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雨搭子,不到1平米的大小,上邊密密麻麻布滿了138個彈孔,這也記錄了一場發生在煙臺牟平雷神廟的激烈戰鬥。
1938年2月13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將士在雷神廟同日軍激戰八小時,殲敵50餘人。至今留存於煙臺市牟平區博物館的一片布滿了138個彈孔的雨搭子,見證了當時那場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壯烈犧牲,年僅30歲。
這片雨搭子是馬口鐵做成,面積約0.8平方米,1938年雷神廟戰鬥時遮在東廂外窗上。在戰鬥中,日軍對窗射擊,子彈穿過雨搭子射進屋內,因此在雨搭子上造成了蜂窩般的孔洞。上面留下的彈孔竟達138個,當時戰鬥的激烈可見一斑。
1938年2月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佔領煙臺。5日,日軍佔領牟平城,成立了偽縣政府。為鼓舞民眾抗日信心、擴大我黨政治影響,膠東特委決定由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領第三軍第一大隊解放牟平城。1938年2月13日拂曉,在我軍出其不意的強大攻勢下,守城之敵迅速土崩瓦解。攻打牟平城勝利後,三軍戰士來到雷神廟休整,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南廳討論下一步行動計劃。就在我軍開會之時,得到消息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集結百餘人,僅攜帶隨身槍枝,匆忙乘汽車從煙臺奔襲牟平城。由於事發突然,當時在城西擔任警戒的戰士,未來得及報告,致使日軍偷偷包圍了雷神廟。
理琪等領導同志當機立斷,指揮戰士迅速封死正門,帶著繳獲的槍枝彈藥分散到正殿、東西廂房、南廳,佔據門、窗等有利位置,投入戰鬥。鬼子發現正門不好進攻,就從西北面小側門進行攻擊。正殿和西廂之間這條小過道,就是當時的側門所在地。敵人搞不清楚廟內的兵力分布,就用機槍瘋狂掃射。理琪同志冒著槍林彈雨,往返院內指揮作戰,當他走到照壁旁時,突然,從側門射過來一排子彈,打中了他的腹部,理琪同志血濺當場,腸子都流出來了,倒了下去。
理琪負傷後,林一山接著指揮戰鬥。他的手腕和大腿都中彈了,鮮血從身上流到鞋裡,走路時,鞋裡的血水發出咕唧咕唧的聲音,但他全然不顧,依然沉著冷靜地指揮戰鬥。
激戰八小時後,天色已黑,鬼子始終沒能踏進雷神廟半步,只能用機槍胡亂地向門窗掃射,子彈帶著火光嗖嗖的到處亂飛。入門不得,上房無能,氣敗壞的鬼子決定火攻雷神廟。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牟平城東北方向突然響起槍聲,駐紮在龍泉的友軍趕來了。傷亡慘重、無心戀戰的鬼子,不知虛實、倉惶而逃。
理琪畫像
為了悼念理琪同志,1962年郭沫若題詩一首:「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日高標宿星旗。萬代東風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師。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這首詩生動地概括了這位黨的優秀兒子、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光輝戰鬥的一生。
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據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