔的小區道路上,30多個創意手繪窨井蓋令人耳目一新;

中央的小花園裡,綠色景觀映襯著各類健身設施,深受居民喜愛……

走進位於楊浦區江浦路街道的遼源花苑,你很難想像,這裡是由三個平均房齡超過30年的老舊小區「破牆合體」而成的。

以往,城市微更新往往發生在一個小區內,將三個小區合為一體,在全市範圍內十分少見。從打破物理圍牆、打破心理圍牆,再到打破治理圍牆,江浦路街道如何走出一條「城市更新」新路徑?23日下午,記者跟隨「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遼源花苑尋找答案。

打破圍牆,三個老舊小區煥發新生

遼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鐵路工房曾是3個相互獨立、僅有一牆之隔的小區。因為設施老舊、公共空間侷促、缺少管理,居民們天天投訴居住環境差,成為了江浦路街道多年來的一塊「心病」。

2015年起,以「睦鄰中心」建設、「五違四必」整治、「美麗家園」改造為契機,在楊浦區首創的「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助力下,楊浦區房管局聯合江浦路街道開展了「三區合一,一脈三園」的更新改造。

拆除圍牆、重塑空間、修復修繕……根據來自同濟設計院的「社區規劃師」出具的規劃方案,充分考慮了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建設,三個老舊小區「破牆合體」,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2018年10月,更新工程正式完成。居民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橫亙在三個小區之間的「打靶牆」被拆除,騰出的7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被打造成了社區中心花園,成為了居民們最愛「打卡」的休閒好去處。

與此同時,曾被圍牆阻隔的社區睦鄰中心成為了「居民家門口的會所」;居民們最關心的小區綠化、停車位均被優化;房屋外立面煥然一新,之前暴露的管道、電線以及架空線路等實現了管網入地;小區內通道也進行了重新規劃,形成了貫通整個小區的「大循環」,同時鋪設了瀝青路面,增設了門崗門禁,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改造後的小區還呈現獨特的「一脈三園」景觀:一條「健身康體脈」貫穿整個社區,把小區裡的社區休閒園、睦鄰文化園和健康活力園等「三園」串聯在一起。看著嶄新的居住環境,居民們紛紛交口稱讚。

打通心路,曾經的改造「反對者」轉而為小區「代言」

「朋友來做客,都說我們小區像新的商品房小區一樣!」親眼見證了自家社區的品質一步步提高,居民陳秀莉十分激動,逢人便要「炫耀」一下小區環境,講講更新的故事,時刻為小區「代言」。然而改造項目啟動之初,陳阿姨和老伴卻是堅決的反對者。

原來,陳阿姨的老伴是殘疾人,夫妻倆當初在這裡買房,就是看中底樓由原房主自行破牆開門搭建的「天井」。有了這個「天井」,陳阿姨老伴坐著輪椅可以直接穿過小區綠化帶進入自己家,十分方便。而這次改造需要把門封閉、將違建拆除。因此,夫妻倆態度明確:堅決不同意,甚至揚言「如果要封門,就將殘疾證明貼滿整個小區」。

聽聞此事,街道工作人員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上門耐心解釋。最終,陳阿姨和老伴被工作人員的真誠所打動,也理解了小區整體改造對改善所有居民生活環境的意義。夫妻倆不僅改變態度,還利用小區內的廢舊木材,自發製作了一些木柵欄贈送給社區,希望為美化小區環境出一份力。

在改造方案徵詢階段,類似陳阿姨的顧慮和反對聲音並不少見。為了助推改造,居民區黨總支引領「三駕馬車」同頻共振,成立以業委會成員、物業公司代表、黨員、樓組長、志願者等組成的自治團隊,開展居民意見徵詢和矛盾調解等工作。自治團隊總結了包括打通生命通道、增加停車位、擴大活動空間等13條因改造帶來的「好處」,並且充分利用遼源西路睦鄰中心等平臺,以及群團、志願者活動等載體反覆宣傳,消除了居民對於改造的顧慮。

改造完成後,自治團隊還牽頭開展了新家園徵名活動,居民們通過郵件、微信等形式踴躍參與,最終經過投票確定了「遼源花苑」這個名字,由小區裡的民間書法高手書寫鐫刻在小區入口處。

長效自治,從「物理合一」走向「化學融合」

「在方案編制的過程中,我們開展了多次居民座談,居民們在為小區共同出謀劃策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社區的了解,增強了歸屬感和認同感。」作為「社區規劃師」,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陸勇峰全程參與了遼源花苑的更新項目。在他看來,這個項目不僅是一個老舊小區改造的「工程」項目,更是一次通過社區共治完成的「空間創生」。「我們可以提供專業的設計方案和理念,但要居民滿意,離不開全周期全過程的公眾參與。」陸勇峰說,這次項目培育了居民們社區自治的意識。

的確,物理上的「破牆合併」只是一個開始,要實現真正穩定長效的優秀社區治理,還需要一些「化學反應」。居民區黨總支以此次改造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社區自治,讓居民群眾共商共議新小區的各類「身邊事」。

