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打電話給師長:老崔,守不住上甘嶺,回來不好見我哦

2020-12-22 騰訊網

浴血三八線121: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15軍三劍客

作者:相忘於江湖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一場小規模戰鬥迅速升溫,成了標誌性戰役。

這一戰,就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上甘嶺戰役。戰役發生地上甘嶺村不過十幾戶人家,在落彈如雨的激戰中被炸成一片焦土,經此一戰,村子不復存在。

範弗裡特採用「守正出奇」打法,佯攻平康方向西方山谷地,一開始就在五聖山方向給了秦基偉一個下馬威。15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一線指戰員做出了非常給力的回應,為15軍和3兵團及時糾偏贏得了時間,接下來,三劍客開始了精彩表現。

三劍客,就是15軍三員猛將:崔建功、向守志和張顯揚。

一、自己改名的「俘虜」將軍

上甘嶺戰役持續43天,血戰第一周,屬於電影《上甘嶺》師長原型崔建功。

崔建功,出生於河北省魏縣書香之家,小名小四,16歲結婚改名「崔日發」。

1934年秋,19歲的崔日發出外謀生,在漢口沒找到工作,和三個潰兵結伴同行,路遇東北軍109師招兵入伍。第二年109師在直羅鎮被全殲,崔日發被俘參加了紅軍。

1938年,23歲的崔日發赴任涉縣獨立團2營教導員,覺得「崔日發」名字太封建,於是改名「崔建工」,意思是建立一個工人階級當家的新社會。

崔建工逐漸成長為927旅旅長。一次,黃鎮開玩笑:你可是我從直羅鎮抓回來的俘虜。崔建工答:老領導,您從牛元鋒那裡抓回來的,可是解放軍一個旅長啊。

直到1954年45師勝利回國,崔建工參加會議,被大會秘書處改名「崔建功」,表彰他在上甘嶺為祖國立功,秦基偉還給他題詞「建功立業為人民」。

崔建功

二、劉伯承慧眼識珠,秦基偉激將有道

抗日時期,崔建工參加了平型關、反九路圍攻、香城固等戰鬥。

1945年邯鄲戰役,太行7分區司令員張廷發負傷。崔建工毛遂自薦代替指揮,蔣軍兩天沒跨越漳河。劉伯承聞聽,當晚就下令崔建工代理7分區司令員。

1947年,27旅在西平阻擊整3師20多小時。1948年洛陽戰役,面對蔣軍大炮加毒氣彈,27旅死守兩晝夜。1952年10月14日戰前,秦基偉把防禦重心放在平康方向,15軍炮兵都配屬給西方山44師,五聖山45師憑著十幾門迫擊炮硬抗了3天3夜。

然而僅僅一天激戰,45師在上甘嶺的表面陣地就丟了一半。崔建功馬上命135團張信元連夜反擊,同時二線的134團劉佔華趕到師部準備參戰。

打到第4天,秦基偉打來電話:老崔,守不住陣地,回來可不好見我哦。

崔建工愣了好大會兒,馬上召開作戰會議: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我犧牲了,副師長唐萬成是第一代理人。3天后,秦基偉很後悔自己的話。

秦基偉(左二)

三、秦基偉後悔激將法

上甘嶺戰鬥開始後一個星期,秦基偉很後悔對崔建工的激將法:

15軍的男人流血不流淚。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為了全局勝利,15軍打光也不算什麼。告訴部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秦基偉去守陣地!

45師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擋住了範弗裡特的「火海戰術」。

10月16日,秦基偉決定45師改主攻,44師改助攻,軍、師火炮開始向上甘嶺機動並統一指揮;加強彈藥、食物和飲水供應,每個連增配8000枚手雷、3個月補給。

10月18日,45師守備部隊傷亡慘重,被迫全部退入坑道,上甘嶺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當晚8連140人以傷亡5人代價成功潛入坑道,組織反擊。

10月20日晚,19軍參謀長張蘊鈺到了45五師師部。聽到投入21個連的傷亡匯報,134團和135團總共剩下300多人,全師沒有一個完整建制營,非常震驚。

45師3個團輪番上陣,很多連隊只剩十幾人,有些連隊打光了。崔建工把師部參謀、幹事、勤雜人員、警衛員也頂了上去,通訊員黃繼光就是在這一天壯烈犧牲。

7天7夜,45師傷亡3500多人,斃傷美軍7100多人,秦基偉要換一個打法。

坑道

四、第一主力向守志甘當配角

秦基偉麾下三劍客,向來以善打配合聞名全軍。

1950年2月,結束廣西戰役的15軍在貴州遇到5兵團。東道主楊勇請客,師軍長們展開「車輪大戰」。秦基偉自然不甘示弱,崔建功打頭陣,向守志、張顯揚第二梯隊,自己壓軸出戰。4個人喝倒5兵團20多人,楊勇感嘆:15軍攻守之道果然不凡!

