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2020-12-22 騰訊網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在受閱的空降兵戰車方隊裡,有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伴隨著官兵和戰車一起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空降兵戰車方隊隊員將這面布滿彈孔的戰旗送上戰車

這面彈痕累累的戰旗有一段不朽的歷史傳奇。它來自炮火連天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

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

飄揚在597.9高地主峰的這面戰旗,留下381個彈孔!此戰之後,8連榮獲「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在上甘嶺戰役打響之前,10月8日,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正式批准了範佛裡特精心策劃的「攤牌作戰」計劃,也被稱作「金化攻勢」。

「攤牌作戰」計劃

以美軍第7師和南朝鮮軍第2師各一個營的兵力,用5天的時間、200人傷亡的代價,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奪取志願軍防守的上甘嶺地區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範佛裡特的「攤牌作戰」公然攤牌了。

美軍集中40架飛機、320多門大口徑火炮,27輛坦克,以罕見的火力密度,傾瀉在五聖山前沿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兩個連防守的陣地上。

時任第15軍後勤部文化幹事 胡復生:

那個炮彈密度很大,平均每秒鐘要打6發炮彈,那炮彈一個接一個,土都全部打松,表面工事全部沒有了。

後來,美軍火力傾瀉的專用名詞「範佛裡特彈藥量」就是在這次戰鬥中產生的。

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晚上,第135團7連2排排長孫佔元率領突擊排反擊597.9高地2號陣地,親自帶領1個班開闢反擊道路。

時為第15軍《戰地報》記者 李天恩:

敵人炮火把他的腿打斷的情況下,他仍然不下火線。他自己端著機槍來掩護戰士易才學繼續戰鬥,最後他抱著個手雷,滾到敵群裡頭,和敵人同歸於盡了。

圖:孫佔元 犧牲時年僅27歲

「聯合國軍」的第一天進攻,什麼也沒撈到,傷亡已達2000多人。

從10月15日起,範佛裡特又先後投入兩個團又四個營的兵力,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陣地輪番進攻,陣地幾度易手。

在597.9高地擔任反擊任務的第135團6連攻至0號陣地時,一個加強連只剩下16人。2營參謀長張廣生和6連連長萬福來帶領3個小組,實施連續攻擊,但3個小組很快傷亡殆盡。

就在這時,一名通信員站了出來,主動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就是後來全國聞名的特級英雄——黃繼光。點擊視頻,看詳情!

從10月14日至10月20日,短短7天時間,上甘嶺這兩個並不高的高地,承受了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火力攻擊,戰鬥異常慘烈。

7天的拉鋸戰,美軍先後投入9個營,南朝鮮軍投入8個營,只暫時佔領了兩個山頭的表面陣地。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佛裡特怎麼也沒有料到,他精心策劃的「攤牌作戰」遭到了志願軍當頭一棒。

10月21日至10月29日,為上甘嶺戰役的第二階段。不甘失敗的範佛裡特緊急調整部署,將受到重創的美軍第7師撤下戰場,由南朝鮮軍第2師接替,他們採用迫擊炮吊射坑道口,煙燻火燒、施放毒氣等手段,試圖將志願軍趕出坑道或封鎖在坑道內。

轉入坑道的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部隊的指戰員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艱難困苦,不斷給封鎖坑道的南朝鮮軍以打擊,以突擊手段出擊158次,共計殲敵2000餘人,並收復7處陣地。

