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45師鏖戰23天,師長:剩一個排當排長,剩班當班長!

2020-12-22 騰訊網

提及抗美援朝,大家都會想到上甘嶺戰役,戰鬥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標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

上甘嶺戰役

從1952年10月15日開始,"聯合國軍"就開始和我軍展開了長時間的拉鋸戰。敵人不斷地向前線投入兵力,妄圖通過炮火的掩護,一舉攻下我軍高地,讓我軍無險可守,退至平原任其宰割。

可他們低估了我志願軍戰士的決心,每次敵人佔領陣地不久,我軍戰士就瘋狂衝擊,奪回高地。在陣地上,雙方你來我往,誰也不肯放棄對高地的爭奪,傷亡也都迅速增加。

上甘嶺戰役

16日,"聯合國軍"繼續猛攻不止,45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秦基偉當即作出決定,將45師改為主攻,44師則改為助攻。

10月16日,17日,雙方爭奪越來越慘烈,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拼殺,陣地上鮮血染紅了高地。

15日夜間,一個營的戰士奮力拼殺,戰至最後只剩數十人,在他們的頑強戰鬥中,高地再次被奪回來。第二天清晨,美軍又展開新的一輪攻勢,他們往坑道裡扔炸彈,並用火焰噴射器噴射,突圍的20多人僅有兩三個衝了出來,大多數被火焰噴射器燒死。這天夜間反擊上來的志願軍部隊,許多人都看見了坑道口坡地上那屍體焦糊如炭的慘狀,悲痛萬分。

18日,美軍再次集結兩個團的兵力,向我軍陣地衝鋒。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我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守坑道,第一次全面丟失表面陣地。

秦基偉在聽取上甘嶺戰役情況匯報

得知失守後,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想要馬上打電話給45師師長崔建功,可是敵人之前的炮火太猛烈了,連電話線都被炸得四分五裂。用於發電報的天線每次剛架設起來不久,就被敵人的炮火炸沒了,很快,通訊員之前儲存在坑道中的天線都被炸完了。

通訊班的戰士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順著電話線一路摸排,將電話線接上,與指揮部取得聯繫。

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後,秦基偉對崔建功吼道:"一定要堅守住陣地,丟了陣地你就別回來見我了。"

難得打一回主攻,敵人卻瘋了似的進攻,崔建功心裡對敵人也壓著一肚子火,不讓我好過,我也不會讓你好過,決心要與敵人死戰到底。

"軍長請放心,我崔建功堅決完成任務,哪怕部隊打剩一個排,我就去當排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就是朝中人民的。"

上甘嶺戰役

崔建功的話說得秦基偉心裡發酸,他馬上囑咐道:"陣地要守住,你們也要儘可能減少傷亡,避免不必要犧牲。"

20日清晨,天空剛泛起魚肚白,美軍就出動30架次B-26型轟炸機,在大量炮兵配合下,對上甘嶺進行地毯式轟炸,其300餘門重炮同時向志願軍實施轟擊。

上甘嶺戰役油畫

對方40多輛坦克由於受地形限制,無法實施集團突擊,乾脆抵近高地作為固定火力點,直接支援步兵進攻。

炮彈一波接一波,炸得土層湧動,爆炸聲此起彼伏。志願軍戰士們被炸得抬不起頭,甚至出現了有戰士被炮彈活活震死的情況。

炮彈過後,美軍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衝鋒,秦基偉立即給崔建功指示:"對方以營團兵力在狹窄地域實施密集衝鋒,你部要抓住這一機會,放開了打,不要想著節省子彈,這個時候最好消滅敵人,應儘可能消滅衝鋒的敵人。"

上甘嶺戰役

這一戰,45師的建制都快打沒了,沒有一個完整的連隊,"聯合國軍"也損失慘重,每個連剩下不到40人,甚至出現了連長點名,只有一位士兵答到情況。

11月5日,經過23個晝夜的激戰,45師奉命撤出戰鬥。戰士們一個個蓬頭垢面、手黑如炭、衣服破爛,滿身硝煙地走出坑道,撤出陣地,更多的戰士們卻永遠留在了這裡,英魂永存。