當上甘嶺打得地動山搖時,15軍44師也在秦基偉授意下對敵激戰。

戰爭年代,44師是秦基偉最倚重的拳頭,每當大仗硬仗第一個想到向守志。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44師把美3師趕到漢江以南,志司授予「出國作戰第一功」錦旗。第二階段,44師由君子洞出發夜涉邵陽江,在大水洞與美2師及韓軍各一部激戰5晝夜,殲滅美軍1784人,俘244人,擊落美機3架,擊傷2架。

按照王近山和秦基偉的預料,美軍主攻在平康方向西方山,因此15軍第一王牌44師部署在這裡。當上甘嶺戰鬥升級後,向守志為減輕45師壓力,44師主動在西方山進攻391等高地,美軍被迫從上甘嶺抽走5個炮兵營,間接支援了崔建功。

向守志

五、智將張顯揚很有辦法

如果說向守志44師是間接支援上甘嶺,那麼張顯揚29師則直接參與其中。

張顯揚,四川通江人,是張思德的老班長,也是批准邱少雲上前線的人。

1950年底,張顯揚率43師雲南平叛結束,西南軍區決定43師留守昭通,第10軍29師編入15軍參加抗美援朝。動員會議上一向活躍的張顯揚悶悶不樂,發牢騷要當留守炊事班長。秦基偉突然宣布,張顯揚調任29師師長入朝參戰,他高興地一跳多高。

29師作為15軍機動部隊參戰,直接同丁一權的韓2師爭奪537.7北山。

張顯揚

張顯揚一到上甘嶺,就拿出了好辦法:單兵間隔三四十米,讓美軍火力大打折扣,同時加大火力,用手榴彈戰術守坑道,對付美軍「火海戰術」。29師85團3連到8號坑道,87團運動40裡到上甘嶺,都沒有傷亡。86團上陣地,只傷亡2人。