2018年5月,遼源花苑實現了統一物業管理。居民區黨組織在三個小區中精選了樓組長、黨員及志願者,成立了「遼源花苑黨群議事會」,議事會成員每月召開一次例會,邀請居委會、物業公司負責人一同參加,梳理管理漏洞,並督促物業公司進行整改,小區管理成效因此大大提升。

居民對小區管理滿不滿意,從物業費的收繳率就能看出。2019年10月,林廈物業公司已託管18個月,在三個業委會暫未合併的情況下,由居委會牽頭徵求業主意見,將三個小區的物業管理費統一調整至0.8元/平方米/月。雖然對部分居民來說,物業費漲了好幾倍,但意見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認可,大家紛紛主動到物業收費處繳費,並補繳了18個月的物業管理費,三個小區的收繳率都達到了80%以上。

今年8月7日,遼源花苑又召開第一屆業主大會,選出業委會委員7名,三個小區業委會順利合併。自此,「三區合一」真從物理融合走向了化學融合,實現了小區「共建、共治、共享」。

如今,遼源花苑的加裝電梯、適老性改造等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從「面子」到「裡子」,原本3個小區共438戶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社會治理專家、上海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羅新忠見證了項目的曲折和艱辛。他認為,遼源花苑項目體量雖小,卻反映了當下中國社區治理的部分現狀,體現了基層幹部和廣大社區工作者的施政智慧、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在進入存量發展、更新提質的新階段後,社區應該如何治理?」羅新忠說,江浦路街道的實踐很好地回答了這一「時代之問」。

