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9》中美票房都輸了?迪士尼越閃耀,星球大戰越黯淡

2021-01-10 肥羅大電影

原力黯淡。

《星戰7》,8.1億;《星戰8》,2.67億;《星戰9》,上映3天票房仍未破億,貓眼最新票房預測是1.7億。加上外傳在內,這部星球大戰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僅僅比票房大撲街的《遊俠索羅》略好一點。

可迪士尼應該發愁的是,票房糟糕的不僅是一直扶不起來的內地市場,

在星戰的老本營北美市場,影片表現也許更令人悲傷,這部預售一小時就超越了《復聯4》的太空史詩首映場斬獲票房4000萬美元,提前場成績躋身北美影史前五位,聽起來很厲害?

可是2017年同期,《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在提前場錄得4500萬美元,《星球大戰7》更是達到5700萬美元。

提前場成績比前作倒退11%還不算,根據最新數據,影片北美首周末三天有望進帳1.85億至1.9億美元,這個開畫成績在今年將僅次於《復聯4》的3.57億美元,但卻遠不及「新三部曲」前兩部的2.48億美元和2.2億美元,目前看來,《星球大戰9》開畫比前作倒退已是必然。

再結合影片的糟糕口碑——爛番茄指56%, IMDb6.8分,豆瓣6.6分,無論如何挽尊都必須承認,這個史上最強IP正在陷入衰

事實上這個盧卡斯的經典IP重啟以來一直飽受爭議,可是從1977年斥資1100萬美元的《星球大戰》上映以來,這個戰無不勝的系列似乎還從未遭遇近期這樣的接連兩場票房挫敗,《遊俠索羅》2.5億美元成本僅僅換回3.9億美元。

外傳輸了還情有可原,可是《星戰9》是新三部曲的最終章,不僅承擔著為新階段收官的重任,還本應安撫星戰迷的情緒,但現在的票房顯示:幾乎所有人都對這部最新作品失望。

《星戰9》本不被允許失手。但曾經帶著《星戰7》完美歸來的J·J·艾布拉姆斯還是失手了。

星戰系列依然可以以布局未來的方式思考,但留給迪士尼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迪士尼一定會用上所有的經驗讓《星戰10》完成翻盤,但如果錯的就是迪士尼怎麼辦?

《星球大戰》內地票房衰退史

《星球大戰》系列為什麼在中國市場就是玩不轉?

這個問題無數人已經說過無數遍了,沒關係,我們再說一遍。

《星戰9》的內地票房有多糟糕呢?非常非常糟糕。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獲得了該系列最高的全球20.68億美元,在內地取得8.25億元票房的時候,大家還在討論星戰票房為什麼不爆。

實際上「星戰」系列在內地票房就沒爆過。

1999年喬治盧卡斯的「星戰」前傳推出,星戰系列才在內地正式上映,換句話說,星戰系列經典三部曲並未在內地院線登陸過,這顯然構成了星戰系列在內地市場是致命傷。

即使上映了,《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上映日期還相較北美晚了半年之久。

但影片還是在中國席捲了3300萬元票房,位列當年國產票房榜第二位,僅次於葛大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卻讓我看到光明的」賀歲電影《不見不散》。

此後,「星戰」系列正式入駐內地市場。

2002年、2005年,盧卡斯打造的《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分別在中國取得了,4500萬元、7554萬元票房。分列當年國產票房4、5位。

嚴格來說內地市場的星戰粉主要是「星戰前傳」三部曲培育的,這一批忠實觀眾仍是如今「星戰」電影的主力觀影人群。

可是2016年《星戰7》大賣之後,星戰系列在內地就賣不動了。

情況每況愈下:《俠盜一號》4.28億元,《星戰8》2.68億元,《遊俠索羅》1.06億元、《星戰9》如無意外也難破2億……

實際上,針對中國市場,迪士尼已經在作出戰略調整,從1999年相差半年上映,到2015年相差20天左右時間,《俠盜一號》還啟用了甄子丹、姜文,等到今年《星球大戰9》已經提前兩天開啟超前點映。

