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甘嶺特功八連」:站在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前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走進「上甘嶺特功八連」:站在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前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程雪 蔣龍 夏澎 王帥責任編輯:李晶2020-09-01 08:42

在你看不到的遠方

■解放軍報記者 程 雪

在「上甘嶺特功八連」儲藏室,一排行李箱在角落裡安靜放置。

這些箱子很普通,外觀看起來和其他行李箱沒什麼兩樣。

但是,官兵們從不帶走它們。這些箱子上寫著每位官兵的「詳細家庭地址」,箱子旁邊的標註牌上,「後留」兩字格外醒目。

何為「後留」?

「如果有一天,八連有戰友犧牲了,這個行李箱會裝著他的遺物,『後留』給他的家人。」指導員祝華峰說。

記者愕然。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知道這個箱子是用來做什麼的,但他們臉上的表情卻沒有一絲異樣,就像面對車站裡尋常可見的行李箱。

在尋常人看不到的角落,這群年輕的官兵用淡定和平靜,詮釋著他們對使命的擔當。

這份淡定平靜,傳承於68年前。那一年,八連的先輩們經歷了一場聞名於世的戰役。

英勇無畏,視死如歸。上甘嶺戰役,美軍在我軍兩個連隊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多萬發、航空炸彈5000多枚,陣地山頭被削低近2米。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志願軍堅守不退,打出了軍威國威。

記憶飄遠,未曾親身經歷那遙遠過去的人們,今天或許還不能深刻體會這場戰役勝利的背後,官兵們付出了怎樣的犧牲!

空降兵軍史館裡,有一張特殊的地圖——指揮員東傳鈞在日記本中手繪了大水洞戰鬥的整個經過。

這幅手繪地圖旁,還有一幅志願軍繳獲美軍飛行員的絲綢地圖。

一場戰役,兩幅地圖,對比明顯。一張材質簡單,手工繪製,線條只有紅色和黑色,但內容精細、要點突出;一張價格高昂,正反兩面、分層設色繪製,用不同的顏色標註圖例。

在你看不到的遠方,先烈們在綜合國力極其薄弱的條件下,用自己的全部鋪就了勝利之路。

「東傳鈞要用自己的雙腳丈量過多少次那片土地,才能在那麼簡陋的條件下,繪製出如此精確的地形圖呢?」軍史館講解員黃蒙蒙望著地圖,在心裡問自己。

日記本上,這幅地圖的後一頁,東傳鈞密密麻麻地記錄了當時的作戰過程,總結經驗教訓。

一位解放軍大校曾在這中外兩幅地圖前駐足良久。黃蒙蒙記得,大校眯著眼,看了又看,看罷感嘆:「這得是付出多大的犧牲才取得的勝利!」

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高度評價這場戰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中國人民志願軍以一個團的兵力在穿插作戰中消滅美軍一個團的戰鬥,僅有十五軍的大水洞戰鬥。」

現任八連連長向東看到這兩幅地圖後,更加感到昔日的勝利來之不易,「志願軍指戰員是靠著堅定的信念和無所畏懼的犧牲戰勝強敵的」。

在你看不到的遠方,這樣的信念,存在於每一代八連官兵身上。

不敢想像,沒有麻醉的手術,會有多疼。

6月高原,風沙漫天。初上高原駐訓,新兵侯壯壯高原反應強烈,腳後跟又不慎受傷。他忍住傷痛一聲沒吭,直到排長練榮發現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怎麼現在才過來?」醫生說,「必須立刻治療!」

