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淺色尤其是白色紡織品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表面泛黃的現象(亦稱「黃化」),多見於以塑料包裝為主的儲存過程。紡織品產生黃變的原因有很多,經過包裝發生的黃變,我們稱之為「酚醛黃變」。如下圖:A:紡織品在包裝、運輸或貯存過程中,包裝材料中含有酚類抗氧化劑(BHF 化學名:二叔丁基對甲酚,作用:延緩塑料物質降解)與空氣中的氮的氧化物(NOX)反應生成了DTNP(2,6-二叔丁基對硝基苯酚)這種物質。而DTNP極易發生升華,就會遷移到紡織品上。在鹼性條件下,DTNP會轉化成為黃色的陰離子酚鹽,從而使紡織品產生黃變。A:顏色越淺,發生酚醛黃變的機率越大,尤其漂白色。A:酚醛黃變對所有織物都有影響,例如棉、化纖等,對錦綸的影響尤為突出。化纖類的淺色面料對酚醛黃變比棉類面料更敏感。錦綸類的泳衣等高檔服飾必須做抗酚醛黃變整理,以提升服裝的整體檔次和延長使用壽命。A:1)標準1——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method(愛迪達法)。1.1)將標準試紙沿寬軸對摺,折好後的尺寸為50毫米×75毫米,與試樣的尺寸一致,1.2)將試樣放在測試紙之間,並將該夾心結構(材料+測試紙)置於兩塊玻璃片之間,(一次測試中最多只能測試5個夾心結構加一塊對照用的紡織樣品),1.3)把此包裹(一定數量的夾心結構)用不含2,6-二叔丁基-4-硝基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嚴密地裹三層,並用透明膠密封,1.5)把一個重量為45牛頓(約4.5公斤)的砝碼放在耐汗支架頂部.旋緊側面螺絲以使砝碼重量固定在材料上.固定好後,移開附加的砝碼,1.6)將耐汗支架放入50±2℃的烘箱中,持續16小時,1.7)達到要求的時間後,從烘箱中取出該包裝,冷卻至室溫,2)標準2——ISO105-X18:2007《紡織材料色牢度試驗第X18部分:材料苯酚發黃可能性評估》該標準所介紹的測試方法與Caurtauldsmethod基本一致,採用將試樣用含有苯酚的測試紙包裹後置於試驗箱中一定時間,最後評定紡織品酚黃變色牢度的測試方法。由表-1可知,PH值越酸,其抗酚黃變效果越好。這是由於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聚醯胺纖維所帶電荷不同所致。酸性越強,其正電性越強,對陰離子型抗酚黃變劑的吸附能力就越強。由表-2可知,溫度越高,抗酚醛黃變效果越好,但不超過80℃。3)其他整理劑的選用也對抗酚醛黃變的效果有顯著影響。如矽油的抗酚醛黃變能力,柔軟劑的抗酚醛黃變能力等都會對紡織品最終的抗酚醛黃變等級有一定影響,需選用穩定性好及本身抗酚醛黃變能力較強的整理劑。一般推薦選用性價比高的防黃柔軟劑SOFTEX(索特斯)S-4683。A:對應著紡織品發生酚醛黃變的原因,其改善方法主要的有:
1) 選用不含BHT的包裝材料(紙箱等非塑膠材質);
2) 降低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
3) 避免或減少紡織品對DTNP的吸收;
4) 使紡織品的pH值保持在酸性範圍內;5) 紡織品在加工時,加入抗酚醛黃變整理劑,可提高抗酚醛黃變0.5-1.5級;A:磺基酸類陰離子衍生物,是目前市面上較理想的抗酚醛黃變產品。適量添加即可提升紡織品的抗酚醛黃變能力0.5-1.5級。例如FUNCTEX(菲克斯)VGA,可以封鎖纖維上的游離氨基,防止纖維吸收丁基化羥基甲苯的苯酚衍生物(BHT),達到抗酚醛黃變的目的。適合棉、化纖類紡織品,特別適合滌綸、錦綸紡織品,不會影響色光和色牢度,不含APEO,不含溶劑,耐家庭洗滌。A:1)浸漬法(浸泡洗滌工藝):用量1-3%,浴比1:10,80℃×20分鐘,110℃烘乾。2)浸軋法(定型工藝):用量10-30g/L,一浸一軋,150-180℃×60-80秒定型。關鍵點:處理液的PH用檸檬酸調整至4-5之間,PH太酸,影響纖維強力,PH太鹼,影響抗酚醛黃變效果註:此工藝只做參考,使用環境的微小差異也會造成效果的不同,需根據具體需求在以上工藝上調整。A:爛布(強力下降):1)處理液PH值太酸(<3),強酸環境會損壞纖維強力。2)用量太大,用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紡織常見發黃現象,除酚醛黃變之外,還有:臭氧黃變、高溫黃變、日曬黃變等。均有對應產品預防。
來源:染化在線
染化在線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著「開放、協作、分享」的網際網路精神,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傳統媒體與機構,轉載、引用染化在線的原創內容,但必須註明來源自染化在線網,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2.原則上,我們同意在註明出處的前提下,各方使用染化在線的原創素材(圖片、視頻等)。
3.染化在線網尊重各方智慧財產權,保護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繫微信ranhuazaixian,我們將及時核查、處理。
染化在線成立於2011年,依託網際網路新技術,聚合行業優質資源,為紡織印染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定製服務,助力紡織印染企業節能降耗,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通過需求定製、樣品中心、解決方案、技術交流、染化傳媒等多元傳播方式,線上線下結合,打造「網際網路+定製」的染化大數據,助力傳統紡織印染上下遊實現智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