但仍然未能喚起中國觀眾的共鳴。

《星戰9》更成為內地市場票房滑鐵盧。

為什麼中國觀眾就是不愛星戰?首先,科幻類型始終不是中國觀眾最愛的類型,《流浪地球》很成功,但那是有全民愛情情懷的加持,不是觀眾真的愛上硬科幻。

其次, 「星球大戰」宇宙太複雜,順序也紛雜,正傳、前傳、外傳、後傳交替創作,「原力,絕地武士,西斯武士,光劍」每一個名詞都有所耳聞,卻無法讓新觀眾真正了解,難以形成諸如「漫威」品牌辨識度極高的品牌。

簡單來說,不出圈。

三是好萊塢電影正變得越來越套路,觀眾也對於好萊塢產生了審美疲勞。

最根本的還是文化隔閡。

《星戰》系列的內核可以有很多的解讀,但原力的光明面和黑暗面,本質上是一種美國的信仰文化,那種古希臘史詩般的情懷與中國觀眾太遙遠了,而且作為正義一方的義軍在劇情發展過程中始終是處在極其劣勢的位置上,正方絕地武士團動不動被團滅,太不符合如今中國觀眾需要的爽感。

以上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星戰系列在中國市場吃不開,但還無法解釋《星戰9》為何票房表現如此糟糕。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星戰9》口碑也撲街了。

J·J·艾布拉姆斯這次的懷舊牌為什麼不靈了?

J·J·艾布拉姆斯的這場星戰懷舊試驗正走向失敗的邊緣。

很多影評都提到《星戰9》仿佛一次對星球大戰系列的翻拍,並認為這就是失敗的根源。

前半句話不假,可是《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也被公認為好像是《帝國反擊戰》的翻拍,為什麼J·J·艾布拉姆斯第一次成功了,這一次卻敗得這麼慘?

還是回到新《星戰》三部曲上來回答這個問題。

《星戰7》是一次復古致敬,《星戰8》則試圖以有限的方式顛覆它。兩部外傳《俠盜一號》和《遊俠索羅》以不同的方式嘗試重新創造。

總的來說,《星戰8》顛覆最大,爭議也最大,《星戰7》顛覆最小,口碑票房也最成功。

於是迪士尼將這個系列收官作交回J·J·艾布拉姆斯,看上去是在再正確不過的選擇。

可是這次J·J·艾布拉姆斯懷舊過頭了。

影片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僅僅為58%,外媒評價「慘遭缺乏想像力的後果,但最終對於新三部曲的終結會讓粉絲們滿意」。

外媒搞錯了,粉絲也不滿意。

原因很簡單。總的來說,就是不好看。

我相信每一位影視作品的導演都有自己的野心,而《星戰9》中,感受到的卻是J·J·艾布拉姆斯異乎尋常的循規蹈矩。

電影的故事原本非常吸引人,說的是天行者涅槃一年後,殘存的抵抗勢力再次面對第一秩序,女主人公蕾伊的身世揭開、凱洛·倫在光明面和黑暗面之間的抉擇也在這部電影中揭曉,蕾伊和凱洛倫還展開了光劍對決,一切看上去都很有看頭。

可是真拍出來竟然讓所有人都感到沒勁了。

設定略顯老套,一切都毫不出乎觀眾預料。

蕾伊的身世必然和原力有關,莉婭必然離開,反抗軍不會輸,大反派必須死,一切都順理成章。

可是由於新三部曲的斷裂,J·J·艾布拉姆斯似乎又想到一出是一出。

值得注意的是系列前六部全部是盧卡斯親自導演的,而新三部曲外加兩部外傳,總共有4位導演,尤其是《星戰8》更是公認的系列逆子,做掉頭號反派就算了,連天行者也死了。

《星戰9》只能復活了帕爾帕廷,又讓韓索羅和盧克以靈力的形態出現。

J·J·艾布拉姆斯全片透露著一種「我知道這很扯,但《星戰8》搞得亂七八糟,我也沒辦法我真的盡力了」的無力感。

星戰系列最動人的原力黑暗面與光明面大戰也來得莫名其妙,凱洛·倫已經坐到第一秩序儲君的位置上,路還是他自己選的。結果到了第九部,突然就和母親的心靈感應悔改了,那韓·索羅當初不是白死了?