高原醫療條件有限,缺少麻醉用品。「怕不怕?」醫生問。侯壯壯搖了搖頭。醫生用刀片硬生生劃開這名年輕士兵腳後跟的患處……

那天,侯壯壯傷口癒合,重新站到武裝奔襲課目訓練場上。他一臉輕鬆:「和戰友們一起訓練,這種感覺,真好!」

一陣風吹過,吹走了藏在侯壯壯和戰友們迷彩服上的些許黃沙,眼前這「荒漠」迷彩漸漸露出了本該擁有的「空軍藍」。

8月下旬,剛剛從西北高原駐訓歸來的八連官兵們,又將奔赴下一個戰場。

在你看不到的遠方,他們從先輩手中接過戰旗,守護祖國山河,守護歲月靜好。

走進「上甘嶺特功八連」——

站在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前

■解放軍報記者 程 雪 特約記者 蔣 龍 通訊員 夏 澎 王 帥

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飄揚在上甘嶺主峰。空降兵軍史館提供

有時,記住一個人是因為一個地方。

68年前,有這樣一個連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3營8連,也因為一個地方被軍史銘記。

在那場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八連官兵浴血奮戰43天,堅守坑道14晝夜,那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最終飄揚在上甘嶺主峰。

八連,一戰成名。

戰後,八連被志願軍第三兵團授予「英勇頑強,功勳卓著」錦旗,並榮立集體特等功。從那時起,他們擁有了一個英雄的名字——「上甘嶺特功八連」。

同樣因為那場戰爭,迄今為止,上甘嶺仍是世界軍事領域探討的重要地標之一。

美國西點軍校紀念館內,至今擺放著上甘嶺高地的模型。一屆屆學員學習研究這個戰例,他們始終在探討,「為什麼7個營輪番攻打,卻攻打不下只有2個連堅守的陣地」。

自上甘嶺戰役勝利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68年。

68年來,只要提起「上甘嶺」這3個字,人們就會想起英勇頑強的「上甘嶺特功八連」。

68年來,這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伴隨著八連官兵每一次出徵。

戰旗聆聽著八連官兵的心聲,注視著這個連隊一路走來的成長蛻變。每一次,面向戰旗宣誓,八連官兵都覺得先烈們「從未走遠」……

相關焦點

  •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上甘嶺精神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永續傳承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上甘嶺特功八連就是他們中的一個。近日,記者走進了正在鄂北某地開展實戰化訓練的英雄連隊,感受到上甘嶺精神正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傳承弘揚。
  • 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 高舉上甘嶺英雄戰旗衝鋒
    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  高舉上甘嶺英雄戰旗衝鋒  深秋時節,鄂北某訓練場上,空降兵某旅「上甘嶺特功八連」正在進行戰術實彈演練,伴隨著連長向東鏗鏘有力的指揮聲,八連突破「敵」層層火力封鎖,將上甘嶺戰旗插在了前沿陣地上。
  • 傳承上甘嶺精神 提升部隊戰鬥力——記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
    新華社武漢10月23日電題:傳承上甘嶺精神 提升部隊戰鬥力——記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新華社記者張金娟2020年9月,塞北草原,一場空地一體奪控要點演練激烈進行。主攻任務又一次落在了「上甘嶺特功八連」——空降兵某機械化旅三營八連頭上。
  • 某旅組織紀念活動慶祝上甘嶺戰役勝利68周年
    新華社武漢11月26日電(夏澎)25日,在上甘嶺戰役勝利68周年之際,作為一支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空降兵某旅組織紀念活動,慶祝上甘嶺戰役的偉大勝利。    「我是上甘嶺英雄部隊傳人,面對鮮紅的上甘嶺戰旗,我宣誓……」在這個旅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前,全體官兵整齊列隊,面向鮮紅的上甘嶺戰旗莊嚴宣誓。
  • 上甘嶺特功八連連長,半年4次特等功,對付美軍炮火3點體會
    浴血三八線125: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特功八連連長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56年拍攝的《上甘嶺》,是第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作品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在受閱的空降兵戰車方隊裡,有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伴隨著官兵和戰車一起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空降兵戰車方隊隊員將這面布滿彈孔的戰旗送上戰車 這面彈痕累累的戰旗有一段不朽的歷史傳奇。
  • 精神高地上甘嶺