文、視頻:蔣竹雲

圖:葉辰亮

編輯:祁駿

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巢湖亞父街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走進巢湖市亞父街道朝陽門社區老壩河小區,給人煥然一新的感受:嶄新光亮的外牆、乾淨整潔的地面、多彩絢麗的牆彩、有序停放的車輛、通暢的生命通道……這個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如今舊貌換新顏,躋身「高顏值」行列。
  • 順民意惠民生 即墨潮海街道老舊小區改造交出「金華答卷」
    年7月至今,即墨潮海街道金華社區金華苑小區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從前那個水、電、暖管網老化嚴重、雨汙混流、私搭亂建、沒有防盜門的老小區,正在煥發著新生機。2020年6月,為推進青島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深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市辦實事要求,公布計劃改造的111個老舊小區項目。
  • 濂溪區十裡街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祥報導:走進濂溪區十裡街道707所小區,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光彩靚麗的風景線——地面更加光亮平整,草地綠植碧綠盎然,樓棟內外煥然一新,違章搭建拆除了,空中「蜘蛛網線」不見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類停放區、健身和休閒娛樂區、生活晾曬區、功能活動室等科學規劃井然有序……老舊小區重新煥發了精氣神,居民心中增添了舒坦勁兒
  • 黃巖:老舊小區煥發「第二春」
    為了充分發揮老舊小區改造在「永寧江時代」發展大局中的助推作用,從今年開始,黃巖區正式啟動了新一輪的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計劃,並在合理謀劃、系統改造、資金籌措等方面加大創新舉措,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取得更大實效。其中2020年實施海棠新村(一~四區)、西江新村(一~三區)、前洋頭(一、二區)、南城新村、南苑新村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將煥發「第二春」,滿足人們對橘鄉美好生活的嚮往。
  • 湘潭嶽塘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居民新生活
    嶽塘街道新建的文化廣場,附近居民正在健身。紅網時刻記者 陳彥兵 湘潭報導「黨群攜手破難題,老舊小區展新顏,環境變美房價漲,居民喜樂不搬家。」最近,湘潭嶽塘區嶽塘街道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字裡行間透露出居民們對老舊小區改造後的滿滿幸福感。今年以來,嶽塘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載體,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改造老舊小區面貌,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有人在家嗎?我們是社區黨員志願者。」
  • 瀘州龍馬潭區紅星街道 「量體裁衣」治理小區
    小區幫幫團負責人先小東告訴記者。這個幫幫團,成立於今年疫情期間,黨員志願者自發為居民代購所需商品。而在疫情結束後,幫幫團延續了下來。如何激發更多的力量參與其中?紅星街道針對成熟小區、老舊小區等,探索在小區成立黨支部,打造智慧小區,通過收集、解決問題,不斷推進小區治理提檔升級。通過黨建引領,在各小區「量體裁衣」,發揮小區黨員先進性、示範性,促進基層治理再上新臺階。黨建+智慧讓小區實現自我管理「大人要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 ...廊坊一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來了!(附2020年廊坊市老舊小區改造名單)
    【城事】廊坊一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來了!本項目為2020年廊坊市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一期項目,項目涉及改造3532小區,涉及樓宇22棟,建築面積90000平方米,1482戶,受益居民4758人。主要改造內容包括單元防盜門、車輛識別系統等安全問題工程,房屋牆麵粉刷、排水管網改造等居住功能提升工程,路面整修等環境治理工程 。主要改造內容包括安全問題改造、居住功能提升及環境治理。
  • 泰州海陵城北街道黨建引領 給老舊小區築起「防火牆」
    本報訊(記者 顧佳 通訊員 張俊)近日,海陵區城北街道京都花園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裝置安裝完畢,將徹底解決長期以來因為高空拋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今年以來,海陵城北街道黨工委將老舊小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確定為「書記項目」,著力在黨建引領、重點整治和長效治理上下功夫,以高質量「書記項目」攻堅四類消防安全隱患,破解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難題,為老舊小區築起消防安全「防火牆」。據介紹,城北街道現有居民小區37個,其中老舊小區34個,為建築密集的平房區、年代久遠的多層小區以及少部分小高層小區,消防安全隱患突出。
  • 建湖縣近湖街道:以密集攻勢開展老舊小區環境整治
    中國江蘇網9月21日鹽城訊 在建湖縣近湖街道季埝社區的人和新村小區,調集的80餘名農民工,對小區雜樹雜草、亂堆亂放的集中整治;在太平村的潤元公寓,派出了70多名志願者和勞力,開展毀綠種菜、野廣告清理;位於城郊的近湖社區翠谷玉苑小區,組織120多名執法人員和保潔員對私拉亂建、私佔公共空間種植藤蔓瓜果進行集中治理
  • 南京老舊小區電動車充電難題怎麼破
    交匯點訊 電動自行車充電導致的失火事故屢見不鮮,事故背後的「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現象屢禁不止,這一難題如何破?交匯點此前報導戳這裡。想實現充電安全和便利,能否兩全其美?交匯點記者今天再次實地探訪,發現南京已有不少老舊小區通過安裝充電樁的方式,率先讓小區居民實現「充電自由和充電安全」,消除了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
  • 民生幸福樹標杆 堅持圍繞「三個最」,錢塘新區高品質描繪老舊小區...
    今年,錢塘新區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計劃中涉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有5個,其中臨江街道臨江佳苑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被列入杭州市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位於杭州市蕭山區臨江街道緯六路1077號的臨江佳苑小區,總建築面積193571平方米,共有住宅樓幢67幢,住宅單元155個,住房1696套。
  • 鄭州惠濟區28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
    惠濟區符合改造條件的老舊小區共有28個,涉及戶數6948戶,樓棟數146棟,建築面積約為57萬平米,房屋建設年限多為2000年以前的企事業單位、工廠家屬院等小區,少部分為商品房小區,總投資額約1.7億元。
  • 老舊小區換新顏,楓林這些書記都用了哪些「法寶」?
    ,助力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社區管理效能,一直是楓林街道關注的焦點!最近,楓林街道有三個居委先行先試,在社區治理中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來一起看看吧!如何營造一個更適宜老年人居住的環境,成了天四居委亟需攻克的難題。為確保小區整治順利推進,天四居委在實施過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積極發揮小區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動黨員在居民群眾中主動發聲。目前,天四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已穩步推進。
  • 鄭州惠濟區28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_手機網易網
    2019年以來,為打造宜居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惠濟區堅持黨建引領,直面社區治理的難題與痛點,通過對轄區環境「髒亂差」的無主管樓院進行精準分類,在黨建引領下統籌各方力量參與樓院治理,探索按類別管理模式,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
  • 【民生維度】「心橋」治理模式創新 解決老舊社區「頑疾」
    新華網重慶1月2日電(歐陽虹雲)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停車位、缺乏物業管理、環境髒亂差……這些往往是老舊小區的通病。如何讓老舊小區居民安居樂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重慶巴南區創新性地實施「心橋」治理模式,將機關力量進一步向社區下沉,夯實最基層治理單元,解決了部分老舊社區環境的「頑疾」。
  • 武漢這些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
    小區建設年代久遠, 面臨水電老化、 園林雜亂等問題, 可申請老舊小區改造嗎? 老舊小區改造具體改造哪些項目? 改造計劃如何實施?
  • 房型特殊/電壓不符/道路狹窄...來看這個老舊小區如何破除萬難加裝...
    房型特殊/電壓不符/道路狹窄...來看這個老舊小區如何破除萬難加裝電梯 2020-12-07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 基層之治|楊浦三個小區圍牆被推倒,居民竟然拍手叫好?!
    遼源西路190弄,桂花樹下,一個阿婆帶著水壺坐下長廊下讀報;睦鄰中心(小區活動中心),一群爺叔阿姨在桌球室裡「乒桌球乓」、「嘻嘻哈哈」;閱覽室裡,有一群人在讀報、有一群人在品茶,還有一群人在畫著國畫……有誰會想到,眼前的美好,竟來自楊浦區三個微型小區的「破牆之作」。
  • 老舊小區成功逆襲!央視聚焦報導上海徐匯民心工程
    「十三五」期間,上海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通過舊城改造,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改善社區環境,擴大公共空間,讓人民群眾生活有更多的品質,更加幸福。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如何實現「三無小區」物業全覆蓋?德州廣川街道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這是德州市德城區廣川街道轄區內「三無小區」過去的生活狀態。今年以來,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廣川街道全力推動「紅色物業」創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動員八方力量,推動50餘個三無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