結果就是:影片的光劍對決依然精彩,大反派的閃電也很有震懾力,J·J·艾布拉姆斯的情懷梗依舊可以加分,但整部電影就是不動人了。

星戰系列好像變成了迪士尼一座新的主題公園,滿滿都是套路。

這一點星戰粉能看出來,普通觀眾也能看出來,最終口碑也說說明了一切。

考慮到這一年來中國電影觀眾對於口碑越來越重視,《星戰9》在內地市場撲街一點都不奇怪,問題是影片在北美大本營也扛不住票房了。

《星戰》系列在北美進入票房衰退期?這次看來是真的

在盧卡斯主導的前6部作品中,《星球大戰:新希望》全球票房7.754億美元,《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5.4億,《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 》4.75億美元。

《星球大戰前傳1:魅影危機 》全球票房:9.43億美元,第二部全球票房6.5億美元,《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 》全球票房8.5億美元。

2012年迪士尼斥資40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並在三年後開啟「星戰」後傳三部曲、兩部外傳系列製作還啟用了以J·J·艾布拉姆斯為首的全新導演班底。

從票房結果看來,前4部作品全球累計獲得近50億美元,從商業層面很好地傳承了盧卡斯的衣缽,維持住「星戰」的全球IP勢能。

可是《遊俠索羅》表現大大低於預期,直接令《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整體陷入困境,這也是這個系列第一次吃到票房「啞彈」。

2017年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北美獲得了6.2億美元的票房,輕鬆成為當年北美票房最高的電影,儘管如此,還是遠遠落後於2014年《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9.36億美元的北美票房,更糟糕的是該片還引發了影評的分裂,影評人很喜歡,星戰迷卻無論如何難以接受一個避世隱居的天行者。

迪士尼請回《星球大戰7》導演J·J·艾布拉姆斯回歸掌舵,目的就是讓新三部曲平穩收官。

結果呢?從三部曲過往票房看,通常是第一部最高,第二部下滑,第三部大幅度反彈。

可是星戰定律在《星戰9》很可能終結了。

影片北美首周末三天有望進帳1.85億至1.9億美元,這個開畫成績在今年將僅次於《復仇者聯盟4》(3.57億美元)和《獅子王》(1.92億美元),當然超越《獅子王》的可能性也很大。

放到別的電影足以開香檳慶祝髮雙倍年終獎了,可是放到星戰身上卻是非常糟糕的成績。

「新三部曲」的前兩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開畫周末分別吸金2.48億美元和2.2億美元,北美最終分別斬獲9.36億美元和6.2億美元。《星球大戰9》竟再次倒退,這顯然讓迪士尼始料未及。

而影片在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大歐洲市場首日票房分別達830萬美元、720萬美元和530萬美元,也遠不及《星戰7》的成績,加上內地市場疲軟,影片全球首周票房僅能衝擊4億美元。

糟糕口碑並沒令這部「星戰」正傳終結篇,引發強烈情懷,但最嚴重的還不是影片票房,而是這場失敗是否會影響星戰IP票房勢能?

換句話說,星戰系列還能不能翻身?

迪士尼越閃耀,星球大戰越黯淡

喬治·盧卡斯的前傳三部曲剛推出的時候,粉絲們還在炮轟前傳三部曲:太複雜,也太守舊了。

最終喬治·盧卡斯決定不再執導《星球大戰》,並在2012年將盧卡斯影業和《星戰》系列版權打包賣給迪士尼,一方面延續了這一經典IP的生命,另一方面,雖然迪士尼隨後推出了多部《星戰》電影,可似乎已經與當年喬治·盧卡斯拍攝的星戰系列越來越遠,而且不要說達到經典高度,甚至都再無觸及《前傳》三部曲的高度。

迪士尼CEO多次表示《星戰》電影推出頻率過高,要暫停重啟發行計劃。

他還強調,不是票房不好、內容不好,只是需要更多特別的東西,畢竟「少即是好」。

回頭看來,整個新《星戰》系列最成功的還是《星球大戰7》,它不僅復活了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系列電影之一,而且還在30年內第一次將原版電影的經典演員帶回了這個系列。

可是之後整個系列每況愈下,真的是推出節奏過快的問題嗎?《星球大戰》電影的胃口是否真的如此脆弱,以至於一年一部都顯得有些太多了?

