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外傳預售成績僅次於復聯3,相比黑豹翻了1倍

2021-01-10 貓眼電影

日前,《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已宣布定檔2018年5月25日,內地與北美同步上映。今天該片又一次傳來好消息:據北美票務網站Fandango稱,《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在當地時間周四晚開啟預售,在正式開畫前24小時的預售成績僅次於《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相比《黑豹》翻了一倍。看來美國人真的很喜歡星戰呀,按網友的話說,星戰在美國的地位就像西遊記在中國的地位。

此外,該片還曝光了首支片段,190歲的楚巴卡臨危不亂,在千年隼遭遇猛烈攻擊、韓索羅和「龍媽」手足無措之際,楚巴卡實在看不下去了,輕輕鬆鬆力挽狂瀾,真的有些莫名呆萌。

話說迪士尼的片子好厲害,前有《復聯3》《黑豹》,後有《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真的不服不行。對此,影迷們紛紛表示:「行了行了,迪士尼今年又是第一,我們知道了」「 迪士尼五月份要瘋」。

相關焦點

  • 星戰新作《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預售大賣:僅次於《復聯 3》
    IT之家5月5日消息 美國當地時間5月4日,由盧卡斯及迪士尼聯手打造的《星球大戰》外傳電影《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英語:Solo: A Star Wars Story,以下簡稱《索羅》)正式開啟預售。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索羅》預售相當火爆,首日戰績在今年裡僅次於《復仇者聯盟3》。
  • 迪士尼發2018片單,復仇者聯盟3領銜,星球大戰外傳、超人總動員2
    1、《黑豹》,《復仇者聯盟3》,《蟻人與黃蜂女》。首先當然是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其中不僅有《黑豹》這樣雖然是單人電影,卻未映先火的嘗試性大片,《黑豹》的全黑人陣容,及背景設定在非洲神秘國家的故事都是超級英雄中比較特別的題材,而從目前來看,影片的宣傳效果很好,影片在開始預售24小時的成績超越《美國隊長3》登頂漫威第一,上映時的口碑給力的話,很可能成為開年第一爆款大片。
  • 《星球大戰9》今日開啟預售 票房超《復仇者聯盟》
    據外媒報導,《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周一足球之夜》(Monday Night Football)的中場休息時間首發了終極預告,電影的預售於今日開啟,預售票房成績喜人。據票務平臺Atom Tickets轉發消息,該片在其平臺首個小時的預售成績超過了《復仇者聯盟4》45%,創下新紀錄。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又把網站搞癱瘓了!
    《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或簡稱 Rogue One)是一部美國史詩太空歌劇電影,為《星球大戰》電影系列中第一部外傳,講述銀河帝國建立後,一群反抗軍計劃偷走死星計劃書的行動。電影時間線位於《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和《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之間。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球大戰也流行中國元素!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伴隨著整個星球系列的問世。星戰逐漸正在成為流行的代名詞。所以在時隔四十年的今天星戰系列依舊是死忠粉黨們的心頭至愛。去年12月系列新秀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北美上映。票房在意料之中,一路飆升。
  • 《星球大戰9》一小時預售超《復聯4》,或成北美首部破10億電影
    10月22日,《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以下簡稱《星球大戰9》)已經開始在北美地區進行預售了。據北美地區的專業預售網站的數據顯示,《星球大戰9》在預售的第一小時裡,其預售的票房已經遠遠超過了《復仇者聯盟4》。甚至超過了45%!
  • 北美票房:《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奪魁
    中新社洛杉磯5月27日電 (記者 張朔)儘管開畫成績低於預期,新上映的《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Solo: A Star Wars Story)仍以絕對優勢贏得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北美票房統計網站boxofficemojo.com5月27日公布電影市場數據,43部影片周末票房報收約1.76億美元,環比下跌16.1%。作為本期榜單十強中唯一的新面孔,動作冒險片《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自25日上映以來,三天票房進帳約8333萬美元,成為最新一輪票房卡位戰最大贏家。
  • 黑豹、復聯3之後,迪士尼又一力作,星球大戰外傳,震撼登場!
    上周《復聯3》票房歷經沉寂,到周末爆發,再次單日票房破億,順利突破19億大關,劍指20億,《超時空同居》歷經口碑發酵,三天斬獲2億,年度恐怖佳作《寂靜之地》首日票房創進口恐怖片紀錄!本周星戰系列外傳《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即將與北美同步公映,2016年度喜劇電影《完美陌生人》也將登陸內地院線。提名22屆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的《西小河的夏天》也將上映,作為導演的處女作,便入圍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 值得期待!接下來就來看看,本周都有哪些電影值得期待!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優惠購票來啦!