相關焦點

  • 精神高地上甘嶺
    597.9、537.7,68年前,上甘嶺戰役發生在這兩個高地。上甘嶺,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讓人們想起炮火硝煙、艱苦鏖戰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68年前的此時,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浴血奮戰的時刻。走進「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現場,在「血戰上甘嶺」這一重點展區,人們駐足停留,細細觀看每一件展品。這裡有戰士在上甘嶺戰役前寫下的決心書,有功臣生前使用過的器具,還有為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記功的命令和立功獎狀。一面旗幟格外醒目,這是獎給第15軍第45師第134團8連炊事班的一等功獎旗。
  • 血戰上甘嶺
    然而,經過43天慘烈的戰鬥,敵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雖付出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寸土未得。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達每秒6發,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 上甘嶺戰役開始前,範弗裡特認為6天結束任務,卻成局部戰役規模
    由於「聯合國軍」有多達16個炮兵營的280門大炮和200多架次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支援,範弗裡特估計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行動將會在6天之內完成,傷亡將會在200人之內。上甘嶺戰役開始後,戰事並沒有如同範弗裡特等人設想的進行  在攤牌行動正式開始之前,整個計劃就變了樣。上甘嶺戰役前,韓二師一個參謀帶著作戰計劃投靠了志願軍。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範弗裡特豪言只需6天就可以結束戰鬥,並預估美軍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很明顯,範弗裡特高估了自己,歷史早已多次證明,自大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結果,這次也不例外。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那場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裡江山。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出動重兵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軍發起猛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曾豪言僅需6天就可以拿下上甘嶺,並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裡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3萬多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朝鮮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雙方鏖戰43天,這裡真的那麼重要嗎?多數人並不知道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合軍」鏖戰43天,雙方均傷亡慘重。敵我雙方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兵器,用來爭奪上甘嶺陣地,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傷亡為代價,那麼上甘嶺真的那麼重要呢?多數人並不知道。首先,我們要知道,上甘嶺並不是一道山嶺的名稱,它最初只是志願軍15軍兩個連級單位的防區,由兩個高地組成,分別是537.7高地和597.9高地,因為山腳下一個叫上甘嶺村的村莊而最終得名。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第五次戰役發生之後,熟悉韓戰戰史的讀者們都知道,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發起的最後一次大戰役。就是這場接近尾聲的戰役,卻把韓戰,中美軍隊之間的較量,推上了一個高潮。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是以後中國陸軍和美國陸軍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正是在這一天,激烈悲壯的上甘嶺戰役打響。
  • 秦基偉打電話給師長:老崔,守不住上甘嶺,回來不好見我哦
    這一戰,就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上甘嶺戰役。戰役發生地上甘嶺村不過十幾戶人家,在落彈如雨的激戰中被炸成一片焦土,經此一戰,村子不復存在。 範弗裡特採用「守正出奇」打法,佯攻平康方向西方山谷地,一開始就在五聖山方向給了秦基偉一個下馬威。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張鴻宇  1942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軍以多門「喀秋莎」火箭炮與德軍炮兵對射,瞬間火光閃閃、炮聲隆隆,打得德軍火炮成了啞巴。1945年柏林戰役,蘇軍更是將「喀秋莎」火箭炮當作近戰「刺刀」開道。他們將枕木墊在「喀秋莎」火箭炮後輪下,降低發射角度,進行平射。一些堅固的建築物和負隅頑抗的德軍,都在炮火下化為廢墟。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並且堅持了整整43天。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打得如此艱難?戰前一個重要情報被忽視
    1952年10月14日,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在為期43天的戰鬥中,美韓聯軍共向志願軍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猛烈的火力使我軍前沿陣地的山頭都被削低了兩米多!儘管武器裝備遠不如對手,但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將士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硬是打退了敵人900多次衝鋒並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 上甘嶺戰役,45師鏖戰23天,師長:剩一個排當排長,剩班當班長!
    提及抗美援朝,大家都會想到上甘嶺戰役,戰鬥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標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
  • 43天血戰上甘嶺,血肉凝成的國魂,讓我們從此昂首西方
    上甘嶺戰役,血肉凝成的國魂,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將近100年的時間裡,中國飽受侵略的炮火蹂躪,我們的眼前硝煙瀰漫,一場場慘痛的戰鬥,不論是失敗還是久違的勝利,巨大的代價都讓四萬萬國民為之淚目,洗刷了百年屈辱,中國人民站了起來。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其炮兵火力密度,已然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了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爭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抗美援朝記憶:上甘嶺戰役紀實(下篇)
    在上甘嶺597-9高地,八連每反擊一次,紅旗就插上陣地。一次,經過幾十次激戰後,這面2平方米的旗幟上,密密麻麻多達381個彈孔。至1962年中國軍事博物館建成開放時,這面紀錄著上甘嶺輝煌的旗幟,連同那截樹幹,就成了最珍貴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