先要弄清楚《星球大戰》到底是什麼?

表面上看,說的是反抗軍如何一步步瓦解帝國軍的,但從安納金到天行者,本質上是光明到黑暗的成長經歷,以及共和國如何走向獨裁帝國的宇宙歷史洪流。

原力,是整個系列的根本,可整個系列最動人的,還是人在與原力黑暗面的對抗中如何落敗,又如何去面對黑暗命運的。

達斯維達以前是一名絕地武士,是天選之子,所有人都盼望著他走向光明,可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他才用死完成了原力的平衡,所以他才會被大家評為史上最悲情反派。

可是到了《星戰9》,原力似乎已經成了變相的無限手套,誰能拿到它,就能擁有至上的超能力。

《星球大戰》的成功,是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元素設定,再運用當時最尖端的特效製作,配合當時美國的社會思潮,最終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太空史詩,而當史詩不再,原力再也不神秘,而是成了開掛神器,星戰也不再星戰,而是復聯的另一個翻版。

或許有一天迪士尼會將兩大IP合體,來一個《復仇者聯盟星球大戰》。

自從迪士尼接管「星戰」後也一直在用通俗化破圈。到了《星戰9》已經如同星戰系列主題樂園,能出現的人物都出現,能用到的絕招、催淚設定和記憶點都來一遍。

可是觀眾買單了嗎?

反倒是 Disney+ 主推劇集《曼達洛人》幾乎沒有太多的致敬,只是沿襲了星戰系列的靈魂,反倒獲得了正面反饋。

未來 「星戰宇宙」會如何?按照計劃,新的《星戰》電影將會在2022、2024和2026年上映。

迪士尼也開始了針對2022年的《星戰10》的導演海選工作。雖然目前尚未有任何官方結論,但是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已經退出,《星球大戰8》導演萊恩·詹森新三部曲還在打造中。

據說最有可能的導演人選,是《鋼鐵俠》和新《獅子王》導演喬恩·費儒。

《星戰10》會如何?