    2017年第一部進口大片《星球大戰外傳
  • 沃維克·戴維斯加盟《星球大戰:韓·索羅外傳》
    沃維克·戴維斯加盟《星球大戰:韓·索羅外傳》 時間:2017.07.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馬夋 分享到:
  • 《星球大戰外傳》上映 姜文甄子丹並未「打醬油」
    :張曦 定檔海報  中新網1月6日電 記者獲悉,由盧卡斯影業製作、迪士尼影業出品、中影/華夏聯合發行的超級大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今日在全國上映。
  • 外傳比正傳好看?《星球大戰:韓索羅外傳》4大看點
    雖製作拍攝過程風波不斷,但《星球大戰外傳:韓索羅》最後交出的成績及格,。電影內容除了述說韓索羅的來歷,也拍出了韓索羅怎麼認識千隼號的原主人、如何進入走私領域。可以說電影呈現了年輕時韓索羅經歷過的幾個重要事件,讓影迷對他有更多了解。
  • 迪士尼越閃耀,星球大戰越黯淡
    《星戰7》,8.1億;《星戰8》,2.67億;《星戰9》,上映3天票房仍未破億,貓眼最新票房預測是1.7億。加上外傳在內,這部星球大戰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僅僅比票房大撲街的《遊俠索羅》略好一點。可迪士尼應該發愁的是,票房糟糕的不僅是一直扶不起來的內地市場,在星戰的老本營北美市場,影片表現也許更令人悲傷,這部預售一小時就超越了《復聯4》的太空史詩首映場斬獲票房4000萬美元,提前場成績躋身北美影史前五位,聽起來很厲害?可是2017年同期,《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在提前場錄得4500萬美元,《星球大戰7》更是達到5700萬美元。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今日公映 預排片首周末超五成
    作為星戰系列的首部外傳電影,該片不僅展現了氣勢恢宏的宇宙戰場和栩栩如生的外星生物,國內演員姜文和甄子丹不再「打醬油」,而是作為主演雙雄聯手對敵的精彩表演也令中國影迷期待。截至昨日18時,影片在內地預售票房已達兩千萬元。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豆瓣、爛番茄、IMDb評分高嗎?
    自從12月16日上映以來,加裡斯·愛德華斯執導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非常輕鬆的佔據了票房榜首位置,這部影片目前在美國國內的票房已經達到了4.397億美元,全球票房則是7.9億美元,目前《俠盜一號》已經成為好萊塢史上聖誕假期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去年12月上映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Star
  • 星球大戰外傳: 俠盜一號 火了!
    隨著《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上映,各玩具廠商也鋪天蓋地推出周邊相關商品來滿足星戰粉絲們想收集的欲望!來來~吸粉戰鬥開始!(黑+白 才好看~)Hot Toys《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K-2SO 1/6 機器人作品在電影「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曝中文版人物海報預告
    由盧卡斯影業製作,迪士尼影業發行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今日曝光一支中文版人物預告和六款中文版人物海報,菲麗希緹·瓊斯、迭戈    六大主角亮相 感官刺激爆棚    聚集在《星球大戰》系列大殺器「死星」的巨大陰影下,義軍如何化解銀河危機?《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人物預告開篇便交代了故事背景——一個絕密任務等待著「俠盜一號」這個團隊去完成。從獨行俠到情報官、從武器專家到武術高手,每一位主角都將在影片中各顯特色力挽狂瀾。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熱映 填補「正傳」和「前傳」的空白地帶
    自從迪士尼買下盧卡斯影業重啟《星球大戰》系列之後,北美票房又多了一個新的爆棚級增長點,而影迷們也多了一個「有生之年」系列。迪士尼重啟「星戰」的大計劃顯然籌謀已久,一上來就以一年一部的高頻率不斷推出新作,除了觀眾已經看到的兩部,2017年還會有《星球大戰8》上映,2018年以漢·索洛為主角的星戰外傳電影也會在暑期檔上映,而《星球大戰9》目前也已經排定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影評:「星戰」是我們年輕的血液
    作者:韋其江《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如「赤夢彩雲間,震雷齊聲奏」,將星戰迷的熱情和夢想全部引爆,獨攬1.55億美元的同時,新年開門就翻紅,不負眾多影迷期待,稱該影片為「獨喜奇異愛香,願與同來醉花陰」的掌中愛寶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系列
    星球大戰外傳——《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故事發生在《星球大戰:新希望》之前,這是一部外傳,情節及線索相對獨立於現有的《星球大戰》七部電影。《星球大戰:新希望》開頭的滾動字幕中曾提到過這個事件,但在現有的星戰電影中並沒有對其做過詳細說明,而《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則將詳細講述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由加裡斯·愛德華斯導演,凱薩琳·甘迺迪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