相關焦點

  • 秦基偉打電話給師長:老崔,守不住上甘嶺,回來不好見我哦
    一、自己改名的「俘虜」將軍 上甘嶺戰役持續43天,血戰第一周,屬於電影《上甘嶺》師長原型崔建功。 崔建功,出生於河北省魏縣書香之家,小名小四,16歲結婚改名「崔日發」。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上甘嶺戰役不止有一個「黃繼光」!更多壯舉披露
    擁有絕對火力優勢的範佛裡特相當樂觀——假如一切按計劃行事,5天時間,僅美軍第7師和南朝鮮第2師的2個營就可以圓滿完成這一使命,付出的代價只是200人的傷亡。「攤牌」行動一開始,範佛裡特起手就是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炮轟。上甘嶺戰役第一天,範佛裡特用他的「炮擊量」,把三十餘萬發炮彈和五百多枚重磅航彈砸到了上甘嶺。15軍苦心構建了4個多月的地表工事到中午時已蕩然無存。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在3.7平方公裡的地方,展開了43天的英勇作戰。1952年10月開始,由於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節節敗退,為了扭轉當前的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制定了「攤牌行動」,決定佔領上甘嶺高地,正好可以卡住志願軍的咽喉,起到抑制作用。
  • 上甘嶺戰役開始前,範弗裡特認為6天結束任務,卻成局部戰役規模
    由於「聯合國軍」有多達16個炮兵營的280門大炮和200多架次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支援,範弗裡特估計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行動將會在6天之內完成,傷亡將會在200人之內。上甘嶺戰役開始後,戰事並沒有如同範弗裡特等人設想的進行  在攤牌行動正式開始之前,整個計劃就變了樣。上甘嶺戰役前,韓二師一個參謀帶著作戰計劃投靠了志願軍。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它來自炮火連天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 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
  • 15軍上甘嶺一戰成名,成唯一空降軍,背後是甘當配角的12軍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15軍從開始到11月5日,打了23天;之後12軍4個團先後參戰,一直到12月15日。 鏖戰上甘嶺,讓李德生和二野第一王牌,在12軍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班長活捉蔣軍中將:我不要功,只想當排長,軍長:準,提兩級
    所以在1949年的10月15日,我軍三野主力軍第十兵團下屬的第二十九第三十一軍正式發動廈門戰役攻打在福建的國民黨軍,在這場戰鬥中,我軍一個小班長竟然活捉了敵軍的師長並且他還在戰場上自封官職,這是怎麼回事呢?廈門戰役大勝在十月十五日我軍命令三野主力軍對廈門發動廈門戰役,希望通過這一仗擊潰國民黨在福建的勢力。
  • 血戰上甘嶺
    14日,美國糾集的「聯合國軍」對我15軍45師駐防的五聖山前沿陣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動突然進攻,代號「攤牌行動」,展開所謂「金化攻勢」。五聖山位於三八線以北約30公裡,是朝鮮中部的絕對制高點,如果失守,我方將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背後有一個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我方稱這場戰役為「上甘嶺戰役」。
  • 上甘嶺特功八連連長,半年4次特等功,對付美軍炮火3點體會
    1947年8月,任9縱27旅89團3營8連班長、排長,與8連結下不解之緣。 1948年4月,第二次解放洛陽戰役,李保成殺敵23人,還用6顆捆綁手榴彈俘虜了一個倉庫的31個敵人,榮立一等功。1948年11月,淮海戰役,尖刀排長李保成與兩位戰友突襲敵旅部,俘副旅長以下13人,榮立特等功一次,被授予「三勇士」稱號。
  • 為了和平——電影中的那些抗美援朝經典戰役
    一周後,美陸戰第1師終於在鹹興與美第3步兵師匯合,並繼續向南撤退,一直到達東海岸的鹹興市。24日,美第10軍從興南港裝船撤離,次日誌願軍佔領興南,長津湖戰役結束。僥倖逃生的美陸戰第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事後回憶時曾說: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 志願軍部隊同樣遭遇了大量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
  • 上甘嶺戰役!為何被稱為美軍的「傷心嶺」?一場血色之戰!
    然而就是在這3.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這場戰役激烈程度可謂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最終雙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此次戰役為攻防戰,我軍守,敵軍攻,由於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就意味著我們將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
  • 志願軍在上甘嶺為何能堅持43天?45師政委道出了一個秘密!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也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大敗優勢裝備美軍的一次勝戰。上甘嶺作戰,是志願軍第15軍楔入敵陣地突出部位的一場戰鬥,但是,志願軍能經受住美軍的反覆爭奪,挫敗美軍多次進攻,並且堅持了整整43天。
  • 【追尋先烈足跡】胡修道 |上甘嶺戰役中的孤膽英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梅旭航】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高地,高地背後的窪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但就在這裡,發生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湧現出了一位孤膽英雄——胡修道。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範弗裡特豪言只需6天就可以結束戰鬥,並預估美軍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很明顯,範弗裡特高估了自己,歷史早已多次證明,自大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結果,這次也不例外。
  • 抗美援朝記憶:上甘嶺戰役紀實(下篇)
    22時25分,我軍以10個連的兵力(第45師5個連、第29師3個連和堅持坑道部隊2個連),對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進行內外夾擊,經5小時激戰,全殲守敵4連,打退敵1個營的多次反撲。至31日晚,597.9高地表面陣地全部為我收復,並得到現固。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自1952 年4月20日,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在五聖山防線擔任了東起五聖山,西至西方山,正面約30公裡,縱深約21公裡的防務。至10月14日近半年的時間裡,第十五軍在陣地上共構築了300多條戰防兼能屯糧儲彈的坑道,總長近9000米。
  • 美軍司令戰後垂頭喪氣,為什麼說上甘嶺戰役是新中國立國之戰?
    在一番激烈戰鬥之後,五連二排成功攻下了4號陣地,擺在眼前的只有0號陣地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陣地。 天亮之前必須拿下0號陣地」,這是45師師長崔建功給五連二排以及六連下的死命令,否則敵人將藉助最後的0號陣地在天亮後進行反攻。
  • 上甘嶺戰役雙方鏖戰43天,這裡真的那麼重要嗎?多數人並不知道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合軍」鏖戰43天,雙方均傷亡慘重。「聯合國軍」投入美軍第7師的3個團、韓軍第2師4個團,及衣索比亞營和哥倫比亞營,共計7個步兵團2個步兵營,共計4萬餘人。除此之外,還動用了1500餘門大炮,120輛坦克和一個航空兵大隊。此戰,「聯合國軍」自認傷亡19000餘人,其中美軍5000多人,韓軍10000人。
  • 180師突圍,師長鄭其貴擔心俘虜兵太多,背後打黑槍?
    有資料記載,180師師長鄭其貴作出全師分散突圍決策,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俘虜兵打黑槍」。事後也有人分析認為,180師「俘虜兵」成分過多,是戰敗的因素之一。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對廣大解放戰士很不公平。