看看《玩具總動員4》《超人總動員2》就知道:頂級視覺效果和製作,不出錯的故事和人物,正確到乏味的套路。

迪士尼早已不在乎原力是什麼,不在乎盧卡斯當年腦海中在那遙遠遙遠的星系裡發生的故事……原力對於迪士尼來說,就好像漫威的「超級英雄」,迪士尼動畫裡的「魔法」。

銀河帝國的波瀾壯闊大歷史和光明與黑暗的天問,終將消失於天際。

就像塔圖因上,雙日照耀下盧克家的小屋一樣,漸漸沒入黃沙與夕陽。

或許《星戰10》票房還能翻紅,但那個屬於絕地武士的浪漫時代,早就結束了。

剩下的,只是一個迪士尼大型星戰主題樂園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原力散盡。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9》:北美預售票房擊敗《復聯4》,卻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自從1977年,星球大戰第一部誕生,全球的流行文化就被分割為兩個時代,1977年的時代和1977年後的星戰時代,當時所有的觀眾都為這部擁有史詩般宏大世界觀、70年代頂尖特效、跌宕起伏劇情的科幻片所傾倒。在此後的42年間,對無數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星球大戰9》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速度「新三部曲」最慢
    《星球大戰》是目前歷史最悠久、粉絲基礎最深厚的電影系列之一,《星戰9》作為一部系列完結篇,其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從來就沒有懸念,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截止周二,影片在北美市場累計票房達到4.813億美元,暫列北美影史票房第16位,也是第六部躋身北美影史前20名的《星戰》作品,《星戰》被譽為北美市場的「國民IP」可謂實至名歸。
  •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非典型星戰的另類重啟
    美國東部時間12月15日,由迪士尼出品,萬眾期待的「星球大戰「系列最新作《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全美上映。「星球大戰「系列原本就是美國本土最具票房號召力的電影IP,而這一部在公映前就已經得到了影評人和媒體的交口稱讚,在權威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獲得了超過95%的絕贊好評。此時此刻,迪士尼可謂是春風得意,雙喜臨門。評價兩極化: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星球大戰8》:絕地武士永不滅亡,靜待星戰9王者歸來
    自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橫空出世,到最近上映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整個星球大戰系列的大電影已經拍了正傳三部曲、前傳三部曲以及待續未完的後傳三部曲:2015年由JJ艾布拉姆斯導演的,喚醒整個沉睡系列的《星戰7:原力覺醒》,和現在這部由萊恩詹森導演的,口碑與票房齊飛的《星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 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說起,為何星戰不能徵服中國市場
    然而,有這樣一個IP,在北美本土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超級IP。這個系列就是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到底有多牛?從1979年起,每年的5月4日,被稱作是「星戰日」;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在北美上映,彼時還是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正好是年終記者問答會,但歐巴馬只是回答了幾個問題,就說:我要去看星戰了!
  • 「星戰」還在拍!發生在西斯隱秘星球上 首次出現在「星戰9」 不...
    時光網訊根據外媒Deadline報導,《星球大戰》的新片正在開發中,由J·D·迪拉德(《魔術技法》)執導,Matt Owens(《盧克·凱奇》《神盾局特工》)編劇,現在還不確定這部新片是會在Disney+上線,還是會在院線公映。
  • 《星球大戰9》史詩結束
    42年前盧卡斯建造了世界觀《星戰》大系列我將在這個《星戰9.天行者崛起》裡跟你道別塔圖因的悲劇命運,光明與黑暗中人性的選擇,以及老中青三代人的抗戰。伴隨著星系傳奇故事,迎來了他的結論。***除了電影之外,《星球大戰》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起伏變化和發展。在迪斯尼收購盧卡斯之後,承諾將每年產生《星球大戰》一個。自2016年以來,《星球大戰》被交替顯示。第一部三部曲《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實現商業化成功,全球票房20.58億美元,成功位列前五。
  • 越拍越爛,星球大戰問題何在?
    關於為什麼風靡美國的《星球大戰》系列(下稱「星戰」),在中國完全不火的問題。除了人盡皆知的時代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後傳三部曲的口碑,相比正傳三部曲要差了一個級別,甚至還比不過前傳三部曲。拍到階段性大結局《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導演J·J·艾布拉姆斯選擇了徹底的情懷向,更加讓星戰粉絲們為星戰的未來感到擔憂。
  • 《星球大戰9》史詩終結
    42年前盧卡斯構建的宏大世界觀《星戰》系列將在這次的《星戰9.天行者崛起》當中和我們說再見那段塔圖因的悲涼命運,人性在光明與黑暗中的抉擇,跨越老中青三代人的反抗戰爭。電影之外,《星球大戰》隨著歲月的流逝也歷經了跌宕起伏的變遷與發展。迪斯尼收購盧卡斯之後,承諾一年一部《星球大戰》。自2016起,《星球大戰》的正傳與外傳交替上映。首個三部曲作品《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收穫了商業上的成功,全球票房20.58億美元,成功躋身前5。
  • 為什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票房沒能擊敗《阿凡達》