    597.9、537.7,68年前,上甘嶺戰役發生在這兩個高地。上甘嶺,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讓人們想起炮火硝煙、艱苦鏖戰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68年前的此時,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浴血奮戰的時刻。走進「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現場,在「血戰上甘嶺」這一重點展區,人們駐足停留,細細觀看每一件展品。這裡有戰士在上甘嶺戰役前寫下的決心書,有功臣生前使用過的器具,還有為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記功的命令和立功獎狀。一面旗幟格外醒目,這是獎給第15軍第45師第134團8連炊事班的一等功獎旗。
  • 上甘嶺戰役打出了特等功八連,一個連殲滅美韓軍1765人
    在2019年國慶閱兵式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一支由百面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列陣通過天安門廣場,成為萬眾矚目的重要亮點之一。其中有一面旗幟上書「英勇頑強功勳卓著特功八連」,代表的就是本文的主角——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45師134團8連。
  • 血戰上甘嶺
    △志願軍第15軍官兵將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在上甘嶺主峰陣地 圖源:中青在線 △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 圖源:中青在線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互為犄角,是五聖山的屏障,可直接瞰制金化東北「聯合國軍」防守的雞雄山陣地和金化以南開闊地帶
  • 抗美援朝記憶:上甘嶺戰役紀實(下篇)
    經兩天預先火力準備,10月30日12時,我車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重迫擊炮向著597.9高地進行猛烈炮擊,一直持續了4個多小時。22時25分,我軍以10個連的兵力(第45師5個連、第29師3個連和堅持坑道部隊2個連),對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進行內外夾擊,經5小時激戰,全殲守敵4連,打退敵1個營的多次反撲。
  • 西方軍界不解之謎:上甘嶺一役,落敗的為何是聯合國軍?
    在閱讀本文前,麻煩您點點上面的「關注」哦!您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完全免費!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敵軍先後投入的進攻部隊有美7師和空降團、韓軍第2師和第9師,衣索比亞營、哥倫比亞營等11個團和2個營,此外還補入新兵9000餘人,總兵力約60000人,共發射炮彈1900000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出動坦克170多輛、飛機3000多架次。在這些軍事和炮火的強烈攻擊下,上甘嶺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植被全被燒焦。
  • 走進「魏成科英雄連」:戰旗飄揚的地方,總有那麼一群兵
    這段橫貫東西的徵程,沒有慷慨激昂的動員,沒有牢騷滿腹的抱怨,有的只是「魏成科英雄連」旗幟無聲地堅守和凝視。英雄的戰旗,英雄的連隊。戰旗指引的地方,再遠的距離都變得不再遙遠;戰旗飄揚的地方,總有那麼一群兵,述說著它的故事,傳承著它的精神,續寫著它的榮光。這是一個有性格的連隊「嗓門放粗點,趕緊!」西北盛夏,正午驕陽火辣辣炙烤著大地。
  • 上甘嶺戰役隱藏半個世紀的秘密,是時候說了…
    範弗裡特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 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 黃繼光:一面不倒的戰旗
    前不久,湖北麻城遭遇特大洪災,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經過連續20多個小時奮戰,官兵鋪設沙袋5萬餘個,徹底消除了潰堤風險。洪水奔湧,河岸上那面寫著「黃繼光英雄連」的戰旗,始終迎風飄揚。指導員吳健說:「每一場戰鬥都要發揚黃繼光精神!」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捨身堵機槍、英勇犧牲的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
  • 一片密布138個彈孔的雨搭子,記錄激烈的雷神廟戰鬥
    一片雨搭子,不到1平米的大小,上邊密密麻麻布滿了138個彈孔,這也記錄了一場發生在煙臺牟平雷神廟的激烈戰鬥。1938年2月13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將士在雷神廟同日軍激戰八小時,殲敵50餘人。至今留存於煙臺市牟平區博物館的一片布滿了138個彈孔的雨搭子,見證了當時那場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壯烈犧牲,年僅30歲。這片雨搭子是馬口鐵做成,面積約0.8平方米,1938年雷神廟戰鬥時遮在東廂外窗上。在戰鬥中,日軍對窗射擊,子彈穿過雨搭子射進屋內,因此在雨搭子上造成了蜂窩般的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