秦基偉稱讚張顯揚29師姿態高,戰鬥力強,指到哪打到哪,打到哪勝到哪。

範弗裡特想到了開頭,卻沒想到結局。他和美軍恐怕到死都不會明白,志願軍為什麼能守住上甘嶺?其實打勝仗秘訣很簡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第三是團隊配合。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45師鏖戰23天,師長:剩一個排當排長,剩班當班長!
    上甘嶺戰役 16日,"聯合國軍"繼續猛攻不止,45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秦基偉當即作出決定,將45師改為主攻,44師則改為助攻。
  • 十五軍軍長是秦基偉,而下轄三個主力師,又是誰任師長
    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是眾所周知,而下轄三個主力師,是誰任師長
    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在3.7平方公裡的地方,展開了43天的英勇作戰。1952年10月開始,由於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節節敗退,為了扭轉當前的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制定了「攤牌行動」,決定佔領上甘嶺高地,正好可以卡住志願軍的咽喉,起到抑制作用。
  • 偉人接見上甘嶺功臣,秦基偉決定:必須去買雙皮鞋!
    1953年,在上甘嶺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第15軍軍長秦基偉奉命回國。回來沒多久,他就從上級那裡得知一個天大的喜訊:偉人要在6月16日單獨接見他!對秦基偉來說,這次接見可以說非比尋常。自己參加革命20多年,這還是頭一回被毛主席單獨接見。
  • 68年前今天,上甘嶺之戰打響!15軍軍長秦基偉:準備拼老命
    我方對此情報半信半疑,秦基偉也沒有很重視,但在分析敵情時,曾提到過,敵人可能會選擇我不注意的方向(五聖山)突然攻擊,這種情況必須警惕和準備。但是,在當時參戰的所有人,包括守方和攻方,誰也無法想像到,這裡竟會發生一場持續40多天震驚世界的上甘嶺大仗!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韓軍作戰參謀投誠,稱美軍有大行動,15軍沒信,秦基偉:失策了!
    上甘嶺各號陣地,標示得特別明顯、突出,插滿表明敵我雙方態勢的小旗。室中間的長方形條桌上,鋪著黃色的軍毯,兩頭放著3部皮包軍用電話機,各有一名參謀守候著。秦基偉和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鈺從拂曉到黃昏沒有離開作戰室。秦基偉全神貫注地望著地圖思考著:如果敵人攻擊上甘嶺只是小規模的進攻,為什麼頭一天就集中那麼多的火力和兵力?
  • 參加「絞肉」戰役的老兵說: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死在了上甘嶺
    韓戰中的上甘嶺戰役,發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展開一場43天的「絞肉戰」。我英勇志願軍以血肉之軀抵住了美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取得最終勝利。毛主席聽說上甘嶺的英雄事跡後,在菊香書屋接見了前線指揮員秦基偉,說「這場戰役打下來簡直是個奇蹟,證明了我們中國人的骨頭比美國人的鋼鐵還要硬!」並指示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
  •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另外一次就是韓戰了,參與的國家有十數個,其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無疑是上甘嶺戰役。一場勢不均力不敵的戰爭:這場戰爭美軍的指揮官,是由以彈藥消耗出名的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擔任的。而指揮志願軍扭敗為勝的正是秦基偉將軍,時任志願軍第15軍軍長,小詹姆斯22歲。
  • 電影《上甘嶺》上映時,這位上甘嶺戰役的主將,為何起身就走?
    1956年,《上甘嶺》電影上映,感動了全國幾億人。而在昆明軍區擔任參謀長的崔建功,自己看了一會兒卻就看不下去了,在被問到原因時,這位親身經歷了上甘嶺戰役的老將回答說:「不是不想看,是不敢看,當時傷亡了那麼多人,我能看下去嗎?」
  • 15軍上甘嶺一戰成名,成唯一空降軍,背後是甘當配角的12軍
    浴血三八線137: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李德生 作者:相忘於江湖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的轉折點,秦基偉和在關鍵的屯留戰鬥,秦基偉太行縱隊第一個出場就殲敵2.2萬人,李德生769團攻城拔寨,殲敵8000多人。
  • 上甘嶺戰役開始前,範弗裡特認為6天結束任務,卻成局部戰役規模
    而且在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之前,敵我雙方還打了一場極其慘烈的「白馬山戰役」,由於支援「白馬山戰場」,「聯合國軍」本來準備好空襲5天的行動改為2天。敵人減少空襲天數,而我志願軍則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
  • 秦基偉將軍回憶:長徵路上,我比後來當軍區司令、國防部長還威風
    據秦基偉將軍晚年回憶,當年的警衛團負責四方面軍總部首長的安全工作,職責重大,武器精良。每次他外出辦事,都有一個騎兵班跟隨,大家每人兩支槍,一支步槍一支手槍,背後別一把掛著紅穗子的大刀,馬跑起來紅穗隨風飄揚,遠遠地一眼就能看到,「比我後來當軍區司令、國防部長還威風」。 長徵結束後,秦基偉隨西路軍起了西北,擔任西路軍總部四局長。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這一天,在上甘嶺二十公裡以外的指揮部裡,秦基偉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有一個焦急如焚的日子。」第二天,敵人再起發起了猛攻,又是整整一天的苦戰,兩個連隊又一個排的志願軍戰士,即使是鐵打的也守不住了,在這一天,上甘嶺兩個陣地上的表面陣地幾乎全部丟失。
  • 上甘嶺為什麼能贏?秦基偉:需要什麼給什麼,送一個蘋果二等功!
    在此期間,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戰爭,其中上甘嶺戰役可以說是名氣頗大的一場,戰鬥的激烈程度以及殘酷程度遠超其餘戰役。美軍出動了大批飛機以及坦克、大炮,鋪天蓋地的炮彈傾瀉而下,在如此猛烈的進攻下,我軍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上甘嶺戰役又為什麼能贏呢?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之一秦基偉回憶道:我們需要什麼,上級就給什麼。
  •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五大名將都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上甘嶺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美軍是飛機大炮,中國志願軍是血肉之軀。可是事實證明,中國志願軍的血肉之軀擋住了美軍的飛機大炮,還有生化細菌戰。上甘嶺戰役被載入世界戰爭史,志願軍創造了一個奇蹟。那麼,這場舉世聞名的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呢?很多人都說王近山,李德生,秦基偉等等。其實,指揮上甘嶺戰役的至少有五大名將。
  • 45師傷亡4000多人,秦基偉請示是打還是收,王近山:你們自己決定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這是一場火力嚴重不對等的戰役。開戰當天,美軍就向我45師據守的兩個高地發射了30多萬發炮彈,火力強度超過了二戰最高水平。15軍的炮火本來就不如對手,加上當時的防禦重心都在平康河谷一帶,因此45師手中的炮和炮彈少得可憐,很難對前沿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持。
  • 抗美援朝時,這場戰役,讓美軍痛失「上甘嶺」,損失數萬士兵
    韓戰時期,上甘嶺一役,一直是美軍心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本來只準備用兩個營地200兵力作戰,生生演變為了雙方投入十幾萬兵力的大型戰鬥。美軍在損失了數萬士兵後,仍舊沒能奪下上甘嶺這個彈丸之地。這對美軍來說,可是參加世界戰爭來所遇到的最為尷尬的局面。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