    現在情況已經非常明朗了:雖然在影院裡非常火爆,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可能追趕上《阿凡達》成為史上全球票房冠軍。事實上,詹姆斯卡梅隆不必擔心自己締造的冠亞軍會被取代,因為《星球大戰7》到目前為止全球票房為19.5億美元,仍然落後於21.9億美元票房的《鐵達尼號》和28億美元票房的《阿凡達》。在美國,《星戰7》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已經是全美史上票房冠軍(已斬獲8.82億美元),並且在奪冠的同時打破了各項記錄。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戰粉的漫漫情懷之路
    看過《星戰》系列的影迷看情懷,沒看過系列的新粉看特效。這句話是沒錯的,對於很多新粉來說,單看《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讓人一頭霧水,不知哪是哪。《星戰》系列除動漫漫畫之類的共有11部,足足跨45年時間線,憑實力打造了一部情懷星戰史。
  • 《星戰9》1.75億美元強勢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
    原標題:《星戰9》強勢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12月22日,迪士尼公司發行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本周末上映後再度在北美掀起星戰熱潮,以1.7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強勢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該片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黛西·雷德利、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等主演,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共同構成《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同時也是星戰「天行者傳奇」系列電影的第九部和完結篇。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2017年上映的《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分別取得了2.48億美元和2.2億美元的北美首周末票房。
  • 全球最大IP《星球大戰》為何始終打不開中國市場?
    「星戰」系列自上世界70年代末期,一直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享有盛譽,成為主流影視文化。但卻在中國地區一直處於「遇冷」狀態,且道路越走越窄。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整理了「星戰」系列在中國的票房數據以作分析。通過統計可以發現,中國觀眾初始接觸「星戰」系列時間就很滯後。
  •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 星戰8後又一科幻巨作!絕對震撼!
    5月25日《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銀河系中最受愛戴的「痞子英雄」漢·索羅來了!
  • 《星球大戰9》 凱洛·倫騎士團亮相 星戰10開始海選
    《星球大戰9》 凱洛·倫騎士團亮相 星戰10開始海選  近日,備受關注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曝光了一支電視廣告,在廣告中,除了已經曝光過的物料外,還有很多新的鏡頭和片段。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凱洛·倫的騎士團,炫酷亮相。  整個騎士團由七人組成,每個人使用的武器都不一樣,但是打扮卻出奇的類似,都是黑色的戰袍和黑色的面具。
  • 《星球大戰9:原力覺醒》衛冕美國票房 在中國不敵《葉問4》
    頭圖/迪斯尼迪斯尼和盧卡斯影業出品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美國上映第二周,蟬聯票房冠軍。本周新上映的兩部影片:索尼的小說改編電影《小婦人》和20世紀福克斯的動畫電影《變身特工》,票房表現則超出預期。《星球大戰9》第二周總票房為7200萬美元(約人民幣5億元),比上周下滑59%。該片美國總票房達到3.61億美元。
  • 黛西·雷德裡的女神之路:從22歲新人闖蕩星戰到《星球大戰9》崛起
    蕾伊,(港臺譯名:芮,英文名Rey),是電影《星球大戰》第七部至第九部的主角之一。蕾伊的扮演者黛西·伊莎貝爾·雷德裡,是一位英國女演員。2014年雷德裡被選中在《星際大戰七:原力覺醒》中飾演重要角色蕾伊。當時她年僅22歲,完全是一名沒有什麼知名度的新人。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戰宇宙」開啟「外傳」系列
    自從迪士尼買下盧卡斯影業,重啟《星球大戰》系列後,北美票房又多了新的「爆棚級」增長點,世界影迷也多了「有生之年」系列。2015年末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下簡稱《原力覺醒》)大賣9.3億美元,將《鐵達尼號》創造的6.5億美元北美票房紀錄提升了將近3億美元。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口碑逆天,在中國卻票房慘澹!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於北京時間1月5日(星期五)正式在中國內地公映。作為《星球大戰》全新三部曲的第二作,《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全球各地再次掀起觀影熱潮,以5.48億美元票房位列北美歷史票房第六,爛番茄影評網上的新鮮度/好評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0%。
  • 星球大戰9定檔,中美同步上映,影迷:錢已經準備好了
    11月29日,《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中國內地正式定檔,將在12月20日與北美同步上映。數日前網上即有相關傳言,如今消息被證實了。這是「星戰」系列史上首次內地北美同步上映,「後傳三部曲」前兩部北美都是聖誕檔上映,內地春節後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